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庆发扬,那为什么不改名呢?

作者&投稿:宗圣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却在安庆得到发扬,那为什么不改名字呢?~

安庆才是中国的黄梅戏的大本营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剧之一,除京剧拔得头筹,包括黄梅戏、越剧、豫剧、平剧在内的基本差不多。黄梅戏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湖北黄梅与安庆地区在争,其实黄梅与安庆的宿松、太湖、潜山、怀宁、桐城山水相连,黄梅戏就诞生在这一带,有什么争议的,这一带梅雨季节长,最早就叫黄梅调,后来严风英、王少舫的巜天仙配》、《女附马》叫响全国,才称为黄梅戏。名字这样响,有必要改名字吗?而且大伽名角都在这一带:桐城的严风英、怀宁的黄新德、太湖的马兰、潜山的韩再芬,还有麻彩楼、胡暇玲等都是这一带人,这一带既是发源地又是发扬光大之地,安庆才是中国的黄梅戏的大本营。

黄梅戏的起源历史是改也改不了的解放后安庆地位专员叫桂林栖的是湖北黄梅人,喜欢家乡戏,然后组织当地剧团和民间艺人收集黄梅戏素材,排演剧目。先是在上海成功演出,后来进京汇演,一炮走红。所以,一般老百姓才以为黄梅戏是安庆的。任何一个艺术形式都要有民间基础的,黄梅戏的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湖北省的,譬如《天仙配》讲的就是湖北孝感的孝子董永卖身葬父感动仙女的故事。现在黄梅戏各种民间小剧团有几百个,每到节日各乡村都有黄梅戏剧团,家里有红白喜事,也请小剧团唱几天。黄梅戏的起源历史是改也改不了的,争名夺利是人的本性,黄梅戏来源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黄梅采茶调演变而来,谁也不能改变历史实是。


寻根问祖就象黄梅县的老祖寺、四祖寺、五祖寺一样,佛教大事问黄梅,是有历史典故在里面,你能把黄梅县迁移吗?寻根问祖,任何事情都有历史起源,又如“炎黄子孙”谁也换不了血缘一样,说多了就无用,对牛弹琴,时间久了,牛也懂音律,人何以不如牛

黄梅县的一些乡土说唱元素之所以说黄梅戏源于安庆,是基于综合判断的。主要还是因为黄梅戏声腔系统里保留了大量本土说唱艺术,还有念白,正如开头所说。安庆有孕育戏曲的土壤,采茶戏、梆子腔、秧歌调、岳西高腔、宿松文南辞、太湖莲相,这么多的乡土说唱艺术集中于一地,这在其他地方是罕见的,黄梅戏正是在这个丰富的土壤里发芽、成长、壮大。除了黄梅戏,安庆还孕育了京剧,所谓“无石(怀宁石牌)不成班”。当年曹雨先生到石牌参观,他说“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石牌的”。当然,黄梅戏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姊妹艺术,比如京剧,主要是王少舫大师带进来的;还有越剧,《梁祝》里就吸收了一些越剧音乐元素。当然也不排除吸收了黄梅县的一些乡土说唱元素,因为两地相隔较近,人文相通。但你不能说黄梅戏吸收了越剧元素就起源于浙江吧?

黄梅戏源于安庆总之,黄梅戏源于安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至于戏名,就好比人名,不过是符号而已,叫啥不行?黄梅戏也叫过“怀腔”,也叫过“怀调”,“黄梅戏”只是它的名称之一而已。最终怎么叫,约定俗成罢了。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怀腔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湖北黄梅县境内有山曰黄梅山,人们在山上采茶时引颈高歌,这就是采茶歌,后来就发展成了黄梅调——黄梅戏。安徽宿松说:这个说法来源于《宿松县志》。据记载,宿松县早在清咸丰年间就举办过黄梅调的公开演出,比自称黄梅调起源地的黄梅县早了近百年。湖北怀宁说:无独有偶,湖北怀宁也有个黄梅山,而黄梅戏就起源于怀宁县的民歌小调。


这个说法是最靠谱的,因为黄梅调的唱腔就是怀宁地方方言的腔调,和湖北黄梅县关系不大。但是为什么现在普遍认同湖北黄梅说呢?这是因为1958年,毛主席在湖北观看过湖北黄梅县的黄梅戏剧团演出的《过界岭》,当时主席就随便问了句:你们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单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以后湖北黄梅说就被主流观点普遍采纳了。

安徽省黄梅戏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柏龙驹说,如果“戏因县名,县因山名”,湖北黄梅县有个黄梅山,就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那么,安徽怀宁也有个黄梅山,两个“黄梅山”,究竟哪个“黄梅山”与黄梅戏有瓜葛呢?柏龙驹先生进而考证,黄梅戏的语言和声腔是以安庆、怀宁地方话为依托,与怀宁黄梅山一带民歌小调完全一致的,而与湖北黄梅县地方话大相径庭。所以他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徽怀宁的黄梅山上,其理由与说法也比较令人信服。

黄梅戏是在桐城县罗岭镇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个剧种的。严凤英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桐城罗岭(安庆市郊区)的山水、风俗人情孕育了这位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没有严凤英就没有当代的黄梅戏。当地人认为,黄梅戏具体来源以无从考证,但是严凤英是将那些小调、民歌形成一个剧种的,因此严凤英才是黄梅戏的开创者,因此黄梅戏的发源地应属安徽桐城。

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例如: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

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

根据这些记载,廖先生认为,黄梅戏的发源地应属于宿松县。这种说法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在当地形成一种热潮。不过笔者认为,争这些传统文化的起源地没什么意思,有这份心思还不如将我国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逐渐的看着它们消亡!



当今黄梅戏唱腔版本是由严凤英等老一辈艺术家在原黄梅调的基础上改革而成,它形成于安庆,冠名于安庆,发展在安徽!近代时期尚没有这种唱腔的出现,更别说以前了。

黄梅戏是一种地方戏,对其陌生的人可以从两点来判断。一是它的名字,湖北黄冈市的黄梅县。既然叫黄梅戏,那黄梅戏与黄梅县就一定有联系。二是它的传唱。人们最早知道黄梅戏是在安徽,事实上黄梅戏也是安徽的一种地方剧。

黄梅戏来自民间小曲小调。在许多黄梅戏都是体现在生活内容中,黄梅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氛围,这也是其主要的一大特征。黄梅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历史记载,唐代初期,黄梅采茶歌非常流行,在宋代民歌发展和元朝杂剧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民间戏曲的原型。到明清时期,黄梅县的戏风盛行。

根据研究小组成员的调查,黄梅戏的音乐中有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表演简单细致,并以其真正的活力着称。戏曲《天仙配》使黄梅戏在南北流行,并在国外获得很高的声誉。

以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黄梅戏在晚清时期大多低于河岸,有句“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发,洪水更加严重。由于经常发生灾害,黄梅人被迫学唱黄梅戏,以逃避洪水,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文化代表,弄清楚黄梅戏的来历将其研究当地戏曲的诞生和发展规律,更好地了解该国的艺术瑰宝将其不断地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的方法。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时节上山采茶唱的独特戏曲唱腔“怀腔”与地名无关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确实发源于黄梅。
物证上看,2006年9月,黄梅县杉木乡安乐村牌楼湾古民居群里,发现了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乾隆年间的黄梅戏古戏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牌楼湾现存的3组清代民居中,有一组民居正厅大门上方建有古戏楼且至今保存完整,经省文物专家考证认为,这是印证黄梅戏剧种起源于黄梅县最好的物证事实, 是迄今黄梅县历史最久、保存最好的古戏楼,是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的重要见证,对传承黄梅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根本上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说,黄梅戏还是起源于黄梅。 这里面有安徽宿松县志的记载。这个版本是 1920年,民国九年的时候,(安徽省)宿松县志上面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
从联系的角度看,2006年发布的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得到了印证,黄梅挑花与黄梅戏共同名列其中。黄梅挑花的图案大多取材于黄梅戏,表现剧中的人物和故事,黄梅挑花传播了黄梅戏,也见证了黄梅戏起源于黄梅的史实,可说是花中有戏,戏中有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周濯街:“黄梅挑花和黄梅戏实际上是二位一体的,也就是说黄梅挑花经常把黄梅戏的故事拿来作为花样,而黄梅戏又经常演绎、演出黄梅挑花的故事。甚至有一些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演员。黄梅挑花的挑花女直接就是黄梅戏的演员。比如说我们著名的黄梅戏演员邢绣娘,她为什么叫邢绣娘,就因为她原来就非常会挑会绣,后来才成为黄梅戏的著名演员,也是黄梅戏的创始人。”(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大型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


黄梅戏发源地是哪里
问题四: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黄梅戏起源地有安徽怀宁、桐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四种说法。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

黄梅戏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梅戏是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的剧种,起源于湖北黄梅,却在安徽安庆一带唱红。曾有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等异名。本世纪初仅以锣鼓击节,即所谓“三打七唱”,(三人打兼邦,七人唱),后渐用胡琴托腔。20世纪30年代黄梅调从乡村进入上海,涌现出胡浦伢、严凤英等名角。剧目有...

黄梅戏作为一种地方戏,它的产生与黄梅季节有何关联呢?
黄梅戏是我国安徽地方名戏,它吸取了民间茶歌、渔歌、樵 歌等花腔小调的元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熟,旋律优美动 听,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已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可这种戏曲 为什么被称作“黄梅戏”,它与黄梅季节有什么关系呢?有种说法是: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以前这里每到黄 梅季节,常常洪...

黄梅戏在黄梅?
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第一次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黄梅戏创始人——邢绣娘(1793-1858)出生于演唱世家,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不要...

黄梅戏宗师传奇故事梗概
黄梅戏的宗师传奇,起源于乾隆末年的湖北黄梅县,这里有一位名叫邢绣娘的民间女子,她对黄梅调的热爱如痴如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邢绣娘的才情出众,邓文滨和瞿学富是她学生中的佼佼者,尤其是邓文滨,她的心中藏有深深的爱意。然而,封建礼教的枷锁让她不得不与梅火旺成婚,邓文滨则坚守着对邢绣娘...

黄梅戏的历史起源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

黄梅戏的国语词典 黄梅戏的国语词典是什么
黄梅戏的国语词典是: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等地区的剧种。其主要曲调是由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谣而来,受青阳腔的影响,并与安徽民间歌舞、说唱音乐等融合发展而成。 拼音是:huáng méi xì。 注音是:ㄏㄨㄤ_ㄇㄟ_ㄒ一_。 结构是:黄(上中下结构)梅(左右结构)戏(左右结构)。黄梅戏的具体解释是...

梅戏的起源最早追溯
唐代。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从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

黄梅戏发扬了多少年了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调,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1]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

中国戏剧有哪些?歌仔戏属于哪一种?
徽剧是京戏的其前身。清朝乾隆皇帝五十五年,四大徽班相继进到北京市,与来源于湖北省的汉调明星协作,与此同时又接纳了昆剧、秦腔戏曲的一部分曲目、旋律和演出方式,根据持续的沟通交流、结合,最后产生京戏。京剧产生后清朝皇宫内逐渐迅速发展趋势,直到民国时期获得前所未有的兴盛。梅戏:古称黄梅调或...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发源地(关于黄梅戏发源地的基本详情介绍)
直帜抗骨: 1、黄梅戏之乡,在安徽安庆和湖北黄梅县均有此称呼.2、一种说法: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另一种说法:安徽安庆是黄梅戏的起源地,被称为中国黄梅戏之乡.3、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4、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5、2006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还是安徽安庆? -
直帜抗骨: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到底起源于哪里?
直帜抗骨: 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于安庆” 的说法曾经流传甚广,现在学者对此广泛考证后多有质疑. 陆洪非在1985年出版的《黄梅戏源流》一书中,列举...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的由来 - 黄梅戏的由来
直帜抗骨: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安徽黄梅戏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的真正故乡是与安徽省接壤的湖北省黄梅县. 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灾频仍.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莲花落等表演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这样,就把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3省50余县◇来,黄梅戏在安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到底出自于安徽安庆还是湖北黄梅? -
直帜抗骨: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庆地区,戏曲语言为安庆方言.一百多年以前每逢黄梅季节,常常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举办迎神赛会,...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的最早发源地在哪里? -
直帜抗骨: 黄梅戏的发源地是湖北黄梅县.地方曲调来源于山野小曲,一般用于牧牛歌,打猪草,迎亲调,调情曲等,喜庆活泼,朗朗上口,清未流传于安徽,在安徽的安庆地区也形成了当地民俗的黄梅调,由于地域方言的特色,安庆地区的方言唱黄梅调觉得比湖北黄梅县方言唱黄梅调更好听,更悦耳,更流畅,因此,黄梅戏的独白也用安庆方言讲,显得更活泼,更具地方特色,久而久之,安徽黄梅调比湖北黄梅调唱得更响,更广泛,后来又流传到江西,江西方言唱黄梅戏也不如安徽方言好听,因而,皖,鄂,赣三地区流传黄梅调家喻户晓,都是以安微黄梅调为蓝本,民间小调,张嘴就来,喜闻乐见.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发源于哪里?据实回答,谢谢! -
直帜抗骨: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起源于哪里? -
直帜抗骨: 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一般人习惯认为,黄梅戏发源地是安徽,这是不确切的.黄梅(县)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的发源地到底是黄梅县还是安庆 -
直帜抗骨: 起源来自湖北黄梅.最初是采茶调.后来流传到安徽安庆,根据此剧改编就成了现在安庆的黄梅戏.

嘉黎县18587895203: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
直帜抗骨: 湖北省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