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历史概况

作者&投稿:怀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西方建筑史(之一)——简介

从史前的地中海文化至当今的西方建筑史。

西方建筑的历史以一系列新的建筑问题解决方案的发法为特点。

从文明始初到古希腊文化,这段时期的建筑方法也从最原始的单面斜坡屋顶(shed roof )配以简支桁架(simple truss )发展到了竖柱(vertical posts)或圆柱(column)支撑的水平梁(horizontal beams)或过梁(lintel,也叫楣)。

希腊建筑也将众多结构性和装饰性元素形式化为三种经典样式:爱奥尼亚式(Ionic)、多利安式(Doric)和科林斯式(Corinthian)。

此后的建筑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都受到这三种样式的影响。

罗马人充分利用了拱(arch)、拱顶(vault)和穹顶(dome)并扩大了承重石墙(the load-bearing masonry wall)的使用范围 。

中世纪后期,尖拱(pointed arch)、肋(ribbing)和扶垛(pier )体系逐渐出现,到此时,所有砖石建筑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因此,在工业革命前,建筑领域除了装饰发展变化外少有创新。

直到19世纪铸铁和钢结构建筑物的出现才迎来新建筑时代的黎明,更高、更宽阔、更轻的建筑成为可能。

随着20世纪科技的发展,新建筑方法如悬臂(cantilever)得到广泛的应用。

21世纪之交,电脑进一步增强了建筑师的才能并利用其理念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

写作《西方建筑史》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象共享西方文化传统一样共享欧洲的建筑。

例如,本文讨论了早期始于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其后又通过拜占庭帝国持续存在的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和耶路撒冷的建筑传统,这些地区都与欧洲建筑的发展紧密相关。

15世纪后期,欧洲建筑样式传播到新世界( New World)的国家,因此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建筑在本文中也有提及,这些国家在好几个世纪里其建筑的发展都与欧洲建筑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洲原住民建筑传统一般未受到欧洲的影响,他们的历史可以参见《美洲原住民的视觉艺术》(Native American visual arts))

爱琴海和东地中海 东地中海和爱情海的岛屿形成了中东和欧洲大陆天然的连线。

公元前3000年从西亚和埃及向西扩散的文明在克里特岛、基克拉迪群岛和希腊大陆建立了殖民地。

这些文明和早期的文明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使用铜和较轻的青铜取代了新石器时代文化中使用的石制工具和武器。

红铜时代(The Chalcolithic (即黄铜) Age)通常被认为是青铜时代(Bronze Age)长时期中的一段,它在爱琴地区从公元前第三个千年持续到第二个千年初,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被铁器时代所取代。

爱琴文明的特点是简易,它将亚洲母题(motif)和技术简化形成了原始的本地风格。

在建筑领域,此时取得最大成就的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Minoan)文明和希腊的迈锡尼(Mycenaean)文明。

克里特-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是伟大的海洋文明,哺育成了克诺索思(Knossos),菲斯托斯(Phaestus),Ayía Triáda, Mallia, and Tylissos的宫殿. 克诺索思的米诺斯宫殿尤为重要,从20世纪初就在亚瑟·埃文斯(Sir Arthur Evans)男爵领导下挖掘和重建。

从新石器开始,到米诺斯中期第三阶段(1700–1580 BC)建筑活动发展的辉煌顶点,最后持续到12世纪亚该亚人(Achaean,即希腊人)的入侵为止,它为建筑和艺术发展提供了完整的依据。

而宫殿只是后两个中米诺斯时期(1800–1580 BC) 的建筑方式。

无所质疑,它与中东和埃及那种庞大的宫殿堪媲美。

从其结构上看,米诺斯宫殿是一个175 × 100 英尺(50 × 30米)的四边形,四周复杂的房间和走廊围着内部中心广场,面向大海的北端是由12根壁柱(pilaster)形成的柱廊,通向中心广场,另一端是一个可能用来举行宗教仪式的矩形露天大剧院。

宫殿的东侧被一条横贯东西轴方向的长廊分成两部分,它原先高出谷坡四到五层。

宫殿东南部分是起居室,精心设计了垂直和水平的供给设施,很像一个避难场所。

有很宽的楼梯通向上一层,但已不存在。

东北部分是办公场所和储藏室。

宫殿西面同样被超过200英尺(60米)的主长廊分为南北两部分。

靠西的走廊后面,在一排排又长又窄的房间里,发现了大量的储物罐(pithoi)或是成人大小的储油罐。

走廊朝向中心广场的一面是典礼用的房间,包括唯一用石膏处理过的王室以及知名的格里芬(griffin)壁画。

光艳的壁画在宫殿内外部都极其重要。

光线从巧妙设计的进光孔中投射近来;在炎热的克里特夏日里,由众多列柱组成柱廊为宫殿提供通风。

其他米诺斯宫殿(Phaestus, Mallia, Ayía Triáda, Tylissos) 的发展大致和克诺索思同时。

每个宫殿都很知名,由于意大利人的广泛挖掘,让菲斯托斯(Phaestus )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克里特在海上王国的霸权让他们所建的宫殿不仅低矮而且毫无防卫,因此与美索不达米亚的长城相比,无防御工事的城墙成为其显著的缺点。

由于克里特人外向的活动,使他们不像中东地区那样拜神从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神庙。

而宫殿围绕中心广场部署房屋以及尽可能避免外窗的特征似乎显示了他们早期与中东有过来往。

长而直的宫殿走廊设计,以及高度发展的供水系统或许也是从更古老的文明传至东方而继承过来。

克里特宫殿中的柱廊在首次在欧洲出现,它经常少量的出现在入口大门两侧。

克里特的墓穴建筑从米诺斯早期(2750–2000 BC) 古老的藏尸室发展到中米诺斯后期出现在Mesara平原的巨冢(tholoi)或蜂窝墓(beehive tombs),以及克诺索思精致的墓堂(emple-tomb)。

米诺斯发展的顶峰时期迎来了一场巨大灾难。

大约公元前1400年,来自大陆的入侵者毁灭了宫殿也导致了霸权向希腊迈锡尼的转移。

克里特这些前希腊时代的建筑结构保留了下来,也使这场大灾难后建造的建筑异常珍贵。

众多城市的神庙属于这个后破坏者的时代,坐落在Prinias唯一的神庙建筑最早的日期是公元前700年。

这些神庙门口的建筑上有浅浮雕,门楣上两侧坐落着雕塑,而过梁本身的下面也刻有女神和动物的雕像。

门前中间直立的柱子,类似米诺斯宫殿那样,向人们显示着米诺斯的传统并未完全消失。

希腊-迈锡尼文明 希腊大陆迈锡尼建筑的突然崛起与克里特-米诺斯文明的巅峰和衰败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也只能把它理解为是克里特长期发展的背景衬托。

不像米诺斯的克诺索思,考古学家在这片大陆上仅发掘了一些碎片,已发掘了至少三处遗址:迈锡尼(Mycenae), Tiryns, 和Pylos,他们拼凑其了一副迈锡尼建筑的画面。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重要的纪念碑建筑大都是希腊铜器时代后期(Late Helladic times ,公元前1580年至公元前1100 )的,也有少量的早期建筑保存了下来。

防御工事(Fortification)

公元前14世纪巨型建筑的盛行反映出这是一个战争的时代,强大的操希腊语的国王在希腊大陆要口修筑了要塞。

迈锡尼和Tiryns城的巨墙(cyclopean wall,是将不规则且未修饰的巨石不用任何泥浆砌成)以及迈锡尼的战略要地狮门(Lion Gate)都建于这个时期。

后者是由两个巨型门框支撑的独石门楣组成。

门楣上的墙体形成了一个可以减轻压力的三角形,而三角区域则由刻有狮子的石板支撑。

这道门也因此狮而得名。

这种建筑方法巧妙的替代了拱,而后者迈锡尼人尚不知道。

同样著名的是Tiryns城下隐藏的原始石挑拱顶(corbel vault,由很多石层组成,每层略微超出下层一部分,最后两侧在顶部汇合。

见下图),这种建筑方法在欧洲大陆首次出现。

在迈锡尼、Tiryns、Pylos、Gla和Phylakopi(基克拉迪群岛)都挖掘出了迈锡尼的宫殿。

Pylos城的是一座很典型的英雄时代(Heroic Age)的大陆型宫殿,正像霍默(Homer)在诗集中描述过的那样。

其设计图有四个基本特征: (1) 建筑前方有一个窄院,(2) 入口处有双柱门廊,(3) 有一个前厅(prodomos),以及(4) 有丰富壁画的房间(domos)或特有的大厅(hall),后者尽头的一端放置王座,中间是由四根木柱组成的壁炉。

木柱支撑着一座敞开式塔形建筑,延伸至屋顶用于通风和照明。

与宫殿相连接的是档案馆,堪与博阿兹考伊(Bo??azk??y)的赫梯(Hittite)国王们的相媲美。

迈锡尼城发现的私人住宅,与霍默提到的地下储藏地有着相似的特征。

墓室

已知最早的两座王室圆形墓葬(grave circle),第一座是在1876年由弗里德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发现的,第二座是在1951年由阿兰·维斯(Alan J.B. Wace )发现的。

这些圆墓没什么建筑上的特征,主要是由切入地基(bedrock)的立轴(vertical shaft)建成。

圆墓 更重要的建筑是巨冢(tholoi),这些家族墓室从克里特-米诺斯文明时期就发展起来,但在迈锡尼被称为阿特柔斯国库(Treasury of Atreus)的地方才达到顶点。

可以确信阿特柔斯国库其建筑年代最晚在公元1250年左右, 这座迈锡尼世界纪念碑式的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尖拱顶(pointed dome ),尖拱顶是由切割并磨光的石块密集地砌成,看上去很象真拱(true vault)。

巨冢入口 墓的直径约50英尺(15米),有些矮。

门口巨大的独石门楣重约120吨、长29.5英尺(9米)、宽16.5英尺(5米)、高3英尺(1米),由一个与狮门类似的减压三角支撑,并且上面用较轻的彩色石块装饰。

由岩石隔开的小侧室供活着的人来参加葬礼,而主室可能是留作举行仪式之用。

两根嵌入的克里特式半柱(即一半入墙,一般留在外面)用来保护正面的安全,这是甬道(dromos)或仪式通道的入口。

甬道由巨石切成向空敞开。

迈锡尼和Orchomenos城的其他巨冢都没有保存下来。




西方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时间点有哪些?
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11、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

西方建筑历史概况
写作《西方建筑史》的意义在于,让人们象共享西方文化传统一样共享欧洲的建筑。例如,本文讨论了早期始于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其后又通过拜占庭帝国持续存在的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北非和耶路撒冷的建筑传统,这些地区都与欧洲建筑的发展紧密相关。15世纪后期,欧洲建筑样式传播到新世界( New World)的国家,因此北美和拉丁美洲的...

西方建筑史分为几个阶段?
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效法的榜样。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是其中之一,它以雅典卫城的山门为蓝本。

西方建筑历史概况
西方建筑的历史是一系列新的建筑问题解决方案的发展史。从地中海文明的起源到现代,西方建筑的方法和风格经历了显著的演变。这一历史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影响。爱琴海和东地中海地区是西方建筑史的摇篮。公元前3000年左右,从中东和埃及传入的文明在克里特岛、基克拉迪群岛和希腊...

方塔建筑概况
方塔建筑概况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东南部,中山东路南侧的方塔,原名“兴圣教寺塔”,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全国重点保护的古塔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松江方塔的主体结构保留了宋代风貌,如斗拱、券门月梁、罗汉枋和撩檐枋等,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构件较多的一座。塔顶塔刹高7...

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有以下四个阶段:1、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2、古西亚建筑 古西亚建筑古西亚建筑在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两河...

上海松江方塔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
上海松江的地标建筑方塔,原名兴圣教寺塔,其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后汉乾描二年,公元949年。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即公元1068-1094年,这座塔正式落成,至今已有约900年的历史。在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虽毁,但方塔与钟楼得以留存,塔身为9层高,42.5米,形制沿袭唐代砖塔,呈四方形,因此得名“方塔...

中国建筑发展史?
代表建筑: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

成都地方建筑介绍?
宽窄巷子建筑历史: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

方塔的建筑概况
1974一1977年重修,恢复腰檐、平座、栏杆等。松江方塔形体优美,玲珑多姿,为我国南方古代建筑中所少见,是国内保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成为古城松江的象征。 该塔的形态结构因袭唐代砖塔的建筑风格,塔的平面呈正方形,通高42.5米,共9层,底层每边宽6米。塔身各面均有砖砌圆形壁柱,柱上装有木制斗拱...

抚松县15567709121: 介绍一下欧洲的建筑史 -
函祁久诺: 欧洲的封建时代,主要意识是基督教.教会不仅统治与震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控制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会的统治对当时的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教堂往往代表了当时当地建筑的最高代表,凝聚着当地的文化,象征着一座座的城...

抚松县15567709121: 西方古典建筑介绍 -
函祁久诺: 坚固、实用和美观,是维特鲁威对建筑的精辟概括,这位第一次为建筑理论著述的智者提示出了建筑永恒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有些学者,将维特鲁威的建筑三原则译为“经济、实用、美观”.事实上,对于古 代统治者来说,经济上是否...

抚松县15567709121: 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
函祁久诺: 欧洲建筑在大的概念上应归属于西方建筑 从古希腊时代起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一直是西方建筑文明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这个中心逐渐偏移到了北美虽然有更为早期的欧洲原始建筑 但是欧洲建筑真正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5...

抚松县15567709121: 外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包含哪些 -
函祁久诺: 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东罗马帝国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及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等.古埃及建筑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

抚松县15567709121: 欧洲建筑史 -
函祁久诺: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式、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抚松县15567709121: 简述西方建筑及装修发展历程 -
函祁久诺: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和美国建筑史的研究是按照现代对于世界建筑风格变化的认识按文明圈划分门类,以时间先后列序并综合评价. 其中有欧洲及中近东建筑风格 , 远东建筑风格 ,非洲建筑 , 玛雅建筑 , 印度建筑等 . 建筑史研究的演进 从世...

抚松县15567709121: 对西方古典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
函祁久诺: 坚固、实用和美观,是维特鲁威对建筑所做的精辟概括, 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将建筑提升到理论高度并著书留予后 人的智者,也同时提示出了建筑永恒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有些学者,将维特鲁威的建筑三原则译为“经济、实用、 美...

抚松县15567709121: 欧洲历史建筑有哪些?详细一点,有几种风格? -
函祁久诺: 从时间上来看欧洲最开始就是希腊式建筑,白色大理石为主,建筑看起来有一种和谐美.之后是罗马式的建筑,这种艺术风格喜欢“圆拱”状,你看圣保罗大教堂,就是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也是白色理石为主,少了一些和谐,多了一些伟岸,...

抚松县15567709121: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西方建筑的资料 -
函祁久诺: 中国建筑物最出色之典型,莫过于庙宇之正堂.普通正堂为四墙环对,为其它附属建筑之中心.庙宇之典型图样,大都是分为数个庭院;凡主要之建筑物及正门,均系坐北朝南.进入庙门,须经过一联串之庭院,使人忆起罗马式大殿之中庭及拱...

抚松县15567709121: 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及及建筑的历史演进主要成就有哪些? -
函祁久诺: 拜占庭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东欧的小教堂.罗马风建筑.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科隆主教堂.夏尔特尔主教堂.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威尼斯的总督府.西班牙的伊斯兰建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