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四章第二段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容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说的是什么中心论点~

其实这一章中心就是最后面的结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修道人常是处于宾客的状态,一切顺其自然而不主宰,不干涉。。。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当世道平安的时候,它的稳定很容易维持,当事情还没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改变它的比较容易;最脆弱的东西,很容易把它打碎;是细小的东西,很容易使它消融。处理事情最好在问题还没生的时候,治理国家则应在发生变乱之前。
合抱粗的大树,从细弱的幼苗长起;九层高的云台,从第一筐土垒起,千里远的路程,从第一步开始。
不懂得这个道理盲目去干,必然招致失败;勉强去干,一定招致失利。因此圣人办事,以“无为”为原则,所以不会失败;不勉强去干,所以不会遭受损失。
有些人办事,常常在上看就要成功时失败。假若他到最后一直都能谨慎得象开始那样,那么他决不会失败。
因此圣人的欲望是永不贪欲,不重视稀奇贵重的货物;在学问上不学乱人心扉的东西,为的是弥补众人的过失。用这种方法帮助世间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以至最终归于“无为”。

大意:
本章重在阐述处理问题应把握好时机并应始终保持谨慎,顺其自然,不可轻举妄动。老子指出事物的发展都有从萌芽到壮大的渐进过程,应把问题解决在其萌芽之时。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慎终如始”,免得功亏一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
用两只手才能抱住的大树 是从毫米大小的嫩芽长起来的
九层的高台是用图一点一点的土堆积起来的
千里的行程 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合抱粗的大树,从细弱的幼苗长起;九层高的云台,从第一筐土垒起,千里远的路程,从第一步开始。
只有一个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安定的时候容易管理,事情在没有出问题之前就应该谋划好。脆弱的东西容易打击,小的时候容易被消灭。在事情开始之前就应该谋划好,在祸乱发生之前就应该治理好。参天大树也是由幼苗长起来,九层高塔也是一砖一瓦建设的,行千里路也是由跨出第一步开始。有图谋的做事,事终难成,把持着东西,终也有失去的一天。所以圣贤的人没有私心不计好坏的做事,反而没有失败的时候,不独占,反而从不失去。所以人们做事常常不能成功,是因为做事不能从头到尾认识清楚,如果都清楚,则做事能成。所以圣贤的人欲望很少,稀少的东西也就不贵,通过学习人们的过错,找到事情的本质,进而运用到治理中去,从而“无为”,不敢为。


形容才德的诗句
2、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唐·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译文:裴先生你英雄豪迈、才华灼灼,陡然崛起。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译文:看到你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你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4、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

日积月累的意思??
”一、出处宋代朱熹《答周南仲书》释义:随时体会研究、随时学习讨论,只要一天反复整理、学习领会多次,那么一天天不断积累,自然而然掌握纯熟、清晰明了。二、用法1、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2、示例:学习知识应日积月累,不能一曝十寒。三、近义词、反义词1、近义词:积水成渊释义:拼音是jīs...

道家经典著作
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

道子的名言
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暴风骤雨不会整日不停的,它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暴风骤雨)是由哪里产生的呢?当然是天地(自然界)。天地(产生的)尚且不能长久生存,更何况是人呢?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不露...

马王堆汉墓出土哪些书籍?
两种写本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次序与通行本相反,而与《韩非子?解老》所引用的本文次序一致。通行本分作81章。帛书《老子》乙本不分章,甲本某些段落前有圆点标志,章次均与通行本有不同之处,如通行本第24章在第22章之前,第41章在第40章之前,第80、81章在第67章之前等。寻绎文义,帛书顺序较...

《老子〉〉说:天地不仁;与善仁。 A.这两个“仁”有何不同? B.老子的...
天地不仁;与善仁 天地 本无仁 .人行其善 而知仁.老子与孔子的仁 近不同 远同 大同是也.行仁乃大同仁.解仁 乃人来完成 才知其二也!

希望有好心的人能提供春秋中晚期的一些资料~~
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紧接内金刚堤和离堆之间修筑了飞沙堰,用以调节内江水量,洪水猛涨时,内江水可漫过飞沙堰流入外...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

《老子》各篇的排列从一到八十一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

世界顶级哲理句古言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15、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菜根谭·概论》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17、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道家有那些经典名著
1、《道德经》,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2、《庄子》,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3、《吕氏春秋》,黄老...

察雅县1535178260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出自哪里 -
赞以夫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

察雅县15351782608: 始于足下什么意思?
赞以夫西: 始于足下拼音:shǐ yú zú xià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 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察雅县15351782608: 千里之行,女台足下的意思 -
赞以夫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中文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外文名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出处《道德经》作者老子章节第六十四章解释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察雅县15351782608: 干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
赞以夫西: 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下角“采纳答案”.

察雅县15351782608: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两段话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
赞以夫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合抱之木”是从“毫末”逐渐生长起来的,但是在它成为“合抱之木”的时候,它跟“毫末”就有质的不同了.“九层之台”,是一点一点的土积累起来的,但在它成为“九层之台”的时候,它跟一点一点的土就有质的不同了. 简单的说就是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与“无”,“长”与“短”,等等,都是以其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旧日常说的“相反相成”. 简单的说是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察雅县15351782608: 关于坚持的古训和意思 -
赞以夫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白居易《温...

察雅县15351782608: 道德经全文及解释 -
赞以夫西: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译文]“道”如果...

察雅县1535178260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哪一则故事? -
赞以夫西: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察雅县15351782608: 《道德经》中这句什么意思 -
赞以夫西: 有物混成:物,指“道”. “道”是混成一体之物 寂兮寥兮:“道”无声、无形(无象之象,无物之状) 独立而不改:“道”是个绝对体,即“道”的存在是独一无二且具有绝对性,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因为“道”是宇宙本源 周行而不殆: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