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古代节度使可能控制地方司法?

作者&投稿:严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节度使是现代什么职位的官~

节度使就是地方总督,管理地方,但是这个地方比今天的省大,所以可以说是近代军阀一样的官职吧

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了碛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岭南九个节度使,范阳(北京地区,即古幽州)节度使是节度使中兵力最大的。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刺史。

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跋扈将军,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用人理财,皆得自主,父死子继,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五代时期,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中央政权的拥立与废弃都取决于节度使,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建立者均为节度使。

宋建立后,宋太祖有惩于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割据一方、相互混战的教训,对各节度使采用了赎买的办法,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时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节度使石守信对中央军队的控制。并派遣文臣知军州事,限制了节度使节制属郡的权力;又以转运使接管了节度使的财政权利;将地方上强壮的兵士编入禁军。凡此种种,节度使徒坐空城而已。

你只要了解一下古代的节度使制度就可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节度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唐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东汉安帝永初二年(108),梁懂受命主持西方军事,为诸军节度使。曹魏景元四年(263),魏军伐蜀,由司马昭指授节度。唐代也很早就用此语以明确指挥权限,如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蒲城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均受其节度,但尚未用作职衔。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持节都督出征时是一军统帅,屯驻时是军区首脑,对所统将领及州郡长吏都有节制以至生杀之权。南北朝时,刺史大都加持节都督,辖区既狭,权任亦轻,北周及隋改称总管。隋荆、益、并、扬四大总管辖数十州,事权很重,但只管军事。隋炀帝杨广废总管,唐初恢复,仍称都督,而自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并多省罢,惟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

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另行调发府兵、兵募,派遣大将统率出征或备御。这些大将称为行军总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早在唐初,已在军事要地留驻部分征行军队,并每年派遣士兵轮番戍守。唐高宗、武后时期,突厥、吐蕃、契丹强盛,屡次入掠内地,战事频繁。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军、镇、守捉使是差遣的,还保留征行的组织。与此同时,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原来有“行军”含义的“道”,如葱山道、交河道、■山道,也演变为大军区的道,如朔方道、陇右道等。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高宗以后,由中央派出的行军总管或经略大使,常受敕节度诸军,因而渐获诸军节度大使的名称,但还不是固定职衔。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睿宗景云二年(711)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开始的。至玄宗开元、天宝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镇,始成为固定军区,各有受其统属之州、军、镇、城、守捉。节度使为差遣职名,例以所驻州都督、大都督长史或都护为其本官。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例兼管内调度军需之支度使及管理屯田之营田使。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乱起,唐廷为了平叛,内地也相继设置节镇,增至二十余道,不置节度使处亦置防御使,防御使不赐旌节,多以采访使兼领。其后,采访使改名观察使,例兼都团练使或都防御使,兼理军民,成为地位略低于节度使的地方军政长官。

节度使的僚佐有副使、支使、行军司马、判官、推官等,将校有押衙、虞侯、兵马使等。由于观察使是采访使的改名,故唐代后期节度使例兼所在道的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都由节度使辟举,然后上报朝廷批准。所统州县长吏虽由中央任命,而实际则听命于节镇。遇刺史位阙,节镇常遣上佐摄职,然后报请朝廷正授。地方财政收入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部分,送使部分常占最大份额,对朝廷保持独立状态之河北三镇,甚至全无上供。内地节度使辖区虽是藩卫朝廷的军镇,但实际上往往对朝廷保持不同程度的离心状态。

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其中武力最强、在唐亡后建号称帝者,先后有五代;其余割据一方,立国改元(也有未改元者)自传子孙者为十国。而五代十国境内之节度使亦多桀骜跋扈,节度使部下更多悍将骄卒,逐帅杀使之军变事件不断发生。

(陈仲安)

宋辽金宋初承五代旧规,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独立的小王国。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采取各种政策,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乾德三年(965),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年还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中央,削弱了地方的兵权。宋太祖在平定湖南时,便命令湖南各州府直属中央,不再隶属于节度使。太宗又于太平兴国二年(977)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中央,节度使所领只是一州府,宋政府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此后,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对武将更是晋升的“极致”,多者可带两三镇节度使,礼遇优厚。而节度使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虚衔,或宰相罢官到地方上带节度使虚衔,谓之使相,尤为荣耀。

辽、金分别于大州或节镇诸州置节度使,掌管军民两政。此外,辽圣宗耶律隆绪亦将统领上京、中京地区契丹及奚族的五十一部首领令隐改称节度使。金于胡里改等路亦设节度使,管辖部族事务。元代废。


节度使到底是一个什么职位 为什么唐朝要设立呢
并非靠着一个人的建议,就可以设立这样一个官职。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像安禄山这样包藏祸心的人担任过节度使,许多非常有能力的人,同样也担任过这个职务。所以你不能说是一个官职的好坏,只是说它后期的影响是一些负面的。当然那个时候古人也不可能有预知后面事情的能力,更看不见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古代节度使有多大权力
唐朝由于国力强盛,人口众多,官吏制度十分复杂,节度使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在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因此而得名。要了解节度使的官职有多大需要先了解它形成的原因,这决定了节度使权力的大小。唐朝的节度使的出现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唐太宗时期,唐边境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因为疆域辽阔,...

最近看唐史,想知道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的区别在哪里?
深入探讨唐时军政要职:节度使、观察使与经略使的差异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时期的节度使、观察使和经略使,如同三把不同的钥匙,打开了边防治理和权力架构的复杂画卷。首先,我们来看看“节度使”这把关键的钥匙。“节”象征着皇帝的最高权威,如同古代的尚方宝剑,是赋予将领的特殊权力。在唐朝,边境的军区...

节度使是什么意思 节度使有什么作用
收集和保护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化遗产。然而,在后期,节度使逐渐成为地方军阀力量的源泉,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成为唐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的来说,节度使是唐朝时期边疆地区的重要管理者,其制度对后世的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节度使是历史上民族认同与政治制度相互作用的重要产物。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几乎可以等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至于节度使放在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官职可以与节度使相比,如果以行政权力划分而言古代的节度使大概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以及数省省委书记兼省长所有人的总和。节度使起源 隋文帝开皇中,废郡为州,以州统县。唐承隋制,高祖“武德初,边要之地置...

节度使是什么意思?
这也使得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总的来说,节度使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官职名称,在唐朝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职责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是地方政治和军事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了解节度使的历史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中国古代的节度使是什么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二是检括客户,听其所在落籍;三是招募流民客户充军。在这几种办法中,前两种都失败了,而募流民客户为兵的办法虽能诱得“通逃者”“争出应募”,暂时解决了社会问题,却使这批人渐渐成为雇佣兵而不可卒去。于是,由于均田制度的崩溃,导致了唐兵制从府兵的征兵制,向募兵制演化。节度使制度的开端,...

节度使在中国古代的权力有多大
节度使相当于中国军事体制改革之前的大军区司令员,他身处国家边境军事重镇,节制数省的军事资源,可谓位国权重。当年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就是唐朝范阳的节度使,他一起兵,差点把大搞掉了……

节度使是什么意思
节度使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官职,主要负责管理边疆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一、拼音节度使的拼音是Jiédùshǐ。二、组词节度使衙门、节度使府、节度使军队、节度使职权、节度使管辖。三、出处节度使制度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建立者李渊在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军事防御,设立了节度使这一职位。

济源市18241032919: 唐朝节度使为什么可以布列天下 -
党张昊康: 主要是唐朝后期的战乱太多了为了防止外族入侵需要节度使但是有的节度使造了 反 平定反叛以后又要封节度使来奖励功臣

济源市18241032919: 宋朝有没有设置节度使?如果有,为什么要设置节度使?有什么作用 -
党张昊康: 宋朝有节度使,不信在《水浒》里就有,但是和唐朝相比较,宋朝的节度使只是在需要的时候设立,比如需要打仗,招安==军事要件才会设立,事完了之后缴旨上交权利.就像钦差一样,当时的权利很大,事完了屁都不是一个. 唐朝的节度使就不同了,他们的权利包括地方上的军事,政治,财政,民事==.可以说就是诸侯了!

济源市18241032919: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是如何管理地方的? -
党张昊康: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是以郡县制管理地方.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40郡之多.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

济源市18241032919: 唐朝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
党张昊康:节度使(示意图) 唐朝节度使是唐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长官.唐朝时期,为了加强地方政治和军事管理,设立了许多节度使制度,节度使是唐朝中央政府派驻到地方的高级军事长官,主要负责边疆防御和地方治安,同时还兼管行政、财政、司法等事务.唐朝节度使的权力非常大,有着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和行政权,可以自行制定政策和征收税赋,有时甚至可以对抗中央政府.唐朝节度使制度在唐朝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节度使的权力过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和军阀割据等问题.

济源市18241032919: 高一必修历史 节度使 -
党张昊康: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济源市18241032919: 以对地方的统治措施为例,说明宋朝统治者是怎样根据 -
党张昊康: 以对地方的统治措施为例,说明宋朝统治者是怎样根据时代的需要对政治制度作“变动”的. 答案: ①兵权归中央,削节度使实权;置枢密院与将帅互相牵制; ②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地方:文臣知州,设立通判.二者互相牵制,加强对地方控制. ③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赋税运输,以削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济源市18241032919: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问题 -
党张昊康: 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秦朝:郡县制.选官制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监察以御史大夫为主.汉朝:实行分国制,郡县制.选官:举孝廉,察举制.隋唐朝:三审六部制.选官:科举制.以明经,武举为主.监察节度使.宋朝:权分六部,分割相权.专考断案的科举制.元朝:设御史台监察官吏.明清:废相,设三司,选官:以四书五经为主的科举制.监察制度以锦衣卫,东厂为主.

济源市18241032919: 唐朝中期为什么朝廷要在地方上设置节度使 -
党张昊康: 从根本上讲,唐朝从武周开始,对周边少数民族国家的控制力减弱.所以唐玄宗设立藩镇,开始对外采取防御,不再像初唐那样开拓疆土了.

济源市18241032919: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唐朝为什么要封节度使? -
党张昊康: 安史之乱原因: 1.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2.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 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 4. 农民生活困苦. 封节度使原因:1. 唐均田制度的崩溃. 2. 巨大的扩张机器无法继续运行,唐代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