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作者&投稿:掌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全部工作的目的在于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提供“支点”,“给孩子们一个坚实的人生支点”让我们的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以主动的方式实现人生的发展。根据学校发展的已有基础和新的任务,在秉承办学理念的前提下,我们将现阶段的发展主题确立为“真实和美、主动发展”;其核心内涵就是“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主动发展”。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来谈一谈自己点滴经验: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实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条件,因为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现主体性教育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保障。课堂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如:“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跟老师想的一样”。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看来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一种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学生的自住性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学生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地学习教材,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次,学生有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主动学习并接受教育。
同时教育必须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规律,开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并加以有效的规范、科学的组织正确的引导,从而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时间上要有宽度、在活动上要有广度、在内容上有深度。
新课程对于21世纪数学内涵的阐述。明确指出数学是探索生活的多种关系,这个过程是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教师重视的是过程,策略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不仅仅是结论,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了让学生大段背诵公式、定义、法则,一遍遍地复述解题步骤,用这种机械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速度。而新课程倡导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就是“做数学”比“说数学”更重要,课堂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在我校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环节中,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探索知识或结论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接受现成的结果。此时,学生更多地表现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他们不仅主动感悟知识背后的认知过程、理清其中的认知线索,还透过具体的学习场景中感悟认知主体的生命体验,包括主动探索时遭遇的困惑、搜寻信息时的尝试、寻找到线索时的喜悦、解决问题时的快乐。通过探究发现、质疑问难、体验欣赏、合作交流等活动,启发诱导学生尝试探索,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展开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思考、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激励学生去做数学,从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封闭,其典型表现就是以教案为本位实行计划教学,每节课无一例外的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而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种封闭系统,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品质,“圆的周长”这节课的处理上,我没有过分强调课的完整性,而把整个重心都放在这节课的核心问题上,那就是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时间去操作、讨论、交流,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从而提示圆周率的含义。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特别注重面向全体,并且在数学活动中采取了“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拟定了数学活动清单
a)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b)动手实验:量出实物圆形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引导学生计算周长和直径相加、相减、相乘和相除,)
填写实验研究报告表。
c) 观察讨论:比较各个数据的特点,寻找规律。
d)得出结论并表达陈述——(周长总是研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都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学会了探索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观念下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往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并且学习的核心是“学习的参与”,不是教师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学本身是一种探究过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探究知识发生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探究是发现的前提。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注重思维的过程胜于结果,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寻求答案,发现规律。
3、联系学生实际、有效创设生活情境、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表现为学生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自觉地意识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积极配合教育者的施教活动。并且,学生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使新旧经验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素质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同时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只有联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才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节内容时,我苦于不能让学生感受“毫升”、“升”,理解容积的意义,上课之前我发现教室书柜下角落里有很多学生喝过的各种饮料罐,灵机一动就把这些“健力宝”、“娃哈哈”、“百事可乐”……都变成了我学习容积的材料,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平时从来都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这次破了例,我也很激动,在交流反馈的环节中我让学生估计饮料罐的容积,并且通过商标上的数据进行验证,这一活动让课堂推向了高潮。再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内容时,我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猜猜每个“分数”表示的含义。学生积极性很高,收集了很多当时新闻媒体很热门的话题,从这些学生熟悉的事例数据入手,学生兴趣盎然,并且在活生生的事例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不是凭空编造的,它是人们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反映。学生每接触一个数学知识必须知道这些知识是从那里来的,在生活实际中有那些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时,要创设一个开放的、可以让学生投入思考的情境,让学生有兴致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种情境要用学生可感可理解的事物作为平台,让学生的个人经验世界得以拓展,让人类的精神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欲望。
例如在五年级下学期《长方体正方体认识》这单元教学完后,为了避免复习中枯燥的重复,我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理复习》做了创造性的设计。
案例片断:师: 王老师想送小外孙一份生日礼物:金鱼。要给小金鱼什么样的形状呢?生: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形状我们选定了,可以做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除了要考虑它的形状还要考虑什么呢?生1:要考虑需要多少材料?如需要多少玻璃?生2:鱼缸的大小,也就是它的容积;生3、鱼缸的占地面积。师:同学们提得很好,老师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以学生为主就是得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 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新理念
  1、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数学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3、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1、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2、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变化规律,创设动画情境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四、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改变例题的叙述情节,省编义务教材第七册第43页的归总应用题是先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我们所教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已不会感兴趣了。我想如果改成“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5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根据你自己的做题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学生四人或两人小组讨论片刻,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我一分钟做了20道题。照这样的效率,估计全班55人能做1100道题。”有的说:“我两分钟做了30道题。估计全班55人,可能做825道题。”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这道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比你去刻意地去教,掌握的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掌握了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2.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揭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形式。因为,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其发生、形成、发展的顺序。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不一定适应教材中的呈现顺序及呈现方式。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和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小组的协助下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历主动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和感受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思想
一、在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过“比和比例”后,组织...

数学教学目标有哪些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是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说明: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有效教...

20世纪数学观的发展有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反应这些特点?
20世纪数学观的发展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反应这些特点:(1)纯粹数学出现了一些重大突破。如,连续统假设,大基数问题等;在数理逻辑中的“力迫法”,“模型论”,“广义函数论”;在拓扑学中的“怪球定理”,选择公理,决定性公理的讨论。出现了数学的各种新思潮。如,非标准分析,模糊数学、突变理论,...

数学文化在跨学科中怎么体现审美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合理的组织、生动的语言、规范的板书、精辟的分析、形象的讲解、巧妙地启发、恰当的比喻、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定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从“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这种心灵上的满足,能不促使学生喜爱数学吗?因此,教师应把数学中的审美原则尽可能体现到数学...

实践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首先,教学中的案例要具有科学性的情境。所谓科学性,是指无论何种数学活动经验,都必须是“数学”的。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因而也就不可能引导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情境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件”。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必须研究如何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活动情境。 其次,...

数学过程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内涵及价值如何理解?
何良仆的著作中,明确指出数学并不仅是一项学科,而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体现。他主张,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符号变换——应用”的过程,通过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思考方式。他强调,数学教育应提供一种思想方法,一种...

怎样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科学上突破、技术上创新等发明创造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呢?一、学生分层 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是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有序展开,否则就会脱离学生,何谈因材施...

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一、 联系生活现实,创设情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

虎丘区15585647339: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宥洋百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呼唤着数学教育的改革.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

虎丘区15585647339: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以生为本 -
宥洋百奥: 新课改基本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发展,从其深层意义上来讲,不仅仅是指在学业上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得到发挥,进而长期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发展状态.为此,小学数学...

虎丘区15585647339: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体现课堂教学的 -
宥洋百奥: (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的计划.这是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计划时应当体现以下主要方面:1、理解学习的内容.(二)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必要的合理的学习材料可以有效地帮...

虎丘区15585647339: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 -
宥洋百奥: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创建核心素养体系,提升学校和广大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是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诉求.因此,初中各门学科都需要聚焦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

虎丘区15585647339: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科特点 -
宥洋百奥: 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许多数学术语却是很严谨、抽象的,因此,如果我们要用生活化的生动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学生就能形象地感知事物的特征

虎丘区15585647339: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 -
宥洋百奥: 一、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走教案”,当按预设的进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一些学生的回答正是教师想要的答案时,就觉得这节课很顺利,打心眼里赞誉这些“高材生”.殊不知有一些学生还在朦胧之中,上完一节课,...

虎丘区15585647339: 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思想 -
宥洋百奥: 如模型思想,学生在学习与路程相关的问题时,理解路程=速度*时间的过程就是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方程的建立过程也是渗透模型思想的过程

虎丘区15585647339: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课堂生活化 -
宥洋百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活化. 成功的一节课,离不开良好的情景引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学习每节新知识时,从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明白,并引起一种想知道究竟的渴望,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学习有兴趣,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虎丘区15585647339: 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宥洋百奥: 是啊!在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赞一个

虎丘区15585647339: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基础性 -
宥洋百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齐跃桥小学 邓兴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