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采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枯病和立枯病怎么区分~

青枯病和枯萎病均是茄果类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从表面上看有相似之处:均为土壤传染的病害,连作发病严重;发病后植株均表现为地上部萎蔫;开始发病萎蔫的叶片早晚可恢复;低洼地、雨过天晴天气发生严重;病株维管束均变褐色等。但这两种病害存在较大的区别,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而枯萎病则是真菌性病害。另外,从发病表现看,两种病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发病初期,枯萎病病株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逐渐变褐色,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而青枯病则无这种水浸状,发病后植株上部先萎蔫,其次是下部,中间最后萎蔫。
枯萎病病株常常出现植株一侧萎蔫,而另一侧正常,或至少田间一部分植株出现这种现象,但青枯病基本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茎部,尤其是植株下部茎秆上,其表皮粗糙,茎秆中下部丛生不定根或不定芽,但枯萎病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的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病茎横切面经保湿,在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具臭味);枯萎病病株的病茎虽然也出现维管束变褐色的现象,但病茎横切面保湿培养也不会出现白色菌液。有时,特别是潮湿天气,枯萎病病部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或产生白色、蓝绿色霉状物,但无臭味。也可以将病茎折断后插于盛有清水的瓶中,几分钟后如果原来的清水变得浑浊,说明该病害是青枯病。

青枯: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立枯:幼茎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秧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除危害辣椒外,还危害番茄、茄子、马铃薯、黄瓜、菜豆、白菜、甘蓝、莴苣、洋葱和筒蒿等。

辣椒枯萎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

茎基腐病: 本病多在幼苗定植后发生。茎基部发生暗褐色不规则病斑,向左右上下扩展,使茎基部皮层坏死,缢缩变细,地上部叶片萎蔫变黄,整株枯死。

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的不同之处:病状不同,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治理方法不同。

1、病状不同

青枯病导致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青枯病:

立枯病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

立枯病:

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枯萎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枯萎病:

2、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为旺盛。一般从气温达到20℃时开始发病,地温超过20℃时十分严重。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

立枯病在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当气温在12~18℃,土温在14~16℃,土壤湿度30%~35%,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病较多。东北地区5月末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为盛期,6月下旬为末期,7月上旬基本停止。

枯萎病发病最适温度为30~32℃,适宜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的环境,这些都会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3、治理方法不同

青枯病治理采用无土、新土育苗。定植时用杀菌农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使用77%含量的可杀得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600~800倍液,进行浸根,1~2小时。

立枯病治理选用疏松的土壤或砂质壤土,实行隔年整地,用充分熟化的土壤栽参。作床后,在床面上每平方米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克,并拌人5厘米深土层中进行土壤消毒。

枯萎病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等措施来进行防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枯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立枯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枯萎病



  • 不同点:

  • 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

  • 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

  • 枯萎病亦称疫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

  • 2、产生原因不同:

  • 立枯病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异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床土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时间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

  • 青枯病,该病害多发于连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湿度大的冲积土田。应及时消毒和更换床土,并且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同时,采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井烧毁。

  • 枯萎病,大多数重要经济作物均受一种或多种疫病感染。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 3、病害症状不同:

  • 立枯病的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

  • 青枯病,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 枯萎病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

  • 4、防治方法不同:

  • 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在水稻1.5—2.5叶期,30%恶甲水剂1—1.5ml/m2,兑水5L喷雾,做到边喷药边喷水,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 青枯病,采用无土、新土育苗。定植时用杀菌农药灌根或浸根.移栽前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灌根,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一40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600-800倍液,进行浸根,1~2小时。

  • 枯萎病,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对细菌性疫病(如火疫病)於潮湿季节枝、叶正伸展时每周施用不易挥发的铜素剂或链黴素有效。



青枯病和枯萎病均是茄果类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从表面上看有相似之处:均为土壤传染的病害,连作发病严重;发病后植株均表现为地上部萎蔫;开始发病萎蔫的叶片早晚可恢复;低洼地、雨过天晴天气发生严重;病株维管束均变褐色等。但这两种病害存在较大的区别,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而枯萎病则是真菌性病害。另外,从发病表现看,两种病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发病初期,枯萎病病株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逐渐变褐色,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而青枯病则无这种水浸状,发病后植株上部先萎蔫,其次是下部,中间最后萎蔫。

枯萎病病株常常出现植株一侧萎蔫,而另一侧正常,或至少田间一部分植株出现这种现象,但青枯病基本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茎部,尤其是植株下部茎秆上,其表皮粗糙,茎秆中下部丛生不定根或不定芽,但枯萎病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的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病茎横切面经保湿,在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具臭味);枯萎病病株的病茎虽然也出现维管束变褐色的现象,但病茎横切面保湿培养也不会出现白色菌液。有时,特别是潮湿天气,枯萎病病部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或产生白色、蓝绿色霉状物,但无臭味。也可以将病茎折断后插于盛有清水的瓶中,几分钟后如果原来的清水变得浑浊,说明该病害是青枯病。



青枯病:细菌病害。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细菌。最初,地上部分未见任何异常现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机,整个地上部均枯萎。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后便枯萎,呈青枯症状,这一过程进展十分迅猛。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立枯病:真菌病害。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围广,除茄科、瓜类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160多种植物可被侵染。
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
枯萎病:亦称疫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大多数重要经济作物均受一种或多种疫病感染。疫病可影响花、叶、芽包、幼苗、小枝、茎(藤)及顶梢。

  相同点:都是水稻苗期病害,水稻青枯病发生重的秧田,立枯病发病也重。
  不同点:
  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
  2、产生原因不同:立枯病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异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床土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时间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
  3、病害症状不同:立枯病的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
  4、防治方法不同: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在水稻1.5—2.5叶期,30%恶甲水剂1—1.5ml/m2,兑水5L喷雾,做到边喷药边喷水,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草莓芽枯病有什么症状?怎样防治?
专家解答 芽枯病又叫立枯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我国草莓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侵害草莓的花蕾、芽、幼叶与成叶、果梗、新茎等部位。感病后的花蕾、芽与幼叶出现青枯,接着变成黑褐色而枯死。芽枯部位有蛛网状白色霉状物,或有淡黄色丝络形成。感染芽枯病的叶不易展开,叶片小,叶柄和托叶带有红色,...

大棚甜瓜的叶枯病给农户造成损失,大棚甜瓜的叶枯病危害有哪些呢?_百 ...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褪绿的黄色小病斑,外缘呈水渍状,随着病害蔓延,病斑连片致叶片焦枯。该病多在坐瓜后期开始出现,通常在中上部叶片发生。瓜蔓发病,病斑部凹陷呈灰褐色。以后随着病情加重就会枯死。因病苗较大,发病后保持直立不会倒伏,之所以称为立枯病。但在适温高湿条件下,...

农村种植的黄瓜枯萎病如何防治?有什么好的办法?
首先要对泥土进行翻耕晾晒,这样的话有效的进行灭菌,接下来可以喷洒一些农药进行灭菌,在之后种植就不容易出现枯藤病了。

青枯立克的防治对象
青枯病、茎基腐病、蔓枯病、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软腐病和根肿病等土传病害。

杨梅树有机肥料很冲足,但是叶片还是发黄是什么原因有三
估计是枝枯病(也叫立枯病,瘟病等)和肥料是否充足无关,杨梅干枯病:杨梅枝叶枯萎病又叫 “杨梅枝枯病”、“杨梅青枯病”、“瘟病”、“杨梅枝叶凋萎病”,“杨梅枯萎病”,“白霉立枯病”等等,具有发病快、病程长等特点,呈迅速蔓延趋势,树体衰弱,严重影响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危害枝干...

番茄挂果了突然整棵枯萎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西红柿开花结果期忽然整棵凋谢,这在西红柿的制造中普遍。可以导致西红柿开花结果期凋谢的病虫害主要是青枯病,叶枯病,菌核病,软腐病,立枯病和褐斑病等。但我还是判断题主的西红柿得了青枯病。叶枯病枯萎病是一种蔓枯病病虫害,是伤害西红柿维束管的系统化病虫害。从西红柿的幼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够病发...

乙蒜素可防治哪些病害
乙蒜素主要用于种子处理,及防治蔬菜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烂根病等。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杀菌剂或杀虫剂复配,增加防治效果。用乙蒜素辣椒专用型2500~3000倍液叶面喷洒可预防辣椒病毒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等多种病害。用1500~2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

草莓芽枯病该怎样防治呢?
草莓芽枯病有什么症状?草莓芽枯病发生原因是什么?草莓芽枯病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以下小编就作简单的介绍,供网友们参考。一、草莓芽枯病病症及伤害草莓芽枯病又叫草莓立枯病,草莓烂烦扰之处,病原菌从主茎近路面处先浸染,使芽和蕾丧失活力,发生青枯或猝倒,变深褐色枯萎。浸染到叶茎基部时,叶...

什么是土传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哪些?怎样有效预防土传病害
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怎样防治土传病害呢?1、土壤处理:8月棚室休闲期,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

番石榴立枯病的症状是什么?
台湾称立枯病,内地称干枯病。是台湾番石榴毁灭性病害。首先由植株新梢出现病症,受害枝条的新芽不能展开,并转暗色黑化。停止生长,新芽附近的展开叶黄化呈缺肥状,类似缺镁或缺铁等症状。从全株整体看,罹病部位枝条的叶片色泽淡、暗,不具生命气息,反射光泽弱,容易与健康植株的叶片分辨。罹病枝条后期...

谯城区19446137161: 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有什么不同 -
龚哗来氟: 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的不同之处:病状不同,病菌适宜生活环境不同,治理方法不同. 1、病状不同 青枯病导致植株的细根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可以发现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

谯城区19446137161: 植物青枯和立枯的区别 -
龚哗来氟: 青枯和立枯的区别是: 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 2、产生原因不同:立枯病是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异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床土黏重、偏碱、播种过早、过密、过厚),种子受伤、受冻、浸种时间过长、活力差等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 3、病害症状不同:立枯病的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 4、防治方法不同:立枯病,在选择无病种子田,减少种子带菌量及置床、床土调酸、消毒基础上,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时,在水稻1.5—2.5叶期,30%恶甲水剂1—1.5ml/m2,兑水5L喷雾,做到边喷药边喷水,严防烧苗现象发生.

谯城区19446137161: 水稻田青枯病与立枯病有什么区别 -
龚哗来氟: 水稻青枯病,是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 水稻立枯病,是土传染性的病害.水稻立枯病,用生根剂+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叶面肥喷施,5-7天一次,连续2次.

谯城区19446137161: 马铃薯青枯病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龚哗来氟: 主要症状:青枯病和枯萎病不同,感染青枯病的植株矮且缩,叶片呈现浅绿色,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先萎蔫后全株下垂,持续几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如果是块 茎染病,症状并不明显,重的部位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是褐色,挤压时溢 出白色粘液严重时表皮龟裂,果肉溃烂.

谯城区19446137161: 怎样从症状区分番茄青枯病和番茄枯萎病 -
龚哗来氟: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茎和叶片,一般成株期发病,先是顶叶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全株叶片同时萎蔫.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恢复,病叶浅绿色.发病后若土壤干...

谯城区19446137161: 哪几种属于农业病害 -
龚哗来氟: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

谯城区19446137161: 西红柿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西红柿苗常见的病害以及防治)
龚哗来氟: 番茄的主要病虫害:立枯病、枯萎病、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青枯病.下面先来说病害:1、立枯病,幼苗期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

谯城区19446137161: 哈密瓜根茎出现黑色斑点 有传染蔓延现象 两天内死亡 有专业的人知道得了什么病吗 很急 谢谢了 -
龚哗来氟: 青枯病,立枯病,枯萎病.你重点观察这三种. 这三种病不好区分,但也有不同点: 1、立枯病是真菌性病害; 青枯病是一种生理障碍性病害; 枯萎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 2、病害症状不同: 立枯病的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有红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 青枯病,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枯萎病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生长迅速的幼嫩组织常被侵袭.有什么不明白的继续追问.我不知道你说的庄稼是什么,我没种过.可能我的判断不准确.多问问明白的人

谯城区19446137161: 番茄青枯病与枯萎病的怎样区别 -
龚哗来氟: 番茄枯萎病,基本症状为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黄枯死,依次向上蔓延,有时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另一侧为正常绿色,发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但不脱落.叶片黄褐,潮湿时茎部贴地表处,产生粉红色霉,剖开茎部维管束变黄褐,无乳白色黏液流出,有别于青枯病.严重的及时拔除,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谯城区19446137161: 怎样防住哈密瓜病毒病.谢谢了. -
龚哗来氟: 防住哈密瓜病毒病最好的“药剂”便是千方百计防控好蚜虫、蓟马、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切断传播途径.发现单株病害立即拔除,并叶喷盐酸吗啉胍或宁南霉素或氨基寡糖素+联苯菊酯或烯啶虫胺或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2-3次,钝化病毒,以防蔓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