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之“道”也?何以为之道也?

作者&投稿:花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以为道?何以谓道?~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升,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朗太空,惟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信义之所以为信义,是因为符合“道”,没有“道”的信义,怎么能称之为信义呢?“道”的最高准则,是依据当时的形势而定。

我们中国最早谈道的经典《简易道德经》里所述:“简,道之根。易,经之本。道,事物之行径。经,事物之步法。无简之道则曲,无易之经则荒。简生道,道法于自然,失道无恒,循道而长。” 道,无形无象,无声无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但却是产生天地万物,主宰天地万物的总能源。道,又名真空、性、灵、炁、金丹、佛性,在不同的宗教和经典里,名称叫法不一,但本质指的都是一个。道是产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人们唯有去除一切的形式,才能够见道,此谓“为道日损”。可惜的是,当今大多的修道者和学术研究者,不是“为道日损”,而是“为道日增”,总想通过有为的方式,形式上的手段认识和了解大道,如此只能背道而驰。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有的则认为,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唯物主义。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道生成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地万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道 道论的演变 略后于老子的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他认为,人事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违反客观规律,必然招致灾祸。“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他说的天道主要指阳至而阴,阴至而阳,盈缩转化,周旋无尽的矛盾运动法则。天时于己不利时要主动退避,天时对已有利时要积极进取。范蠡受老子道论的影响,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越语下》)。但他主张适时积极进取,对老子贵柔守雌的思想又有所批判和修正。 战国时期,齐国稷下道家用“精气”来说明道,把虚而无形的道看作是流布于天地之间、遍存于万物内部的“精气”。说:“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管子·内业》)。老子曾把道表述为“冲气”,并说“其中有精”。稷下道家从唯物的方面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这一思想,把道表述为无所不在而又富有生机活力的精气。精气说对后来中国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它赋予精气以灵性,有神秘化的倾向,与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否认有超越于道的任何主宰。他还认为不可能给道提出明确的规定,“道不当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为道,也是“所假而行”。所以只能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对于庄子的道,当前学术界有人认为是独立自存、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并以《庄子》书中“物物者非物”之语为根据,证明道是非物质性的造物主;也有人认为道是指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的、产生了天地万物并存在于其中的物质本体,并以《庄子》书中“通天下一气”之语为根据,说明道就是物质性的气。大多数学者认为庄子夸大了世界本原的神秘性,并把事物的相对性绝对化了,否定事物之间的差别,表现为相对主义,他的道论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问。 韩非汲取并发展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提出了关于道、德、理三者互相关系的学说,辩证地处理了它们的关系。他认为,“道者,万物之始,……万物之源”,是“万物之所然”、“万物之所以成”。把道视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存在与发展的总依据。他还认为,“道”是终极范畴,是万物的普遍规律,而万物的特殊本质就是“德”,“德者,道之功”;万物的特殊规律就是“理”,道是“万物之所稽”,“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把道、德、理的关系视为物质世界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 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所著《易传》也提出关于道的学说,认为道就是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把一阴一阳相互转化视为道。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把道视为无形的抽象规律,与有形的具体事物区别开来。 到宋代,张载以道为气化的过程,说“由气化,有道之名”;程颐、朱熹则以道为理,表现了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不同。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是道家提出的,后被各家学说所接受,虽各有不同理解,但已成为宇宙本原、普遍规律性的代名词。它对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曾起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http://wenwen.soso.com/z/q158374878.htm


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文言文翻译 《庄子 山木》 急需!!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

《庄子秋水》原文翻译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翻译: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

苏东坡的文言文翻译
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公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轼上议曰: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臣以为有余...

求 荀子《修身》全文翻译
答道:没有什么。这是自然界发生的变化,事物较少出现的现象。对它感到奇怪是可以的,害怕它就不对了。日蚀月蚀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是没有哪个时代不曾有过的。君主英明、政局安定,就是这些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危害。君主昏庸、政治暴虐,即使这些观象一样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

论语 子张十九翻译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1)之斯(2)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

庄子 知北游 全文译文
原文: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

说马文言文的翻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观其所以为心,则人也。故犯而不校,国马也;过而能改,骏马也。 编辑本段注释 1.国马:一国的杰出之士称国士,因此而有国马之说。2.支:通“肢”...

求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4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1 翘著脚就站立不住,蹦著高就走不成路。2 自以为能看见的是瞎子,自以为聪明的是傻子。3 自我夸耀的徒劳无功,自高自大的不能为首。4 从道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像多余的饭,累赘的事,只会让人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的。 第二十五章1 有物混成...

求《庄子·田子方》原文和译文。
原文: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溪工。文侯曰:“溪工,子之师耶?”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

罗甸县15948653417: 何以为之“道”也?何以为之道也? -
漫疤乐孚: 我们中国最早谈道的经典《简易道德经》里所述:“简,道之根.易,经之本.道,事物之行径.经,事物之步法.无简之道则曲,无易之经则荒.简生道,道法于自然,失道无恒,循道而长.”道,无形无象,无声无嗅,大而无外,小而无...

罗甸县15948653417: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何以为道,何以为德,道与德如何来分开来理解,把握清净,循道归心,无为而无不为,即证心本无心,道也非道!又该如何理解 -
漫疤乐孚:[答案]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 四十三章 科学与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日损:一天比一天...

罗甸县15948653417: 何为道?何以为道?
漫疤乐孚: 道自虚无一生气,便有一气产阴阳.阴阳便生成三体,三体再生万物昌.万物的繁衍生息便是道.道有万千,悟者自得,各证其道.

罗甸县15948653417: 何以为道也?
漫疤乐孚: 道为万物、 万物皆道、

罗甸县15948653417: 什么是道?何以为道? -
漫疤乐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何为道? 道可道 非常道 道冲 ,渊兮似万物之宗. 上善若水. 故几于道

罗甸县15948653417: 道,何为之道? -
漫疤乐孚: 道是阴阳.首先运用道教的思维方法,分析一下“道”字原来是这么写的,右上角的两点“- -”在八 道是阴阳卦里面代表的意思是阴,两点下面是一横“—”代表着阳的意思,即所谓“道以道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也;中心是一个自我的“自...

罗甸县15948653417: 何以谓、道? -
漫疤乐孚: “道”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人对道也有一种很深的感情.但究竟何为“道”呢?世人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一种路,也有人认为是处世的方法,还有的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道”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所以我认...

罗甸县15948653417: 何为之道?道为何物? -
漫疤乐孚: “道为法,道为则.有形可循,有迹和捉,掌法控则……”“道无形,不可桅摸,把握不住,渐行渐远,远而生反.反而归一,一化无形,远遁而去,周而复始,这便是道.” “道为本源',演化万物天地.源之尽头,可为一粒沙,一根草,一'片花,万物皆为道,你我皆为道.” “道无形,道无根.道无本,无源无根无本,道韵自然,何需叹道,何需谈道,你我他不是道而是道…… “道无形,渐行渐远,极尽生反,而归而去,是为遁去的一.”“道源之尽头,可为一粒沙,一根草,一片花,万物皆为道,你我皆为道.”“道韵自然,何需叹道,何需谈道,你我他不是道而是道……”

罗甸县15948653417: 天道,何以为天?何以为道?
漫疤乐孚: 天不仁 也不能仁 道有迹可寻 必须寻

罗甸县15948653417: 何为道!? -
漫疤乐孚: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译文] “道”如果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