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典诗词的中的审美标准

作者&投稿:丙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请教高手

解析:

1.

高雅化的音乐性和微型化的定格性。二者合之,则组成古典诗词的独特审美标准。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这音乐美与微型美,其本在于民族的语言美。汉语言本身,就是世界范畴内最富美学蕴义的独特符号。与海外拼音化文字相较,全然属于另一种模式。音、形、意三位一体方块字的多维性,单音节字多向组合的活泼性,以及连绵、双声叠韵的发现……确是构筑诗词美的最佳原材料。从声的角度讲,四声的调式、平仄的区划,自如地弹奏出抑扬顿挫、起伏跌宕、高低长短的节奏;从韵的角度讲,众多的异议同音字,异形同韵字,天然地生发着和谐共鸣、回环往复的旋律。汉语文字在诗词中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平仄交对,音韵相协,营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效果。当句平仄交错,对句平仄互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这是唐诗的格律运动规则。宋词、元曲尽管样式有别,也无不神合于这种声韵和美的普遍性逻辑轨迹。其实,旧体诗本来与音乐有着传统的难分难舍的血缘关系,就是当它与音乐分离的时候,依然如故地显示着音乐美的天性,这是汉语自身的音乐属性圈定的。少年时,笔者曾在北京音乐厅聆听俞平伯、朱光潜等先辈击鼓吟诗诵词,其第一印象就是:“诗原来竟是音乐!”时至今日老之已至,那耐人寻味的音符荡漾依旧,不绝于耳。“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写的是歌声,其实诗自身也是歌声。亚里士多德说:“高尚的享乐”是艺术的本质,读诗是享乐,听诗尤是“高尚的享乐”。因为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还是“听觉艺术”。

2.

“惊奇”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惊人”、“惊心动魄”等美学要求,主要是侧重于作品所产生的令人惊奇的审美效应,在诗学中表现为对卓异的语言创造之提倡。也就是要锻造锤炼具有震撼力的警句,来作为作品的“高光点”。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这里所说的“警策”,即是在诗文中最能竦动读者的警句,此乃全篇最见华彩的句子,也是作品的安身立命之处。有了它,可以使作品满篇生辉。虽然作品的词语都是颇有条理的,但却有赖于警句的出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种警句虽然只是“片言”,却是作品价值的关键所在。宋人吕本中认为“警策”即“惊人语”,他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但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故失之绮靡,而无高古气味。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所说的“秀”,即以“卓绝”而秀出众作的,《隐秀》篇云:“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赞曰: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辞生互体,有似变爻。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在刘勰的创作论文艺思想中,“隐秀”是一对有重要价值的美学范畴。“隐”指作品余味曲包,含蓄无尽;“秀”指卓绝独拔,警策竦人。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互为表里。范文澜先生注云:“重旨者,辞约而义富,含味无穷,陆士衡云‘文外曲致’,此隐之谓也。独拔者,即士衡所云‘一篇之警策也’。” 刘勰在《隐秀》篇的赞语中突出地强调了秀句所产生的“动心惊耳”的效果,这对中国古代文论中对审美惊奇感的重视,是有深远影响的。

3.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的一对相反的审美概念。

隔,隔膜,是指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其情、景、辞,或是艺术构思,境界物化等,有关节不妥贴,不圆润,给读者造成隔膜。所谓不隔、与隔相反,诗歌创作完美浑成,诗意浓郁,形象鲜明生动,含意深厚耐人寻味,隔与不隔,既可以对一位诗人而论,又可就具体的诗作或手法而言。回到《锦瑟》一诗,不知道这位唐代大诗人是在侮辱后人的智商还是讥笑我们的孤陋,全诗首、额、颈三联一句一典,若要弄懂每一句的具体含义,需要谙熟《汉书》、《庄子》、《水经注》、《博物志》、《宋书》,且诗境朦胧,寓意抽象,真真难懂!至如杜甫《登高》的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虽是一组空境头,但眼前秋色历历在目,气象阔大,形象鲜明,使人如身临其境,而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了诗人的无穷情思,形成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此谓“易懂”。可见,诗词中所谓的“难懂”,应指在传统的写作形式中加入了象征主义的元素和印象派手法,用具体可感的物象表现抽象的情感,徒增阅读障碍;而“易懂”,则如包恢在《答曾子华论诗》一文中说:“古人于诗不苟作,不多作。而或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

如此看来,诗词中的“隔”与“难懂”、“不隔”与“易懂”虽有相通,也不尽同:“隔”不必“难懂”,“不隔”也不见得“易懂”。诸位看官,这串绕口令般的辨证关系并非不才妄言,试举前人诗句佐证。白石《翠楼吟》有句“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消英气”,王国维谓之“隔”。试想,用饮酒来消愁除闷,用赏花来消磨平生志气,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怎么就“隔”了呢?原来,就整词来看,这三句转承突兀,且酒与谴愁、花与失志缺乏必然联系,流于臆想、不近自然,使人读来生涩,思维跳跃,尽失畅达。足见,诗词虽易懂也可能“隔”。再者,东坡诗《花影》曰:“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四句紧扣诗题,形象自然,当然“不隔”,但要想得其中真味,却得下一番功夫。乍看,这首诗是咏物诗,了解了苏轼生平和此诗的时代背景后才发现,原来这是首政治抒情诗!苏轼的政敌——所谓的“熙丰小人”在高太后临朝时全被贬谪(刚被太阳收拾去);而到宋哲宗亲政时,又全被起用(又教明月送将来),一首小诗借郁郁花影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懑。足见,诗词虽“不隔”却也并非易懂。

自王国维后,“隔”与“不隔”成了近代人区分诗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作一首“不隔”、“易懂”的好诗并非易事,既要避免平铺直叙、空洞无物、流于浮面,又要避免堆垛典故、故弄玄虚、刻意追异求奇,精美的作品需要“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情思与景物交融”。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所言:“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 。

4.古典诗词的终极审美理想是温柔敦厚,天人合一是传统诗词最根本的哲学精神。

然而,天人合一在本质上表现为人对天的顺从,这同封建时代个人对于社会集体的顺从是一致的。所以古典诗词的两大主题神契自然与忠君爱国都不过是诗人个体不独立的结果。除非中国永远停留在前现代化的阶段,否则终有一日,古典诗词将只能供人们所追忆、所缅怀。因为这种神契自然与忠君爱国的思想不符合时代的大潮。


诗词有哪些韵?
诗韵、词韵和曲韵都有所不同,可以从网络搜索中找到,这是知识全是古诗词创作时的必备工具,如想写出一首合格合律的古典诗词,就不得不依靠它们才能做到准确无误。毕竟诗韵的内容太多,我们根本记不住,所以,打印出来放手边,或者是购买一本书籍,还是最佳选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中国四大古典诗词中的名句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9、月下独酌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唐宋词的五个真艳深婉美审美特征
还有吴梅的学生万云骏和唐圭璋,万云骏例如《伤春伤别是唐宋词的主旋律》,本文章追溯伤春伤别题旨的产生源头,《诗词曲欣赏论稿·总论》中以悲剧性的美这一古典诗词中的普遍问题进行评论,还有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词学论丛》;年轻一辈的如吴熊和的《唐宋词通论》,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高中古诗鉴赏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例析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文并将它发扬光大,就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文之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便是当务之急了,让学生在鉴赏中发现中国古文化语言的无穷魅力,喜欢上它并传承下去。 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呢? 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所以,课堂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主...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因此,说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南山守”,无论从行政地理的角度还是从职官称谓的角度来看,都是说...吹笛得才元舍人昭华引醉霜月草堂吟皆诗谱也》诗三首其一曰:“夜深一笛《昭华引》,吹满千岩万壑中

求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杜鹃的诗词
谁能帮帮我,帮我找一下中国古典诗词中所有关于杜鹃(子归)的诗词,最好能提供原诗,要全部,急用!!!谢谢大家了!... 谁能帮帮我,帮我找一下中国古典诗词中所有关于杜鹃(子归)的诗词,最好能提供原诗,要全部,急用!!!谢谢大家了! 展开  我来答 ...

古代诗词所说四声有哪四声?
格律诗词正是利用了汉语的这个四声特点,让不同声调的文字搭配,从而构筑生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 四声,就是汉语的四个声调。但需要指出的是,古典诗词中的四声,并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的四声,而是指古代汉语的四声(关于按即现代普通话写格律诗词是否恰当,仍处争论中,这里不想多谈)。 汉语在其历史发展...

古典诗词彰显了哪些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承载中国文化“风骨”“气韵”的审美观照 风骨与气韵,来自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的是文章内容和文辞方面明朗、刚健的风度。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有“风骨篇”。风骨,彰显内容的坚韧本质;气韵,反映文辞的感染力。气韵衬托风骨的劲健,风骨支撑气韵的光华。 风骨之气度,莫过于观照岁月的能量,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对华夏子孙有什么样的意义
古典诗词承载中国文化“风骨”“气韵”的审美观照 风骨与气韵,来自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的是文章内容和文辞方面明朗、刚健的风度。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有“风骨篇”。风骨,彰显内容的坚韧本质;气韵,反映文辞的感染力。气韵衬托风骨的劲健,风骨支撑气韵的光华。 风骨之气度,莫过于观照岁月的能量,中国古典诗词...

榕城区19186926684: 古代判断诗词的标准是什么 -
墨狮复方: 1. 高雅化的音乐性和微型化的定格性.二者合之,则组成古典诗词的独特审美标准. 2. “惊奇”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惊人”、“惊心动魄”等美学要求,主要是侧重于作品所产生的令人惊奇的审美效应,在诗学中表现为对卓异的语言创...

榕城区19186926684: 古典诗词中和之美 -
墨狮复方: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地师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 沐浴小小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榕城区19186926684: 古典诗词之美什么是美 -
墨狮复方: 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说到作诗,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气之动物,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山上的一只鸟、一朵花都是我的弟兄.人就要有这种爱惜和关怀宇宙万物之心. 到了南北朝,钟嵘的《诗品序》中说. 辛弃疾有两句词,万物的生长变化又感动了人心,每一棵松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意思是.”他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感动了万物、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榕城区19186926684: 中国古代诗词审美特性是?
墨狮复方: 与自然相通,表现出意境,表现出自己 对古代诗词的审美鉴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对诗词真正的韵味也只有你自己能够真正理解,闭上眼用心感受,把感受写出来不就行了 这才是你的鉴赏啊

榕城区19186926684: 浅论古诗词中的逻辑审美 -
墨狮复方: 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 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元散曲家姚燧在《越调·凭阑人·寄征衣》中写道:“欲寄君衣君不还,...

榕城区19186926684: 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
墨狮复方: 转自 美丽清江汉语言非常优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感性美和理性美两个方面.感性美是指语言的外在美,像色彩美、形象美、音韵美、滋味美、建筑美、修辞美等,理性美是指语言的内在美,像逻辑美、义理美、情感美、趣味美、意境美等....

榕城区19186926684: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方法 -
墨狮复方: 古典诗词离不开意象,在诗词中通常表现为景物,古典诗词往往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所以先看它的景物是什么,接着就分析诗人的情感.

榕城区19186926684: 结合中国古代诗歌谈谈意境说 -
墨狮复方: 谈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首好诗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 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

榕城区19186926684: 中国古代诗歌之美? -
墨狮复方: 飘荡千年的精灵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生辉,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的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 但我真正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