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题

作者&投稿:春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诗赏析题~

  (一)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虹,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70字左右)
  答:

  (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

  (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
  2、 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五)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柳”谐音“ ”字。此诗描写的对象是: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3、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六)黄 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十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

  (十)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十一)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十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 ;郑谷诗则借景抒情 ,抒发了 。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十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十四)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十五)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是 代诗人 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2.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参考答案:
  (一) 1.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只要答出四点即可)
  2.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答出2点可得满分)
  3.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答到一点就给全分)
  (二)1.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三)1. 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2. 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四)1.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2. 整首诗歌先写草堂春色,再写雪山江船,有动有静,色彩鲜明,营造了一种清新、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无比欢快的心情。
  (五)1. 留 赠柳 2. 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六)1.C。2.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3.①“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意思大致相同或言之成理皆可。)②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
  (七)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九)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十)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十一)1.黄鸡:指黄鸡报晓。 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
  (十二)1. 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 杨花落尽子规啼 3. (B)
  (十三)1.D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十四)1.坟墓 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十五)1.唐(0.5分);张继(0.5分)。 2.D 3.B

古诗词鉴赏题的四种题型及解析:
1、品味炼字类: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某”字能否改为“某”字?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请赏析。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名句赏析类: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 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 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3、主旨情感类: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 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 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4、想象描述类: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培、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 语出《古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http://so.gushiwen.org/view_71090.aspx


古诗的赏析题
2017-12-02 古诗词加赏析的题目有哪些? 4 2012-06-04 古诗词题目大全,加赏析 24 2008-01-26 古诗赏析的题目~~ 11 2014-10-12 50首古诗鉴赏题目 2012-05-23 古诗词赏析的题目 6 2017-12-04 古诗赏析题怎么答 3 2015-01-03 古诗赏析题 2016-11-04 虞美人 李煜古诗赏析及赏析题 14 更多...

赏析诗歌的答题模式
赏析诗歌的答题模式如下:1、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2、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

赏析题的答题方法
赏析题的答题方法: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2、再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

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

古诗鉴赏题题目和答案
10★★三江小渡 杨万里 【作者】 宋 杨万里 【原文】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解】将:行,流过。【译文】溪水流过桥后就不再回来,小船还得靠短篙撑开。交情就是要像山溪渡那样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永远还在。【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高考古诗鉴赏题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仁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马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着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一般在六月中旬。全国省市不统一,按当地时间计算。初中学业体育水平考试一般在3-4月份举行。下面跟着我来看看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⑴...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目加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古诗赏析的题目~~
2、“我醉欲眠卿且去”,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

【应对古诗词鉴赏题的策略技巧】古诗词教学策略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如果是统摄全片的诗眼,应结合全诗逐句分析。把握住古诗词的答题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题,在此基础上,多读、多记、多练、多赏析,古诗词赏析题将不再成为难题。

纳雍县19127426106: 古诗赏析题自选五首古诗词,自命自答每道题 -
樊馨施沛:[答案] (一)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虹,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雍县19127426106: 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
樊馨施沛:[答案]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

纳雍县19127426106: 几个诗歌赏析题 -
樊馨施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抒发了作者无奈背井离乡,一心希望回到故乡的 思想感情!作者通过黄鹤楼上箫声和五月的落梅花,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失落之情 2.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纳雍县19127426106: 50首古诗鉴赏题目 -
樊馨施沛: 1.未展芭蕉·钱羽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1)有人说“芳心犹卷怯春寒,”中“怯”字极妙,试联系诗句简析之. 答:该句从神情上描写未展芭蕉的内心律动,芭蕉未展,并非不想与奇花异草争...

纳雍县19127426106: 语文古诗赏析题 -
樊馨施沛: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名称 名称: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图片资料 Image 作者 作者: 卢挚简介 卢挚(约1243-1315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二十首,...

纳雍县19127426106: 古诗词鉴赏考题 -
樊馨施沛: 1经济原因: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唐代国富民强, 前有太宗贞观, 后有玄宗开元. 杜诗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社会几乎达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时代, 诗歌找到了能让...

纳雍县19127426106: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22
樊馨施沛: (1)尾联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

纳雍县19127426106: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
樊馨施沛: 1.凌晨,初明 2.千万别断章取义,后半阙: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点明了环境:下雪天的大清早,大家都还在暖乡中,可诗人却独起望乡:配合的景色是,上半段是美丽清新的早春,后半段是伤感的自己.如此更有一番感慨呀:大清早起来看到美景,可欣赏之余就转看到残雪等感叹自己的境遇.

纳雍县19127426106: 古诗鉴赏题 -
樊馨施沛: 折梅的典故出自《赠范晔》这首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的“花”和“春”都是指梅花,因江南春来早,而垅头在北方,可能还冬雪消褪,所以诗人寄去一枝梅花,表达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梅花是春的...

纳雍县19127426106: 求古诗鉴赏题 -
樊馨施沛: 作品注释 〔1〕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据方回《瀛奎律髓》说,原是唐代诗人薛能建阳春亭的地方.李邦直重在此地建亭,苏轼命名为“快哉亭”. 〔2〕“城与”句:依江建城,城随江流转向而同其曲折.与:共. 〔3〕“夕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