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与辰中诸生书》:功名利禄古今中外没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闫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时代不是问题,问题还在每个人的本心上。

我们知道因为时代的特性和发展,让现在很多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都不是很了解,为了让这篇总结更有可读性,我也做了一点功课。

心学的前身,事实上是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发明本心。明心见性。六经皆我心的注脚。具体方法是 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

陆九渊把心学的大致轮廓描绘了出来,但却没解答:天理在人心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善是什么?恶是什么?私欲是什么?良知良能又是什么?人心的本体又是什么?也没把自己的理论跟儒家的经典进行有效的承接和融合,也没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践论和方法论。

直到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完成了从朱熹理学到陆九渊心学的回归。

继承了孟子在陆九渊心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心: 把人心的本体解读为良知;而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遮蔽的心,是天理;把朱熹理学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客观天理,解读为人心中天然存在的良知。

真正融合了理学体系,是中国儒家精神的真正体现。不仅对中国,也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思想和社会变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其实阳明先生最初是追随朱熹理学思想的,花了7天7夜研究“格竹子之理”,也没有什么感悟,最终放弃了“格物”这条路。后来被贬贵州,在那里顿悟,并对《大学》有新的认识和诠释,才完成了心学的思想体系。

也就是 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的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明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找不做的理由,就是私欲。而如果每个人都秉承良知分辨是非,就都可以成圣成贤。

所以教导我们致良知,就是《大学》中的“明明德”,是阳明先生在他49岁时正式提出的“致良知”这3个字的概念。

所以学习阳明心学,是为了反思并尊重儒学传统,从阳明心学的精神遗产中 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学会提升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依靠我们自己真诚悲悯的良知而行动才能获得的。

它把 定义为 对良知的遵循和违背 。把 行动 确立为 检验是否遵循良知的唯一标准 。从而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将致良知确立为心学理论的核心,就是——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阳明先生主张的是人凭直觉会立刻知道自己的意志或思想是对的,或者是错的。 但它能告诉人的是应当做的事,却不能告诉人知道怎么去做。

阳明先生认为在具体情况下,要想知道怎么做,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研究行动的具体办法。但后来他的追随者们觉得直觉也就是本心,可以把所有事都告诉我们,包括知道怎么干。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部分。

在《中西方哲学史》这本书中提到,“虽然王阳明说,天理就是良知,良知就是人心的本体。但是他没有解答人心的本体是什么?人心本体外的意念是什么?良知是如何形成的?良知又如何使人从动物变成人的?良知在人的艺术创造,科学创造,以及组织创造中的的地位又是如何的?良知在人类社会的革命与进步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关于人心的意识结构,良知的内涵,良知的外延,以及良知的历史地位的研究都还没来得及展开。这是王阳明留给我们的一大片空白。却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契机。也就是说这上面有我们可以践行、发展、壮大甚至升级的空间。感恩阳明先生,也感谢研究院给我未来有可能成长的机会。

下面以分享稿的形式展开:

大家好,咱们11组的各位老师早上好,很高兴也很荣幸由我来开启新一周致良知的学习和践行,感恩与各位的相遇!

婷婷老师找到我说到这个事情时我一时没有特别想要抒发的欲望,但却刚好推着我进行早已规划的阳明心学周总结,所以感恩您的成就!

老实说,传统文化不是咱们平台才能学,有很多地方都可以,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和传播它。但在这里最难得的是有一个严密的系统,在帮助我们学习践行反思,修身养性。

原本修行就是在每时每刻,而一个人在尚未形成习惯之前,好一些的会在遇到问题时反观自身,总结复盘一下问题,下一次能在哪里改进,但 大部分人都还在原有的行为模式高速轨道上,难以停下来。

这个时候咱们现在这个致良知组织有序的系统,就会推动着我们每天去刻意形成这样的习惯,这样的设定 让知识落地,让我们真正能够做到致得良知 ,所以非常感谢致良知教育研究院以及所有志愿者老师们的担当和付出。

那说说正心班第一周我的收获吧

在《与辰中诸生书》这篇短文以及博仁老师的导读中,我收获了这3点:

原来在阳明先生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也都在求取功名利禄,对于成圣成贤,品德修身不多。跟现在情况大致相同。可见, 时代不是问题,问题还在每个人的本心上。

同样是看重外在所谓的成功,原文中也讲到人就容易从众,也更容易焦虑和迷茫。

因为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听从自己内心的时候,别人却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笃定的志向,这就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坚持本心就更加困难。

所以为什么说要远离负能量,去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就在讲环境影响。因为对人性了解的越加透彻,以及人性某些大致相同的特性,就更容易做到接纳。 有了接纳,能量就不会花在内耗上了。

功名利禄这部分原文中还讲到科举与修心的关系,就如博仁老师说它并不妨碍人工作学习、致良知,这句话我也非常有感触,之前听爱自然生命力赵原野老师说 高考实际上真的是最公平的制度 了——它让寒门子弟可以有机会突破阶层。

所以以前总会有很多人去攻击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那时我也在随大流,认为的确不公,但随着对它认识的深入,一个超级大国这样做可能已经是现阶段最合适的了。而阳明先生也说 参加科举,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而失了自己的志向 ,所以志向和制度是能够相互结合,彼此促进。

当然,坚持自我和坚持本心是有区别的,这就是我收获的第2点。

坚持自我,可能被包括自己也没有分辨清楚的私欲,就比如博仁老师说所知障,学了一点就以为自己全部都知道了的暗自得意。

我们经常说 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很大的鸿沟 ,但是这所谓的知道就像是我们拿了一节木头做自己的手脚,虽然穿上衣服看起来跟我们身体连在一起了,但你是没有办法让它融入到你的躯体里面,随你调用。

也因为“它”的存在,反而阻碍我们做好复健工作,恢复本来的生机。这也就是自以为知道却成为我们真正做到的障碍。所以一定要 警惕 ,同时 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

从诚意班开始就总是听到要完全的利他无我,可我总在想:没有我,哪来的他呢?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也是因为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听到这些我内心其实是有抗拒的声音。

我也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我被西方的精致主义利己的思维给荼毒了,也因为我并没有完全理解阳明先生的中心思想有关,但仍然 珍惜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因为 人因相同而在一起,却因差异而成长。

就像有人问阳明先生:“论学方面,陆九渊与朱熹有很大差别,先生你曾经说陆九渊‘在学问要领上把握得简单明确’。如今看陆九渊的论述,却有说到学问有讲明,有实践,以及用‘致知格物’方法去讲明的情况,这里与朱熹的学说没有区别,反而与先生你的知行合一学说有所不同。为什么?”

王阳明说:“君子之学,怎会有心去刻意区别?实事求是而已。我与陆九渊,在学说上并非轻率求同;两者的区别,也不会加以掩饰。我与朱熹,在学说上并非追求区别;两者的相同,也不会担心有问题。假如伯夷、柳下惠与孔子、孟子同处于一间屋子内,就他们观点的侧重和整体展开讨论,大概也不能都一一符合,不过也不妨碍他们都是圣贤。 如果后世论学的人,全部是党同伐异,被私心、浮躁之气影响,这是把圣贤事业当作一场儿戏看啊。

所以我对:“千万不要想着跟别人不一样,不要标新立异“这话,个人觉得有点绝对。

这个世界的进步就是不断有人提出异议,并且去证实它们,最终才得到发展。 有些事只代表个人,没有普遍意义。方法和道理并不是相互排斥,彼此不相容的,相反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我也认为有上面例子所说思想的阳明先生,在说到:“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这句话的时候, 一定不是很极端的说,完全就不能独立于别人。 想起爱自然生命力体系林青贤院长的一句话: 真诚的风险最小 。真诚、敞开,做更好的自己就好。

就像是收放心,博仁老师解析说要有东西是定在那里—— 由它们做根基发展,才能建立稳定的价值观和不受外物影响的选择判断。

这就是为什么生活要有仪式感,孩子要有稳定的成长环境,换句话就是用它们塑造 一个强大的内心,这样就不会被其他的事情牵移拉扯。

关于这个定,阳明先生则是带大家坐禅,修收放心,我也刚好看了一些禅修的书,无论是坐禅还是动禅,最终都在行走坐卧间,皆是修行。去觉知当时当刻的感受和行为。所以 坐禅不是目的,聆听自己的身心才是目的 。定生慧。

最后,博仁老师说一定是自己搞明白了才能够跟别人说清楚,这种这点我非常认同。

不过也很多事情是可以自己搞明白和教别人同步进行,因为教是最好的学。所以这样的分享其实也是传播的一种,也在用教的形式,但更谦卑,因为听我们分享的人有很多更有智慧的。

但我们 “说”不仅仅是在求认同,这只是我们思想梳理外放的一种形式 。所以,越讲越明白。这里就要感谢陆婷老师以及咱们组的志愿者老师们给我这个分享机会,感恩!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预祝大家新的一周愉快。




求关于一位中国的古代或现代的作家,内容要求有其生平,作品,思想三方面...
明亡,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

张居正与王阳明什么关系?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郊区)人,明嘉靖中叶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万历元年(1573年)神宗即位,为内阁首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最负盛名的改革家。 张居正少年时聪颖过人,十五岁为诸生。巡抚顾璘极其欣赏他的文章,中进士后改为庶吉士,每日探讨研究国家典...

左贡县17245847131: 对于王阳明的心学的领悟???? -
玉衫罗塞: 关于阳明心学的几点意见 文:深蓝 一、、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用七个字来概括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前者是认识论,后者是方法论.这成就了王阳明据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三不朽”的大家...

左贡县17245847131: 试析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
玉衫罗塞: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是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的. 王守仁不同意朱熹将“心”、“理”区分为二,认为“理”并不在“心”外,而是存在于“心”中,“心即理”....

左贡县17245847131: 大家对王守仁的思想有什么见解??? -
玉衫罗塞: 心学的开创者唯心主义者 我觉得他是很实在的你看他的成就就懂了历史上有几个人四家合一啊他说的话总是把心地重要性放大 但是他做事还是很客观的我觉得他是五千年来不世出的人才

左贡县17245847131: 王明阳的心学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玉衫罗塞: 王阳明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王学的内在结构是良知和致良知经由知行合一而构成的.在这...

左贡县17245847131: 了解王阳明有什么好的书? -
玉衫罗塞: 如果想要看白话文的,可以看 明朝一哥王阳明等,虽然适合大众口味,但略显肤浅,而且有很多曲解的东西如果有一定的基础,想深入了解,可以先看 《传习录》或者《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内容比较全面 《阳明先生辑要》(施邦耀编,中华书局)当然 《明儒学案》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可以对儒学的各个流派了解更多一些

左贡县17245847131: 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玉衫罗塞: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是“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付囚犯一样的办法对待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2、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今教...

左贡县17245847131: 王阳明心学核心是什么 -
玉衫罗塞: 着重发挥宋明理学中正人心的思想及传统儒学中与之相关的理论,力图矫治程朱之学的弊端.程、朱、陆、王在基本政治价值观点并无二致,但王阳明将心与理合一的哲学思辨,强化了心的本体性及其伦理...

左贡县17245847131: 为什么阳明先生 为后人所知不多??????? -
玉衫罗塞: 孔孟的著名,是中国两千年来不停地推广的结果.后世的哲学家,从来没有像孔孟二圣一样在历史上只褒不贬的.朱熹也是经过了近千年的推崇.而王阳明,从他的心学一开始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