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引》译文,,求解..速回 Thank...

作者&投稿:俎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题西林壁》的译文~

题西林壁 李炯峰先生书写的《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2]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

译文:
你没见到武夷溪边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装笼加封进贡给官家?争新买宠各出巧意,弄得今年斗品也成了贡茶。我们的君主难道缺少这些东西?只知满足皇上口体欲望,是多么卑鄙恶劣!可惜洛阳留守钱惟演是忠孝世家,也为邀宠进贡牡丹花!
原文:
《咏茶》
宋代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扩展资料:
诗人由古时的奸臣,诗人想到了近时的奸臣;诗人想到了近时戕害百姓的各种贡品。诗便进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叹,举现实来证明,先说了武夷茶,又说了洛阳牡丹花。这段对统治者的鞭挞与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于说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
诗指责奸臣而不指责皇帝,是诗家为尊者讳的传统。就像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写安史之乱而为玄宗开释;李白《巴陵送贾舍人》“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写才士被贬,反说皇帝大度。
苏轼在这里用的也是这种“春秋笔法”,很显然,他不仅反对佞臣媚上,对皇帝接受佞臣的进贡,开上行下效之风,使百姓蒙受苦难,他也是十分不满的。这一段,如奇军突起,忽然完全撇开诗所吟咏的荔枝,杂取眼前事,随手挥洒,开拓广泛,且写得波折分明,令人应接不暇。
而诗人胸中郁勃之气,一泻而出,出没开阖,极似杜诗。全诗有叙有议,不为题囿,带有诗史的性质,因此清方东树等的赞誉。

  桃花源诗序
  宋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馀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余在颖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无异,而山水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故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峙德麟者曰:“公何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他曰,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白:“吾尝奉使过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译文: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都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常,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苏轼的这篇诗序中,一方面驳斥了过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错误 另一方面把桃花源和仇池 青城 菊水并举寄托了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的由衷赞许 苏轼与众不同,他对桃花源的存在表示了怀疑 这是指桃花源那样的社会,而不是指桃花源这个风景区 先于苏轼的唐代韩愈也表示过怀疑,他在 桃源图诗里开笔就写道: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没有提出更多的根据加发否定唯有苏轼把否定传说中的桃花源存在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


唐县第二小学古诗词180首
苏 轼 23 赠汪伦 李 白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24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晓景》苏 轼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65 题西林壁 苏 轼 26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李 白 67 示儿 ...

江苏高中语文教材必背文言文
(王实甫)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曹刿论战 《左传》 6.三峡 郦道元 7.与朱元思书 吴均 8.出师表 诸葛亮 9.桃花源记 陶潜 10.五柳先生传 陶潜 11.送董邵南游...

含有哲理的诗句
1、诗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释义:人的多愁善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情结和风花雪月无关。2、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释义: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

陶渊明选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
1《论语》 六、《钱塘湖春行》 七、《童趣 一、《伤仲永》《木兰诗》三、《孙权劝学》 四、《口技》 五、《两小儿辩日》 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刘禹锡的《陋室铭》 五、《大道之行也六、杜甫的《望岳》 十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十七、杜甫的《石壕吏 一、《与朱元思书》二、...

诗词散文语句里有源字的
《杂曲歌辞•桃花行》徐彦伯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侍宴桃花园》徐彦伯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从今结子三千岁,预喜仙游复摘来。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徐坚星汉下天孙,车服降殊蕃。匣中词易切,马上曲虚繁。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

初三上册的语文最常考哪些?
4.曹刿论战  左 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 潜 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 愈 10.陋室铭  刘禹锡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爱莲说  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16.送东阳马生序(...

2014年吉林省中考文言文
1. 吉林省中考必备的古文古诗词50篇只要名字 、《论语》六则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5、曹刿论战 《左传》6、三峡 郦道元 8、出师表 诸葛亮 9、桃花源记 陶 潜 13、陋室铭 刘禹锡 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15、醉翁亭记 欧阳修 19、爱莲说 周敦颐 二、古诗词(30篇)6、观沧海 ...

有那位高人知道! 有首词里面有句"问天下谁是英雄, 一个鱼翁"主要讲姜子...
[一]一个农夫:指诸葛亮。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二]一个渔翁:指姜太公,因为他曾经钓于渭水。[三]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即隐居。南阳:今属河南,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四]栖身东海:《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处士,隐海滨。”[五]八阵图:《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他“推演兵法...

求几篇中考用的古诗文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013吉林省中考文言文
1. 吉林省中考必备的古文古诗词50篇只要名字 、《论语》六则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5、曹刿论战 《左传》6、三峡 郦道元 8、出师表 诸葛亮 9、桃花源记 陶 潜 13、陋室铭 刘禹锡 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15、醉翁亭记 欧阳修 19、爱莲说 周敦颐 二、古诗词(30篇)6、观沧海 ...

隆子县18365707684: 求苏轼(和陶渊明桃花源诗序)翻译 -
止桂葡醛: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

隆子县18365707684: 苏轼 桃花源序 -
止桂葡醛: 和陶桃花源 苏轼 凡圣无异居, 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 念起忽已逝.欲知真一处, 要使六用废.桃源信不远, 杖藜可小憩.躬耕任地力, 绝学抱天艺.臂鸡有时鸣, 尻驾无可税.苓龟亦晨吸, 杞狗或夜吠.耘樵得甘芳, 齕啮谢炮制.子骥虽形隔, 渊明已心诣.高山不难越, 浅水何足厉.不如我仇池, 高举复几岁.从来一生死, 近又等痴慧.蒲涧安期境, 罗浮稚川界.梦往从之游, 神交发吾蔽.桃花满庭下, 流水在户外.却笑逃秦人, 有畏非真契.古诗最好不要译文,因为译为白话就没有韵味了!

隆子县18365707684: 躬耕任地力 绝学抱天艺 译文 求这两句的翻译 -
止桂葡醛: 俯身耕地不因地硬而放弃 努力练学失传的学问拥有与天齐高(超出常人)的才能

隆子县18365707684: 苏轼的《和桃源诗序》 -
止桂葡醛: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为了让大家更好记住他们有个顺口溜: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或者: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 或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隆子县18365707684: 《和桃源诗》的翻译 -
止桂葡醛: 翻译: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

隆子县18365707684: 《和桃花源诗序》翻译
止桂葡醛: 桃花源诗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隆子县18365707684: 《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和《和陶·桃花源·并引》老人村的生活一直都平静祥和的原因是什么 -
止桂葡醛: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 是一种理想世界——世外桃源、理想的世界.那么对于理想世界的描写,这种勾画在陶渊明之前,在那些经典文本里思想家们已经有过不同的表述.比如《礼记》,《礼记》的《礼运篇》提...

隆子县18365707684: 《桃花源诗序》翻译 苏轼的 急急急 -
止桂葡醛: 桃花源诗序 宋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馀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隆子县18365707684: 和桃源诗序【苏轼】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 -
止桂葡醛: 小题1:桃花源记(1分) 小题1:①、只 (1分) ②、长寿(1分) ③、有的人(1分) ④、这里(1分) 小题1:多过其实(2分) 小题1: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3分)小题1:重点了解教材中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隆子县18365707684: 苏轼的《和桃源诗序》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人把桃花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什么 -
止桂葡醛:[答案] 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举“青城菊水”的事例,是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