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篆的资料

作者&投稿:辉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小篆的文字~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文字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今其文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加之,原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亦亟待统一。乃命臣工创新体文字。于是,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笔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较之大篆,形体笔画均已省简,而字数日增,这是应时代的要求所致。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参考资料:http://col.njtu.edu.cn/zskj/5027/b/b_1/b_1_1/b_1_1_01/b_1_1_01_02.htm

此为回答比较长,也是我用心的回答,请认真阅读,

且在回答的后面我列举了目前最全的小篆资料,是研究小篆的不可或缺的资料集

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从秦朝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因为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此为我以前为了研究小篆时收集的一些小篆的资料

注意图中红色小篆印章,此所有的小篆资料均出自于此

小篆书籍资料目录:


00《繁简字异体字正体字举例对照辨析手册》

01《草书字典》

02《楚汉简帛书字典》

03《古陶文字徵》

04《古玺文编》

05《汉印文字徵》

06《汉印文字徵补遗》

07《甲骨文小字典》

08《金石大字典》

09反字《篆刻字典》

10《金文编》

11《金文编增补》

11《金文续编》



12《清人篆隶字夤》

13《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

14《中国书法大字典》

15《中国暦代书法家草书选》.zip

16《篆刻反字字典》

17《实用篆刻大字典》

18《篆隷楷草行五体字典》

19反字《虫鸟篆速查手册》

20反字《汉印分韵》

21反字《金文速查手册》

22反字《缪篆分韵》

23《中国篆刻大辞典-字部》

24《战国古文字典》

25《汉印文字滙编》

26《汉代简牍草字编》

27《齐文字编》

28《古老子文字编》

29《秦印文字夤编》

30《新见战国玺印文编》

31《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文字编》

32《郭店楚简文字编》

33《草书大字典》

34《中国砖瓦陶文大字典》

35《汉代铜器铭文文字编》

36《包山楚简文字编》

37《侯马盟书字表》

38《商周古文字类纂》

39《帛书文字》

40《古文字类编》

41《先秦货币文编》

42《篆字印汇》

43《篆字滙》

44《古币文编》

45《东周鸟篆文字编》

46《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

47《吴越文字夤编》

48《中国钢笔书法大字典》

49《图释古汉字》

50《中山王厝器文字编》

51《银雀山汉简文字编》

52《长沙楚帛书文字编》

53《篆刻字形字典》

54《古文字类编》



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小篆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秦代小篆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以及无数秦量、秦权、诏版。文字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如今有多少小篆作品保存了下来?
关于小篆作品的保存情况,由于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具体情况很难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小篆作品得到了保护和保存。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许多小篆作品被收藏在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地,而且也被数字化技术复制和保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小篆...

小篆秦小篆
周朝时期,由于诸侯割据,文字形态各异,如"宝"字有194种写法,"眉"字有104种,"寿"字则有上百种,这种多样性在艺术发展上提供了丰富素材,但也影响了思想交流。秦始皇统一后,为便于统治,推行“书同文字”政策,小篆由此诞生,它是秦文(也称秦篆)的一种,与大篆(籀文)有别,小篆的代表作如《...

篆书是什么?
定义: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特点: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类别: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文字是...
是“秦篆”,又称“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小篆的制定...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一的文字是什么
是“秦篆”,又称“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小篆的制定...

小篆与隶书有何区别?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隶书23赞·14,749浏览2019-08-04 2021书法教程大全,295元货到付款!书法入门 书法知识——小篆 揭阳小麦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篆刻入门视频教程大全_下载快手app 根据隶书相关内容为您推荐篆刻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正在加载 评论 ...

汉字的演变历程,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在历史中出现的先后顺序...
时间先后顺序是:秦小篆、汉隶书、 汉草书、 东汉末楷书、 汉末行书。小篆,就是我们现在统一所说的篆书,但篆书写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讲究藏头护尾、中锋运笔。隶书:起源于秦朝的小篆,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书。隶书者,篆之捷也。

汉字演变过程的资料
从甲骨文产生至今,汉字字体发展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可分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四个阶段。 今文字阶段可以分为隶书、草书、楷书等几个阶段。汉字字体演变史: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甲骨文主要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活动的内容,因为 是刻在...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有什么特点
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4、隶书 从篆书发展而来...

哪些是小篆的作品
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官方文字,用于书写重要文献和铭文。以下是对小篆作品的详细解释:一、《山海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之一。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其关口的石碑上刻有小篆文字,用以铭记历史与重要事件。这些文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研究小篆的重要实物资料。二、《泰山刻石》也是...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由大篆简化而来的汉字书写形式) - 搜狗百科
徵疤昊迪: 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zhòu)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什么是什么 -
徵疤昊迪: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的来历是什么?(简介) -
徵疤昊迪: 来历: 1.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的年代和特点是什么? -
徵疤昊迪: 秦朝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有关小篆的文字 -
徵疤昊迪: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的发展历史? -
徵疤昊迪: 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出小篆这一...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 -
徵疤昊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有利于统治,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小篆是在哪一种文字书体中演变过来的 -
徵疤昊迪: 一般认为是从籀文等文字书体,经秦国丞相李斯整理后,形成的一种通行书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

呼和浩特市18476291505: 篆书是什么 -
徵疤昊迪: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