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悟道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黄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静心静悟是什么意思?~

静悟 jìng wù,是佛教语,意思是在静坐中领悟。

静心的方式一般分为动态静心和静态静心两大类。
动态静心:通过舞蹈、跳动、叫喊等较强度活动的方式来释放心里受压制的情绪,这过程主要是让身体从紧张、疲惫的环境中体验静心的愉悦,可帮助并引导练习释放压力和理解静心。
一个动态静心实践方法:
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来,闭上眼睛,然后你慢慢的把手臂举起,初学一定要很慢,在移动手臂的同时感受(不是用眼)这个动作,手臂举到一定的高度,在空中停顿一下,然后再慢慢的放下,感受这个动作,感受这个移动,动作一定要慢。这样就可以达到内心的安静!如果经常实践,内心的安静会越来越显著,内心常常处于轻松与自在。观察其他动作,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一个静态静心实践方法:
坐下来,闭上眼睛,观察呼吸,静静的观察呼吸,如果刚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则在呼吸进的时候,默念进,呼吸出的时候,默念出。初学要达到寂静的地步,需要稍长的时间。随着内心的净化,每次达到寂静的时间,都会缩短。愿您常常携带着这个方法,在生活中,也可以观察自己的呼吸。

这是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的开头四行
翻译有多种,最恰当的是: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掌心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我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前两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也许这是跟佛宗有相通的意味,故许多人都喜欢

由一粒沙看到整个世界,由一朵花看到一个美丽的天堂
由小见大,于细微处看整体,于平凡处见深邃
前面两句都容易解读,“一树一菩提”又该如何理解呢?
什么是菩提?佛语有云“菩提本非树”,到底有没有菩提树呢?

搜百度,得到许多答案。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二)即唐代时来华之菩提仙那。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读前一种关于菩提的定义,真有读梵语的感觉,不是研究佛宗的人实难静下心去一一解读每一个词语
后面一种则通俗易懂
其实,“菩提=觉悟”是最直接最易让人接受的理解了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为这首诗,我便相信菩提不是树,
今天看到“一树一菩提”的诗句,却又让我产生了疑惑,到底菩提是树不是树,世上有没有菩提树?

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在古代的印度,叫毕婆罗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得犹如我们的杨、柳、桐、槐。据传说,2500多年前,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据考证与考察,我国原来并没有菩提树,它最初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被引进的。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并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今天,广州海幛寺仍然还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呢!

现在想来,是我误解了六祖慧能的诗句
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来的确不是树,是释迦牟尼在一棵树下悟道成佛,这才有了“菩提树”的名字
后世有的这许许多多的菩提树,只是因为这个名字。
所以,“一树一菩提”,是用了释迦牟尼树下成佛的典故,在一棵树下觉悟人生的真理,真理就隐含在世间的自然事物中,不在于是哪一棵树,更不在于是什么树,有一颗觉悟的心,树树皆菩提,没有觉悟的心,学佛祖坐于菩提树下,也是徒劳无功的

悟道指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道,是宇宙的根本,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人强名为道。老子中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它是道,但所言的道就不是那个道了,名可以给它命个名,但所说的名就不是这个东西了。因为道本无名,人强名为道,无名之时,人们可以把它命名为色、空、有、无、魔、神、鬼、虫、家、男、黑等不可尽说,总之无所不可名,如人们一开始把它命名为魔,后人们就认为它是魔了,所以说,它不是道,只是强安一个假名叫作道。

安静了才可以领会道理



静可以明心,,

静以悟道
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悟道的意思是:领悟佛理、领悟道经。唐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红楼梦》第一二○回:“后来待二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个赞可以吗


王阳明悟道和佛教的开悟有什么区别?
3.两者的内容不一样 悟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

(4)关尹子高妙“以心悟道”:教你当代道家内修的八字真言
2.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经历多次灾难后重建,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3. 关尹子的《文始真经》包含九篇,提出了独特的内修观点,强调神、气、形的合一。4. 当代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提出“神气合一,动静之要”的理念,与关尹子观点相似,强调修行的长期积淀。5. 关尹子提出“以心悟道”,强调心与道...

以愚者学术,智者悟道也什么意思
智者悟道,愚者信道---道。三千大道,处处是道,脚下走的路是道,所追求的是道,所认定的是道,所努力的是道,智者有智者的道,愚者有愚者的道,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但为了自己的道去努力那才是道。智者悟道,悟,悟性,聪敏。愚者信道,信,相信,认定。道,信仰,理想,追求。

参禅悟道是什么意思
释义:静下心来禅坐,心态平静感悟世间万般道理。概述: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所参的是出生宇宙万法的实相--自性心---即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若得参透,便是明心。然此参禅又外延至见性和过牢关。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

老子悟道悟出了什么
老子悟道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道德经第一章,也就是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整个道德经此后各章都是围绕这一条展开的。老子说,有这样一个东西,...

随遇既安方可悟道什么意思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相反,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努力和学习。随遇既安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和镇定,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总之,随遇既安的含义在于,我们应该不断适应和调整自己,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悟...

安之若泰方悟道,静以臻禅始品茶是什么意思
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才能领悟出道理,平复烦躁的心性才能品味出茶的香味。

心中向静,社会违愿,以身悟道…想找间静清的小道观道长拜师…缘_百度...
1. 内心向往宁静,却身处喧嚣社会,我愿意以身体去领悟道理……想要找一处安静清澈的小道观,向道长拜师学习……这一切都是缘分。2. 社会的纷扰与污浊让我渴望远离,这表明我内心深处对清净的向往。有机会去静心修行,这是非常值得赞许的!3. 然而,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看,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安宁而修行...

以钱悟道 要通百通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用钱搞关系道路才畅通。

以石悟道是什么意思
悟道 美少女 奇石 悟道大师与美少女 石种 长江画面石 尺寸 长20,18,11cm, 重6.25KG 产地 四川泸州 主画面是大师坐化为山依然望着对面悬崖上悬吊的奇石在思考,而他的背上背着一把化为山峰铡刀,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执着,但是大师的侧面却是一个美少女在望着他。

内黄县15840475184: 静可悟道什么意思? -
苗师鼻渊: 《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内黄县15840475184: 静能生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啥意思 -
苗师鼻渊: 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若解决了你的问题,请采纳一下,谢谢

内黄县15840475184: 静思悟道 解释
苗师鼻渊: 佛教中的参禅悟道,实际是“闭目静思,修心养性” 相传释迦牟尼静思七日,克服了各种烦恼,腊月初八悟道成佛

内黄县15840475184: 悟道是什么意思 -
苗师鼻渊: 悟道,就是领悟道经佛理,领悟宇宙的根本.《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它是道,但所言的道就不是那个道了,名可以给它命个名,但所说的名就不是这个东西了.因为道本无名.一般认为,悟道,就是领悟佛理、领悟道经,领悟宇宙的根本. 唐 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宋 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红楼梦》第一二○回:“后来待二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

内黄县15840475184: 悟道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 -
苗师鼻渊: 悟道的人生,是一朵莲花的层层开落,每一次打开或剥落都是一次涅槃与超脱,它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在沉默中生成,在沉默中度过,喧嚣只是诸业的娑婆,那心灵的脱胎换骨必要对因果艰难求舍,解答了自我人性幽深的谜题,必要在莲花处再生莲花,求自性于无果,不要问我开落到最后会是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根本就没有最后,作为一具肉身与思想,只需灿烂地迎接死亡和精神无尽的飘流,做到了,就做到了,该有的,都会有.——胡柳烟

内黄县15840475184: 静以修身是什么意思 -
苗师鼻渊: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

内黄县15840475184: 各位佛友,人是先静下来在悟道,还是悟过之后才入静! -
苗师鼻渊: 《楞严经》中说: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三者是循序渐进,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理解,通常情况下应当是“先静下来在悟道”. 但修行的方式没有绝对的是先静下来在悟道,还是悟过之后才入静.要根据不同人的根器、缘法而定,有些修行者由于前世福缘深厚,突然悟道,然后静下来虔心修行. 总之,修行方式千百万,离不开“随佛指引,依教奉行”.

内黄县15840475184: 诸葛亮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什么意思?? -
苗师鼻渊: 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如何作学问的一封信里说的,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 “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是不行的.那么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说明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内黄县15840475184: 静以修身的修身是什么意思 -
苗师鼻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修身释义: 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养性.

内黄县1584047518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 -
苗师鼻渊: 用平和安静,豁达不迫的态度来修养维护自己的健康身体,用勤劳俭朴,知足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高贵品德. 凡事一定以平淡二字体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凡事一定以平和二字要求自己去追求发人深省的真理. 试着直译,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