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秦风 蒹葭》的 内涵及其艺术特色是什么?注意是两个问题哦

作者&投稿:贺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经·蒹葭》的艺术特色~


《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的一个扑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一、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二、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三、意境的整体象征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曼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蒹葭》是一首怀人诗,注家很多,我跟别人的理解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人们在采伐芦苇时所唱的诗歌(不然诗人从一大早就在苇荡边上干什么?),而其中的“苍苍'是指苍黄,下霜时已是深秋了,芦苇不会再郁郁青青,这是常识;而”凄凄“是指茂密而不是茂盛;”采采“则是指采伐,跟”采采卷耳“同义。
《蒹葭》的艺术特色是通篇排比,句式排列整齐,音节抑扬顿挫,音律和谐优美,为中华诗歌宝库里不可多得的佳品。

蒹葭》是一首怀人诗,注家很多,我跟别人的理解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人们在采伐芦苇时所唱的诗歌(不然诗人从一大早就在苇荡边上干什么?),而其中的“苍苍'是指苍黄,下霜时已是深秋了,芦苇不会再郁郁青青,这是常识;而”凄凄“是指茂密而不是茂盛;”采采“则是指采伐,跟”采采卷耳“同义。
《蒹葭》的艺术特色是通篇排比,句式排列整齐,音节抑扬顿挫,音律和谐优美,为中华诗歌宝库里不可多得的佳品。 事实的虚化


新华区13285148348: 《诗经》之《秦风·蒹葭》 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
延要和合:[答案] 第一部分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第二部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新华区13285148348: 《诗经•秦风•蒹葭》的主旨是什么? -
延要和合:[答案]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

新华区13285148348: 《诗经·秦风·蒹葭》全诗,意思, -
延要和合:[答案] 第一部分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第二部分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

新华区13285148348: 简述《诗经蒹葭》的主题内涵 -
延要和合: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本诗通过描写景物,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

新华区13285148348: 简析《诗经 蒹葭》起兴句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
延要和合: 首先了解作品的出处或作者的总体创作特色,在此基础上,再对要分析的作品进行检验,看看那些总体的艺术特色在该篇有无体现.比如《蒹葭》一诗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民歌的艺术特色,在褚斌杰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中...

新华区13285148348: 从《蒹葭》看《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
延要和合: 《蒹葭》是三百篇抒情诗中的名篇, 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它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

新华区13285148348: 国风 秦风 蒹葭的意思是啥 -
延要和合:[答案]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

新华区13285148348: 诗经中· 秦风 蒹葭 有哪些不同的内涵? -
延要和合: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

新华区13285148348: 蒹葭的赏析只需几句话. -
延要和合: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那人却使人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

新华区13285148348: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意思谁有?紧急!! -
延要和合: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