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辛弃疾上阙表达了什么?

作者&投稿:凌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辛弃疾的词属于豪放派,无论是爱国词、爱情词,还是农村词、闲适词都能体现出这一点,从中显示了其英雄特色,纵观辛词,可以从内容、题材、境界、风格等几个方面来领略其内涵.在论述中,我还简要分析了其原因,看到了其深远的影响.从中我认识到“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如不丈夫”的真男儿,见识了稼轩词,从而更加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豪迈奔放 广博深远 境界开阔 寥阔悠远 真心情
12世纪下半叶,词国耸起了巍峨博大的第一高峰——稼轩词.其作者辛弃疾正如近人王国维所评:“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①可见辛弃疾是南宋第一大词人已是不争的事实.辛弃疾词作的显著特色是处处显示了英雄特色,无论是其词作的内容与题材、境界,还是其风格、语言、表现手法等都显示了这一特色,接下来我们将有所侧重的领略一下辛弃疾词作的英雄特色.
一、 从内容和题材来论述辛弃疾词中显示的英雄特色
词这种文学格式自从萌于隋,其内容、题材一直在春花秋月、家园闺阁、离别相思的尺寸范围内.陈陈相因?三百年的“词为艳料”的樊篱,直到北宋才被“以诗为词”的苏轼冲破,从而开创了豪放一派,而真正将词发扬光大并有所建树的是辛弃疾.这一点古人已早有认识.“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之处,万哲成绝句,而若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固未可同年而语也.”②辛弃疾将词的内容、题材进一步散文化,使无事不可入词.试举一首《西江月·遣兴》领略一下: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正是这样,辛弃疾用大气磅礴的歌词,写抗金爱国的篇作,也是辛词的主要内容.
第1页 (共8页)
他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词,其内容大致可分作四个大类,即爱国词、农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尤其是激昂慷慨的爱国词是辛弃疾的主调,代表辛词的最高成就.也最能体现英雄特色.
我们试举两首爱国词看一下其中的英雄特色.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辛弃疾南下写的第一首词,世人多认为它是诗人深情怀念北国故乡的怀乡曲.而我们可以从中处处都可感到其英雄特色.首先是此词的气势,只有一个英雄广博深远的胸襟才能写出,一气呵成,想的是收复失地,展英雄才华.特别是“看吴钩,拍栏干.”更衬出爱国诗人意气昂扬的壮美雄姿.他不仅是在思乡,更是在表英雄之志:不管政治环境怎样恶劣,一定要为光复中原奋斗到底.
下面我们再看一首更明显表现英雄特色的辛弃疾的词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亮的词作.他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一位意气昂扬的将军形象,用看剑惊梦的豪兴和麾下分炙,弦翻塞声的场面,烘托这位将军点兵待发的豪迈气慨.从的卢快马,霹雳弦惊两句,我们对这位将军似乎有点面熟,他不正是诗人《鹧鸪天》里写过的么?“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这两句画的将军形象,原来就是辛弃疾壮丽的影子呵!这首壮词的豪情可引陆游的两句诗来作注脚:“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可见此词虽为抒为国事忧心的义愤,但气势仍然是充沛的,始终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体现了辛词雄健豪宕的一贯风格.
象这样体现英雄本色的爱国词举不胜举,象名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被梁启起评为:“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③的《摸鱼
第2页 (共8页)
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我们再看一下其它内容的词作.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如不丈夫.”④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惟大英雄乃大惰痴,如以楚项羽之霸,当其无面见江东之际,歌之虞兮虞兮奈若何!”亦魂销意尽!一往情深.何况“富贵非吾事,儿女古今情”的辛弃疾呢?也就如刘克庄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⑤辛弃疾的爱情诗虽写的少,但写的很好,有的人甚至选其爱情诗作为其代表作.但是,我们应看到在他纤秾绵密的作品之中,同样是表达了他自己的一种根本的本质.请看这首《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开头“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写的真是荡气回肠,千回百转,纤秾绵密,好极了.请看他第一句,就是千回百转的写出来的,每一个春天,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花开之后,有风雨,一次风雨,花就零落一些;已经是开了一半的残花,还能经得起几次风吹雨打?“更能消,几番风雨”,真是多情.去年春天走了,好不容易盼来了今年的春天,可是“匆匆春又归去”,今年的春天也断送了.就是以一个诗人多情善感的爱心惜春的感情来看,就已经很好了.然而辛弃疾不只是这们的,我们已说过,辛弃疾所有的词不论是写的欣喜的、悲哀的,还是写的豪放雄壮的,纤秾绵密的,他的本质都是不变的,都是写他对自己的祖国、故乡不能忘怀的那一份关心的感情,是他自己的一份忠义奋发的志意.换言之,也就是都表现了他的英雄特色.开头以下的内容分析也是围绕这一本质,也就不再赘述.爱情词中表现的感情深挚,是与他爱国的感情深挚是一致的,都是他那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英雄壮志的表现.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山东济南)人.他生于沦陷区,受祖父教诲,自幼便有推翻民族压迫、光复神州的大志.高宗绍兴三十年,金主完颜
亮大举南犯,22岁的他聚众二千,参加耿京的抗金起义军,杀了叛徒,活捉汉奸,
第3页 (共8页)
突围南下.孝宗乾道元年,奏进《美芹十论》.四年,通判建康府,上疏守淮,又作《九议》上宰相虞允文,先后提出抗金大计和恢复中原的建议,但遭冷遇.后又任湖北、江西、湖南等地安抚使,任职时,招纳流亡,训练军旅,奖励耕战,打击豪强,安居民生,但屡遭当权派疑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落职闲居信州上饶,几达二十年.晚年又被起用,做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府任内,他积极为北伐准备,但朝廷对他不重视,未能展其才用.结果是“换得东家种树书”,朝廷只让他过田园生活终老.辛弃疾一生三起三落,大多数是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于是写了不少朴素清新的农村词和潇洒卓荦的闲放词.
辛弃疾罢官后闲居农村,对农村题材相对熟悉,于是写了不少农村词,且由于作者写农村是作为和恶浊官场的对证,一心把农村当作自己避难的桃花源,写得有些理想化.如他写的一首农家生活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立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片写两位老人过着幸福的晚年,表现农村生活的和平宁静.下片写年青人的生产活动,特别写“无赖”的小儿是传神生动至极的.从中也看出诗人感情农村化的倾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能屈能伸,在不得志的时候,并不消沉放弃.而是积蓄力量,放松一下心情,以图英雄宏图得展.也惟此作者表现出来希望过这种和平宁静的日子,才能不被主和派所妒嫉,甚至才有再次起来的可能,痛哉!
辛弃疾倍受压抑,虽在农村中寻得片刻宁静,但也有的词作就透露出他所在的农村并不宁静,是对他的思想有所触动的,如《南歌子》: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何事未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意思是说,夜深人静,枕边传来幽咽跌宕的溪水声,仿佛在为人间倾诉着不平.这时,早已有人倾听着远处的第一声鸡叫,开始踏着惨白的月色,为生活在坎坷不平的路上奔走.他们虽然不象官僚们一样每天去争名逐利,可谁也难得过安静的日子.上、下两片各用疑问语气煞尾,话说得很隐晦,含意是清楚的:住在农村的人也并非象他笔下所写的那么清闲安适,谁都有生活担子压着的呵!这里还
第4页 (共8页)
有一层深意,作者比农民更苦,他不是苦于物质而是苦于精神,苦于自己的豪志不得施展,苦于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这是一个英雄用血和泪在倾诉,并在激励自己.
辛弃疾的闲适词更注重心境的描写.同样也与爱国词、爱情词、农村词一样,由一条主线贯穿,只是此时同农村词一样采取的是壕堑战术,是让精神休息,以图东山再起,并保存自己的力量.我们还是用词人的闲适词作来说一下其中显示的英雄特色.
玉楼春(戏赋云山)
何人夜半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暼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此词是以谐趣文字写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现象,艺术地说明浮云遮不住山峰的真理.构思新颖,遣词奇峭,虽是以闲适心情写云山变幻,何尝不可以当寓言读.从“忽见东南天一柱”一句,透露云遮不住山,也就隐含着抗战派是撑持东南(南宋)政局的顶天柱石,它决不会被像浮云般的主和派所压倒的.“且喜青山依旧住”,诗人充满着多么自豪自信的语气,在游戏笔墨中仍不失其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再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此词正是诗人忧国忧民心情的写照.上片说早年涉世未深,不识人生艰苦,志气高昂(爱上层楼),把复杂的人间万事看得非常简单,以为想到便可做到.下片写而今在“蛾眉曾有人妒”,积极主动为主和派所不容后,认清现实,又无人可诉,无处可说所领悟到的真情真话.作者把一位英雄的痛苦心情和深沉感慨写得含蓄蕴藉,跌宕有致,真是金子在何时都发光,只不过此时有所遮掩,我们也可读出英雄豪迈之气.
二 从辛词的意境与风格,来体会辛词中显示的英雄特色.
我们不仅仅能从辛词的内容、题材方面领略其词作的本质——英雄特色,而
第5页 (共8页)
且我们也可以从意境与风格等方面来体会一下.
王国维推举稼轩词讲:“幼安好处,有性情、有境界.即以万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慨.”⑥辛弃疾的确是用“吴钩”,“万里长剑”,“长空”等意象,始终围绕抗金、统一祖国的理想和这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愤这一重大中心母题,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境界阔大的画面.这种由爱国激情酿制成的艺术境界,写得那样真挚强烈,展现的眼界胸襟是那样的寥阔悠远,自然会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导致精神上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影响,从而成为古典诗歌里的稀世瑰宝.
这类境界阔大的词是辛词的精华,俯拾皆是,下面试举一些例子: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太常引》)
要挽银河仙浪,天际洗胡沙.(《水调歌头》)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沁园春》)
待燃犀下看,凭栏拍遍,风雷怒,鱼龙惨.(《水龙吟》)
所举词例,前三例是写恢复统一的理想,申大义,表决心,抒壮怀,理直而气壮,见高而识广,所谓“大声鞺鞳”,是以震撼人心,鼓舞斗志.后两例是发泄抗金主张被阻,壮志难酬的忧愤,慷慨悲歌,笔伐权奸,千古同恨,读之使人在钦佩诗人对祖国振衰起敝的强烈责任感的同时,也引起了学习诗人为自己的时代贡献全部力量的愿望.这种忧心社稷,警顽立懦的开阔词境,正是辛弃疾英雄特色的显示,也只有辛弃疾这样的真英雄、真丈夫才能写出这样境界开阔的词作.
稼轩词的主要格调是雄健,也是豪放词的特色.前人所谓“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⑦指的就是这种风格.这自然是由具体题材内容决定的,所以雄健风格的作品,在辛词中占有主要地位,不论是社交应酬,流连光景,独抒情志,怀古咏史,无处而不牵连着爱国思想,因此写的大气包举,雄盖一代.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第6页 (共8页)
当然辛词的语言,表现手法,比喻的大量运用等也显示了英雄特色,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分析.
三 稼轩词表现英雄特色的原因
首先关注辛弃疾个人.他幼有大志,博览群书,且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正如当代中山大学安泰教授所评:“辛稼轩词,思力沉猛,笔势纵横,气魄雄伟,境界恢扩,每一下笔就有笼盖一切之概.此由其书卷多,襟抱广,经历丰得来,绝非粗莽线率者所能借口.”也正因此凭借其丰厚的文化知识基础,书写其凌云之志,才形成其词有艺术性的英雄特色.
其次,是由于辛弃疾注重学习,他吸取婉约词的特长,丰富豪放词的技巧,以优美的词体形式,写豪迈奔放的感情,好像三峡的流水,在狭长曲折的崖谷间穿行,更增添惊湍骇浪的壮美.他还学习了前代或前人的特长,学习苏东坡自不待兮,辛弃疾的胸襟,他的豪放,他的颓放,有似于李太白;他的用白话描写,引俗语入词,又受了白乐天的影响.可见他是一位集大成者,这一切都用于表现他的英雄本色.
再次,也就是家庭与社会对他的影响.他出生于沦陷区,自小祖父就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培养他的斗志与勇气,增加他的学识.本想把他培养为军事人才以收复失地,辛弃疾的确也不负所望,军事才能卓绝,由《美芹十论》及他当地方官的一系列政策即可得知.但是宋朝自北宋开国“杯酒释兵权”以来,一直文弱,不重军事,主和派占上峰,主战派受压抑.于是辛弃疾正如其学生范开所写“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名自许,有将相之才,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⑧于是也只有在诗词中表现他的英雄特色,在梦中回到“吹角连营”,在沙场上“点兵”.从而使其词作带上很大沉郁色彩.
辛弃疾充满英雄特色的词作,影响深远,不仅影响到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诗词作者,从而形成“辛派”,就是如今读来,仍平添几多壮志,几多豪气,给人以许多激励与鼓舞,也就是说其英雄之志,英雄之气一直在影响、感染着我们.
注释:
①王国维 《人间词话》 卷一43条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58页
第7页 (共8页)
②周济 《宋四家词序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第79页
③梁启超 《艺蘅馆词选》批语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
④鲁迅 《答客诮》 选自《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第93页
⑤刘克庄 《后村大全集》 《辛稼轩集序》 卷九十八
⑥王国维 《人间词话》 卷一43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第59页
⑦永瑢、纪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提要》 齐鲁书社本
⑧范开《稼轩词序》 见于《稼轩词编年笺注·附录二》 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第596页
参考文献:
【1】夏承焘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
【2】邓广铭: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3】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刘扬忠: 《辛弃疾词心探微》 齐鲁书社 1990年
【5】唐圭璋编: 《全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原文:破阵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诗的意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

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上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他在出世与入世中的矛盾挣扎,但是最终选择了入世 “何似在人间”。也就说他虽然想逃遁人世间,做陶渊明一样的隐者,还是放弃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下阙:“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是园”表达他思念弟弟的心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xie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上阙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出自哪里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译文如下: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

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词的上阙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主人公即使在酒醉中也不忘挑灯看剑,连做梦都是吹角连营的场景,可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已化作主人公的唯一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内容。“挑灯看剑”和“吹角连...

赢得仓皇北顾 求古文翻译
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上阙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的题目,词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这句...
正确。全词分为上下两阙,整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景画,上阙以素描之法,勾画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下阙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名诗词如下: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宋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

米东区15091515708: 读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上阙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此词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都... -
镡邓骨痨:[答案] 何处望神州 的意思是说 :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中原呢? 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讽今,颂扬孙权. 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阙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镡邓骨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米东区15091515708: 辛弃疾南乡子 赏析 要原文+诗歌主要内容+所抒发的情感+重点词句赏析 十万火急! -
镡邓骨痨:[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南乡子登京口北
镡邓骨痨: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 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
镡邓骨痨: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这就跟词调有关系,因为这种词调规定头一句只能七个字,第二句五个字,所以只能倒过来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很好,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

米东区15091515708: 辛弃疾南乡子词的上下阙用了两个问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
镡邓骨痨: 你指的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么?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 登京口白固亭有怀》辛弃疾的赏析 -
镡邓骨痨:[答案]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诗意 -
镡邓骨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全文的意思: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上阕写景,下阕怀古,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镡邓骨痨: 上阙: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亡,中原沦丧的感慨.下阙:借对孙权的赞美,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侵略前不敢抵抗的昏庸无能.

米东区15091515708: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上阕. -
镡邓骨痨: 1、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词,原文奉上: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