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艺术哲学的理解(从绘画角度) 需要朴实的

作者&投稿:徒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艺术哲学~

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核心概念

世界与大地一显一隐,一开放一锁闭,它们统一构成作品自足体宁静自持;作品两大特点是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世界和大地争执以及这种争执进入澄明与遮蔽争执中实现从而使真理在作品中出现并自持;从世界与大地关系及相向运动可以得出艺术本质。




“世界”(Welt)与“大地”(Erde)是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一对核心概念,它是海德格尔对“生存空间”双重建构,这种建构后来发展成为“天、地、神、人”四重建构。海德格尔认为,世界与大地对抗与统一构成了艺术作品,而后者是世界与大地承受者与体现者,只有从艺术作品入手,才能对实现对二者解蔽。但艺术作品之为艺术作品是归于“无”。因此我们无法直接找到艺术作品作品存在,而须从作品最直接现实性――物因素――入手。在分析了传统物概念以后,发现那不过是对物扰乱而不能给人以存在意义上物概念,它无非是人们将制作器具过程强加到物上去罢了,但是这却给我们以启示。器具,它具有物因素,但不具有物自身构形特性,因此它不是纯然物;它也和作品一样是被制作存在,但又不具有作品自持。因此在纯然物与作品之间它是一个处于中间地位存在者。也许能从器具入手来分析作品中世界与大地。而且,事实证明,在海德格尔对凡?高一幅画《农鞋》分析中:“通过这一幅作品,也只有在这幅作品中,器具器具存在才专门露出了真相”。1) 我是应届生

然而——从鞋具磨损内部那黑洞洞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永远单调田垅上步履坚韧和滞缓。鞋皮上沾着湿润而肥沃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荒芜田野里朦胧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稳定性无怨无艾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哆嗦,死亡逼近时战栗。这器具归属于大地,它在农妇世界里得到保存。正是由于这种保存归属关系,器具本身才得以出现而自持,保持着原样。2)

“器具之器具存在”在这一幅画中达到它无蔽状态,即“器具之本质存在充实”3)充分显露出来,这种充实海德格尔称为“可靠性”(Verl?sslichkeit)。可靠性是“器具之器具存在”依据,“凭借可靠性,这器具把农妇置入大地无声召唤之中,凭借可靠性,农妇才把握了她世界。世界和大地为她而存在,为伴随着她存在方式一切而存在,但只是在器具中而存在……可靠性才给这单朴世界带来安全,保证了大地无限延展自由。”4)那么,这种“可靠性”究竟指是什么呢?“农妇劳动时对鞋想得越少,看得越少,对他们意识越模糊,它们存在也就益发真实。”在农妇这里,物本身并不显露出来,因为它已被有用性所遮蔽。5)这就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讲“上手状态”:“每一场所先行上到手头状态是上手事物存在,它在一种更源始意义上具有熟悉而不触目性质。”6)可是,在我们对作品观照中却不是这样,当人远离了现实于目前、感性上手事物即“意义”“世界”,而沉入那种“非意义”中去,沉入那人与物交相一体整体中去,器具器具存在便更加真实了。但是这里所说“非意义”并不是“没意义”,可以说是一种“无意义意义”,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言“大地”。因此,“可靠性”指是器具不断地沉潜于大地、向大地归属性。在这种归属中,农妇才得以把握她世界及大地意义。世界与大地在这里得以呈现它们自己:世界是显露出意义领域,而大地则是凭借可靠性得以归属之“非意义”所在。在如此这般对这幅画分析中,世界与大地关系及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中特征得以向世人开放:
我是应届生


“这个建筑作品阒然无声地屹立于岩地上。作品这一屹立道出了岩石那种笨拙而无所促迫承受幽秘。……它却使得白昼光明、天空辽阔、夜幽暗显露出来。……同时也照亮了人赖以筑居东西。我们称之为大地(Erde)。……大地是一切涌现者返身隐匿之所,并且是作为这样一种涌现把一切涌现者返身隐匿起来。”7)大地与世界动态平衡构成一个完整、自足系统――作品。大地是沉寂、封闭、收敛,“大地本质就是蛇那种无所迫促仪态和自行锁闭……”8)在其自行锁闭中有一种无限丰富可能性。而世界则2006-11-21 14:20:25 是开放、外露、展现,它总是在不断向外开放中制造出意义来。“世界和大地本质上彼此有别,但却相依为命。” 9)二者之间构成一种类似“在场”与“不在场”关系。作为意义世界呈现在人感性视域中,为人所把握;在这种“在场”意义之后却蕴含着“不在场”无限可能性,它作为“在场”基座、背景而存在。这种“非意义意义”是不断生成、不断聚积。大地与世界,一隐一显,作为一个自我完形作品源始应素,它们均反映出整体面貌与意义。反映,指是“联系”、“作用”、与“影响”。世界是“隐”着大地现实性,大地是“显”着世界“支架”与“底座”。

但世界与大地不是静态,它们处在不断“生发”当中。“神庙作品阒然无声地开启着世界。”10)“开启”出来世界是历史性此在时间与空间结构,“神庙坚固耸立使得不可见大气空间昭然若揭了”11)在开启中显示出隐藏大地意义,“当一个世界开启出来,大地了耸然突现”,12)“世界建基于大地,大地通过世界而涌现出来,”13)世界立身于大地之上,以大地为基,而大地通过世界而得以显示、开放出来获得自身那种“非意义意义”并且在同时将世界重又置回大地之中,从而“神庙作品阒然无声地开启着世界。同时把这世界重又置回到大地之中。如此这般,大地本身才作为家园般基地而露面。”14)世界与大地之间相互生成、“相依为命”,世界须得立身于大地之上才能达于显现,大地也总是力图通过世界而显露出来。正是由于有这种关系,人便让作品成为作品,这种“让……”结构中,因为有了人参与,使存在者得以成为存在者,这样,人就具有了世界与大地,而与人无关自然物如石头是没有世界。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与世界和大地共同处于一个宇宙系统——无(Nichts)——中,作为这个无限系统一个网点而发生作用,它们之间并不是主体与客体关系,后者不是作为前者认识对象,而是相互影响平等关系,因此不能用日常语言逻辑来对后者进行规定,如果真应使它们入于无蔽,只能运用“诗”,所以,它们之间关系与其说是认识还不如说是“领悟”与“体验”。




作品作为世界与大地承载者,那么“建立一个世界和造大地,乃是作品之作品存在两个基本特征。”15)为实现作品之存在,作品是而且必须是建立一个世界制造大地,但是,建立不再是纯然设置意义上建立,而是“奉献和赞美意义上树立”,建立是把作为指引原则公正性开示出来。海德格尔认为,在这种建立之中,神圣东西(das Heilige)以神圣名义作为神圣被开启出来了,或者说神被召唤现身于在场敞开中,“这部作品使得神本身现身在场,因而就是(ist)神本身。”16)在建立一个世界时,存在者存在就被开启出来,作为存在存在者现身到场并以神名义在尊严和光辉中现身在场,因为“……在此意义上,奉献就是神圣之献祭(heiligen)。赞美属于奉献,它是对神尊严和光辉颂扬。尊严和光辉并非神之外和神之后特性,不如说,神就在尊严中,在光辉中现身在场。”17)

“作品存在就是建立一个世界。” 18)对于所建立这个世界,我们能感受它,描述它,但是不能以规定性思维给它划定一个框框,因为“世界并非现存可数或不可数、熟悉或不熟悉物纯然聚合。但世界也不是加上了我们对这些物之总和表象框架。”世界虽然有物因素,但不纯然是物因素,也不是人从感觉出发所规定一些范围,那么,世界是什么?诚如海氏所说:“这里绝没有想应解开这个谜。我们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谜。”19)他所说“解开这个谜”是从认识论意义上使用,意为用“日常语言”来对之进行强制性规定,而“认识这个谜”,则是从存在论上来说,指是让这个谜存在自行显示出来。那么,在作品中,世界是怎样能自行显露呢?那就是应求“世界世界化”,20)让世界自成其为世界,海德格尔反对传统主客二分方法,主张“诗意思”,因而不能从日常意义上来理解这些说法,应将它们置入存在论视野中去。世界世界化是让世界存在自行展露出来而入于敞开领域中从而到场,让世界是并进而将自身置回大地之是而获得坚实性。因而世界在这里就不是作为对象而存在。所以,“一块石头是无世界。植物和动物同样没有世界。与此相反,农妇却有一个世界,因为她居留于存在者之敞开领域中……”21)石头可以作为对象而存在,但是它不具有世界,因为它不居留2006-11-21 14:20:25 于存在者之敞开领域中,世界是不能作为对象存在,相反,农妇却具有世界,因为她居留于存在者之敞开领域中。作品建立一个世界,就是让存在者之存在自行敞亮、显露,“开放敞开领域之自由并且在其结构中设置这种自由。”22)




作品存在另一个特性是制造大地。海德格尔对比了一般器具制造和作品制作:如果用一块石头制作一把石斧,石头就消失在石斧有用性即其器具存在中。而且,这种质料愈是优良愈是适宜,它也就愈无抵抗地消失在器具器具存在中。但是作品却非如此,“而与此相反,神庙作品由于建立一个世界,它并没有使质料消失,倒是才使质料出现,而且使它出现在作品世界敞开领域之中:岩石能够承载和持守,并因而才成其为岩石;金属闪烁,颜料发光,声音朗朗可听,词语得以言说。所有这一切得以出现,都有是由于作品把自身置回到石头硕大和沉重、木头坚硬和韧性、金属刚硬和光泽、颜料明暗、声音音调和词语命名力量之中。”23)海德格尔认为,作品在建立一个世界同时制造大地,世界与大地作为一个作品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作用、影响,从而在自身内反映着对方,“由于建立一个世界,作品制造大地”,24)制造大地就是将自身“置回”,作品自身回归使大地得以出现,大地就是作品回归之处。“制造”也不是指对象性对事物加工制作,而是“作品把大地本侧面挪入一个世界敞开领域中,并使之保持于其中。”25)制造大地就是“把作为自行锁闭者大地带入敞开领域之中”。26)因此,海德格尔说:“作品让大地成为大地”(Das Werk l?sst die Erde eine Erde sein)。27) 我是应届生

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是作品两大特征,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作品完成。由于建立一个世界,使存在者存在敞开出来,在这种敞开光亮中,一切存在者是其所是,同时作品又制造大地,虽然它是锁闭、遮盖,但却并非单一、僵固遮盖,它自身自行展开为质朴方式、形态无限丰富可能,从而雕塑家从不消耗石头,画家也从不消耗颜料——除非出现败作,“虽然诗人也使用词语,但不像通讲话和书写人们那样必须消耗词语,倒不如说,词语经由诗人使用,才成为并保持为词语。”28)这也就是艺术家不同于工匠——艺术家存在意义所在。



建立一个世界并制造大地在作品中是一种发生(Geschehen),这发生不是宁静,“世界立身于大地,在这种立身中,世界力图超升于大地,世界不能容忍任何锁闭,因为它是自行公开东西。但大地是庇护者,它总是倾向于把世界摄入它自身并扣留在它自身之中。”29)据此,海德格尔认为世界与大地是对立,方向相反,在这种对立面中包含了自向运动。但作品是宁静,它不呈现出某种分离——无论在存在者还是存在意义上,这是为什么呢?海德格尔认为,“应是宁静中包含运动,那么就会有一种宁静,它是运动内在聚合,也就是最高动荡状态——假设这种运动方式应求这种宁静话。而自持作品就具有这种宁静。因此,当我们成功地在整体上把握了作品存在中发生运动状态,我们就切近于这种宁静了。”30)作品这种宁静其实是作品内在因素运动一种极端状况,应切近于自持作品宁静,就必须把握作品存在中发生运动状态。然而,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在作品本身中显示出何种关系?




世界与大地是对立,这种对立是一种争执(Streit)当然,海德格尔并非在分歧、争辩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而是应清除这种意义而进入本质性争执中使双方相互进入其本质自我确立之中,并进而投入其本己存在之渊源遮蔽了源始性之中。二者争执是:“在争执中,一方超出自身包含着另一方。争执于是总是愈演愈烈,愈来愈成为争执本身。争执愈强烈地独自夸张自身,争执者也就愈加不屈不挠纵身于质朴恰如其分亲密性(Innigkeit)之中。”31)由于这种争执中自我超出并包对方特点,大地无法离开世界所敞开领域,因为大地本身是在其自行锁闭被解放活动中显现。而世界也不能离开大地而独自成其存在,因为它一切根本境地和道路都建基于一个坚固基础——大地——之上。

在大地与世界争执背后,还有一种更为源始争执即澄明与遮蔽争执,有人将其表为:



存在之真理(源始争执)——
遮蔽

世界(敞开)
存在者之真理(争执) ——
大地(锁闭)32)

这并不是说,世界便是澄明,大地便是遮蔽,而是说,在存在争执中出现了一个敞开处所,有一种澄明在其中,但这个敞开处所并非存在者包围下一个舞台,这种澄明,如同那个我们不可认识、不可言说无(Nichts)一样,每时、每处周流不息地围绕一切存在者在运行。它不同于柏拉图所说“理念”之处在于前者不追求同一性,是一种“无底之底”,而后者则力图探求万物背后统一性。前者立足于生活而不追求超验,因此无限丰富,充满活力。“唯当存在者站进和出离这种澄明光亮之际,存在者而存在。唯这种澄明才允诺并且保证我们人通达非人存在者,走向我们本身所是存在者。由于这种澄明,存在者才在确定和不确定程度上是无蔽。”33)即言,当存在者之争执即世界和大地争执进入这种澄明之际,人才能是其所是,存在者之存在才被无所促迫地涌现出来,入于无蔽之中。那么,这个敞开领域敞开究竟是什么呢?海德格尔说,“只应真理作为澄明与遮闭原始争执而发生,大地就一味地通过世界而凸现,世界就一味地建基于大地……作品建立 着世界并制造着大地,作品因之是那种争执实现过程,在这种争执中,存在者整体之无蔽亦即真理被争得了。”34)世界与大地争执所进入敞开领域之敞开性便是真理,存在者出于其中而又返身隐匿,于是,存在者进入自身无蔽状态,所有存在者便更具有存在者特性,因为它存在被开示出来了,自行遮蔽着存在被澄亮了。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澄亮形成光亮将其闪耀嵌入作品之中,这种闪耀(Scheinen)就是美。“美是作为无蔽真下一种现身方式”(Sch?nheit ist eine Weise, wie Wahraheit als Vnverborgenheit west)”。35)“作品之作品存在就在于世界与大地争执实现过程中……在争执实现过程中就出现了作品统一体。”36)争执实现了作品,而争执结果是敞开领域之敞开性出现,并且在其中一切存在者入于无蔽亦即真理显现,于是,海氏说艺术本质是“存在者真下自行设置入作品”(das Sich-ins-Werk-Setzen der Wahrheit des Seinden)。37)

海德格尔认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互为本源,这种“互为”关系是无根基,二者其实还有一个更为深刻共同本源——艺术,那么,艺术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无法从具体作品特性收集中获得,因为在我们决定选取哪些作品时便已预先定下了一个艺术是什么标准,我们同样也无法从更高概念推演中获得这一问题答案,从柏拉图以来传统已经证明这一点。但是,在通过对作品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分析,我们已经得出艺术本质,从而对艺术是什么问题答案便呼之欲出了:“艺术就是真理生成和发生。”38)这一答案很明确地道出了真理与艺术密切关系。从世界与大地双向互动中,我们得出它们之间“历史性民族生存于其中基本内涵”,这算是对艺术及其本源一个回答,虽然这种回答与我们传统相去太远,但“任何回答只应是植根于追问回答,就始终能够保持回答力量。”39)

参考文献:
1)至5),7)至31),33)至39)Martin Heidegger.Poetry,Language,Thought(英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影印,1999.
6)Martin Heidegger.Being and Time(英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影印,1999. 2006-11-21 14:20:25
32)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M〕.上海:三联书店,1994.

解决直线透视问题经过艺术家长期努力 —— 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艺术的领悟无不是渐进而循环上升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文明成就、艺术成果的得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艺术与人直接相关(台湾思想家史作柽观点),而艺术之为艺术,是靠时间来熬炼和升华的。
孩子理解绘画”似乎“比学习语言更容易 ——这只是浅层的现象,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初步解释,因为孩子的直观思维最先也是通过视觉形象的较长期刺激而形成的,具有跳跃性(不连贯性),自然不同于有过大量生活阅历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孩子对绘画的理解偏重于直线思维,而成年人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就侧重于曲线(变限的)思维方式。

从哲学角度来解释艺术 归根结底最精华理解 就是一个字 美感 美感存在于艺术之中 艺术表现美感


艺术哲学创作背景
艺术家的创作确实依赖个人想象,而观众的赞赏往往源自即时的情感。创作与欣赏的过程看似自由无拘,如同随风起舞,难以捉摸。然而,尽管艺术创作和欣赏看似飘忽不定,实则背后隐藏着严谨的条件和恒定的法则。如同风虽然无形,却受制于特定的气象条件,艺术亦然。揭示这些内在的规律,对于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具有...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超星尔雅答案
2、主体之美:艺术哲学美也涉及到主体(观众)之美。艺术作品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观众的参与和感受。观众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产生愉悦、感动和思考等审美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一种感官体验,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升华。因此,观众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也是影响艺术哲学美的重要因素。3、主客体...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超星尔雅答案
因此,观众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对艺术哲学美至关重要。3. 主客体统一之美:艺术哲学美的最高境界体现在主客体的统一。艺术创作与欣赏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内在世界,观众通过欣赏和理解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和谐统一的美。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免费答案
而人文美则更侧重于通过语言、文字等文化符号来表达,通过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和解读,来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美。2、审美标准:艺术哲学美的审美标准是主观的、多元化的,因为美的哲学意义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观众,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可能存在差异。而人文美的...

彭吉象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彭吉象的艺术概论中所提到的∶“哲学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代表着人类感性的最高形式,它们一道构成了人类精神王国的两座高峰”,后面提到了这两座高峰之间的桥梁即是美学。艺术和哲学是相互影响的。对于艺术是什么,个人觉得的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这种理解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如果拿专业的...

美学与艺术哲学的关系
他们不从事艺术活动,只在书斋里分析概念、构造体系,使美学脱离真实的艺术生活而自我陶醉。 当然,如果美学仅只是美学家自我陶醉的哲学生活方式,倒也无所谓了,因为无论怎样的精神生活都是可以自我完善的。但是,美学并非只是一种在其中享受“美”的精神生活方式,美学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哲学,它阐释的道理常常影响人们对艺术...

艺术真的被哲学终结了吗?细谈丹托艺术终结论
第一点引发他对艺术终结的一种理解,第二、三点则构成了他对艺术走向哲学,进而终结自身即对终结的另外一种解读。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他对艺术走向哲学的终结观理解。 在他看来,黑格尔的这段话是一种预言,预示了艺术的最终指向是哲学。为了证明黑格尔预言的正确性,他重新解读了从黑格尔发表预言的1828 年到1964 年...

丹纳认为决定艺术的三种要素不包括什么
丹纳认为决定艺术的三种要素不包括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理论

走出艺术哲学迷宫基本信息
作为一本学术著作,陈鹏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入浅出的阐述,帮助读者理解艺术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为那些对艺术与哲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无论是艺术理论的学习者,还是寻求跨学科思考的学者,都能在《走出艺术哲学迷宫》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和洞见。这本书不仅是艺术哲学研究者的...

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西方现代诠释学的艺术哲学向度的考察与批判图书信息...
出版日期为2010年10月1日,特别版次为第一版。全书共计333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尺寸为32开本,适合读者深入了解哲学领域,特别是对西方现代诠释学与艺术哲学感兴趣的学者和爱好者。《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深入探讨了诠释学在艺术哲学中的应用和挑战,作者从理论角度出发,对诠释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细致的...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右图是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和中国古代山水画,从哲学的角度看,绘画艺术 ①都是对客观对象的 -
侨刚精蛋: C试题分析: 绘画艺术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但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精准描述,而是对客观对象的再加工,①不选;绘画之中不然渗透进去了画家的情感,都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同时绘画风格的不同,体现了个性化的风格和理念,选C.③错误,中国古代山水画不涉及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具象绘画和抽象绘画有什么区别 -
侨刚精蛋: 一、出发点不同 1、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 2、具象表现绘画是一种绘画的可能性,感受生活,用感知发现道理,从运动中发现静止. 二、表现形式不同 1、抽象绘画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关于古代哲学与绘画的关系 -
侨刚精蛋: 古人喜欢面对身边的自然景物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便形成了诸如“上善若水”之类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精神的物化方式.绘画艺术的价值体现也是如此,之所以有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气韵生动”“传神写照”的绘画境界.如果绘画作品不是画家个人的精神思想的物化,而只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麻木复制,这种绘画作品就没有了艺术价值可言,就不是艺术或是伪艺术.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实“景无情不活”也是这个道理.“人心感物,景由心造”这是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人景画合一的思想境界,于是中国山水画也成为了东方绘画艺术审美的最高符号.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对艺术的认识与看法有哪些? -
侨刚精蛋: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的范围很广,可分为美术、音乐、戏曲、小说、建筑等,其中我对美术与音乐比较感兴趣,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概括地表述和交流自己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和体会 -
侨刚精蛋: 绘画,可以分很多种的,从动漫角度出发又分四大板块,一是:原画;二是:建模;三是:动作和表情设计;四是:影视后期.如果从传统的油画角度出发,那是真正的“艺术”,我是不懂那些抽象的油画从中表达了什么的.其实绘画从古代就已经开始,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只能去欣赏了.体会的话,只能说太晚树立绘画这个目标了.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你对艺术怎么理解? -
侨刚精蛋: [解释]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例如:领导艺术.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懂艺术的人说艺术是艺术 非懂艺术的人说...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如何研究与欣赏艺术——丹纳的《艺术哲学》阅读笔记 -
侨刚精蛋: 开始注意那些控制一切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艺术的性质与生存条件?如果拿诗歌,时代精神和风俗状况是产生艺术品,而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想化、一群艺术家:一件艺术品从属于艺术家的全部作品.第二,我们仍然要明白.因此,...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怎样理解美术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
侨刚精蛋: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你自己认为艺术是什么? -
侨刚精蛋: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9828408670: 谈谈你对艺术审美特征的理解 -
侨刚精蛋: 艺术设计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是对美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感知、联系、想象,乃至理解、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艺术审美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通感又是审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