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文

作者&投稿:辛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古文中"所以"的全部意思~

1、原因,情由。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释义:天下之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有圣人才能知道怎样。

2、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赵树理《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3、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4、所用;用来
《韩非子 五蠹》: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释义:施行仁义和机智善辩,都不是用来保持国家的办法。
扩展资料
典故
《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作者:诸葛亮

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以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 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望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玩罢了。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既然选用贤良的人,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遣他上任。
龚遂乘坐驿车来到渤海郡边界。郡中官员听说新太守来了,派出军队迎接。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贼的官吏;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拿着兵器的才是盗贼。龚遂独自乘车来到郡府,郡中一片和顺的气氛,盗贼们也都收敛了。渤海郡又有许多合伙抢劫的,听到龚遂的训诫和命令,当即散伙了,丢掉他们手中的兵器弓箭,而拿起了锄头镰刀,盗贼这时都平息了,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于是就打开地方的粮仓,赈济贫苦百姓,选用贤良的地方官吏,安抚养育百姓。
  龚遂看见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喜欢从事那些不切于民用的行业,而不爱从事农业生产,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他下令:郡中每个人种一株榆树、100棵薤菜、50丛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5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让他们卖掉刀剑买牛犊,他说:“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春夏季节不允许不到田里劳动生产,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庄稼,又种植和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劝勉人们照规定办事,遵守法令,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1. 通假字:
①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③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2. 古今异义:
① 走:跑;“录毕,走送之”;今表示行走。
② 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③ 趋:奔赴,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今表趋向。
④ 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 一词多义:
① 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② 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③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④ 患:动词,担心,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⑤ 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⑥ 至:周到,“礼愈至”;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⑦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⑧ 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⑨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4. 词语活用:
①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②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 录毕,走送之:走,跑,动词作状语。
④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⑤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⑧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⑨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5.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 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译为: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2) 省略句: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句,省略主语“余”以及介词“与”的宾语“之”,应为“(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省略句,应为“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③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省略句,应为“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
④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省略句,应为“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省略句,应为“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⑥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⑦ “寓逆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3) 倒装句:
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介词结构“于藏书之家”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应为“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③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初学古文,必须死记硬背,牢记几十篇古文,看其他古文就顺畅多了,另外,遇到不懂得词就查字典。我现在没事就看《聊斋志异》,没有注释,没有翻译,勉强能看懂。

1. 通假字:
①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③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2. 古今异义:
① 走:跑;“录毕,走送之”;今表示行走。
② 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③ 趋:奔赴,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今表趋向。
④ 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 一词多义:
① 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② 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③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④ 患:动词,担心,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⑤ 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⑥ 至:周到,“礼愈至”;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⑦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⑧ 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⑨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4. 词语活用:
①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②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 录毕,走送之:走,跑,动词作状语。
④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⑤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⑧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⑨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5.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 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译为: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2) 省略句: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句,省略主语“余”以及介词“与”的宾语“之”,应为“(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省略句,应为“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③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省略句,应为“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
④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省略句,应为“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省略句,应为“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⑥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⑦ “寓逆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3) 倒装句:
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介词结构“于藏书之家”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应为“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③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1. 通假字:
①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③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2. 古今异义:
① 走:跑;“录毕,走送之”;今表示行走。
② 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③ 趋:奔赴,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今表趋向。
④ 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 一词多义:
① 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② 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③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④ 患:动词,担心,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⑤ 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⑥ 至:周到,“礼愈至”;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⑦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⑧ 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⑨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4. 词语活用:
①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②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 录毕,走送之:走,跑,动词作状语。
④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⑤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⑧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⑨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5.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 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译为: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2) 省略句: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句,省略主语“余”以及介词“与”的宾语“之”,应为“(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省略句,应为“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③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省略句,应为“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
④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省略句,应为“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省略句,应为“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⑥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⑦ “寓逆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3) 倒装句:
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介词结构“于藏书之家”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应为“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③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1. 通假字:
①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③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

2. 古今异义:
① 走:跑;“录毕,走送之”;今表示行走。
② 假: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③ 趋:奔赴,快走;“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今表趋向。
④ 汤:热水;“媵人持汤沃灌”;今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 一词多义:
① 书:书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信,“与朱元思书”。
② 以:用,“以衾拥覆”;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家贫,无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③ 道:名词,学说,“益慕圣贤之道”;动词,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④ 患:动词,担心,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名词,忧患,“无冻馁之患矣”。
⑤ 其:他,“俟其欣悦”;他的,“门人弟子填其室”。
⑥ 至:周到,“礼愈至”;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⑦ 故:连词,所以,“故余虽愚”;副词,特意,故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⑧ 若:好像,“烨然若神人”;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⑨ 质:动词,询问,“援疑质理”;名词,本资,资质,“非天质之卑”。

4. 词语活用:
①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②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③ 录毕,走送之:走,跑,动词作状语。
④ 余立侍左右:立,名词作状语,站着。
⑤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⑥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⑦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⑧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⑨ 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5.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 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译为: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

(2) 省略句:
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省略句,省略主语“余”以及介词“与”的宾语“之”,应为“(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②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省略句,应为“先达德隆望尊,(先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③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省略句,应为“余立侍左右,(余)援疑质理,(余)俯身倾耳以请”。
④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省略句,应为“或遇其叱咄,(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省略句,应为“俟其欣悦,(余)则又请焉”。
⑥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⑦ “寓逆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寓(于)逆旅”。

(3) 倒装句:
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介词结构“于藏书之家”作状语,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②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倒装句,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应为“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③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应为“负箧曳屣(于)深山巨谷中行”。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必背文言文24篇
5. 全国高考语文2019必背的古文有哪些 解释如下目前考纲并无变化: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文言文百度百科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特色文言文的特色如下:言文分离、历久不变、行文简练、古奥难懂。优缺点文言文的优点在...

文化文言文
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许多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深厚,就是得益于对古文的熟读背诵。如:巴金十二三岁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吴晗十三岁以前背完了《三字经》。 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上面说过,文言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

讲述为官清廉的文言文
讲述为官清廉的文言文1.写“为官清廉”的文言文古文有哪些1.陋室铭2.爱莲说3.卜居4.宋玉对楚王问5.书幽芳亭记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文言文和古文是一样的吗?
文言文并不等于古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是古文的一种类型。古代人的面对面交流并不会像书面上的文言文那么复杂。他们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口语化的交流。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

文言文里的文什么意思
1. 文言文是什么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

什么叫古文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文言文”: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
1.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有哪些 八下古文:《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

语文文言文重点句
5. 文言文重点句式 文言文重点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

初中语文八上的古诗文言文有
6.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和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翻译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

南宫市19754491677: 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
睢看麻仁:[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下《杨氏之子》,六上《伯牙绝弦》,六下《学羿》,《两小儿辩日》.

南宫市19754491677: 语文的文言文.
睢看麻仁: 第一则: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 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

南宫市19754491677: 语文人教版初中所有古文及古诗词 -
睢看麻仁: 初中语文古诗文篇目: 《童趣》 沈复 字三白 号梅逸 清代文学家 《〈论语〉十则》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 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观沧海》 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诗人 《钱塘湖...

南宫市19754491677: 语文古文 -
睢看麻仁: 1. 通假字: ①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②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③ 言和而色夷:“夷”通“怡”,和善,愉快.2. 古今异义:① 走:跑;“录毕,走送之”;今表示行走.② 假:借...

南宫市19754491677: 初中语文所有古诗、文言文 -
睢看麻仁: 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狼》 蒲松龄 清代 小说 《聊斋志异》 小说家《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诗人《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代 五言律诗 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七言律诗 ...

南宫市19754491677: 初一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
睢看麻仁: 七上 童趣——沈复 《论语》十则 山市——蒲松龄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七下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南宫市19754491677: 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及古文的全文 -
睢看麻仁: 高一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及古文的全文 1.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

南宫市19754491677: 高一语文古文 -
睢看麻仁: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离骚》、《采薇》.我所记得的就这些了!

南宫市19754491677: 语文的文言文 -
睢看麻仁: 郢书燕说 一天夜里,楚国京城郢都的一个人在家给燕相国写信.因为烛焰偏低,飘忽不定的烛光夹著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显得有一点昏暗,所以这郢人对侍者说了一声:“举烛.”明灯高照,写信就看得清楚了.谁知他在烛光不亮,心中犯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