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立木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葛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商鞅变法前南门立木是为了取信于民。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法家后学将商鞅言行与史载汇编成《商君书》。西汉的司马迁著《史记》时,立商鞅的单独传记——《商君列传》;另外王蘧常撰写《秦史》时,将商鞅和其门客尸佼合立于《公孙鞅传》。

做人需讲诚信,不食言!

立木南门的最早原型是魏国的范雎,他先使人在城门发布告,若有人能搬动一个200斤的石头,则奖赏云云。以此来法令天下。后来秦国的商鞅也是一样的效仿,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商鞅不用石头,而是立一根长木,在城门口,谁能搬起放到指定位置则会得奖赏,这个事情可以去看看《容斋随笔》(南宋·洪迈)

现在引申的含义就是典名制度,依法办事的意思。

立木南门 (lì mù nán mén)

解释: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最出名的例子是“商鞅变法”

商鞅为了树立信用,方便变法图强,就在城南立起一根木头竿子,说谁要能把它搬到城北就给他金子。别人都不信,后来有个人就去搬了,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信用。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立木建信
  
  令(指商鞍变法的条令)既具(已经准备就绪),未布(公布),恐民之不信己,乃(于是)立(竖起)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市场)南门,募(招募)民有能徙(移)置(放)北门者予(给)十金(古代计算贷币的单位)。民怪(对……感到奇怪)之(指代这件事),莫敢徙。复(又)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辙(就)予五十金,以明(表明)不欺。卒(终于)下令。 (选自《史记》)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
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
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
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
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
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
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
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
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
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
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
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
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
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
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
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
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
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是 讲诚信?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但是由于秦国腐败很久了,所以百姓们都对政府变法抱有怀疑。商鞅为了让百姓相信'自己就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块木有,并宣布,有谁能将那块木头抬到北门,就赏十金,一开始,大家虽然觉得这并不难,但是大家这恐怕是骗他们的,商鞅就把赏金提高到了五十金,人群中有一人抱着...

为什么商鞅要南门立木?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他的这种做法怎么看?
立木的目的是为了树立诚信,让民众看到他变法的诚意。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幼稚,但是在当时注重诚信的年代,效果还是很好的。

什么是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500字写出真情实感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今天我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讲的是秦国时,有一天早晨,商鞅在都城雍城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上面有一张告示写着“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能得到五十两...

商鞅变法前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让人们相信他。有利于变法的实施

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他做法有什么看法?
相当智慧的做法,首先借此他可以吸引人们的好奇心,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吸引过来,而且用金币来奖赏,更是提高了个人的诚信度。最基本的他已经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了,对于他之后的变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商鞅南门立木可以分为哪四大段?
3、第三部分(第4-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4、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大政治家就是有创意。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

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关于南门立木,南门立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当时的秦国比较乱,人们不太相信政府。2、特别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对当时秦国的人民来说,太惊骇了。3、人们就更不相信了,怕他只是说说做不到。4、商鞅要变法,就必须人们的配合,必须说到做到。5...

商鞅为何要立木南门并给予重金奖励?
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开篇传奇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大改革者商鞅欲行革新,却面临如何取信于民的难题。他深思熟虑后,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举动(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之际),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悬赏十金给任何能将其搬至北门的人(募民能徙,予以重金)。这举动在当时显得异乎寻常,百姓...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
舒菁联邦: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能搬动就给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新沂市17572559877: 立木南门意思 -
舒菁联邦: 立木南门的最早原型是魏国的范雎,他先使人在城门发布告,若有人能搬动一个200斤的石头,则奖赏云云.以此来法令天下.后来秦国的商鞅也是一样的效仿,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商鞅不用石头,而是立一根长木,在城门口,谁能搬起放到指定位置则会得奖赏,这个事情可以去看看《容斋随笔》(南宋·洪迈) 现在引申的含义就是典名制度,依法办事的意思.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 -
舒菁联邦: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南门立木一事为什么会引起轰动. -
舒菁联邦: 立木取信,取信于人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1、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2、在古代为的是讲究诚信,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无信不立.人在其位,官员说话和命令必须执行,所以说这做法简洁实用.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在国内建立起一种怎样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是为推动新法 ,而且也对秦国树立什么 -
舒菁联邦: 你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 取得百姓对朝廷信任 ,在国内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同时也是为推动新法实施,而且也对秦国树立了一种有赏有罚,威信 的形象.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南门立木是怎么回事 商鞅的妻子是谁儿 -
舒菁联邦: 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言出必行的故事 商鞅南门立木具体的故事: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为什么要城门立木
舒菁联邦: 为了借此建立国家法律的信誉. 正所谓人无信不立,法无信难行,通过此事更有助于商鞅变法的推广.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南门立木为什么引起轰动 -
舒菁联邦: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金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金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做人要以诚为本,说到做到,才能树立威信.以诚为本,依法治国,照章办事,才能够取信于民,得信于民,才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政通人和.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
舒菁联邦: 商鞅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商鞅南门立木》.

新沂市17572559877: 商鞅“城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 -
舒菁联邦: 取信于民,让政府的变法得到理解与支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