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欧姆定律

作者&投稿:荡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欧姆定律~

解:①R2=U/I2=24v/0.2A=120Ω
②I1=U/R1=24v/80Ω=0.3A
∵并联电路电流分配和电阻成反比
∴R2/R1=I1/I2
R2=I1R1/I1=0.3A×80Ω/0.2A=120Ω

http://video.baidu.com/v?word=%C5%B7%C4%B7%B6%A8%C2%C9&=%B0%D9%B6%C8%CB%D1%CB%F7&tn=360se_1_dg

名 师 点 播

欧姆定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懂得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流和电压.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会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并得出真实、科学的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干电池组、2.5 V和6.3 V小灯泡(带座)各一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投影仪.

学生3人一组:电源(电池组或学生电源),5 W、10 W、15 W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这组实验.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三:两节干电池和6.3 V的小灯泡串联发光.

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次演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通过观察实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大家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

〔生〕同样的两节电池,2.5 V的灯比6.3 V的灯亮.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的电流小,电阻小的电流大.

〔生〕能不能知道电流、电阻、电压之间数量上的关系呢?

二、进行新课

〔师〕根据同学们对电阻、电压、电流的学习,你可以大胆地猜测一下它们之间可能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生〕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生〕也许其中的两个相除或相乘会等于第三个.

〔生〕电压不变时,电阻大,电流就小;电阻小,电流就大.可能电流乘以电阻能等于电压.

〔生〕同一个电灯泡,电压大时,电流就大,也可能电压除以电流等于电阻.

〔生〕…

〔师〕同学们能有根据地推测、猜想非常好,你已经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选择面前的仪器设备,想办法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师〕我们要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必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生〕首先要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再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一般的结论,最后进行评估和交流.

〔师〕大家还记得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吗?

〔生〕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师〕电路中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会使用吗?

〔生〕(同学讨论后)仍然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就将电压表并联在谁的两端.

〔师〕同学们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开始实验.

要求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步骤;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写出完整的探究报告,并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选择2~3组同学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探究报告,并逐一讲解自己的设计思想、实验步骤,分析论证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

〔投影〕

第一组 探究报告

〔题目〕探究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关系

〔猜想和假设〕

1.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设计实验〕

(一)设计思想

根据我们的猜测,现在已知道定值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且不改变,干电池的电压值也是已知的,每节1.5 V.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值,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知道电阻、电压、电流的数量关系,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及改变干电池组电池的节数进行多次测量,就能得出电阻、电压、电流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实验电路

根据实验思想,画出如下电路图:

(三)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次数
电阻R(W)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4

5

6

(四)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

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先保持电池组的电池节数不变,分别将5 W、10 W、15 W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第一、二、三次数据表中.

步骤三:保持定值电阻不变,改变电池组电池节数(分别为1节、2节、3节),合上开关,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四、五、六次测量数据表中.

〔分析和论证〕

分析由实验得到的数据

1.第一、二、三次测量中电压基本不变,电流随着接入电阻值的增大而减小,但每次电流值和电阻值的乘积都近似等于电压值,甚至有一次完全相同.

2.第四、五、六次测量中,电阻的阻值不变,随着电池组节数的改变,电压表指示数值几乎成倍地增加,但每次都很接近电池组的电压.电流表的指示数也几乎成倍地增大,并且和电压增大的倍数相同.每次电压除以电流的值都近似等于电阻的值.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结论,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评估〕

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

实验过程中不太完美的是:

操作过程中读完数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打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变阻器和电池组电池时,也没有打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

〔疑问〕

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每次测量的值和电池组电压值几乎相同,是否可以不用电压表测量,直接由电源电压读出来?

〔师〕对同学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引导同学们对探究过程及问题进行积极交流.

〔生〕我们设计的电路是这样的(用投影展示),也能得出和他们相同的结果.

〔生〕我认为我们组设计的电路比他们的更好一些.(投影展示)

引起学生争论.

〔生〕我认为前面的那两种设计合理,可以不用电压表,直接由电池电压就能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省事.

〔师〕认为自己设计的更好的这组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们的设计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老师怎么看见前两组同学还比你们少用了器材,不好吗?

〔生〕前面两组虽然少用了器材,但操作起来麻烦.每测一组数据,就得改变一次电源,就要重新连接一次电路,很容易出错.我们这样的连接虽然增加了一个滑动变阻器,多用了器材,但不用改变电源,利用滑动变阻器就可以方便地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还能提高测量效率.

〔师〕同学们认为他分析的有道理吗?谁还有补充?

〔生〕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还要注意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的最大电流值.

〔生〕在实验中还要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正确的接线柱,这样读出来的数才准确.我们是用“试触”的方法来选择量程的.

〔生〕电流、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了,否则会损坏电表.

〔生〕我认为也可以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吗?

〔生〕可以测滑动变阻器电压.不过实验探究的是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测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后,还得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定值电阻的电压.这样的话,电源电压必须先知道.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实验时电压表是必须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但是有的是先用电流表和电阻串联,电压表接在电阻和电流表两端,有的是电压表先并联在电阻两端,电流表再串联.(教师可让学生画图说明)这样测出的结果没有差别吗?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测,在下节内容的探究实验中验证你的猜测.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有没有同学注意过自己的测量方法和其他组同学的完全一样吗?

〔生〕(同学们经过相互交流)有的组先固定电压测电流,比较电流和电阻关系;有的组先固定电阻,测电压和电流,比较电流和电压关系…

〔师〕在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中,我们先限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来讨论余下两个量的关系;然后再限制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这就叫“控制变量”法.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即使遇到更多的物理量,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这样处理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可以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课后,同学们可以进行更充分的探讨、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探究报告.

三、小结

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通过实验探究了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留在第二课时结束后完成.

五、板书设计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六、课后练习

1.现有实验器材:电源一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要求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使用开关控制总电路.

(1)画出电路图.

(2)在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哪一端?为什么?

(3)要使电流表示数增大,滑片P应向哪端滑动?此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怎样变化?小灯泡的亮度怎样变化?

2.如图,是探究电阻、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A、B、C、D分别代表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

(1)把C接M,______接N,滑片P向左移动,电流表示数就增大,电压表示数______.

(2)把B接M,C接N,则滑片P向______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______.

(3)把______和______分别接在M、N上,变阻器的电阻值最大,移动滑片也不能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3.现有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灯、电流表、电压表如图:

(1)按要求连接实物:a.电灯L1和L2并联;b.滑动变阻器单独控制电灯L2的电流;c.电压表V1测电灯L1两端的电压;d.电流表A2测流过L2的电流;e.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按照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______,通过电灯L2的电流变______,L2的亮度变______,灯L1两端的电压______,L1的亮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研究电阻电压跟电流关系”的实验中

(1)如左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已经连接好的电路,但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将错误的连接改正过来.(新改接的导线用虚线表示,错误的导线在线上画×)

(2)图中甲是______表,乙是______表.

(3)电路改正后,闭合开关,两只表的示数分别如右上图.测得的电流是______A,电压是______V.

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由3节干电池组成,电流表示数为0.18 A,L1两端电压为2.5 V.

(1)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

(2)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V.

(3)通过L1的电流是______A.

参考答案:

1.(1)按题要求,电路如图:

(2)在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滑片P应置于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最大端,即图示中B端.这样做的目的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从而使电流最小,使变阻器在电路中起到保护小灯泡及电路的作用.

(3)要使电流表示数增大,必须使电路中的电阻减小,如图滑片P应向A端滑动.此时,观察到小灯泡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2.(1)A 增大 (2)左 减小 (3)A B

〔分析〕要想改变电路中电流,滑动变阻器必须按“一上、一下”两个接线,否则就起不到变阻器的作用,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

在(1)中,C接M,则N只能接A或B.若N接B,则BP段电阻接入电路,滑片P向左滑时,滑动变阻器电阻增大,而电路中电流会减小,不符合题意要求.只有N连接A,使AP段电阻接入电路,向左移动滑片P时,滑动变阻器电阻才会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根据同学们探究的电阻、电压、电流的关系,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因此电压表示数增大.

在(2)中,B接M、C接N,则BP段电阻被接入电路,要使电流表示数减小,则要增大电路中电阻.因此,滑片应向左移动,电流表示数减小,则测定值电阻的电压表的示数也减小.

在(3)中,将AB接入电路时,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接入了电路,变阻器失去了改变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因此也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3.(1)按实物连接的电路如下图.

(2)根据实物连接所画电路图如下图.

(3)变小 变大 变亮 不变 不变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是BP段,因此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因为灯L2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和L1组成了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因此每条支路两端电压都不变,始终等于电源电压,所以通过灯L2的电流变大,亮度变亮,而灯L1两端电压和亮度均不变.

说明:此题不是唯一答案,解此题时要紧紧围绕自己连接的电路,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情况不同,则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如将电路连成左下图,则画出的电路图即为右下:

这时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是AP段,若向右移动滑片,则变阻器的阻值变大,L2中的电流减小,L2变暗.因为L1始终接在电源两端,故无论怎样连接,其电压和亮度都不变.

4.(1)错误及改动的导线如题图.

(2)电压 电流

(3)1 4

〔分析〕观察电路发现,乙和开关与电源连接的只有一条通路,所以乙只能是电流表,则甲就是电压表,而实验要求的是研究定值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因此电压表应并联在定值电阻的两端.

由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情况可知,电流表连接的是0~3 A的大量程,每格的最小刻度是0.1 A,因此电流表示数是1 A;电压表连接着0~15 A的量程,每小格的刻度是0.5 V.所以电压表示数是0.5 V×8=4 V.

5.(1)按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如题图.

(2)2 (3)0.18

〔分析〕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要注意接入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因两灯串联的电流只有0.18 A,故电流表量程选择0~0.6 A即可;因电源由3节干电池组成,所以可以知道电源电压为1.5 V×3=4.5 V;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L1两端电压是2.5 V,因此L2两端电压为4.5 V-2.5 V=2 V,因此电压表示数也是2 V.选择0~3 V的量程连接即可;因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L1中的电流也是0.18 A.

●活动与探究

〔课题〕设计门铃

〔内容〕有一处住宅,既有前门,又有后门,两个门共用一只门铃,铃响了,却不知道是前门来了人还是后门来了人,你能帮住宅的主人解决这个问题吗?

〔过程〕同学们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大家议论纷纷、跃跃欲试.

首先,有人根据此住宅前后门共用门铃的情况画出门铃的电路,如图一.

图一

接着,有人提出了一个办法,在前门的电路中加进一盏灯,灯一般是并联的,给前门并联一盏灯就能解决.这样,在前门按铃,铃响灯也亮,后门有人按铃,铃响灯不亮.为保证此方案可行,同学还专门在前门电路中使用了一个手动开关,设计出了如图二的电路.

图二

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个办法的缺点,铃响的时候,必须抬头看灯,如果没有看到灯,还是分不清到底是前门来人还是后门来人.

同学们讨论得更热烈了,自发形成了几个小组,有一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同.

〔结果〕电路中的电灯,一般都是并联,现在可以将一只大功率的电灯串联在前门的电路中.(如图)

由于灯泡有一定电阻,前门按铃时,灯泡会分去一部分电压,电铃上的电压变小,铃声会变轻.这样,前门按铃,灯亮铃声小;后门按铃,灯不亮铃声大.就很容易根据铃声的大小区分前、后门的铃声.

●备课资料

1.最简单的电流计

用直径0.2 mm的漆包线在火柴匣的两端各绕50圈,两个线圈中间的连线不要断开.再在火柴匣的上面开出一个圆孔,匣中心放一个指南针,并且固定住,一个最简单的电流表就做成了.

使用的时候,转动火柴匣,使指南针跟两端的线圈平行.然后把它接入要测试的电路里,如果有电,磁针就立即转动,没有电就不动.它能比较灵敏地测出电路中是否存在电流.

下面我们再做一个直流电流检验计,它不但能判断出电路中有无电流,而且还可以测出电极的正负和电压的大小.

先做磁针部分.找一块0.5 mm厚的钢片,做成一个宽4 mm、长10 mm左右的长方片.再找一根直径1 mm、长20 mm左右的钢丝,把它的两端磨尖,尖顶磨圆滑.然后把长方形钢片垂直地焊在钢丝的中间,同时在钢丝四分之一处的相反方向上,焊一根细铜丝作为指针.最后把钢片磁化.

再做一个支架.找一块厚2 mm、宽5 mm、长50 mm的铜片或铝片,在它两端的相应位置各打一个半深的孔(不能打透了),要收拾得比较光滑.把铜片(或铝片)弯曲成槽形,使两端的孔对正(尺寸见图).把钢丝轴装上,使它既不能脱出,又能灵活地转动.

用0.1到0.2 mm直径的漆包线,绕成直径10 mm、高5 mm的线圈,约绕300圈.把它压扁后,用胶布包好,固定在槽形架内,使磁钢片能在线圈中自由摆动.然后把槽形架装在一块小方木板上.

在硬纸板上,以铜丝指针长度为半径画一个60度的弧,把弧的左端定为0点.把硬纸板固定在指针后面(见图).把线圈两端的漆包线引出来.

最后用一个前面装有玻璃的无底盒子盖在木板座上,直流电检验计就做成了.

为了使用起来方便,还要对检验计进行测试,标出正、负端和刻度盘.

在不接电池的情况下,先把指针调到零点,即把指针向左折一个适当的角度,使它静止的时候指到圆弧左端的0点.然后给检验计接上两节电池,观察指针偏转的情况,如果指针向左偏转,就把电池的正负极调换一下,让指针向右偏转,这时给接电池正极的接线柱标上“+”号,接电池负极的接线柱标上“-”号.这样就可以用它测定未知电极了.

要是能找到一个准确的伏特表,可以用它做标准来画出电压的刻度,方法是用伏特表量出1.5 V、3 V、6 V…的电池,把它们分别接到检验计上,在指针偏转的相应位置上标出1.5、3、6等数字,再根据需要在大刻度之间均匀地划出若干小格,调试工作就算完成了.

这个检验计比较灵敏,很小的电流就能引起指针偏转.但因为表针是依靠磁钢片的重力返回原位,容易左右摇摆,不大稳定,所以量出的数字不很准确.不过这种误差对我们做的一般实验来说影响不大.

2.让电流动的人

1729年的一天,大雾笼罩着伦敦.一个衣着寒酸的人在街道上急急忙忙地走着,他好像在专心地想着什么,以致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车马和行人,几个月来他一直都在想让电荷通过一条长金属线,结果都没有成功.这次,他想出了一点眉目,决定马上到好朋友惠勒家里去完成一个实验.

一见到惠勒,格雷就兴奋地说:“问题找到了,让我们再试一次吧.”他急忙打开包袱取出一捆金属线,于是就在客厅里把金属线从这一头拉到另一头,又在金属线的一端系上一只象牙球.这才对惠勒说:“你把羽毛放在象牙球附近,注意观察.”

格雷走到另一端,然后用力摩擦玻璃棒.当他把带电的玻璃棒与金属线相接触时,守在另一端的惠勒立即大声喊道:“电传过来了,象牙球吸住羽毛啦!”

科学史上,格雷是第一个使电荷沿着270 m长的导线奔跑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练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

〔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生〕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

〔生〕…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师〕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I=
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W)

〔师〕(要求同学阅读教材P20“!”明白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

〔生〕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

〔生〕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师〕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资料片.

〔投影〕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

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自制投影片.如果能做成相关的动画录像片,效果会更好.

〔师〕看了这段片子,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一个定律的发现,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包含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

〔生〕欧姆定律不是一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了许多次的改进实验,克服了许多的缺点才得出的.

〔生〕欧姆很坚强,遇到困难他也不放弃,别人不理解他也不害怕.

〔生〕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坚韧不拔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下一部分内容.)

2.欧姆定律的应用

〔师〕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投影〕例题1.

以教材例题1作为简单电路的解题指导.

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

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然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

例1:


不对,欧姆定律表明的是导体两端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正比线性关系,而不是用来表示导体的电阻大小
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都无关
反例:若I=0,此时根据R=U/I,R为无解,显然错误

“由I=U/R变形可得R=U/I。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要明确是在什么概念上说对或者不对。

一,在“电阻的定义”这个概念上,上面的说法肯定不对。电阻是导线本身的材料属性,取决于导线的材质和尺寸。当它所处的环境(主要是温度)不变时,电阻是不变的,与电压(或电流)没有直接关系,更不用说是成正比或反比了。

二,在“电阻、电压、电流三者的量的关系”这个概念上,上面的说法是对的。不仅“R=U/I”是对的,“U=RI”也是对的。因为,这时候只涉及数学计算,抛开了它们的属性和定义。我们在测定导体的电阻时,就是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电阻的。难道不是吗?

但它们各有一个唯一的例外就是:

关于“R=U/I”:当I=0时(此时还有U=0),得R=0/0,无意义。能够说电阻“不存在”吗?当然不能!

关于“U=RI”:当R=0时(例如:超导体),得U=0×I,结果是U=0?还是I=无穷大?我们知道,在超导条件下,经典的欧姆定律已经不适用了。

不对,导体的电阻R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基本不便。R=U/I只是用于计算导体的电阻R,并不说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当然不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会随着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而变化。除非是由于通电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导致电阻变化。否则电阻只与自身材料、横截面积及长度有关。


欧姆定律是什么
一、欧姆定律简介 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科尔劳施使用Dellmann静电计在1849年研究了欧姆定律。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象限电位表测量电位差,则依据测量结果,导体的电流强度与电位差成正比。二、发展简史 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

电工的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用来说明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这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它指出:在一段电路中,流过该段电路的电流与该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I=U\/R。二、全电路欧姆定律:全电路欧姆定律是用来说明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压(电动势)、...

欧姆定理
后来在试验改变电路上的电动势中,他发现了电动势与电阻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这一定律可以表示为两种形式:一是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通过部分电路的电流,等于该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除以该部分电路的电阻;二是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即通过闭合电路的电流,等于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除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欧姆定律实验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Un 1:R总=1:R1+1:R2 R总=R1+R2+···+Rn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 :(R1+R2) R总=R1R2R3 :(R1R2+R2R3+R1R3)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

初中电学所有公式
初中电学所有公式如下:一、公式 1、欧姆定律:I=U\/R,电流强度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2、焦耳定律:Q=I²Rt,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乘以时间。3、串联电路分压公式: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4、并联电路分流公式:I1\/I2=R2\/R1,并联电路中,...

电工计算题,急急急!
二、欧姆定律部分 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

物理的公式
一、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这个公式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二、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

欧姆定律
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l等于E除以(R+r),l表示电路中电流,E表示电动势,R表示外总电阻,r表示电池内阻。欧姆定律说明了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电源的电动势和闭合回路的总电阻,这是一对矛盾在电路中的统一。变式E等于U(外)加U(内)等于除以(R+r)则说明了在闭合电路中电势升和降是相等的。(二)...

物理公式w等于q等于i^2×r×r等于u^2÷r×t推导?
电场力的功W等于电荷电荷Q电势能的减少,W=▲E=QU1-QU2=Q(U1-U2)=QU 即电功W=QU 电流I定义:通过导体的电量与通电时间的比值,I=Q\/t 所以,电量Q=It 即电功W=IUt 电功率P=W\/t=IU 二,欧姆定律 I=U\/R 电流I,电压U.电阻R,则I=U\/R这里的电流可以看成是结果,电压U是形成电流...

绵竹市15278071640: 欧姆定律 知识点整理我想要初二欧姆定律的知识点, -
宇文虽复方:[答案]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二)、电压...

绵竹市15278071640: 八年级下物理欧姆定律复习题 -
宇文虽复方:[答案]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绵竹市15278071640: 初二物理欧姆定律知识 -
宇文虽复方: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

绵竹市15278071640: 初二物理欧姆定律
宇文虽复方: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串联电路: 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

绵竹市15278071640: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
宇文虽复方: 1、串联以后,电阻为4欧姆+6欧姆=10欧姆 由电流1.2安培可知,这个电压不变的电源电压U=RI=10欧姆*1.2安培=12伏特 并联以后,并联电阻为4欧姆*6欧姆/4欧姆+6欧姆=2.4欧姆, 那么干路电流为12伏特/2.4欧姆=5安培 或者单个算,电压12伏特,经过4欧姆那个电阻12伏特/4欧姆=3安培,另一个电阻12伏特/6欧姆=2安培, 总电流3安培+2安培=5安培 2、电压从5V增加到10V,是原来的10V/5V=2(倍),增加了1倍 应为电阻是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的,电流也应是原来的2倍,增加了1倍,0.2A,所以增加后的电流为2*0.2A=0.4A,所以电阻为U/I=10V/0.4A=25Ω

绵竹市15278071640: 初2物理欧姆定律
宇文虽复方: U=I*R U为电压 I为电流 R为电阻

绵竹市15278071640: 初二欧姆定律1.电阻R1=2欧,R2=8欧,他们串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他们的电流之比I1:I2=?它们俩端的电压之比U1:U2=?如果电路的总电压是20V,那么I1... -
宇文虽复方:[答案] 我也是初二的,这是我们老师说的的解题方式 已知:R1=2欧,R2=8欧,R1R2串 求:I1:I2,U1:U2,如果电路的总电压是20V,那么I1=?U1=?U2=? I1:I2=1:1(串联电路各处电流都相等) U1:U2=2:8,(电压=电流*电阻) I1=20/(2+8)=2A U1=I1*R1=2*...

绵竹市15278071640: 求初二欧姆定律的一些定义和知识 -
宇文虽复方: 欧姆定律分为两种,一种叫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一中叫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并联电路:...

绵竹市15278071640: 初二物理..欧默定律是什么概念 -
宇文虽复方: 定义:在直流情况下,一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或当一电路元件中没有电动势时,其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位差成正比.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

绵竹市15278071640: 初二(欧姆定律) -
宇文虽复方: 当I=1A时,V1=10V,V2=1V当I=4A时,V1=V2=4{U=1A*R0+10V{U=4A*R0+10VR2=1V/1A=1欧R1最大=10V/1A-1欧=9欧U=12VR0=2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