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苏秦之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作者&投稿:钭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秦之楚中苏秦与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

是《苏秦之楚》吧 译文:苏秦到楚国去,许多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到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吃珠玉,烧桂木,依靠小鬼见天帝。”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启示: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他没有因为拒绝召见而心灰意冷,而当他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让楚王十分迫切的听从他的意见、答应他的要求,把他奉为上宾。可见,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2]

  1. 启示: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

  2. 原文: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3. 译文:

           苏秦到楚国去,三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说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吃珠玉,烧桂木,依靠小鬼见天帝。”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4. 苏秦(公元前337年 - 公元前284年),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



《战国策》中,涉及到苏秦到楚国的文章有:《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苏子谓楚王》、《苏秦之楚三日》,不知“苏秦之楚”是指那篇文章?


悬梁刺股主人公的小故事
有趣的是这两个主人公虽然生活都不在一个时期,相差百年,但是孙敬和苏秦都是纵横家,孙敬刻苦读书,最后成为当世大儒,要知道大儒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苏秦的名气就比孙敬大一些,苏秦是鬼谷子门下的弟子,并且提出过“合纵”六国来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是六国之相,兼佩六国的相印。因为苏秦的思想战略...

战国策序言的翻译
因此,孟子、荀卿等儒术之士,被世人抛弃,而游说权谋之徒,受世俗尊崇。于是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流,创立了纵横、短长的学说,左右着国家...《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有关《韩非子》和《战国策》的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

求成语“鸡口牛后”的典故、意思?
韩国国土毕竟有限,秦国的贪欲却无止境。有人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韩国跟秦国连横,那就做了牛屁股。连我也为会你感到耻辱的。”韩王听了以后认为苏秦说的有道理,说:“我死也不会向秦国屈服!”苏秦就这样一个一个说服了六国,六国最终结成了以楚国为首的联盟。秦国也被六国孤立起来。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共33卷,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

《战国策》的作者是谁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

你们知道《战国策》吗?谁告诉我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什么啊?_百 ...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苏秦之死
关于苏秦之死我小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奇怪的说法,说他被刺杀,垂死时大王(记不清哪国的了)问他怎么捉刺客,他说你判我重罪,说我该死,那个人就会出来领赏。于是他被判五马分尸,刺客... 关于苏秦之死我小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奇怪的说法,说他被刺杀,垂死时大王(记不清哪国的了)问他怎么捉刺客,...

苏秦成功的缘由
这赵王果然没有让他再次失望,听了他的计策,连忙封他做武安君,还把相印交给了他,紧随其后的当然是车子、绸缎、白玉、黄金无数。这苏秦一下子可就抖了起来,并大胆实施他报复秦国的“约从(纵)散横”策略,《国策》记录到此,对苏秦的谋略也是异常的佩服,说到:“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

悬梁刺股的主角是谁
有趣的是这两个主人公虽然生活都不在一个时期,相差百年,但是孙敬和苏秦都是纵横家,孙敬刻苦读书,最后成为当世大儒,要知道大儒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苏秦的名气就比孙敬大一些,苏秦是鬼谷子门下的弟子,并且提出过“合纵”六国来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是六国之相,兼佩六国的相印。因为苏秦的思想战略...

鼎湖区19568602086: 战国策苏秦之楚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老详人参:[答案] 《战国策》中,涉及到苏秦到楚国的文章有:《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苏子谓楚王》、《苏秦之楚三日》,不知“苏秦之楚”是指那篇文章?

鼎湖区19568602086: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
老详人参: 给了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来 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资料: 1、苏秦:机智,善辩,用“米珠薪桂”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比自喻十分生动、简炼,很注意外交辞令和说话的技巧,尽量借用成语和民间故事来表达、传递自己的意见和信息,使对方感到真诚,乐于接受.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与学习的. 2、楚王:很虚心,在听了苏秦的话之后立刻请苏秦暂歇宾zhidao馆,说明这是一个比较容易采纳意见的王.

鼎湖区19568602086: 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那些启示 -
老详人参: 是《苏秦之楚》吧 译文:苏秦到楚国去,许多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到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

鼎湖区19568602086: 苏秦之楚读后感 -
老详人参: 出处编辑 《苏秦之楚》出自《战国策·楚策》由来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

鼎湖区19568602086: 苏秦之楚中苏秦与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
老详人参: 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

鼎湖区19568602086: 《战国策》给了我们什么寓意和启示? -
老详人参: 战国策《战国策》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它既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又是优秀的散文汇编.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高峰.《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

鼎湖区19568602086: 苏秦之楚中: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话中有话,从中你得知楚国怎样的现状? -
老详人参: 苏秦来到楚国,过了3个月,才见到楚王.交谈完毕,就要向楚王辞行.楚王说:“我听到您的大名,就象听到古代贤人一样,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见我,为什么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听到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宝玉...

鼎湖区1956860208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 -
老详人参:[答案] 1.(1)①能够,可以 ②到,到……跟前 ③听 ④吃(2)B 2.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3.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食”、“于”译句时须落实) 4. 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鼎湖区19568602086: 苏秦使楚的言行和楚王的言行给我们什么其启示 -
老详人参: 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鼎湖区19568602086: 苏秦之楚中苏秦是个怎样的人? 楚王是个怎样的人? -
老详人参:[答案] 从苏秦之楚中可以分析一下楚国当时的形势:当时楚国是楚威王当政,之前一些时候吴起在楚国变法未成身死,楚国士族割据,国力难措,东方新灭吴越,辟地千里,却无力治理.强秦东出,与楚两战,楚国先失房陵粮仓,又失汉水.地五千里,却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