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倚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是什么意思啊!~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当然这是按古代人的寿命和观点来提醒人生短暂,激励人要抓紧生命中的宝贵时间。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身体还不够健壮,又称弱冠,而立就是指人到了30岁就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威望。人到了40就会有成熟的想法,会变得理智。知天命就是认为成事在天,50岁的老人对事情不在有所追求,对荣辱不再关心。

1、二十弱冠

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

《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2、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立”指的是可以将自己的志守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志于学”的那个阶段。“立”指的是已经将五经学完了。古代的人三年学一经。十五到三十刚好十五年,可以学完五经。皇侃认为贯通五经就是孔子认为的“立”。

3、四十不惑

在古汉语中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困惑,对人生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也指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五十知天命

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令,引申开来,指必然性或命运。人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大体基本轮廓依稀可见,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基本的方向应该不变了。

扩展资料:

年龄其他称谓:

1、喜寿

喜寿是七十七岁。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

2、白寿

指九十九岁。即“百”字少一横为白字。故借指九十九岁。

3、茶寿

茶寿指一百零八岁,以茶喻长寿,和茶树的寿命分不开。茶树的寿命是非常长久的,若无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因素直接影响,茶树一般是不会老死。而有的茶树树干即是枯死了,被锯掉枯枝后,只要下几场雨,不久后又会在树头长出新的枝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弱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十不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天命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身体还不够健壮,又称弱冠,而立就是指人到了30岁就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威望。人到了40就会有成熟的想法,会变得理智。知天命就是认为成事在天,50岁的老人对事情不在有所追求,对荣辱不再关心。



1、二十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3、四十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4、五十知天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出自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当然这是按古代人的寿命和观点来提醒人生短暂,激励人要抓紧生命中的宝贵时间。
望采纳 谢谢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
1. 二十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冠礼,标志着成年的到来,但身体和心智仍在成长之中,因此称为“弱冠”。2. 三十而立,意味着人在三十岁时应当有所成就,能够独立于社会,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责任。3. 四十不惑,到了四十岁,人们经历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对事物有了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
在古代的中国文化中,人的生命周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的年龄阶段,以描述人生的不同阶段和智慧的积累。首先,"二十弱冠"象征着男子二十岁左右,这时他们刚刚完成冠礼,告别青少年期,步入成年,身心仍在逐渐成熟和发展,虽然称之为"弱冠",却代表着他们崭新的起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十岁被称为"三十而立"...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清袁枚《祭妹文》:“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刘绍棠《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三十而立:语出《论语·为政》。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30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确切...

求解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
1. 二十弱冠,指的是男子到了二十岁,已经成年,但身体和精神还未完全成熟,因此称为“弱冠”。在这个年龄,男子会进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标志着成为成年人。2. 三十而立,意味着到了三十岁,一个人应该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有所成就,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四十不惑,则是指到了四十...

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不惑是什么意思
你好,原话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二十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三十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

我国古代20岁,叫弱冠、30岁,叫而立、40岁、50、80、90、100叫什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身体还不够健壮,又称弱冠,而立就是指人到了30岁就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威望。人到了40就会有成熟的想法,会变得理智。知天命就是认为成事在天,50岁的老人对事情不在有所追求,对荣辱不再关心。

不惑 垂髫 花甲 弱冠 而立 古稀 半百 分别 是多少岁
1.不惑指四十岁 2.垂髫指童年 3.花甲指六十岁 4.弱冠指二十岁的男性 5.而立指三十岁的男性 6.古稀指七十岁 7.半百指五十岁 相关背景:垂髫: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

藤县13416781207: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
撒官固泰:[答案]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

藤县13416781207: 请问“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岁知天命、六十花甲”是什么意思?请问:“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 -
撒官固泰:[答案]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六十花甲...

藤县13416781207: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那二十十呢 -
撒官固泰:[答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

藤县13416781207: 对应的年龄及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 -
撒官固泰:[答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

藤县13416781207: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
撒官固泰: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身体还不够健壮,又称弱冠,而立就是指人到了30岁就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威望.人到了40就会有成熟的想法,会变得理智.知天命就是认为成事在天,50岁的老人对事情不在有所追求,对荣辱不再关心.

藤县13416781207: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和七十是什么? -
撒官固泰:[答案] 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古代称: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藤县13416781207: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是什么意思 -
撒官固泰: 二十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

藤县13416781207: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出处如题“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 -
撒官固泰:[答案] 《论语》里原文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它的是凑在一起的.“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两句明显是后人生发出来的.

藤县13416781207: 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出处 -
撒官固泰: 《论语》里原文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它的是凑在一起的.“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两句明显是后人生发出来的.

藤县13416781207: 三十而立,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还有的怎么说? -
撒官固泰:[答案] 20弱冠2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100乐期颐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