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濞 以晁错 清君侧 那明朝 朱棣以孰人清君侧?

作者&投稿:臧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清君侧?~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
出处:
1、《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
释义:这是驱逐晋君身旁的坏人。
2、唐·李商隐《有感二首》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释义:古代有在清明君主身边奉献自己聪明才智的人,现今也不缺乏老成执重的国家栋梁。

历史事件:
1、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年间。
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书,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2、唐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叛乱后称帝,757年,被其子谋杀。
3、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清君侧

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疏,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但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

建文帝为巩固中央皇权,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削了一些藩王,於是朱棣以“清君侧”、“靖难”为由,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发难,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则出指齐泰、黄子澄及左班文职等为奸臣 他在致惠帝的上书(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中说:

奸臣齐泰、黄子澄包藏祸心,橚、榑、柏、桂、便五弟,不数年间,并见削夺。柏尤可怜,阖室自fen。圣仁在上,胡宁忍此!盖非陛下之心,实奸臣所为也。心尚未足,又以加臣。臣守藩于燕,二十馀年,夤畏小心,奉法循分。诚以君臣大分,骨肉至亲,恒思加慎,为诸王先。而奸臣跋扈,加害无辜。执臣奏事人,箠楚刺热,备极苦毒,迫言臣谋不轨。……窃念臣与孝康皇帝,同父母兄弟也,今事陛下,如事天也。譬伐大树,先翦附枝。亲藩既灭,朝廷孤立,奸臣得志,社稷危矣。臣伏睹《祖训》有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臣谨俯伏俟命。

黄子澄,齐泰
1 黄子澄(1350-1402),明分宜(江西分宜)人,洪武进士,授修撰,侍读东宫,累迁太学东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建议削夺诸藩王权。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子澄、齐泰为奸。建文四年,燕师渡江破京师,被执,抗辩不屈,磔死,族诛。
2 齐泰(?-1402年),本名德,获明太祖赐名泰,溧水人,明初官员。齐泰是向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削藩引发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发动靖难之变,于建文四年(1402)夺得帝位后,齐泰惨被斩首。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此三人皆朱允炆心腹,削藩一事与他们关系极大,朱棣清君侧清的就是他们三人。所以朱棣入南京后他们三人是必杀的,不杀不足以向天下交代,这是政治上的考虑,与个人喜恶无关,所以方孝孺是因为不肯替方孝孺起草诏书而被杀之说颇值得怀疑,而方孝孺被诛十族之说更是清朝人对朱棣的污蔑。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 ,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


榕城区13828667302: 刘濞 以晁错 清君侧 那明朝 朱棣以孰人清君侧? -
习群荆花: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 ,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榕城区13828667302: 建文帝和雪娘的故事是什么?
习群荆花: 这两人没什么关系,即使有,也是演绎. 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 藩王可以发兵声讨,以“清君侧”.于是,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他的封地...

榕城区13828667302: 历史上有哪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为挟令天下的 -
习群荆花: 中国历史上所有打着清君侧旗号的权臣几乎都是觊觎皇帝的权力的,汉景帝时的刘濞,唐玄宗时的安禄山,明建文帝时的朱棣,莫不如此.

榕城区13828667302: 写10个成语故事 -
习群荆花: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成语典故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

榕城区13828667302: 初中成语故事 -
习群荆花: 火树银花١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

榕城区13828667302: 西汉“吴楚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 -
习群荆花: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就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

榕城区13828667302: 矫枉过正的故事,矫枉过正成语意思等资料大全 -
习群荆花: 【矫枉过正的典故】西汉时期,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去几个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竟借清君侧的名义企图谋反,迫使汉景帝杀死了晁错,出现历史上的七国之乱.此为“矫枉过正”的典型史实之一.【释义】指纠正偏差超过了适中的限度.

榕城区13828667302: 七国之乱涉及哪些人物 -
习群荆花: 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前元3年 由于诸侯的势力过于强大(诸侯的封地占国土的2/3,而朝廷的郡县却只有1/3)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讲国家封给功臣,刘姓宗亲,后来除去异姓诸侯,天下的诸侯...

榕城区13828667302: 西汉初年,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诸侯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的问题... -
习群荆花: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侯王势力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汉景帝采纳谋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国势力.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6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七国之乱”震惊朝廷.景帝杀掉晁错(腰斩),刘濞仍不退兵,扬言“我以为东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征,平定叛乱.

榕城区13828667302: 赴汤蹈火的故事 -
习群荆花: 1、故事1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着荆州,手下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刘表没有同意,他要韩嵩到许昌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韩嵩表示,就是让我去跳滚烫的水池,去走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 2、故事2 嵇康,字叔夜,谯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