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守城是怎么守的?怎么可能凭借几千人就守得住,要知道一个城市是非常大的。专攻一点不就可

作者&投稿:攸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乾盛世”有哪些最主要的表现?~

1、政治。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达到历史顶峰。康熙时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派心腹包衣(即家奴)
如曹寅、李熙等人打探地方物价、人民收入与官绅不轨之事,并以密折奏报,此即密折制度的萌芽,到雍正时期趋于完善。
2、军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帝有感于火器的威力巨大,遂正式成立火器营。设鸟枪护军参领16人,鸟枪骁骑参领24人,分别作为统领官。
在清军与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的战役中,清军就是以铁心火炮、子母火炮猛轰噶尔丹的“驼城”战术而取得重大胜利的。

3、经济。康乾时期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余万两。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大规模蠲免钱粮,康熙、乾隆两朝曾五次全免全国农业钱粮近3亿两白银。
4、农业。康熙二十四年,全国共有耕地六亿亩,到乾隆帝去世,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清朝粮食产量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
5、文化。康熙帝重视对汉族士大夫的优遇,他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南书房制度,并且向来华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与文化。
乾隆时期鸿讲学术,然而他的开博学鸿词科不过粉饰太平,由于限制过多,所得人才不如康熙词科。

南京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守城第一要粮足 二。 心齐 三.有兵 四.有援 五.有险可守 在守城战中,作为远射武器,除却一般意义上的弓和弩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重型武器,不能不提。一种是巨型床弩。这种床弩为增加发射的力道,都是以复合弓来提供足够的弹力。这些床弩的发射机制和个人型所使用的弩机不同,一般是以槌子来敲移“牙发”,使弦脱离,进而带动弩箭。床弩一次发射数十箭,对于敌人的密集攻击具有很大的伤害力。中国古代城池基本都设有弩台,便是放置这种大型弩机用的。宋代时常用的三弓床子弩,张时需用士兵数十人架床,最远可及三百步。

  另一种便是炮车。火药发明之前,所谓的“炮车”指的是投石车。《武经总要》曾提到:“凡炮,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投石器的原理很简单,通过杠杆的作用,一边置放炮石,一边是由多条拽索组成,运行时,通过多个士兵抓住拽索,一起猛然发力,将另一端的炮石反弹出去。这些炮中大多数都以“梢”的数量作为名称。“梢”是指炮杆的组成结构,若为一支炮杆则称为单梢炮,五支则称为五梢炮。复合组成的炮杆弹力较佳,容易将炮石投掷更远处。单梢炮炮石一般有两斤重,需要40名拽手拉动,可抛至50至80步(78.25~125.2米)远。

  后来陆续出现的炮身愈来愈大,性能也愈来愈佳。譬如七梢炮的炮石达90斤重,需要250名拽手,最远射程可达90步(140.85米)。不过,这个射程的数据有些存疑,以单梢炮射程为例,《武经总要》提到是50~80步,但在《襄阳守城录》的实战记录中,却可以达到250步(391.25米),相差三至五倍之多。也许是技术改进或者别的什么缘故吧。不管如何,在冷兵器时代,这种石炮的威力已经相当可观了。在钓鱼城保卫战中,宋军的多梢炮曾经让仰攻的蒙古军吃了不少苦头,大汗蒙哥就是被石炮砸死的。不过,按明朝正德《四川志·钓鱼城记》的记载,言其是“中炮风而死”的。所谓炮风,大约是受到炮击的震动,跌倒中风后死亡。如果真是如此,可以想见此炮发射时是何等惊天动地。

  这种石炮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有威力的守城装备,同时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攻城武器。在靖康年间的第二次东京保卫战时,安放在封丘门外的数百座大炮来不及撤进城内,“遂为金人所得”,成为他们攻城之具。可以说,靖康之难的最大转折点,便是这些“超级武器”的易手,防攻力量旋及产生了扭转,东京城破已是不可避免。

  炮石车的巨大威力也引起了蒙古人的注意,特别是面对中原高大坚固的城防时,蒙古人逐渐意识到,只有“超级巨炮”才能撼动所谓的“金城汤池”。于是,在围困襄阳城,面对久攻不破的尴尬局面时,蒙古人从西域引进穆斯林工匠建成的配重式投石机(俗称“回回炮”)。此炮发射的炮弹重达150斤,大炮发射时,“震天动地,所到之处,皆为齑粉”。这种可怕的大炮,让坚守五年的襄阳军民守城意志迅速崩溃,久攻不克的坚城迅速落入蒙古手中。此后,这种被称作“襄阳炮”的重型武器,遂成为蒙古人在欧洲、中亚等各地攻城略地的必备利器。

  随着火药的发明,特别是其在战争中的广泛使用,火炮的发展日新月异,城池防守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型火炮愈来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攻守哪一方面,谁的火器占据优势,谁便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譬如在明末的宁远保卫战中,明军城上的十一门红夷大炮便立下了汗马功劳。红夷大炮质地上乘,在宁远三日血战中,不停地向城下轰击,周而不停,每炮打出,死伤无算,杀伤数里,终于止住满人的疯狂进攻,转危为安。

  那么,当战争发展当火炮唱主角时,特别是攻城一方火力强大,占据炮火优势时,守方是否就必败无疑呢?其实也不尽然。以1653年海澄之战为例,当时清军数百门大小铳炮不分昼夜地发射,轰向郑军的阵地。郑成功便命令将士挖地窖藏身,待敌人登城时,再钻出地窖继续作战,并最终取得守城的胜利。这一战役中,郑军所挖的地窖,相当于近代战场所常见的散兵坑或掩体。在后来清军的大小金川战役时,藏军方面也是采用这种挖土坑的办法,消解了清军的火力优势。战后清军大将阿桂在《平定两金川方略》中感叹道“所掘地窖坚厚深曲,竟同鼠穴,炮子实有不同直透之处”。看来,有时候土办法反而是最有效的办法。

  20世纪60年代,针对美苏核袭击的威胁,按照毛主席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备工作指导方针,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修筑国防工程和城市人防工程的高潮。“深挖洞”虽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从城市人防的角度来看,却是科学、合理的办法,当然,这都是题外话。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火器的大量运用,冷兵器时代已经不开避免要拉上维幕时,中国却依然固守,并痴迷于冷兵器时代的城防。城墙的规制和建设,依然与两千多年前并无二致。而那时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已经敏锐意识到在火炮时代,城池堡垒的传统防卫手段已经毫无意义,于是纷纷降低城墙高度,甚至完全拆解,以便把火炮效力发挥到极致,并专心发展火器,积极研究新的军事防御理论。

  然而,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却在一个军事的高峰期突然止步不前,转而在高高大大的城墙里,寻求他们的安全感。如果说他们不注意火炮的运用也不对。以清末北京城的城防为例,仅正阳门上就架有大城炮八门、制胜炮三门、神威炮九门、铁心铜炮四门、神机神枢炮一百零九门。更何况,北京的每座城楼前都有立有雄伟的箭楼,以及气势恢宏的瓮城,而且全部城墙由青砖砌成,高大坚固。如果说当时的北京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堡垒,一点也不为过。可是,1900年8月14日,仅由18000余名士兵组成的八国联军,用了一天的时间便轻而易举地攻下了北京城。我们且不评论当时清廷的无能和软弱,仅是从纯粹的军事防御角度分析,这座城也丢得太过莫名其妙。当时守卫北京的清军和义和团拳民达40万之多,而且火器配备也丝毫不差。当时在城内的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日记里写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百,皆持快枪。”当时有一位目击的美国人也说“中国枪弹亦甚猛烈”。而在联军冲开天安门,向皇城的第二道城门进攻时,也曾“遭到城墙上、城楼上猛烈火力的攻击”。然而中国人的火枪再猛烈,也好像放鞭炮似的,热闹过后,人跑了,城丢了。据战后统计,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伤亡400余人,清军战死640人。这样的低伤亡率,自然令联军分外庆幸。可对中国人而言呢?难道40万大军,只有区区600余名忠魂吗?最先攻入北京城的美军第14步兵团的某连队也便被“美誉”为“悠闲连队”(Easy Company),是啊,so easy!

  15年后,已经是民国的时代,为了改善内外城交通,民国政府拆掉了正阳门的瓮城,改建了正阳门箭楼,并特地委托德国人罗斯克·卡尔设计,添建了水泥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另外还在月墙断面上增加了西洋图案花饰。

  这是精彩的一笔,也是意味深长的一笔。漂亮雄伟的箭楼既然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那就不妨放下架子,甘心变作一座城市的装饰品

攻/守城在古代是最难也是最残酷的战争,不比现在火炮弹药一炸什么城堡都不管用。这里我们只说守城,几千人守住一个城池并不希罕,古代的城市和今天的城市不一样的,远没有今天的城市大,中国古代最大的城市长安、汴梁等也不过百万人口,而今天中国一个三线城市(地级市)都有百万人口,所以古代大多数城市一般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居民,城市面积方面,有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说法,古代的一里约等于450米,和现代差得不多,三里就是1350米,城墙周长才1350米,就算以3000人守城,每米城墙可以站2个士兵,密度够高了,而且守城方一般会发动老百姓参加守城(征发民壮)。再来说下守城的方法,古代守城,如果兵力足够,是要派兵出城立寨的,也就是在城外建立一个据点,这样的话敌军要么必须先攻击这个据点(这样的话守城方就有充分时间准备,延缓了敌军的进攻),要么在进攻城池的时候分兵进攻这个据点(这样就减弱了攻击城池的兵力,减轻了守方的压力),所以古代守城并非完全死守,在敌军兵少、疲惫、松懈无防备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派兵出城反击,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那么兵力少怎么办?比如上面的例子如果的方只有1500人怎么办?当然是只能死守了,远用投石机、弓弩打击敌军,敌军正在登城时,可以用标枪、狼牙拍、擂石、滚木、金汁(人畜粪便、油烧热……)杀伤做军,敌军登上城墙后,守方士兵就会上前肉搏,直至击退敌军,敌军如果攻击城门,就把吊桥拉起或烧毁,没有吊桥/护城河的,直接用大石头把城门堵死或者用塞门刀车或者在城门后面挖个大坑……敌军如果挖地道,先用瓮听侦听,再在可能挖地道的地方挖沟池蓄水,哪水漏了哪就是敌人的地道方向……说了这么多,为什么攻方这么弱?因为……城墙和护城河的障碍阻碍了攻方的兵力投入,攻方就是有100万大军,能通过云梯、攻城塔等工具运送进城的也只是少数,剩下的大多数部队只能干瞪眼看着……什么?大家一起上?守方弓弩擂石吃素的么?人越多杀伤得就多……而且你攻方还要不要留兵力防备守方突然出城偷袭或者逃跑了?还要不要留兵力防备守方援军了?言而总之,古代攻城真的很难,横扫天下的蒙古军打襄阳用了6年……打钓鱼城用了38年(还是守方主动投降的……

你一开始的命题就搞错了,你用脚趾头想想也能知道古代城市怎么可能会大?你以为古代也搞城市化吗?

清朝时的北京城,有四道城墙,也就62平方公里,就和现在一个县城的城区差不多大,这就是当时中国首都的水平了。其他城池像武昌这种级别的才7平方公里,你感受下,也就和现在一个镇的面积一样大,这就已经是大城了。

讲道理的话,只要守军训练有素,备战充分,几千人守一个镇子大小的城池完全是绰绰有余。唯一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军事技术落后,那种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偏偏还就很少。
你如果练习过射箭就会知道,即使是现代人,想要拉开强弓在十米以内准确射击,也是十分不容易的一件事,要想拥有这种武技,非职业军人不可。

守城部队如果都由这种职业军人组成的话,你那种抓农民当炮灰的攻城部队,即使人数再多,在人家眼里也就和待屠杀的猪狗差不多。你非但攻不下来城池,人家晚上还会出城各种袭击、骚扰。

总而言之,除非有攻城武器,否则古代攻城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如果城池被攻破了,那要么守将是弱智,要么守将投降了,否则指望强攻拿下城池,真是太困难了。

守城的兵几千人,但往往在守城战中,会发动城内青壮协助守城,那些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要做的事情就是:拉动投石机,投下檑木,砸下石头,丢灰瓶,倒金汁,倒火油,丢火把,还有拉开床弩等事情,因为有城墙屏障,对手哪怕是精锐的士兵,都还被那些没有任何训练的青壮给杀死。一般三千精锐士兵守城的话,往往有一万以上的青壮协助,精锐士兵干的事情是射箭压制对方弓箭手,还有把爬上城头的敌人驱赶下去,其余的事情基本上交给青壮来做

据考古资料,古代战争守城是备战充分、全民皆兵、战术灵活、机动性强,还有强大的外援,以期达到包围反包围,中心开花的最后胜利。


古代攻城战是怎么打的?
攻城战是指对城堡、城市或要塞进攻的战争模式。依照战局模式另可分作巷战和包围战,目的可以是夺取建筑、资源、战略要地或是歼灭敌人。通常攻城战是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进行的战争模式, 因为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达成目标。在中古时期,城堡是攻城战进攻方的主要对手,往往进攻方需要大量的攻城武器(...

古代攻城时,守城士兵为何不把梯子推倒,反而费力往下扔石头?
战争,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残酷的字眼,在古代,诸侯扩张势力,朝廷动乱,各国纷争,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进行战争,我们经常能够站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被还原的古代战争,最常见的攻城战役,士兵们都会选择用梯子搭上城墙攻城的方法,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人疑惑,一旦城池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将敌军...

古代战争是攻城难还是守城难
古代战争是攻城难还是守城难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答案很复杂,如果你说攻城难,战神白起一年连克61座城池,王翦父子也曾攻下百余座,最夸张的是蒙古帝国的大将郭侃,三年攻下700多座城池,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如果你说守城难,明初朱文正2万人守洪都,陈友谅60万大军打了80多天硬是没攻下,朱高炽也...

古代守城器械有哪些
礌石和滚木是守城用的石块和圆木。在古代战争中,城墙上通常备有一些普通的石块、圆木,在敌兵攀登城墙时,抛掷下去击打敌人,这些石块和圆木又被称为“擂石”、“滚木”。除了以上这些守城器械外。还有木女头、塞门刀车等,用来阻塞被敌人破坏了的城墙和城门。长期的攻守博弈,让我国古代的城池充满了...

古代战争,遇到攻城的时候,守城的士兵为何不把梯子直接推到?_百度知 ...
另外,古代攻城用的梯子尺寸比较巨大,坡度比较长,也导致重心比较低,不容易推倒。古代攻城战也并不是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架个梯子往上爬那么简单,守城也不是推一下梯子那么简单。古代攻城战斗可能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用梯子和强弩等工具蚁附登城。这样的战斗,往往就是考人力往里填,往往也是最勇敢...

守城食人是什么意思?
守城食人是古代战争中一种残忍的战术,指的是在城池被围攻的情况下,城中的人们因为缺乏食物而只能吃人肉来维持生存。这种行为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残忍不人道,但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城池被围攻时食人肉成为了一种无奈的生存手段。守城食人虽然是一种令人不敢想象的残忍行为,但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出...

古代守城的士兵都会以弓箭御敌,如果弓箭用完了怎么办?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弓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以求达到刺穿盔甲的效果,但这种箭的造价就特别贵了,一支少说也要也要几十文,来个20支箭都够买一头羊了,所以电视剧里动不动就“万箭齐发”的场景,其实是不合常理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正儿八经的古代战争中,守城士兵的箭...

墨子著名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是墨家的《墨子》,《墨子》十五卷,其中第十四、十五卷全篇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共二十篇,存十一篇,为《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即蚁伏,指步兵强行登城)》,《迎敌祠》,《旗帜》,《号令》,...

城战是古代战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吗?
中国古代星罗棋布的城市,往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不论大小城市,几乎都建有坚实的城墙,城外、还挖有宽而深的城壕。围绕着城市的攻与守,曾爆发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战争。城战是古代战争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武器的进步,城防设施的不断完善,攻守城器械也相应发展了起来。

古代的守城战中,士兵的箭用完了怎么办?
有很多人要问,如果在古代战争中,守城士兵箭用完怎么办?箭在战争中用完问题,其实古人早就想到了,他们智慧让人佩服。唐朝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派令狐潮大军,向雍丘城发起进攻,真源县县令张巡坚决抵抗,他和1000多个士兵守卫城墙,令狐潮大军向雍丘城进攻多次,让张巡乱箭击退。时间长了,城...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守城,是怎样做到靠几千兵力就守住一个大型城池? -
亓轮肾康: 古代编队是5人一小队设伍长,5000兵力就是1000个小队,战时只需要在角楼之间巡逻随时示警,一小队负责一大段完全没问题,在夜间,基本上是伸手不见五指,潜入几个还可以,攻城方组织进攻不太现实. 城墙也不像现在随处可见的城墙...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的守城战略? -
亓轮肾康: 宋代有本《守城录》虽然主要是针对金兵火炮的,但是也算是比较健全的古代守城兵法.本书守城作战指导思想 其核心是勇抗强敌,积极守城,守中有攻.只有守城者坚定信心,敢于以弱抗强,顿挫攻敌,才能转弱为强,战而胜....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的守城战略?
亓轮肾康: 筑高城,做好物资储备,城外修瓮城,再辅以城外偷营之奇兵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军队战争如何据守不战?总是看到某一方据守不战而使对方素手无策
亓轮肾康: 守城,守据点,不和对方发生正面的,大规模的接触,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消耗敌人.在冷兵器时代,如果粮食充足,据守不战是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军队战争如何据守不战? -
亓轮肾康: 指的是一方依靠地利上得优势坚守 不与另一方发生直接的军事接触 古代举手部长最常见的方法有 储备粮草 修建城墙还有挂免战牌 历史上最擅长守城的有战国名将廉颇和明末的袁崇焕

新邱区15640015101: 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是墨家的《墨子》 -
亓轮肾康: 听说那秘籍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烧掉了 许多东西都没有传下来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战争围城一般围多久 -
亓轮肾康: 主要看双方士气和后勤保障能力,围城较久的有唐时张巡守睢阳(10个月)、南宋襄阳围城战(6年)等.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果不占绝对的优势兵力是很难做到长期围困的,尤其在敌对领土上围城,后勤保障很难保证,只要对方坚壁清野,往往敌军无法长期围困(蒙古人除外).所以在很多经典的占例中都是进行围点打缓,进而迫降敌军守城部队,如唐李世民洛阳之战等.

新邱区15640015101: 不懂就问,古代打仗守城,可不可以把城门用砖砌起来 -
亓轮肾康: 先给结论,不可以.首先,古代的城墙并不一定是砖石建筑.现存的砖石城墙较多都是明清遗存.如果参考着看秦汉的长城,很多都是土砌的高台.其次,古代的攻城者本来很少没有指望从城门进去.仅仅堵住城门不能阻挡敌人攻打城墙.第三,守城也并不完全和外界隔绝,很可能会派人求援,甚至出城取水,获得补给,主动出击.堵上城门会妨碍己方行动.希望有所帮助.

新邱区15640015101: 在古代攻城战和守城战是个什么概念 -
亓轮肾康: 明代之前所有的攻城战都是损失比极大的,有投石 井栏 云梯 这些攻城物品 但是城墙易守难攻,守将不太2B冲出去的话 不是那么简单能攻下来的,一般的都是坚壁清野,然后试探攻击 然后耗城内给养,等叛徒开城门这几个步骤, 而守城的来说其实很简单 士兵几乎以少敌多很简单的热油 弓箭 抛石 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守城武器 别看电视里看的弓箭有多玄乎,其实普通士兵从此城下能射死城上的士兵的事情不是那么常发生的,如果有希望,比如说在守1个月支援就到了,发动老百姓一起守城,是很难攻下来 的.我最近尝试一个新的,我觉得还挺好的,无忧喘奇还挺好的

新邱区15640015101: 古代攻城守城都有哪些器械? -
亓轮肾康: 中国古代十大攻守利器:1.木牛流马 2.塞门刀车 3.洞屋车 4.四马战车 5.虎车 6.炮车 7.云梯车 8.巢车 9.攻城战车 10.床弩 NO.1 木牛流马《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描述,说这种运输工具“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