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详细介绍一下曾国藩的为人处事.

作者&投稿:百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血诚”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根本与基石。

  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也处处以“血诚”要求与约束自己的下属。他常常告诫自己:“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懵可以衤发不祥。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诚),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曾国藩正是以诚取信于兵将,因而他最终取得大成功。

  总之,“血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统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曾国藩以此领军,上下精诚团结协力同心,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而且,正因为有此精神作支柱,所以他的部将多忠心耿耿,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反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军心离散溃乱,其后期连上将韦俊等多人也相继投敌,后更有八王叛杀谭绍光之举,使好端端一座杭州城,不费一刀一枪便拱手让与宿敌,实令亲者痛仇者快而遗恨千古。

  后来,蔡锷编辑《曾胡治兵语录》时加上了一条足以警醒国人的按语:
  “吾国之心,断送于‘伪’之一字。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国家及其种族而有余。上以伪驱下,下以伪奉上,同辈以伪交,驯致习惯于伪,只知伪之利,不知伪之害矣。……由伪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则无数恶德从之俱生,举所谓伦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顾。呜呼!伪之为害烈矣。军队之为用,全恃万众一心,同袍无间,无容有丝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战自焚。社会以伪相尚,其祸伏而缓;军队以伪相尚,其祸彰而速且烈。吾辈既充军人,则将伪之一字排斥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为将,乃可以当兵。”

  曾国藩酷爱读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还有,他始终认为:“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奴手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长久。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北京做官,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加之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傲气不少,“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咸丰初年,他在长沙办团练,也动辄指摘别人,尤其是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咸丰七年在家守制时,经过一年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此次反省之后,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历观名公巨卿,多以长傲、多言二端而败家丧生。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之经典,潜心攻读《道德经》和《南华经》,经过默默的咀嚼,细细的品味,终于大彻大悟,悟出了为人处世的奥秘。这些貌似出世之书,实则讲述了入世之道。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尘世间唯大智慧者可善下,唯善下者从不谄上欺下,从不自高自傲,始终虚怀若谷谦退自如,方可成大气候。水能屈能伸,它常悄悄然,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旮旯。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其涵养,其深沉,其宽厚,正如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千古哲思,至理名言,老子真是个将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慧者!曾国藩研读得入了迷。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既然用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他读罢《老子》,又读《庄子》,这其中深邃的哲理,浩瀚的智慧,都令他深深折服,悠然神往,心灵产生了许多难以言喻的共鸣。至此,曾国藩又终于悟出了老庄和孔孟并非截然对立的,两者结合既能做出掀天揭地的大事业,又可泰然处之,保持宁静谦退之心境。

  同治元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三千里长江水面,迎风招展的全是“曾”字帅旗。作为亲率三四十万人马的湘军最高统帅,他丝毫没有飞扬跋扈、洋洋自得之态,反而处处小心,慎之又慎。请看他给弟弟的家书,便可知道他的当时心态。他谆谆告诫道:

  我们家目前正处在鼎盛时期,我本人身居将相之位,沅弟(曾国荃)所统领的人马有五万,季弟(曾国葆)所统领的人马有六千,近世像这种情况的曾有几家?沅弟近半年以来,七次拜受君恩,近世像弟弟这样的人有几个?太阳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就会向西偏,我们家现在也是最高最满的时候了。管子说,斗斛太满则人概之,人太满则天概之。我认为天概人是无形的,仍然要假手于人来概。霍光家族太盈满,魏相来平灭他,汉宣帝也来平灭他;诸葛恪大盈满,孙峻来平灭他,吴国君主也来平灭他。等到别人已经来平灭,而后才悔悟,就已经太迟了。我们家正处在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待天来平,人来概,我与诸位弟弟应当先设法自己来概。自概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想也不外乎“清(廉)、谨(慎、谦)、勤(劳)”三字罢了。沅弟过去在金钱的取舍方面不太斟酌,朋友们的讥议指责,其根源实际上都在这里。去年冬天买犁头嘴、栗子山(此二处均在湖南双峰县荷叶乡。作者注),我也很不以为然。今后应该不乱拿一分钱,不寄钱回家,不多馈赠亲友,这乃是“廉”字功夫。内在的谦虚是看不见的,而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有:脸色、言语、信函、仆从属员,以后该在这四个方面下大力气,痛加纠治,这是“谦”字功夫。每天临睡之前,默默地计算本日劳心的事情有几件,劳力的事情有几件,就会觉得为国家所做的事情还不多,应当更加竭诚地为国效劳,这就是“劳”字功夫。

  身为三军统帅,能有如此胸襟,亦不是等闲之辈了。曾国藩如此稳慎如此谦恭,终能善始善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本打算在荷叶家乡建富厚堂以作“终老林泉之所”,后来听说工程巨大,花费极多,吓得他从不敢进富厚堂的大门。此后十多年,一直住在他的总督府,直到死在任所。他写信严责弟弟及儿子费钱太巨,“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并以此“深为浩叹”。并写信告诫纪泽儿:家中新居富厚堂,莫作代代做富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在那绵延数百里山谷之间,广大老百姓都是低矮的茅屋,独有富厚堂金碧辉煌胜似皇宫,因而曾国藩考虑再三,他坚持不回故居了,故居留给他妻子、儿子、媳妇、孙儿、孙女们住好了。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他更稳重处事,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对手中的权力,也常常辞让。自从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深知自己地位渐高,名誉渐广,便多次上奏请求减少自己的一些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会办。攻克南京之后,立即裁减湘军,又令弟弟曾国荃回乡下停职反省。“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在极乐大喜的日子里,曾国藩时刻不忘给自己及诸弟狠敲警钟,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显示了过人的清醒与才能。同治六年正月,曾国藩再三告诫弟弟国荃道:“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目的是常怀谦退,永葆“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态势。


曾国藩是一个个性内向的人,用现代的话说是一个老实而聪明的人。由于五四运动,尤其建国后对传统文化的扫荡,当代的中国人可能已经不很了解我们的先人在人性修养上的学问了。中国古代对人性的修养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的,曾国藩则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他受到孔孟的影响,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影响很大,讲究内圣外王的修养,讲究的是“克一分人欲得一分天理”的克己复礼的功夫。所以曾国藩非常注意个人的修养,在他的日记里有大段的抨击自己的文字,自私、嫉妒、虚荣等都是他时刻反省的地方,抨击自己的近乎苛刻。40多岁之前,他几乎一直在进行这种修养。蒋介石的日记就是学的他。
所以曾国藩的为人处事几乎是一个完人。他主张为人要忠厚,别人用阴谋诡计来对付他,他就用忠厚来回应,让人不忍心欺负,就是他所说的“唯忘机乃可消众机”。他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国家的后面,待人以德报怨,己欲达则达人,己欲立则立人。这表现在很多人伤害过他,但是只要这个人是个人才,能给国家做事,曾国藩仍然毫无怨恨的举荐他,例如左宗棠就经常和他作对,但是曾国藩仍然佩服他是个人才,举荐他走上了政治舞台,可以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左宗棠这个人。李鸿章和左宗棠依靠曾国藩发达后,仍然和他作对,但是曾国藩从不抱怨,仍称赞他们是一个人才。这也是为什么曾国藩身边能聚集这么多优秀人物的原因。曾国藩主张不能怨天尤人,出了事情要先从自身找问题,埋着头苦干,吃着亏不说,打掉牙齿和血吞。湘军打仗这么凶狠,就是曾国藩这一思想的体现。曾国藩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心地无私天地宽,把国家、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忠厚长者。他无论做什么先从自身找问题,不怨天不尤人,人想站起来首先要靠自己。
当然,并不是说曾国藩就绝对是一个完人,他也纳过小妾,也因为个人问题害过人,但是无伤大雅。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我生在清朝,愿意追随他。中国几千年能做到立德、立言、立行这三立的寥寥几个人中,他算一个。
所以说,和当时的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比起来,曾国藩的才干很平常,但是他的功业却远远超过这些人,靠的就是他个人的品质。但是他个性比较拘谨,所以他能成为一代名臣,却很难成为盖世英豪。现代人认为曾国藩就是一个老奸巨滑的阴谋家,还要学习他的谋略来整人,什么《忍经》什么的,我就想笑。其实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只不过比较聪明,是太平天国造就了他。如果他这种人活在现代的官场里,估计没几个人喜欢他,一辈子也就是当个普通工作人员,默默无闻,还得被领导整的死去活来。呵呵。

曾国藩的为人处事,全在家训里收录着呢!买本书看看就知道了。连毛泽东,蒋介石都佩服的人,是三言两语说不清的。

秦桧曾国藩汪精卫,并列中华民族三大败类,汉奸急先锋,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去看看唐浩明的著作《曾国藩》,共三册,对其为人行事刻画得入骨三分。 ...




求关于曾国藩生平介绍的演讲稿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

曾国藩的资料
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1864年,湘军在其弟曾国荃的率领下攻下天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曾国藩传》讲了曾国藩的什么事?
《曾国藩传》以高度凝练的笔法,再现了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为读者提供一把打开曾国藩谋略宝库的金钥匙。人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

曾国藩出生于哪里?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人物。唐浩明为著名的曾国藩研究者,他的《曾国藩》一书使曾国藩这个长期被当代历史忽略的人物,重现在读者面前。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

曾国藩文选的介绍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请介绍一下曾国藩
请介绍一下曾国藩  我来答 7个回答 #热议# 空调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yeees 2006-10-15 · TA获得超过2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曾国藩生平(作者不详)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

曾国藩诗文集的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乡县荷塘(今属双峰县)人。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经翰林院侍讲、侍读,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咸丰二年(一八五二),丁母夏回籍。年末,因广西太平军所向披靡,奉旨帮办本省圑练。次年,招募湘勇,...

曾国藩全书
3 人物介绍曾国藩全书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

著有曾国藩家书的曾国藩,是怎样的一个人?
首先,曾国藩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在交通仍然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寄托了他对于父母、对于兄弟、对于家族的无限惦念之情。其次,曾国藩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官员。28岁中进士点翰林,此后一路扶摇直上,37岁已成为从二品的清廷大员,而这时的他在书信中还时常透露出经济上入不敷出的窘迫,为官之...

曾国藩有哪些优秀品质
虽是笑话,但不是空穴来风。一代名臣还有这种笑话流传,可见其天资并不聪明。曾国藩也是几经周折在27岁时中进士。在他的传记中,记述了曾国藩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后来他自我革新,开始抄写古文,练习书法,修正自己。曾国藩写的《冰鉴》是识人用人的奇书,里面介绍了一个人的气质长相所反映出来的一...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的内容简介 -
贾轰核糖: 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他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世人推崇的末世圣人.从这点上来说,他是每个渴望成功者的楷模.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的性格是怎样的
贾轰核糖: 曾国藩说:“人的一生,如同果实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他也确实是这么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通观曾国藩的性格,天生的“拙”是有好处的,...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 -
贾轰核糖: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的4个原则 慎,这就很好理解了,曾国藩有名的“慎独”就是最好的诠释,在修身养性方面是这样,在为人处世中更要谨慎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敬,这个敬不是封建社会的敬天地敬鬼神,放到现在就是敬畏人生.心,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引申一下也可以说“心态决定性格”.精,古来即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至理格言,那么这个精便包含了精致和勤奋.

蚌山区15773157745: 寻找曾国藩为人处事之道 -
贾轰核糖: 你去买本曾国潘全书看看不就行了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为人处世秘诀? -
贾轰核糖: 洞明世事的诸葛亮、谦虚自律的曾国藩,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同这种形态的人物交往,一要有礼有理... 不但为人处世圆滑老到,而且内心对自己并无什么约束、什么戒律,很少去追问人生真正的意义 为了保全自己,他急流勇退,在最风光的时候辞官归乡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家有万金,不如进德修业可靠. 兢兢业业,生时不忘地域 坦坦荡荡,逆境亦畅天怀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简介(50字左右) -
贾轰核糖: 人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湘乡府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富厚堂(曾国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蚌山区15773157745: 客观的评价一下曾国藩?
贾轰核糖: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毁誉参半.就我个人来说,我对曾国藩的评价是很高的. 国藩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功.知其难为而为之,禀坚忍之性,修身齐家,终于在为一代名...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的资料简介30字? -
贾轰核糖: 曾国藩是湖南人,他的家庭在当地是属于很有威望的一个家族.再加上他又在朝为官.所以说他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处事风格是怎样的?
贾轰核糖: 曾国藩先讲:“各位年兄年弟,不知可曾得到赵大人的邀帖一听这话,刘传莹马上接口道:“国子监的人都收到了帖子,翰林院的还能落下!胡林翼笑道:“赵大人的父亲到京,做下属的,就算他不发帖子,照理也是该到场的

蚌山区15773157745: 曾国藩的一生是怎样的?
贾轰核糖: 曾国藩(公元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 峰)人.他早年热衷于追求功名,1838年中进 士,入翰林院.此后十多年间,他究心于诗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