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赏析第三段赏析?

作者&投稿:宫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故都的秋》第三段赏析:

第三段到第十一段分层次来描写北国之秋的独特景物。

第三段是总括,描绘了一幅对着牵牛花品茶,聆听驯鸽的飞声,观赏一丝丝的日光和高远的天色的画面。北国秋天的清静、淡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和上文江南的秋形成了对比,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北方的秋的喜爱的情感。

描绘北国之秋具体的意象:槐树、蝉声、秋雨、果树,这些只属于秋的意象顿时在读者心中勾勒出北国秋天的画面。槐树的落蕊铺了满地,扫过之后留下淡淡的细纹,细腻、清闲,却有一丝落寞。

秋蝉衰弱的鸣声伴着息列索落的秋雨,太阳重新露出脸来,着着青布单衣叼着烟管的人们在雨后斜桥影中交谈。果树结了一颗颗果子,果实在树叶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这些都是北方的秋独有的景物。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来体现,足以看出他情感的浓郁与深厚。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

扩展资料:

《故都的秋》里的秋天是以“清”“静”“悲凉”为题眼的一篇文章,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

文章用北国的秋景的浓色与厚味来和南方秋色的淡色和浅味形成对比。全文1600多字,运用了40多个秋字来描写秋景非但没使文章枯燥无味反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可见郁达夫的写作手法已经出神入化了,本文堪称佳作。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故都的秋



“一枝一叶总关情”,郁达夫爱故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愿意以寿折秋,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把自己的血与肉融入了墨汁,饱蘸着自己的情和爱去书写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外人所道的妙味,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


故都的秋原文赏析 故都的秋课文内容分析
《故都的秋》是我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创作的一篇散文。《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也蕴含了作者孤独、忧郁的心态,整篇文章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赏析 《故都的秋》也是家喻户晓的一篇散文,其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故都的秋赏析 故都的秋欣赏
3、设誓显情。所谓“设誓”,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为了表达这种对“故都的秋”喜爱的强烈情感,在结尾处就采用了这一方法。“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一设誓,采用假言推理作为逻辑背景,以这种不可能的方式偏离现实,表达了...

故都的秋赏析
“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

故都的秋赏析
为了表达这种对故都的秋喜爱的强烈情感,在结尾处就采用了这一方法。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一设誓,采用假言推理作为逻辑背景,以这种不可能的方式偏离现实,表达了作者喜爱故都之秋的浓烈情感。这一结尾,也为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

故都的秋原文赏析 文章欣赏及评价
《故都的秋》是我们学到的一篇优美课文,写作背景、写作主题、写作手法等都是比较重要的考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篇文章吧!1. 写作背景。凡是创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这些背景影响着作者当时的思想和情感,也才使得作者有感而发,得以创作动人的文章。1926年,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日寇1931年入侵东北、...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赏析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

故都的秋五幅图在第几段
在3--11自然段。故都的秋段落赏析?第一段1.2自然段总起,点明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总体特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第二段3-12自然段记叙故都的秋景,赞扬北国之秋第三段总括全文,抒发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故都的秋》赏析?《故都的秋》1-2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作者对北国、江南之...

古都的秋的各段赏析
对生活失去了热情,这样的人,怎么能写出赞颂秋的文字?在他们的眼里,应当是见秋而悲。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人,也确实写了许多悲秋的文字,连刘禹锡都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再则从本段后文作者所举的例子来看,欧阳修的《秋声赋》悲秋无疑,苏轼的《赤壁赋》则非悲秋,却是很鲜明地表现出在秋之...

故都的秋的段落怎么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做对比,表达对北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二部分(3——12):按照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清秋的景色。第三部分(13——14):通过南北对比,表达了对北国秋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评论(1) 18 3 ...

故都的秋的赏析
《故都的秋》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 是指采用语言形式把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第三段赏析 -
大叔哪阿司: 第三段对故都的秋进行了总括性的描写.接着,分别细致的描写了北国的槐树、秋蝉、秋雨、果树,满是怀念、赞美之情.接下来的一段,郁达夫写了秋与文人的关系,以及秋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他写到秋的颓废的意象.最后又写回江南的秋,并与北国的秋进行对比,与上文呼应,体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怀念.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
大叔哪阿司:[答案] 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加强,“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由此,作者烘托的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就特别地引人注目,引人去探寻感知了.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各段段意 -
大叔哪阿司:[答案] 第一段 1.2自然段 总起,点明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总体特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段 3--12自然段 记叙故都的秋景,赞扬北国之秋 第三段 总括全文,抒发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 阅读故都的秋 结合其中一个段落简要分写作者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秋的特点赏析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词语.作者多次写到难过之秋有什么作... -
大叔哪阿司:[答案] 第三段:秋院静观图,破屋 一丝 一丝日光 牵牛花的颜色 疏疏落落的秋草 碧绿的天色 ...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阅读答案1.北国的“清秋佳日”指什么时候?2.选文中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段?作用是什么?3.文中哪一句最能突出“我”对北国之秋感情最深... -
大叔哪阿司:[答案] 1.枣子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候. 2.描写.视觉,听觉.景物写的细致,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 3.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的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呼玛县17365026253: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100字 -
大叔哪阿司:[答案]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不写故都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

呼玛县17365026253: 『高分悬赏』《故都的秋》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
大叔哪阿司:[答案] 因为蓝色和白色是冷色调,蓝色和白色的牵牛花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可以表现出北国之秋的悲凉.

呼玛县17365026253: 第三自然段中的景物是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
大叔哪阿司: 1、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 清.静.悲凉. 2、作者描绘了"故都的秋"的哪些景象? 秋天的庭院,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盛秋.(这是概括的,你也可以到文章里面去找具体的景象,3-11自然段) 3、文章第2.3段的表达效果是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 郁达夫作品 句子评析 句子赏析 最少三句 -
大叔哪阿司: 1.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后面的“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也许主张语言简洁的人会觉得“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

呼玛县17365026253: 故都的秋各段段意 -
大叔哪阿司: 第一段 1.2自然段 总起,点明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总体特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段 3--12自然段 记叙故都的秋景,赞扬北国之秋 第三段 总括全文,抒发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