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宋国宋襄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投稿:种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秋宋国本是弹丸小国,宋襄公因何崛起?小国为何如此膨胀?~

实力强,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都可以大声。实力超强的时候,走路甚至都可以横着走。所以,实力强是膨胀的直接原因。

宋襄公,绝对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了。为什么说他有争议性,因为他的两面性实在是对比的太明显了。他特别的善良,以至于夸他都得用仁义两个字形容,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蠢猪式的仁义。即肯定了他的仁义煤业说明了他的蠢。不过也有历史资料肯定了他的仁义。觉得不管怎么样,都坚持自己的仁义,这个事值得肯定。

宋襄公,顾名思义。他就是宋国的国主。他在位的时候,宋国的开启了迅速崛起的路,但是这个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换句话说,当时那个环境,只要是稍微有点才能的人在那个位置上,宋国都能崛起。在齐国开始江河日下的时候,宋襄公趁机打击周围的弱小,然后慢慢成为了一方霸主,后面又打败了齐国,随后的宋襄公就开始膨胀了。

没有实力的膨胀,就像站在风口的猪一样,飞得越高,摔得就越疼。可能回因此送命。宋襄公在赢得几场战争之后,他的野心就越来越大了。所以就开始了求战的道路。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历史总是会有很多人跟事情告诉我们一样的道理:认清自己的实力是很重要的。实力才是话语权的一部分,仅仅靠单方面的仁义是没有的。

宋襄公,是春秋时宋国人,系宋国第二十任国君。
宋国在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当时国都为商丘,即当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春秋宋国版图

一个被毛泽东评为有着蠢猪式的仁义和战略思想,又很想称霸的人.说得客气点是刚愎自用.下面分开讲他的蠢事.
宋襄公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宋桓公的儿子,名叫兹父,继承了君位以后,以庶长兄目夷(字子鱼)为司马上卿,辅佐政事,国势相当强盛。
曾追随齐桓公,参与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之盟。桓公死,齐国内乱。他出兵干涉,企图代霸。襄公想要称霸诸侯,争取盟主地位,惟恐大国难以服从召集,就先约各小国在曹国南方立盟。当时郑国国君鄫子,没有准时赶到盟场,宋襄公大怒,要杀鄫子,用作牺牲,来祭祀次睢之社的妖神(在山东省临溯县东北,当时人称食人社)
司马上卿子鱼进谏说:“不可!古时祭祀,都有一定的礼节,牛、马、羊、犬、鸡、豕等六畜,不能互相代用,因为重视物命,小事不用大牲祭祀,何况敢用人来代替牲畜呢?祭祀本是为人祈福的,人民就是神要保护的主人,杀人以祈人福,神怎会来享受呢?齐桓公主盟四十年济弱扶倾,存亡继绝,年年以德施于天下。现在我君才一举盟,就要杀戮诸侯,以媚次睢之社的妖神,这样作法,诸侯怎能心服?如此求霸,不是反而更加困难了吗?愿能赐以善终为幸。”襄公心中急于想立威于诸侯,终不听子鱼的谏正,命令邾文公杀死鄫子,加以烹煮,用以祭次睢之神。
后来宋襄公与楚国争霸,交战于泓水(今河南归德府柘碱县涣水支流)襄公身被数创,右股中箭,射断膝筋而死。具体情节如下:
宋襄公见齐国发生内乱,就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
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三个小国带了点人马前来。
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齐国一批大臣一见四国人马打来,就投降了宋国,
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国,如今齐孝公靠宋国帮助得了君位,宋国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这次他约会诸侯,只有三个小国听从他的命令,几个中原大国没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国去压服小国,就决定去联络楚国。他认为要是楚国能跟他合作的话,那么在楚国势力底下的那些国家自然也都归服他了。
他把这个主张告诉了大臣们,大臣公子目夷不赞成这么办。他认为宋国是个小国,想要当盟主,不会有什么好处。宋襄公哪里肯听他的话,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个会,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楚成王、齐孝公都同意,决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月约各国诸侯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盂音yú)地方开大会。
到了七月,宋襄公驾着车去开大会。公子目夷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可怎么办?主公还得多带些兵马去。”
宋襄公说:“那不行,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怎么自己倒带兵马去呢?”
公子目夷怎么也说不服他,只好空着手跟着去。
果然,在开大会的时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盟主,争闹起来。楚国的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多。宋襄公气呼呼地还想争论,只见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立即脱了外衣,露出一身亮堂堂的铠甲,一窝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后,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邻近的郑国国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对他,更加使他恼恨。宋襄公为了出这口气,决定先征伐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可厉害,他不去救郑
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
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
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
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
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
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不多工夫,楚国的兵马已经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国军队哪儿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划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还亏得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议论纷纷,都埋怨他不该跟楚国人打仗,更不该那么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议论告诉宋襄公。宋襄公揉着受伤的大腿,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虏。”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气愤地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死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要报这个仇。我看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翼城东南)的公子重耳(晋文公)是个有志气的人,将来一定是个霸主。(这倒不蠢了)

宋襄公与孙武子,都是中国军事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典型,则在于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战争价值取向,前者是礼乐仁义至上论者,后者是唯利是趋决定论者。

然而,历史往往是无情的。战争,尤其是古代社会中那些为争夺统治权力而互相厮杀的战争,总是要彻底撕掉那块“仁义道德”的遮羞布,以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展示于世。于
是乎,恪守“军礼”信条,奉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原则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被不讲信义且又实力强大的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亏输,成为战争舞台上的完败者。让后世讥笑了数千年,甚至被斥之为“蠢猪式的仁义”。而提倡“兵者诡道”,主张“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孙武子,则因其五战入郢大破楚军的业绩,加上撰著《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功勋而被尊奉为“兵圣”,扬名千秋,光彩照人。

不过,从更深的层次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那位倒霉的宋襄公并不是一无可取,而风光千年的孙武子也不是毫无瑕疵。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并非他本人心血来潮、视战争如儿戏,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严的举动,恪守战争当受道德规则约束的选择。体现“军礼”文化要求的《司马法》强调,用兵应该“正而不诈”,即必须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诈”,“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战争的程度与范围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许无节制地使用暴力。作为深受“礼乐”文明熏陶的宋襄公,无疑要在战争指导上反映“军礼”传统的诉求,表示出泱泱君子之风。只可惜他的军队太弱小,一旦与强大的楚军进行堂堂之阵的交锋,处于下风乃至惨败在所难免。

至于孙子,则没有过多的传统包袱,他的作战指导原则更合乎春秋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一般规律,与时代的需要同步,所谓“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在他看来,战争中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正当途径,“堕其城,毁其国”是应有做法,“掠于饶野”、“掠乡分众”是可行举措。虽然他也说“全胜”、“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只不过是理想境界的虚拟,是口号罢了,他的真实意图始终立足于“以正合,以奇胜”,“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春秋战国乃至整个古代历史演变进程,证明了孙子兵学实用理性的胜利和宋襄公标榜“礼乐仁义”的失败。然而,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不可单凭成败论英雄。宋襄公虽然败得很惨,很没面子,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道德对战争的制约作用可以弃若敝屣。事实也正是如此。儒家提倡义战、墨家主张非攻,都是古“军礼”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化,道德因素对战争行动的规范意义越来越显突出,绝对战争也逐渐在向可控性战争过渡。这其实是对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做法的否定之否定。当然这一切是必须建立在自己拥有必胜的实力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而不能像宋襄公那样一厢情愿、自以为是。

孙子的兵学理论固然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也符合军事斗争的一般规律,但是他提倡“兵以诈立”,将“兵不厌诈”奉行为指导作战的最高原则,其客观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白起长平坑降卒四十万,项羽新安杀俘虏二十万,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孙子那种只求目的不讲手段的战争效益观的逻辑结果。这个责任固然不应由孙子来承担,但是君子之风日去、小人之气竞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乃是不争的事实。孙子若地下有知,也会感到不安。

所以,后世的兵家为了发扬宋襄公和孙武子思想的各自长处,同时克服两人思想的各自不足,遂提倡兵儒合流,即既强调仁义道德对军事活动的规范意义,又肯定兵者诡道、出奇制胜对战争成败的保证决定作用,从而使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能够沿着比较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和成熟。

  我怀着敬畏的心情,郑重地书写着“仁义礼信”四个浓缩着祖先血液的大字。
  敬畏,是缘于我这笨拙的笔写不好宋襄公灵魂深处的真实;郑重又的确感佩春秋年代存在着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宋国君主。

  春秋无义战的声讨,我不得不自问:这天底下真的有过义战么?大凡流血的战争,查考其义的深刻含意,这到底需要去慰籍什么?
  泓水之战,那个不鼓不战列的襄公,在楚成王挺进的大军中,他真的是不自量力地图霸中原?宋太宰目夷的几次提醒,面对敌众我寡的军力悬殊,身为统帅的宋襄公执意仁义的精神到底有什么错?

  在周天子苦苦经营的文明之师,身为公爵的宋襄公深感人性的私欲膨胀的险恶,敢用自己的性命和国家的前途拼搏,极力维护岌岌可危的大周王朝……
  宋襄公的死亡事实也证实了文明之师,礼义之邦的道德大厦受到彻底的瓦解!

  宋襄公永别了两千多年,他的事迹历来被奉为政治、军事的笑柄,这位卓越远见的和平思想谋略家,经历了热血的洗礼,载着满腔的激情悠然而至。
  国际和平的今天,我们还会对这位老人投以不屑的一瞥么?

  动笔倾诉不尽,动笔犹如千钧!
  但愿点点滴滴,在被淹没的城池深处,寻觅宋襄公近乎匿迹的灵魂再现,让我这痴狂的心灵回归平静……

  详情可看:http://www.dfbole.com/ym/info/info.php?sessid=&infoid=6211

当然不能这么说,只能说他才力俱无,假仁失众.是个好高骛远.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至于能列入五伯之内.
是因为拥立齐孝公,也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敢和楚国交战的诸侯.但他有一个美德,就是当年曾让国于公子目夷.


被嘲笑两千多年的宋襄公,到底是仁义还是愚蠢?
最终的结果就是本该是必胜无疑的宋国因为宋襄公的仁慈丢失了最好的时机,大败而归,而宋国的将士死伤无数,毕竟对手是楚国,他们不讲究什么道理规矩,如何取胜如何进展。2.宋襄公的行为是仁慈不是愚蠢宋襄公为了捍卫自己心中所谓的仁义丢失了取胜的机会,因为所谓的道义让宋国的将士死伤无数,大败而归,...

《史记》中的宋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有着怎样的故事?_百度...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又邀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而后,又命邾文公把鄫国国君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想借此来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因为曹国不服,发兵包围了曹国。四面树敌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已经为他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并且在宋国的公子目夷劝阻他的...

【春秋霸主】宋襄公—春秋大义
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各国诸侯接到宋襄公通知,请他们共同护送公子昭到齐国去接替君位。但是宋襄公的号召力不大,多数诸侯把宋国的通知搁在一边,只有卫国、曹国、...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的人还是战国时期的人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平定齐乱后宋襄公雄心...

为什么说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成就于仁义,也失败于仁义?
宋襄公继任王位时,又召其兄长目夷为宰相,二人共同治理天下。也许是因为宋襄公性情好,才被众人赏识,于是有一次齐桓公在一次聚会中,将齐国的太子昭托付于宋襄公,宋襄公答应了他的要求。之后齐桓公病死,齐国大乱,太子昭逃往宋国寻求宋襄公的援助,宋国的实力很弱,宋襄公也出手相助,并与数个...

历史上宋襄公是怎样的
这哪里打得过人家啊,救国宋军打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伤,护卫官也都被杀死了。宋国的人责备宋襄公,他说有道德的人,就算在战斗中,也要坚持仁义,只要敌人受伤了就不应该去杀死他们,年纪大的敌人,我们也不应该去把他们抓来当俘虏,这种借助地形,投机取巧的小人做法,怎么可以。我虽然是亡国的...

拿仁义当饭吃的宋襄公,是不是最蠢的春秋五霸
拿仁义当饭吃的宋襄公 是不是最蠢的春秋五霸 北青网 2017-05-03 15:14:02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次子,被太史公的《史记》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作为春秋时宋国的第十二任国君,宋襄公的在为时间约为公元前650年到前637年。周襄王九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

烽火战国宋襄公的资料?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名兹甫,谥号曰“ 宋襄公襄”, 春秋五霸之一,第四个, 宋国君主 于前650年 至前637年在位 , 在位13 年, 颇有作为的政治家 ,以仁义见称 初立 以贤臣子鱼.公孙固为辅, 宋国由此大治。国际上紧跟齐桓公步伐,积极维护齐国霸权。桓公死后,欲...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几个?
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2、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子姓,宋氏,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在位于前650年至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

爱辉区13631193306: 子鱼论战翻译中宋襄公是怎样的人 -
邢伊可力: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子姓,宋氏,名兹甫(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用现代5261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4102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是小国,1653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回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答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爱辉区13631193306: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邢伊可力:[答案] 宋公即宋襄公.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宋襄公作如下评论: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用现代的眼光看来...

爱辉区13631193306: 《史记》中的宋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邢伊可力: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子,名兹甫(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春秋五霸之一,为宋国君主,于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 周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立,以其庶兄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周襄王十年(公元前642年)助齐国平定内乱,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平定齐乱后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宋军大败,次年宋襄公因重伤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 在位时间: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 前任:(父)宋桓公 继任:(子)宋成公

爱辉区13631193306: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邢伊可力: 用现代的眼光看来,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如果将礼义用到君子身上,会使君子之风发扬光大,但如果象宋襄公用错地方,自会自取其辱,不但误国,也害了自己,成为后世笑柄.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

爱辉区13631193306: 历史上将宋襄公作为怎样一类人的代表? -
邢伊可力: 宋襄公是历史上诚实守信的代表人物,仁义得令人发笑,但确实不失可爱.宋襄公并不是傻子,但他确实很单纯.有个成语叫仁义之师,就是宋襄公的杰作.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爱辉区13631193306: 对宋襄公评价 -
邢伊可力: 口称仁义,实行霸道,却又无能.

爱辉区13631193306: 宋襄公到底有多厉害 宋襄公为什么能够位列春秋五霸 -
邢伊可力: 宋襄公被司马迁列为春秋五霸的原因,是因为宋襄公的仁义之举,他不仅要将王位让给目夷,还在对外的外交、军事上也采取仁义的手段,这是司马迁佩服他的原因之一.还有他帮助平定了齐国的内乱.

爱辉区13631193306: 宋襄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
邢伊可力: 迂腐,不懂得变通,有点呆萌的君主

爱辉区13631193306: 宋襄公愚不可及的时间,地点,人物 -
邢伊可力: 周襄王九年(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同时,楚成王借此机会将势力深入中原地区.因此,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尚弱,希望能以宋国的公爵地位压服各国,并与楚国争夺...

爱辉区13631193306: 历史为何说(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是愚蠢的?) -
邢伊可力: 宋襄公在春秋乱世中不切实际地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了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宋国是小国,宋襄公打了败仗,证明他对仁义还理解不到位,或者说对自己的实力还不清楚,若宋有后来秦国的实力再讲仁义必然称王,而且不只二世.但是宋襄公不肯埋头发展,他也曾说齐桓公用管仲20年称霸,而他等不了.急功近利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宽而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