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生平简介

作者&投稿:舒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康有为的生平简介与评述~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上书光绪
   光绪帝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入仕
  在从容不迫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1895年~1898年,康有为积极地进行了变法实践。 马关条约签署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在上书中,康有为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以后,康有为又连续给皇帝上了几次书。光绪皇帝对康有为提出的问题,很受感动。在这些上书中,康有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这几个方面构成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
组织强学会
  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力量,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 强学会个学会。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康有为慷慨陈词,说:“二月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二十见,来日方长,何以卒岁?”康有为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保国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这就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上书大骂保国会是“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有的人还上书弹劾,准备对康等进行查究。只是光绪皇帝说了“会为保国,岂不甚善”才算作罢。不过从此以后,保国会的活动也就很少了。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学会,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了群众,扩大了变法维新的影响。
创办报刊
  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一千份,后来加印三千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酝酿变法
   梁启超康有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名声很大。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是,由于反对变法的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五天以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康有为,并赏给六品衔,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同时给他以专折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谭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职。这样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总算参与了变法维新的机 谭嗣同要。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堂、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创造、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等。
戊戌变法
  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里。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前后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道出了革命的残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在袁世凯提出祭孔的时候,康有为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慈禧太后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编辑本段
人物思想

  康有为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近年对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由于维新变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政治宣传目的而颇多不实,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难。
编辑本段
思想定性

  对康有为以及对由他推动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定性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其人政治思想的研究结果更是百家争鸣。这里引用《论康有为政治思想的根本属性》(王建辉著,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度“学术月”论文一等奖):“19世纪末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不能据此就套用理论,给这一时期的这个变革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给那个运动解释为资产阶级革命,更不能因为客观的进步作用而不正视变革人物主观的落后性。带理论去分析历史是一种方法,客观分析历史得出新的理论是一种研究。制度的变革除了经济基础的推动,也需要文化上的适时更新。经济基础的形成有时并不能快捷直接的促成上层建筑的飞跃。近代,随着资本主义渗入,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工人的队伍,六七十年代形成了国内的资本主义力量。并且,之后在“一战”中迎来短暂的春天。但当时这个资本主义力量作为推动上层建筑的革命是不够的。况且在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氛围下,把戊戌变法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可疑的。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这里只作为一种参考。)
编辑本段
赋税思想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指出“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编辑本段
个人贡献

  历史不能重演,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时期。因此,研究过去100年宪法思想的发展,对今天的宪法学和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仍然应当重视。

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戌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
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从小接受封建正统教育,十八岁时从师于广东的一个知名学者朱次琦,学习中国的经学和史学。三十五岁以前康有为在科场上屡次失意,这期间他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新思想、新学问。1891年他在广州长兴里开堂讲学,同时从事著述。1893年,康有为中举,二年后中进士。
康有为一直关心国家大政。1888年,他首次上书光绪皇帝,指出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必须自强政治,虽未到光绪手中,但引起了一定影响。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乘在北京参加会试之机,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皇帝,这是有名的“公车上书”。书中反对与日本签订投降和约,主张变法图强。后来他又连续上书,提出有关变法的建议,直到促成了1898年的“百日维新”,即戊戌变法。他还很重视群众性集会的作用,在戊戌变法前夕,先后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在上海组织强学分会。这些会的成员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当时工农还未有发动起来,所以能参与变法活动的,也只能限于知识分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国外,直到1913年才回国。在流亡期间,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的主张,反对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的反清主张和革命活动。回国后,他逆时代潮流而动,办《不忍杂志》,反对民主共和,鼓吹虚君共和,宣传孔教为国教,并在1917年积极参加了宣统复辟,成为历史的一个笑柄。
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中庸注》、《孟子微》、《论语注》、《礼运注》、《官制议》、《不幸而言中,不听则国亡》、《大同书》、《诸天讲》及自编年谱等,还有别人编辑的《七次上书汇编》、《戊戌奏稿》、《代草奏议》及诗文集等。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上书光绪
   光绪帝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入仕
  在从容不迫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1895年~1898年,康有为积极地进行了变法实践。 马关条约签署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在上书中,康有为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以后,康有为又连续给皇帝上了几次书。光绪皇帝对康有为提出的问题,很受感动。在这些上书中,康有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这几个方面构成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
组织强学会
  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力量,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 强学会个学会。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康有为慷慨陈词,说:“二月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二十见,来日方长,何以卒岁?”康有为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保国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这就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上书大骂保国会是“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有的人还上书弹劾,准备对康等进行查究。只是光绪皇帝说了“会为保国,岂不甚善”才算作罢。不过从此以后,保国会的活动也就很少了。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学会,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了群众,扩大了变法维新的影响。
创办报刊
  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一千份,后来加印三千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
酝酿变法
   梁启超康有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名声很大。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是,由于反对变法的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五天以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康有为,并赏给六品衔,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同时给他以专折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谭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职。这样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总算参与了变法维新的机 谭嗣同要。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堂、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创造、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等。
戊戌变法
  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里。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前后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道出了革命的残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在袁世凯提出祭孔的时候,康有为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慈禧太后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编辑本段
人物思想

  康有为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近年对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由于维新变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政治宣传目的而颇多不实,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难。
编辑本段
思想定性

  对康有为以及对由他推动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定性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其人政治思想的研究结果更是百家争鸣。这里引用《论康有为政治思想的根本属性》(王建辉著,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度“学术月”论文一等奖):“19世纪末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不能据此就套用理论,给这一时期的这个变革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给那个运动解释为资产阶级革命,更不能因为客观的进步作用而不正视变革人物主观的落后性。带理论去分析历史是一种方法,客观分析历史得出新的理论是一种研究。制度的变革除了经济基础的推动,也需要文化上的适时更新。经济基础的形成有时并不能快捷直接的促成上层建筑的飞跃。近代,随着资本主义渗入,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工人的队伍,六七十年代形成了国内的资本主义力量。并且,之后在“一战”中迎来短暂的春天。但当时这个资本主义力量作为推动上层建筑的革命是不够的。况且在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氛围下,把戊戌变法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可疑的。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这里只作为一种参考。)
编辑本段
赋税思想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指出“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
编辑本段
个人贡献

  历史不能重演,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时期。因此,研究过去100年宪法思想的发展,对今天的宪法学和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仍然应当重视。

康有为-南海西樵一狂人

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
南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民勤劳。它背靠广东省会广州,濒临珠江出海口,交通方便,信息灵通,较早地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意识的影响。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诞生了康有为,还孕育了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和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何香凝等一批著名人物。
在康有为诞生之前,帝国主义者已经用大炮轰开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在离南海县不远的珠江口爆发。此后,帝国主义侵略的硝烟,在珠江三角洲连绵不绝。与此同时,在这个首先被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缺口"的地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正在悄然崛起。1872年在南海县简村,陈启源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开始用蒸汽机缫丝。此后20余年问,庄珠江三角洲一带,涌现出一大批以机器生产为主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祖上当过官,还是个书香门第。康有为的祖父和父亲,主要担任教育方面的官职。康有为的叔祖康同器,因为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茧命运动有功,被清政府封为护理广西巡抚的大官。他晚年回到南海县家乡,大兴土木,修筑祖宗祠堂和园林宅第。其中有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环境优美,藏书丰富,是南海县有名的园林和藏书楼,也是康有为少年时代吸取知识、受到启蒙的地方。
康有为青少年时代就在这样一个富有而优雅的环境中成长。他出生在园林里的延香老屋,读书在藏书丰富的澹如楼。
尔后,由于康有为长期从事维新教育事业,参加"百日维新"运动,在家乡颇有名望,人们按照习俗,也把他和他的故乡联系起来,称他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
维新运动失败后,清政府查抄了康有为的家产,还掘了他的祖坟。延香老屋和澹如楼早已荡然无存。1983年,广东省南海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延香老屋旧址重建康有为故居。近年来,南海县人民政府又在故居旁边兴建一座占地10余万平方米的康有为纪念馆,以纪念这位对历史做出过贡献的"先进的中国人"。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康有为的祖先一般都走两条路;一条是从军习武,打仗做官;另一条是读书求功名,科学致仕。后来也有少数家族成员受到资本主义思潮影响,从事实业和经商。但不管是当上武官或文官,甚至成了商人,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读书冶学。例如被康有为称为康氏家族创业祖先的康涵沧,虽然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但是他能文善诗,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治学。因此,在康氏家族的祖先中,有许多人考取了举人和进士。
祖父康赞修科举致仕,在清道光年间考取举人后,先后在各地担任"教谕"、"学正"、"教授"、"训导"等。父亲康达初是当时岭南著名的儒学大师朱次琦的学生。青年时代曾经投笔从戎,在军队里从事案头文书工作。不幸活到38岁即因病逝世。他在临终时还叮嘱子女要"立志勉学"。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里说:"吾家实以教授世其家",并自认为"教育世家",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康有为的学问、志趣和品格,就是在这样一个诗礼传家的"教育世家"中薰陶和成长起来的。他白幼聪明,5岁时就能够背诵上百首唐诗,先后受教于简凤仪先生等。他们按照封建的正统教育规范,让康有为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教他学做八股文章。但是康有为从小就讨厌八股制艺,而喜欢博览群书,随心所欲地做文章,所以他从14岁开始参加封建科举的初级考试童子试,常常名落孙山。
对少年康有为影响比较大的是他的祖父康赞修。康赞修是清朝举人,当过掌管轨育的地方官,为人正直,在人际交往中重视情谊和品德,诲人不倦,是封建时代的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
康有为从8岁开始,就经常在祖父身边读书,得到过精心指点,受到了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父亲康达初去世后,11岁的康有为就随同祖父到任职的连州和广州等地。康赞修一直把他所宠爱的孙子康有为带在身边,读书诵经,谈古论今,寻师访友。游山玩水。祖孙二人彤影不离,相依为命。
少年康有为才思敏捷,聪明好学,孜孜不倦地攻读经典,博览群书。每天天刚亮,他就端坐在书桌旁,书声琅琅,全神贯注;太阳下山了,天色昏暗,他又捧着书到廊沿下,借助落日的余晖,仍然手不释卷地阅读;晚土点起一盏小油灯,常常读到夜深人静,直到祖父命令他上床睡觉才止。
连州一带有许多历史遗址。祖父经常带着他去参观,一边观看遗址古迹,一边谈古论今;遇到先哲、大儒和名土的碑帖诗文,就随时介绍,并且借题发挥,给康有为指点和启发。在辅导康有为读书耐也是这样。有一次,读到《明史》中的《袁督师传》,其中描写这位明末的大将长期驻守边防,曾经向崇祯皇帝提出抵御侵略的重要建议,可惜未被采纳,还受到排挤。祖父对康有为说:这是因为明朝当权的人畏惧他的将才,所以才千方百计地排挤他。康有为对这位大将的雄才大略深力敬佩,不禁感叹地说:"假如他不被当权者所妒,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略,明朝也许不会有亡国之痛。"祖父这种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教育方法,加上康赞修本人的品德行为,对少年康有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祖父在连州掌管教育时,康有为常常从祖父的书桌上看到清政府发下来的《邸报》,上面记载了许多国家和朝廷的政治大事。从《邸报》上他第一次知道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物,了解到很多朝廷里的事情。这使少年康有为眼界大开,在他心灵上打开了一扉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的窗户,培育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康有为还从祖父的藏书中,第一次看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一批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读到了利玛窦、艾儒略、徐光启等人所编著和翻译的书籍;他们是近代最早把西方文化和科学介绍到中国来的中外学者,是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科学的先驱者。这些译著是向康有为打开了一扉通往西方文明的窗口,对他后来向西方学习、推行变法维新起了重要作用。
祖父调到广州任职时,康有为也随同前往;当时已经被帝国主义者的大炮轰开了门户的广州,是一个百业兴旺,商贾云集,中外交往频繁,带有初期资本主义风貌的都市。这使康有为感到新鲜和惊奇;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康有为又民祖诒,字广厦,号长树,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




道教始祖老子的生平简介
老子,是道教学说的创始人,后世追奉老子为道教始祖。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老子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子生平简介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本名叫李耳,字聃,唐朝的李姓王室认为老子是李姓的始祖。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其为教祖,是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道生万物...

四大美女杨贵妃生平简介
杨贵妃是唐朝时期有名的美人儿,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四大美女杨贵妃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四大美女杨贵妃生平简介 杨贵妃,原名杨玉,据说她幼时父母称之为玉奴,成年后称之为玉娘,直至封为贵妃,才叫玉环,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卒于公元756年,号太真。杨玉环出生在官宦世家,...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生平简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杨坚杨坚生平简介 隋文帝杨坚,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生于公元541年,死于公元604年,现在的陕西人,正宗的北方人。杨坚的祖先是著名的杨震,杨震是曾当过汉太尉,杨坚是汉太尉的第十四世孙。杨坚曾经不姓杨,是后来杨坚自己掌权后恢复汉族的姓氏,改姓杨。

太平公主生平简介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公元681年(永隆二年,开耀元年),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婚礼在长安附近的万年县馆举行,场面非常豪华,照明的...

李白的生平简介
李白,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下面是我分享的李白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生平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

班超为何被称为班定远?班超生平简介
实际上班超并非出生于将领世家,他的父亲班彪是当时显贵和儒学之家,班超也是博览群书,口齿辩给。但他为了家国选择从武,并且立下如此成就,实在令人敬佩。历史上和班超有关的典故也很多,这次就为大家来介绍下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人物,一起来了解下吧。一、投笔从戎 两汉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班彪,...

《拷问》陆云生平简介陆云生平事迹及部分作品
《拷问》陆云生平简介陆云生平事迹及部分作品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茅台真假怎么辨别?假标是什么样的?校易搜全知道 2023-06-20 · 专注互联网信息分享。校易搜全知道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年轻的天才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想法和艺术。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和我哥哥陆机一样有名。虽然...

韦应物的生平经历简介大全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韦应物简介,为后世称许...

解放军少将钟伟的生平简介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少将钟伟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钟伟的生平简介 钟伟将军是湖南平江人,在1928年的时候就参加革命运动,次年加入了共青团,一年后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同年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钟伟其实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战功赫赫的将领。他不仅英勇善战,对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着...

三国将领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东汉末期杰出的 政治 家与 军事 家,著名军事将领。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曹操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号吉利,小子阿瞒,是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且擅长写诗歌,在 书法 和音乐上也...

镇原县19565669613: 康有为的简介是什么?
姬支莱安: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镇原县19565669613: 关于康有为在历史上的介绍有哪些?
姬支莱安: ( 1858 - 1927)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首领.广东南海(今广州)人,原名祖治,字广厦.早年立志变法,并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思想.1895年赴京会试,正逢《马关条约》即将签订,他会同梁启超等18省会试举人1300名共上万言书,要求拒签条约,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后组织强学会、圣学会、保国会,办报纸,鼓吹改良主义.1898年依靠光绪帝发动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逃亡出国.1899年在加拿大组织“保皇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组织“孔教会”,后支持张勋的复辟帝制活动.1927年病逝于青岛.

镇原县19565669613: 康有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简要说明
姬支莱安: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领导发动了戊戌变法.1、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

镇原县19565669613: 公车上书的康有为的简介有哪些呢?
姬支莱安: 康有为是个善于制造市场...康有为,在近代史上是个政治人物但这只是后人一厢情愿地误读,不是康有为本人

镇原县19565669613: 康有为的个人主张及其事迹、50 - 100字 -
姬支莱安:[答案] 康有为主张是君主立宪,学习西方的政体,对清朝政府进行改革,他们是第一批进行探索宪政的人.曾进行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戊戌变法.晚年曾想创立孔教为国教.

镇原县19565669613: 康有为的字是什么怎么读 -
姬支莱安: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

镇原县19565669613: 康有为国家作了哪些贡献?
姬支莱安: 1888年,康有为鉴于中法战争后形势险恶,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可惜因受阻未上达皇帝.1890年春,康有为将全家由南海迁居到广州,“专意著述”,并聚徒讲学.次年,在广州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他在讲学时,既讲儒学,也讲西学,参照欧美世界大势,旁征博引,比较论证.他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提问,随时解答.每当谈到中国内忧外患的命运时,便激动地慷慨悲歌,甚至涕泪纵横.万木草堂打破了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方法,把求知和救国救民、改革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镇原县19565669613: 康有为的生卒时间?
姬支莱安: 1858年3月19日生,卒于1927年3月31日.

镇原县19565669613: 谁能帮我介绍康有为,谭司同,张学良的为国事迹? -
姬支莱安: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