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戊戌变法会遭到反对

作者&投稿:才旦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戊戌变法为何会遭到顽固派的反对~

1.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 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 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 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 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 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 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 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 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 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 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 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 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 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 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 ,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 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 也操之过急。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力图实现政治制度改良(不是改革,是改良),如果说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一旦建立,那么封建生产关系必将瓦解,这和封建地主的现有利益和未来利益时矛盾的,和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封建官僚式相互抵触的,所以他们才会反对

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康有为只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行走(外交秘书),他的7次上书大多被压下了;康有为组织学会也受到压制,遭到封闭解散的命运。办报受到遏制,《强学报》出了3期就被停刊。 西太后对变法的态度是八个字:容忍:她想把变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意废八股、改策论、发展商业、开办工厂、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等;控制:西太后对维新派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将翁同龢开缺,去掉光绪身边的参谋;二是让荣禄到天津担任直隶总督,控制北京及其周围的军权;观察:看看光绪要干什么。动手:只要变法触及到清廷王公贵族利益,她就动手镇压。 2)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康有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社会阻力。 3) 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

遭到顽固派的阻挠,而且顽固派的势力大于变法派的势力和光绪帝有名无实。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次成功的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改革遭到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简单的说: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 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 .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 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 。”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后,日本九州的封 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在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基本上认为戊戍变法运动是慈禧太后镇压的,慈禧太后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甲午惨败,老佛爷岂能无动于衷?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帝素怕慈禧太后,待到慈禧太后太后太后坦露心迹,抑郁顿释,也就在 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起来,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欲速则不达,反而适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大变的急进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 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几个书生的所做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吞下 “血腥政变”的恶果。 在处理戊戌变法上,慈禧太后太后太后有功无过。慈禧太后当时要是真的要象武则天哪样有野心,慈禧太后为什么后来不称帝呢?因为种种原因,慈禧太后已经被丑化的不能再丑化了。 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这个由她自己主导的新政证明了这一点,“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但处在那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不具备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 识素养。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但这也不能全怪她,那个 时代的知识背景就是如此)。她的无知影响到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的实 绩。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时代的局限性,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 进程和目标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 在 新政实行后,还是犯了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的冒进的错误,日本的维新用了 20年完成,而慈禧太后用了8年。由于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导致政局不稳定,导致权力下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路运动。 这里强调一下,清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通常说 的什么腐败,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跃进。这和当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相似,苏联解体不是因为腐败,而是激进的改革。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区别 首先从结果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使日本一个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东方小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变成一个世界强国;中国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并且只维持了103天就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了,中国没有因此而走上富强的道路. 明治维新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革,它使日本摆脱了封建的束缚,让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它没能彻底得废除封建制度,致使日本发展受限。而戊戌变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成功,但它确确实实动摇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本没有引起太大反击,是因为康有为等手段过列,欲废黩慈禧,才致使矛盾激化。 顽固派的理由是:祖宗之法不可废,实则是因担心新兴力量的崛起威胁到自身地位。他们的理由大体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中学即为祖宗之法,西学盖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是政体。他们认为自身的落后仅仅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发达,而不是体制上出了问题。他们也必须这么认为,否则就是质疑他们自身统治地位的合法性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 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后,日本九州的封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在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基本上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慈禧太后镇压的,慈禧太后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甲午惨败,老佛爷岂能无动于衷?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帝素怕慈禧太后,待到慈禧太后太后太后坦露心迹,抑郁顿释,也就在 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起来,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欲速则不达,反而适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大变的急进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 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几个书生的所做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吞下 “血腥政变”的恶果。 在处理戊戌变法上,慈禧太后有功无过。(对专制腐朽政府有功,对人民有剧毒。)慈禧太后当时要是真的要像武则天那样有野心,那她为什么不称帝呢?(如果你和一个有夫之妇有通奸之实,那你为什么不和她结婚呢?)因为种种原因,慈禧太后已经被丑化的不能再丑化了。(本来丑的就算用浪费北洋舰队全年军饷买来的胭脂涂抹在脸上也依然丑陋) 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她也支持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这个由她自己主导的新政证明了这一点,“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但处在那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不具备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 识素养。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但这也不能全怪她,那个 时代的知识背景就是如此)。她的无知影响到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的实 绩。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时代的局限性,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 进程和目标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 在 新政实行后,还是犯了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的冒进的错误,日本的维新用了 20年完成,而慈禧太后用了8年。由于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导致政局不稳定,导致权力下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路运动。 这里强调一下,清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通常说的什么腐败,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跃进。这和当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相似,苏联解体不是因为腐败,而是激进的改革。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清朝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因为中国土地大,人口多,发展起来对其他国家不利,而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他国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无所谓好坏来评价他们的侵略行为。正是为了让中国这个睡狮永远也不醒来,西方对日本的改革维新大力扶持,而对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采取破坏行动。所以,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西方抑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从东西方第一次碰撞就开始了,西方抑制中国的政策现在还在继续,并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下去。西方对中国的抑制和中国姓封,姓资或者姓社无关的。而日本土地面积小,再怎么发展也不会对西方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自明治维新起就一直受到西方扶持的原因,用一个强大的日本控制中国的发展。 戊戌变法另一个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它?”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要维新派筹商对策。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传统说法是: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戊戌变法是哪一年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他们提倡学习西方、改革政治制度,但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经过血腥镇压后,持续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原因:1、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

简述戊戍变法的内容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维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

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3、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根本原因 (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仅用了改良的方法 (2)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在顽固势力面前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4)脱离害怕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5)在力量对比上,无论经济力量还是阶级基础,维新派都不急顽固势力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

戊戌变法是怎样被抵制的?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此外,荣禄还以英俄开战为由,催袁世凯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于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

清末戊戌变法
戊成变法,又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改革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由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 阶级改良运动。变法从1898年6月开始实施,但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慈禧太后...

戊戌变法时间是什么时候?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影响:(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2)民主思想...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一. 客观上,新旧力量的对比明显不利于维新派 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然会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新势力与保守势力的力量对比。当时,力量对比的天平明显地倾斜于保守派。从控制...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没有掌握实权。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和维新派主导的一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弱小。清朝晚期实权掌握在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手中,当戊戌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利益时,就遭到了遏制和镇压。维新派在变法的过程中,并没有正确...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末一次影响巨大的政治改革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通过光绪皇帝推行新政,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但这次变法遭到了慈禧太后和顽固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前,清朝已经历了30多年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但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打...

偏关县15597423656: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
张嘉乐衡: 其实你已经说出一半的答案了,慈禧太后等是顽固派,戊戌变法是改良运动,改革派的主张肯定和顽固派的利益相悖的!改革总有阻力,古今中外都是!改革的结果就要看实力对比和外部环境了!

偏关县15597423656: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张嘉乐衡:[答案]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简述戊戌变...

偏关县15597423656: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
张嘉乐衡:[答案](1)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2)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偏关县15597423656: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改革 -
张嘉乐衡: 因为她是顽固派,守旧派,戊戌变法危害到了她的利益.变法成功后,她的最高决策权会受到牵制,所以反对.

偏关县15597423656: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具体些 -
张嘉乐衡:[答案]这场伟大的政治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是由于中国封建势力十分强大,而且异常顽固,中国封建守旧势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反对任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变革. 随着维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和维新派活动的日益发展...

偏关县15597423656: 维新运动中的变法为什么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强制抵制和反对”? -
张嘉乐衡: 因为康有为提出国家处于危难时期,唯一的出路就是任用维新人士,并提出由皇帝出面倡导变法.这样一来,任用了维新人士,就势必要罢免一些顽固派,朝堂上就是维新人士主宰.如此的话,就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是维新派控制政治核心,顽固派的实力大大削弱.

偏关县15597423656: 政治上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遭到封建顽固派最激烈的反对? -
张嘉乐衡:[答案] 这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意在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国律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偏关县15597423656: 清朝末的戊戌变法是谁发起的?又为什么会失败? -
张嘉乐衡: 2、 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3、 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外部原因)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从中国...

偏关县15597423656: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
张嘉乐衡: 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分别是: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平天国、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戊戌变法.然而,这三次探索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如下:1. 农民阶级的探索-天平天国:天平天国的失败原...

偏关县15597423656: 提出戊戌变法对不对?为什么总失败? -
张嘉乐衡: 当然是对的,当时不变革清朝铁定亡国,变革还有一线生机,为什么失败,首先是因为他改革的步伐太快机会将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给得罪了,再有他没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背后支持这场变革,再有当时清朝的统治阶层是满族,而戊戌变法损害了太多满人的利益扩大了汉人的利益,作为统治者的满人当然不同意了,所以满族就抛弃光绪倒向了代表满族利益的慈溪怀里,失去满族支持的光绪屁都不是,空有雄心壮志奈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