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作者&投稿:弓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

1、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

2、骞叔之子与师。

(《骞叔哭师》)(参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二、用作连词,“同”“和”“跟”。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勾践灭吴》)(和,跟,同)

三、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给,替)

3、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

四、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3、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五、与jǔ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通举,推举)


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一、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1、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2、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二、用作连词,“同”“和”“跟”。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高考文言文中“与”字有哪些用法
1.连词。和,跟,同。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3动词 1.给予,授予。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结交,亲附。

与的文言文用法
二、用作连词,“同”“和”“跟”。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三、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3、吾孰与...

初中文言文虚词“与”字的用法与举例
“与”和“乎”都是虚词。“与”常作介词和连词用。作介词用时可译为“和””跟““同”还可译为“为”“替”等。如:(1)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道",就是使民众和君主同心协力;因此可以跟君主共死,可以跟君主同生,而不怕为难。)(2...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的与“与”是介词用法还是连词用法?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与在文言文中作介词:跟、和、及 例: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参与的意思 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

文言文与用法
2. 文言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和意思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

高考语文文言文故字用法
1. 高考文言文中“与”字有哪些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时,“与”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细咀嚼,真正弄懂各词性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各个义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系统复习既不容易忘记,又能把书读薄,效率也高。 1介词 1.介词。和,跟,...

文言文与字的意思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 7.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

文言文中“与.易.微”三字的用法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 与 yǔ <连>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 与 yǔ 〈助〉(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

文言文与和于
“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虚词“与”字的用法 -
温武双料: 1.做动词, ( (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 2.做介词 (1)介词,和,跟,同 (2)给,替 (3)比,和……比较 3.连词,和,跟,同 4.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
温武双料: (一)介词. 1.介词.和,跟,同.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给,替.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比,和……比较.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

南岳区13292947031: "与"在古文中的意思,要词性 用法 例句和翻译 -
温武双料:[答案] 与: yǔ 释义: 和:我与他|批评与自我批评|战争与和平. 跟;同:与时俱进|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给:施与|赠与|与人方便. 交往;友好:彼此相与|与国(外交关系好的国家). 与其:在比较两件事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 不如… ” 和与其相呼应. 例句...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 及例句?最好有用法 和例句 例句最好是浙江教材课文中的例句、要多要全、谢谢、 -
温武双料:[答案] 12.【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以和与”的多种解释及例句?最好有用法解释和例句例句
温武双料: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南岳区13292947031: 古文中于的几种解释 -
温武双料: 一:“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 -
温武双料: 因语境不同,“于”这个词往往有多种含义.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 -
温武双料: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

南岳区13292947031: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有哪些? -
温武双料: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

南岳区13292947031: 初中文言文中"之"和"而"的用法 -
温武双料: 而:顺接,可用“接着”,或两词有动作先后关系的.转接,即表示转折关系,可用“但是”来替代.修饰,用于名词后可用“的”代替. 之:代词 代“他”“他们”或“这”助词 的,得或不翻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