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素质教育的几个因素

作者&投稿:孙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唯一原因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克服现有教育弊端提出来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7年,《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系统阐述了有关素质教育的若干问题。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6年,实施素质教育被写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虽然素质教育在近20年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当前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依然步履艰难。
一、影响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观念因素
当前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又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看,笔者认为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主要受以下观念因素的影响。
1.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观影响。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承—代又一代。我国自设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来,读书、考试、做官就三位一体地发挥作用,“学而优则仕”一直是历代莘莘学子读书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人眼里,读书一直是高贵、品行与地位的象征。“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观念根深蒂固。这种经过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惯性,表现为中国家庭历来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重视、鼓励、帮助子女通过教育走上仕途,以博取功名。尽管现代教育的意义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现实社会。
正是在这种报偿利益的驱动下,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期望孩子通过读书光宗耀祖。为此,家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财力都花在了孩子的学习上面,他们为孩子购买各种学习资料、请各科家教、报各种补习班,以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不少学生家长更是不惜一掷千金,千方百计花钱让孩子上名校。殊不知,正是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却又给自己的孩子套上了沉重枷锁。由于每天学习时间过长,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少孩子患上了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还有不少孩子患上了各种心理疾病。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中有5.2%的孩子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2. “学历至上”的用人观影响。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另一个障碍就是“学历至上”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使得我国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长期以来,我国在用人机制上坚持“学历至上”论,即以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标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高学历者才会有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在就业体制上,劳动力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也很不够。“上大学是高贵,上职高是低人一等”。一个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和工作条件往往比不上一个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这些观念和体制都在无形地驱使着整个社会片面追求“考高分、进名校”。
近年来,在人才市场上还出现了一种“高消费”倾向,即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时以“就高不就低”心态来选择毕业生,这种盲目攀高的学历风还有越刮越烈的趋势。一些用人单位竞相打出“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等旗号。近年来,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该考试也一直主要面向本科学历人群进行招录。片面追求学历的用人观,扭曲了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良性格局,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并成为“应试教育”的驱动力。
3. “优胜劣汰”考试选拔观的影响。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对教育活动进行考察始终不应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够发达,使得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整体水平偏低,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在我国,升学压力将长期存在,而只要有升学竞争存在,就需要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拔。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特别强调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注重以分数来选拔人。
我国在基础教育甚至在学前教育阶段就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进幼儿园都需进行考试的使人哭笑不得的现象,而为了上好的初、高中,学生必须得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小升初、中考),只有考分高的学生才能升入到好的学校。于是,学校通过考试把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选拔出来,集中精力加以重点培养,而其他多数学生则成了教育的弃儿,失去发展的机会与前进的信心。
再拿高等教育来说,由于我国是穷国办教育,资金短缺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人都上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就算是能上大学,而宝塔中的重点大学又为数甚少,真正能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数量毕竟有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风气显著“降温”,相反,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剧,高考竞争愈演愈烈。如此艰巨残酷的任务,决定了学生在步入幼儿园这个基础教育大门的那天起,就一直处于被淘汰的危险心态之中,就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4. “分数至上”教育评价观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分数至上”教育评价观的影响下,不少地方政府在对学校进行评估时,一直将升学指标等作为评定各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并逐年增加对学校的“期望值”。政府对升学率好的学校进行大肆表彰,对升学率差的学校则重重惩罚,甚至对其校长进行调离、撤职。这样,对升学的引导已经变成了政府的行为。社会舆论评价学校更是以“升学率高低论英雄”,升学率高就说明该校教育质量好。升学率高的学校备受家长青睐,升学率低的学校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不仅招不到好生源,而且该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也似乎低人一等。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实际上也还是围绕分数、升学率等指标展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以分数高低定优劣。于是,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中国孩子身上都被贴上了尖子生、中等生、差生的标签。
二、转变观念,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它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实现“三步走”战略、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观念是实践的先导,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更新观念。
1. 转变人才观。国以人立,业以人兴。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国民素质是基础。分数不能全面反映人的素质,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早期的分数高低很难决定一个人一生中学业乃至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查阅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后发现,“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顶尖人才”。而当初在学校里成绩平平甚至被老师认为是差生的人,在社会上可能会更有所作为。
要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须转变以学历为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以能力为核心的公平竞争用人观。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既有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又有初级人才。同时,人才的培养途径也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树立科学人才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
2. 转变教育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府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导者。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不少地方领导对素质教育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还习惯于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主要指标。这无疑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使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遇到层层阻碍,难以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得到落实。
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要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把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政绩考评的内容,并配套相应的奖罚政策和制度,确保政府在决策和执行上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不得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对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3. 转变成才观。要实施素质教育,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子女受到很好的教育,这无可非议。但家长需认识到,接受大学教育诚然是子女成才的重要条件,但绝不是唯一条件。未能在高校接受教育,同样可以通过工作、实践、自学成为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有用人才,同样可以展示自己的价值。家长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应努力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应结合子女的兴趣、爱好,理性、科学地教育子女,不能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盲目地给子女施压。要把舔犊情深、望子成龙与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统一起来。
4. 转变教育评价观。在“分数至上”教育评价观的影响下,教学沦为了考试的附庸,学校、教师、学生如泰山压顶,都在为分数疲于奔命。“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育人”,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目标直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正是在这种狭隘教育评价观的影响下,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育人的宗旨就这样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于是,一个个无限丰富、充满多种发展可能性的生命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抑制甚至被扼杀掉了。如此一来,完全扭曲了教育的功能,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在强调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且将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构成威胁。因此,必须转变“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观。
三、深化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环境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是一场涉及社会用人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
1. 改革社会用人制度。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发挥其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在用人机制上,政府要改革过度追求高学历的社会用人制度,要从“学历至上论”转为“能力中心论”,要制定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就业政策,为培养新型人才提供政治保障。政府可规定不同岗位相应的人才规格,高中毕业生能胜任的岗位,不需招大专毕业生,大专毕业生能胜任的岗位不需招研究生。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招聘、用人、待遇等各方面都应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公平公正地将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以素质和实际能力为准则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就业、用人机制,真正从根本上摒弃仅仅以学历、资质和以分数取人的偏向。
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此,必须调整教育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除了要大力发展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外,还要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电大、自考等)。同时,还需沟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联接渠道,使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与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一起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3.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科学评价是关键。只有做到科学评价办学质量,只有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制度,才能引导和促使学校教育回归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打破以考分多少来评定学生好坏的评价标准,改变将分数作为招生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相应改革。要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制定正确的中、高考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试题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完善招生录取办法,要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4. 推进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5.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提出了教育要立足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努力、实践能力的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校每项工作中,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载体,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要改革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生素质才会有所提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实施。

笔者认为要了解教育学的复习方法首先应当对这门学科的性质有个清楚地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一般地,教育学原理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关系。

一、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基础理论是教育学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相对重要的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 教育学概述:需要认识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各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主要思想和代表作品,并关注教育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土化和国际化、科学性和价值性等若干问题。

预测题型:选择

(二)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了解教育的代表性定义,掌握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认识教育的本质及其有关争论,理解教育的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和劳动起源学说,并掌握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

(三) 教育目的:理解教育目的对于教育功能、确立教育观都有重要意义,要清楚表述教育目的的内涵,并了解教育目的的作用和类型以及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的变化,正确表述当今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同时,领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渊源、科学含义、具备的社会条件以及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预测题型:选择、简答

(四) 教育制度:识记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教育制度的类型,理解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运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重点把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以及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预测题型:选择、简答

综上所述,教育基础理论的复习,需要抓住主要的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发展的经纬以及发展方向,以获得关于教育状况的整体概念。建议考生复习时采用“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二、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用于教育实践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程:了解几种不同的课程定义,分析并评价经验主义、学科中心主义、社会改造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课程论流派的不同观点。全面了解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能说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等不同课程类型及其利弊。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了解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和内容。

预测题型:选择、辨析、简答、分析论述

(二) 教学:理解教学定义,了解包括行为主义、认知教学、情感教学在内的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的主张,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加以评价。认识教学过程的概念、本质、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明确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定义,并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预测题型:选择、辨析、简答、分析论述

(三) 德育:正确理解德育过程的概念、构成要素,能举例说明我国常使用的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分析并认识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主要趋势。

预测题型:辨析、简答、分析论述

(四) 教师与学生:了解教师的职责与角色、地位与作用,分析其特点。描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素质,并了解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阐述学生的基本属性,描述学生的社会地位。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并举例分析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结合自身的教育知识,表述理想的师生关系。

预测题型:辨析、简答、分析论述

对于教育实践部分的复习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了解教学实践知识的概念、内容、背景、意义;其次要关注目前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重要改革;最后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建议大家在阅读教材、记诵笔记的同时,多关注一些教育热点问题,不错的材料有《中国教育报》、人大复印资料和某些学术领头人发表的论文。在阅读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还可以针对该问题从多角度自行设计题目,然后作答,最后自己判分总结。



三、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个人,任何教育学问题都包含在这两种关系之下。

(一)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方面,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和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传播活动也具有自身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日益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掌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以及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预测题型:辨析、简答、分析论述

(二)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需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复习时要识记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理论、智力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作用。

预测题型:选择、辨析、简答、分析论述

这一部分的复习,一方面需要将教育放置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看待。尤其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时,既要看到社会对于教育的制约作用,又要考虑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在教育与人的发展部分的复习可以与教育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相联系。此即专业课复习时可以利用的“融会贯通法”,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在复习时,可以先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主旋律,政府在推动素质教育,许多学校在尝试实施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我们的教育离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是太远。许多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即为兴趣班,许多教师以为启发式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是诸如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有何变化?推广素质教育存在哪些障碍?等此类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本文就此谈谈个人观点。

一、素质教育对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
学校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从根本上讲,学校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传统教育的前提下,学校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功能;二是为社会的选拔功能。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理想、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封闭的管理中人格遭受扭曲,极大的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强调素质教育,那么学校的功能要重新审视,要改变学校功能失衡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当协调学校功能的发挥,促进个人发展功能和社会选拔功能的平衡。重点放在个人发展功能上,即根据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选拔功能逐渐让给社会。
二、素质教育中教师职能的转变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立言、立行、立德,教学生做事做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是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但是在当今强调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时代,仍然用过去的那些职能来约束现代社会中的老师,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认为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能应由“传道、授业、解惑”向“组织、引导、答疑”方面的转变。
1、道者德也,传统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的社会把主流的儒家文化和礼仪一代一代传授下去是可以的,但现代信息社会,传统道德退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强调个性化的时代用统一的价值标准来要求受教育者是无益的。因为素质教育主张的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用单一的是非曲直标准来约束学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譬如美国的学校关于人类起源说在介绍进化论同时可介绍神创论,这并说明美国人就不懂得科学,而是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与非,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龟兔赛跑》这篇课文,现在的教师和过去的教师们仍然同样地只在教学生们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思想,如果兔子没睡那么久,突然醒了,谁跑得快呢?为什么?似乎没有多少人讲。因此,素质教育时代应弱化惟道是传这一职能,要求教师重在组织学生学习知识,介绍知识,组织学生交流体会。
2、授业就是通过学习教会学生生存技能。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新型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逐渐被淘汰,新的职业也不断出现,如果用现在的技术、技能去追求将来的生存显然是荒唐的,因为素质教育时代的人才不像工业时代的人才是可以复制的。所以素质教育中的教师无法也无需授业,但是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告诉他们如何学习。
3、“答疑”的职能不变,但是素质教育中的答疑远比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中的答疑困难,因为疑问的来源太广,有书本的、有课外的、有生活中的、有想象中的。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8中出现“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学生非常好奇,有问不完的问题,在回答学生们千奇百怪的疑问时,本身就要求教师自己素质很高,只会一本书,只会一门课的教师是不行的。
三、当前素质教育的障碍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导致人们普遍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表现为: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应用;重视知识的容量,忽视创造的能量;重视知识的多少,忽视知识的创新。由此养成了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和论证的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认为妨碍素质教育的障碍有以下几个因素:
1、教育观念上:人们对教育都存在一种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过多依赖技巧学习。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广。
2、教育方式上:一是教育方式单一,盛行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只是配合。

我猜测题主问题应该是:影响素质教育发展或实施的几个因素。
素质教育难以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实施者可能不知道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指什么说。也可能是知道了,但是不知道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路径,不知道该具体怎么才能做到。
素质教育说法,是针对应试教育问题提出。因此需要找出应试教育问题。素质教育说法已经提出几十年,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意义。为理清基本概念,教育专家谢英新梳理了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1、身体素质教育阶段;2、精神文明与行为素质教育阶段;3、心理素质教育阶段;4、能力素质教育阶段;
1、身体素质教育
我国在1979年、1985年先后两次进行全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普查,普查结果是中小学生“豆芽菜”、“小四眼”现象严重,因此当时继续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行广播体操,增加体育、劳动课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小胖墩”、“小黄帝”盛行。因此再次强调体育、劳动课程,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已经更新迭代十数次。这个阶段可以称作身体素质教育。
2、行为与精神文明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之后,无锡学校发现学生“大背头”、“喇叭裤”、“流行歌曲”、“奇装异服”等不良习气,提出规范学生语言、行为、着装教育活动,得到国家认可。共青团中央对其做法做了综合加工工作。1981年2月,国家九大部委联合做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大兴“五讲四美”之风。这一时期的素质教育,指的是“精神文明与行为”素质教育。
3、心理健康素质
我国人口众多,高考独木桥导致剧烈竞争,高考指挥棒作用一直饱受诟病。并且由于教学手段有80%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急于赶进度,知识讲解不透彻;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堂教学、学习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厌学,因此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恶化。这个阶段的素质教育,可以定性为是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各家学校积极筹建学生心理咨询室,试图通过干预来缓解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4、能力素质教育
2001年高考扩招,1999年高考招生人数108万,2001年高考招生275万,大学里多出167万学生没有老师教。因此在大学里品学兼优的学生紧急留校任教。这个时期,即使是单单教知识,也出了问题。高分低能现象及其严重。因此教育专家谢英新认为,在素质教育各阶段中,其中能力素质教育最为关键和重要。
2002年硫酸泼熊,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某某,小时候听说“笨狗熊”,长大了读生物学,书里写到狗熊的嗅觉很灵敏。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是否成立,刘某某先后三次去北京动物园,用掺有硫酸和火碱的饮料,倒在了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先后浇了5只熊。这名学生年仅21岁,已通过研究生考试。硫酸泼熊事件引发全国媒体轩然大波,各界人士议论纷纷,指责其“高分低能”。
应试教育导致高分低能,那么什么是能力呢?
“高分低能”的意思是考试分数高,但是能力低。在“硫酸泼熊”事件中,当事人的智力一点都不低,刘同学1980年生人,据传刘同学在中科院某研究所,是一个准科学家。所以“高分低能”中的“能力”不是指的“智力能力”,而是另有所指。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7版),能力的定义是某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的主观条件有知识、经验和技术;能力的客观条件有资料和工具。也就是说,能力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即知识、经验、技术、资料和工具。
应试教育只教了能力当中的一个条件:知识。学生缺乏经验、技术,资料和工具。能力有五个要素条件,学生缺了其中四个条件,所以高分低能是必然现象。
在硫酸泼熊事件中,当事人缺乏的是能力当中的“经验”经验条件,所以他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试一试到底是“笨狗熊”还是“灵敏的狗熊”。
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预计,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立刻胜任工作,而只有25%的印度毕业生做得到这一点,中国的这个比例是10%。中国某大学的系主任说,“中国学生能够照猫画虎地解决一个问题,但一旦需要独创的思维和自己的发明创造时,我们就没辙了。我们正在非常努力地弥补这个不足,我们正努力让我们的理工科教育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2012年百度知道与南都周刊合作发布百度知道全民问答“中国人的教育怎么了?”
在百度知道上有超过4200万个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小学生不想上学?为什么初中生为情所困?为什么高中生质疑高考?为什么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为什么毕业后没时间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又为社会贡献了什么?中国人的教育,怎么了?
其中有2064737人在问,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有813030人在问,为何毕业才发现,很多东西跟没学一样?
素质教育定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应试教育导致高分低能,素质教育的定义是: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具备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中美贸易战之后,我国在各行各业凸显人才不足现状。因此我国各个教育阶段,急需要补充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总之,在过去一年,我们三中的工作在变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素质教育回归的道路上,我们坚定不移地落实规范,全力以赴地研究推进,不因形势的变化而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是发展地更好更快,在年终的教育评估中继续保持全市高中教育排头兵的地位,我们会不懈努力,把三中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把三中的教育办成人民满意...

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哪几个方面
1、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创造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严重束缚了一代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2、自学...

不提倡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因而,有的人不倡导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我觉得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院校工作能力限制,做为一种教育模式或是教学理念,院校或是校领导的促进尤为重要,校领导并没有认知到快乐教育和德育教育针对一个人长久的危害,或是并没有工作能力执行这类教育方式、或是由于学生成绩而不敢执行这类教育方式,...

根据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影响,当今素质教育该如何提升?
受教育者由于天赋资质的不同,以及后天受到的教育和主观努力的不同,形成各自的差异和特点。宋代朱熹概括孔子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学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之称。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和差异,以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培养,这是符合今天教学上照顾个别差异原则的。提倡中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 ...

什么是素质和素质教育?
总之一个人素质高的标志就是具有非常高的劳动积极性,而素质低的标志就是进行自由活动的积极性。五、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满分教育素质的本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标准和方法,因为素质就是一个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完成事业的能力,获得成功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让被教育者学习到实际劳动的能力。但是实际劳动即...

化学教育论文
化学 教育 能够帮助未来的人们更好地适应化学化的社会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育论文 范文 一:化学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讲到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培养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及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着...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素质
当然,要抓好小学音乐教育,还必须解决好其他相关因素,比如教育环境,教育设施和教师素质等,教育环境,教育设施等因素是可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这个教育软件则成了影响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小学音乐教学是我们音乐审美系统化的开始,如果在第一个环节没有做好,...

民族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民族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就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第一,民族素质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民族心理和情感教育,民族科学文化艺术教育。 第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其中以政治教育为方向,思想教育为基本内容,道德、品...

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人的素质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是指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育和机能增长,包括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等方面。心理方面一般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专业技能;二是道德、品行、教育、美学、语言等等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各门科学的摄入量,我们通常把它称为综合素质。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德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俗话说:“近...

丹徒区15395232850: 素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的原因?措施? -
岳思烫疮: 素质教育男友壮壮落实的原因措施,素质教育有尊重,难以落实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素质将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还有社会的一个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素质

丹徒区15395232850: “素质教育”的定义? -
岳思烫疮:[答案] 我们如何面对素质教育 □石鸥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实践界如火如荼地尝试或推行着,不过,理论界对素质教育一直表现出较大的认识分歧.学术的倾向和认识的分歧并不是坏事,令人担忧的不是学术的倾向和认识的分歧,而...

丹徒区15395232850: 素质教育不是无懈可击的.. -
岳思烫疮: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发现、生活、发展、创造等能力构成的综合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强调普及、反对筛选,强调发展、反对淘汰,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反对选择...

丹徒区15395232850: 素质教育的素的意思
岳思烫疮: 文化科学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讲的素质教育都包括这些因素.

丹徒区15395232850: 对于在线教育的几点思考 -
岳思烫疮: 第一:要自己感兴趣 第二:要有时间 第三:要有资源 第四:要放松不要紧张

丹徒区15395232850: 能力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能力? -
岳思烫疮: 答:(一)影响能力个别差异的重要条件和因素有以下几点: 1、素质. 2、早期经验. 3、教育和环境. 4、个人的努力. (二)培养青少年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3、通过课外兴趣的培养,促进能力发展. 4、注意能力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丹徒区15395232850: 素质教育的概念 -
岳思烫疮: 素质教育:以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因素为依据确定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内容,是以传统的对人的培养要求为依据确定的,如德、智、体或者德、智、体、美、劳.这些内容之间关系混杂,层次错乱,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这一点早已被我国教育界所论证).与它相比,素质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本质的一点是,素质教育以学生需要发展的素质因素为依据确定教育的内容和课程,具有明显的“素质化”特征.这就是说,学生需要什么素质,就引导学生发展什么素质.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完全由学生需要发展的素质来确定.

丹徒区15395232850: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简答题 -
岳思烫疮: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