郭嘉在袁绍部下,没有被赏识。那么他离开袁绍后,为什么不投别的诸侯,偏要投奔曹孟德?

作者&投稿:薛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历史与文学既有联系,又各有千秋。历史注重于实际,记录过去发生的事情;文学则更注重于素养,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因为郭嘉看透了袁绍不成大器啊,所以要离开袁绍。
至于投曹孟德 ,郭嘉认为曹孟德 是最好的潜力股啊,事实也确实如此啊,
不要让三国演义拐弯了真正的历史,
天下英雄曹操与刘备,郭嘉肯定选一个啊,当时郭嘉对刘备了解不多,刘也还没成气候。
而曹操拥有众多的优点,以及相当的实力,胸有大志,知人善任,其实曹操很厉害的,不要
让三国演义误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三国时期任何一个君主无法比的。

郭嘉离开了袁绍了,一直赋闲了6年。是等到曹操的谋士戏志才死后,荀彧才把郭嘉介绍给曹操。

说句难听的,当时的刘大耳和丧家之犬没什么区别,还是个墙头草,东吴那边也势单力孤。而孟德公已经打出名气了

再一个,嘉爷为人放诞不羁,很不讲传统礼教这些东西,跟孟德公个性很合拍,孟德用人只看才能,只要是人才,不问出身不问家世,不在乎富二代还是屌丝,他死时把孟德哭的够呛,嘉爷是硬撑着身体出征的,两个人感情十分深厚

建议你看一下郭嘉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分析曹操与袁绍两方实力是十胜十败论,他清楚明确地指明了袁绍的刚愎自用,嫉贤妒能等等的弱点,还有曹操从性格,决策,军队纪律等等方面上远远胜于袁绍。这说明了什么?郭嘉已经完全地看透了这两个人,郭嘉知道在曹操那里必然会得到重用,人一生求的是什么?郭嘉显然是一匹千里马,他知道曹操是他的伯乐,而且他的伯乐将会成就一翻大事业,就是这样,得到郭嘉后的曹操,一路凯歌,完成平定了中国北部的战略目标,一下子,做出了一番大事业。

因为他知道袁绍,优柔寡断。
不堪大用。

郭嘉被称为鬼才,难道能没有超人的目光?

他能看出袁绍的不足,你说最后抗到最后的有几人。不过是刘备、孙权、曹操。

刘备颠簸半生,孙权不思进取。

其余诸侯,像北海孔融、西凉马腾、益州刘焉、汉中张鲁、荆州刘表。

郭嘉都看不出来他们不是成大器的人。

所以投孟德


郭嘉的十胜十败伦内容
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有远见。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四方征战出谋献策。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38岁。郭嘉一生在让曹操从没有打过失败的仗。但在郭嘉...

郭嘉作为一代谋臣,他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原文如下: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

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这是为什么?
01、少年天才 郭嘉从小就有远见,并预见到汉末天下将有大乱,所以他便有意开始隐居,秘密结交英杰。而在这些交往的人中,就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荀彧,后来把他引荐给曹操的荀彧。后来成为了袁绍部下的他,决意离开时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

若郭嘉没有早死,三国的局势会发生哪些变化?
这么来说,如此多聪明的谋士中,居然没有哪一个是可以跟曹操贴心的。其实有一个,那就是郭嘉。郭嘉思考任何问题,都是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对曹操有利的就提出来,对曹操不利的就掩盖掉。在后人看来这种行为属于谄媚,可是曹操很喜欢。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

除了典韦外,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还哭过哪些人?
书中的原话是“湛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然而毕湛最终还是去了张邈那里。后来曹操击败吕布,毕湛也被生擒。众人认为毕湛必死,哪知曹操却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曹操根本就没怪罪毕湛。四,袁绍。《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中写道:“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

有没有哪位达人能告诉我些郭嘉的资料
此时孙策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欲率军渡江北袭许昌。曹操及部将得知都很担心,只有郭嘉说:“孙策才刚刚平定江东,人心尚未齐心归顺。而他打仗时所杀的都是盘据地方已久的强豪,他们都有忠心的部下卖命。然而孙策行事轻率而没有特别防备刺客。虽然部将军队众多,但是他这麽轻浮,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如果刺客被利用...

三国演义中的郭嘉是个怎样的人物?
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魏书载太祖表曰:“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

曹操战袁绍前,操十胜,绍十败是谁提出的?
这个十胜十败论,就是郭嘉的一个名篇,在标准的正史《三国志》上是可以查到的。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

《三国演义》里的“郭嘉遗计定辽东”,历史上实有其事吗?
谥号贞侯的郭嘉为曹操早年征战天下之左膀右臂,有世之奇才的称谓,更是官至军师祭酒。曹操每有征战必相伴在侧出谋定计,无有不胜。郭嘉的智慧并没有体现多少,因为剧情还停留在司马懿曹丕这一对搭档身上。直到曹操出征河北袁绍,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官渡之战爆发。但是,或许在解读历史上...

田丰袁绍文言文
“本初自然记得,先生让我方按兵不动,并未着意整顿混乱的局面,事后各位诸候还向我抱怨此事,问我中军为何不施以援手”袁绍语中也带着几分怨意,“先生的计策虽说高明,可惜的是敌人并没上当。”田丰闻言微觉尴尬,本来是一着妙棋,却是因为吕布忘而却步,使得此计成空。 “其实出此计者,并非在下,而是另有他人。

利津县13334105911: 评析郭嘉这个人物的特点 -
郸贤佳伊: 一、择明主而事. 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二十岁时就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隐居以待时日,另一方面偷偷的和有才识之人保持交往.郭嘉最初出隐,是和田丰等北上依附当时势力...

利津县13334105911: 简易评价郭嘉奉先
郸贤佳伊: 郭嘉:本字奉孝,在三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可以说天生奇才.早些时候在袁绍门下做上宾的时候,空负奇才郁郁不得志,他看出袁绍虽然识才,却不能举贤任能.所以独自一人纵马南下改投曹操麾下,所以这点可以看出来他是个...

利津县13334105911: 三国著名的四位谋士分别是谁呢,第二个视第三个为死对头? -
郸贤佳伊: 郭嘉、周瑜、诸葛亮和贾诩.其中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己的死对头,但是说实话我觉得诸葛亮完全不在意.先来说一说郭嘉这个人,他以前是袁绍门下的,但是在这里壮志难酬,他就转投了曹操门下.曹操待他极好,他也没有辜负曹操的赏识与...

利津县13334105911: 郭嘉与曹操的关系 -
郸贤佳伊: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作为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郭嘉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郭嘉来到...

利津县13334105911: 对于郭嘉的评价 -
郸贤佳伊: 郭嘉. 我承认我很偏心,他是我在三国中最喜欢的人物. 郭嘉不是被易中天捧出来的,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何来“鬼才”之称? 他能在袁绍和曹操之间择出明主,说明他的确有洞察人心的识人之能. 而且我一直坚信,赤壁若有郭奉孝,何来大火烧尽连环船? 若非英年早逝,他大可以像诸葛亮一样助曹操完成千古大业. 只可惜天妒英才……

利津县13334105911: 历史的三国 评价下郭嘉 -
郸贤佳伊: 郭嘉在历史中的面目(转载) 一、人品 郭嘉行止不端,《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载:“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合着这位整个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怎么着吧,老子...

利津县13334105911: 三国第一谋臣、略具说明
郸贤佳伊: 历史上当然是郭嘉,郭嘉得不到袁绍的信任就果断的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此后郭嘉助曹操打下了整个北方,没有了郭嘉,曹操在军事上遭受了一系列打击.虽然曹操还有谋士贾诩,但贾诩不受信任,他的计谋不为曹操采纳.一个谋士有再好的主意,但得不到君主的信任也是白搭. 三国演义第一谋士是诸葛亮,这只是演义描写的条亮五事的升级版.

利津县13334105911: 关于郭嘉和荀彧的一些生平事迹 -
郸贤佳伊: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先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后来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遂受荀彧的推荐,归向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

利津县13334105911: 曹操手下最聪明的谋士是谁? -
郸贤佳伊:郭嘉 郭奉孝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左右,出谋划策,供给卓著,曹操常常问计与他,郭嘉三十八岁时病死,令曹操十分痛惜....

利津县13334105911: 关于郭嘉的故事:郭嘉到底有多厉害 -
郸贤佳伊: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