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是怎么看出甲骨文是文字的?

作者&投稿:单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人是怎么解读甲骨文的?~

大部分时候,先从甲骨文的符号着手,大部分符号都是象形字,只是现代人无法揣摩古人的用意。古人是平面非立体思维,甚至只用细节来表示。古人画肚子里面一个孩子,就成了今天的“孕”。近似于孩子的思维,我就叫我六七岁大的女儿来看那些图形,她一看一个准儿,能大体猜出像什么,然后我再去求证。大部分时候,我们得回到古人的平面思维上去认字.

例如“笨”字,在甲骨文中,“笨”字竹子头下面一大丛树根,为什么是个竹字头呢?“本”有根的意思,那“笨”最初的意思是不是就是指竹子的根呢?于是我找到南方的朋友,问他竹子的根是什么样子,他告诉我是一大丛,我又亲自到南方考证,的确如此,所以我得出“笨”最开始就是笨重的竹根,后来引申意变为人笨重、笨拙等。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笨”是一辆马车的意思就是错的,很多字都是要实地考证,才能正确解读.

我敢肯定楼上几个都是不懂行的。专家破译甲骨文,应该说大体上都是正确的:

1.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都是画出来的图画,
2.文字是延续的,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直到今天的简体字是由一个演变过程的,通过现在的文字也可以慢慢追溯到甲骨文的意思

最早的甲骨文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现的,当时是有一种偶然的机会,因为一个清朝的官员生病了,而当时的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名叫做龙骨,是一种中药。

当时那个官员偶然就看到了甲骨文,而且这个官员是从属于教育类,对文化还是比较有高深的影响,然后突然觉得这个东西不一般,就这样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这样就发现了甲骨文。

按照我的猜测,他应该是这样发现甲骨文的,每个文字都是有特殊的规律,而且上面有笔画,中国的文字是一脉相传,我们的文字是逐渐演变的,所以会有一些看得出来的规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然后是金文等,最后就到了今天的现代文字了。而且甲骨文都是象形文字,是可以看的出来的,某些图案很像一些动物,就这样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现在甲骨文发现的越来越多了,主要都是在殷墟上面发现的,毕竟甲骨文在夏商两朝比较用的多。

甲骨文对我国研究古代的历史情况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物。



甲骨文作为文字记录古代汉语,已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符号系统,去图画已久远,不是“象形字”。真正的象形只能用图画来表示,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功能,是图画不能承担的。

首先在观念上要避免这样的误解:考释古文字,是类似看图识字的游戏。历代学者考释古文字时,“信口胡说”的太多,止戈为武、羊大为美等释字都是经典谬误。

这样的路数用来考释甲骨文更是步步维艰,例如:

1、犬、豕、虎,几字在甲骨文中是很接近原始图画了,但也已简化得光靠看“图”是很难相互区分这三类动物的。

2、甲骨文中有许多饰笔、连线、区别符号等,是无形可像的“符号”,与字音字义皆无关系。还有很多倒书、异构、讹变现象要加以辨析。孤立地考查只会茫然无绪。

3、一些字的形体只有表音作用而与字义无关。如天干地支、方位季节词(东南西北春夏秋冬)、虚词、代词等字,都只是记音符号,字形与字义没有任何关系。甲骨、金文为记录语言,假借(音)字以及添加声符的形声字已经不少,也无法从形体表现出来的“图像”去考释其字。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发现有15万多片甲骨,约4500个单字,解读了近三分之一。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中国古文字,讨论甲骨文时,应与金文、大篆等其他古文字纳入同一框架进行讨论。

从商的甲骨文,两周的青铜器铭文,战国、秦汉的石刻、简牍,直至今天通行的楷书,其形体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有迹可寻,中间未曾间断,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系统。而且,中国有着两千年左右研究古文字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这是我们得以考释古文字的基础。

古文字不是看图像看出来的,而是字形分析比较出来的。

文字都有形、音、义三部分,但辨识一个字的过程,只能是由形至音、由音至义的过程。考释古文字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形为主,从字形出发。字形上的差异是历史演变的结果,我们如果按时代次序逐步探索,发现这些演变中的一个个中间环节,就可以找出未识的古文字和后世某个已识字形的渊源关系,从而确定其为某字。这便是考释古文字的历史比较研究法。

已识字和未识字都是有字形的。历史比较法的实质是通过字形的比较建立未识字和已识字之间的桥梁,以已识字的音义推知未识字应有的音义。而这种比较必须在相近年代的字形之间逐次进行,才能确知每一个的字形在历史上逐步演变的情况。要识读商代的文字,拿已识的西周文字去做字形比较,当然比隔了一千多年的小篆字形更可靠。

以“豕”字为例,豕字在历史演变上和小篆的“豕”字相联系,因此释读为豕字,而非彘、猪字。“女”字也是同理,不会因为图有坐姿,而认为是“坐”或“跪”字。

汉字从原始构造讲,可以说是一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字符部件组成的文字。在古文字考释的实践中,首先考察各个偏旁的形体演变,是个提纲携领的好办法。因为同一个偏旁往往为许多字所共有,将全部已识字中可析出的同一偏旁的各种形体按时代排列,了解每个偏旁的历史演变,更便于深入研究字形演变中某方面的共同规律。因此,偏旁分析是古文字研究者用历史比较法考释古文字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对未识字的字形进行历史比较法的研究,最基本的前提是研究者要尽可能熟悉已识字的字形。『说文解字』系统保存了对小篆九千多字在音、义两方面的说解,不论小篆与后代通行汉字在形体上有多大差异,小篆是属于已识汉字之列的。在古文字研究的初期,“已识字”主要是指『说文』收录的小篆、大篆、籀文和古文。随着研究的深入,经过辨识的甲骨、金文成了新的“已识字”。

古文字是需要具备特殊训练的专家才可以辨识分析的。古文字研究者要做的基础功课很多。第一门当然是读『说文』,掌握其所收录的小篆、大篆和古文。其他已识的先秦古文字,从本质上讲,都是和『说文』进行历史比较而得出的研究成果。第二门是尽可能多的掌握已识的先秦文字的种种字形,需阅读『古文字类编』、『甲骨文编』、『金文编』、『陶文编』等分类详收先秦文字字形的字汇。然而,这些字汇是研究古文字重要的基础和参考,但不是金科玉律,不可迷信。

另一方面,辞例(上下文)在考释古文字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同小可,应作为字形比较的参考与辅证,再加以多方面的考查辨析,才可更精准地考释。此处不多细讲了。



甲骨文跟西周金文,为啥就没有过渡呢?甲骨文记录到晚商时期,按道理讲西周时期的文字应该很接近才对。

现代人是偶然发现甲骨文的。

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或写)在其上,称甲骨文。因为我国古代史书没有对商代甲骨文的记录,所以甲骨文有各种叫法,比如:龟卜文、契文、殷墟文字,等等。商朝灭亡后,商代甲骨也就被世人遗忘了。

若干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甲骨文才又被世人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其中有“龙骨”,王懿荣见其上刻有一种不认识的文字,倍感惊奇,于是立即命人到药店把有字的“龙骨”全部买回。

王懿荣还是一位古董商、金石学家。稍加研究,他便断定这是一种从未发现的极古的文字。于是多方加以收集,很快便从古董商手里买到一千片以上。可惜的是,王懿荣还没来得及研究,就在与“八国联军”交战失利后,以身殉国了。

1902年,王懿荣的儿子王汉甫为家计所迫,开始出售家藏古物。刘鹗(《老残游记》作者)用重价买下了王家积存的千余片甲骨。此后,他又广为收集,积累达三、四千片。

1903年,刘鹗在考古大家罗振玉的帮助下,精选了千余片拓印出版,这就是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书——《铁云藏龟》。刘鹗考证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为商代遗物。罗振玉把甲骨文称之为“夏殷之龟”。

其实,这种“龙骨”,有的是龟甲,有的是牛肩胛骨,均挖掘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从王懿荣发现开始,也开启了甲骨文的挖掘、发现、研究之路。

@愿与你一起擦亮星星,共同成长。欢迎关注公众号:擦亮星。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是从图像文字演化而来。所以,我一直就有个误区,以为古文字就是依靠图像来进行猜测的。举个栗子,比如说图像看起来长得像座山,所以那个字的含义就是山。然而,事实上,情况并不是这样。如果仅仅依靠这样的方式,很多文字看起来差不多的该怎么办呢?

古文字的辨别,事实上是从字形入手来进行切入的,甲骨文当然也是这样子。这种方法叫做历史比较研究法,是从时代的变化中找到字形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去判断某些甲骨文与现代文字的前后渊源,从而最终确定甲骨文含义。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发现某个甲骨文文字不认识,但是却发现和某个西周时间文字在字形上很近似,那么就可以合理推测两者之间是具有逻辑关系的,从而断定该甲骨文的含义。

所谓的历史比较研究法,就是建立在不同时代文字虽然字形有会差别,但是相邻年代的字形是具有连续性的,不会发生突变这个事实基础上。因为西周时期和商朝比较接近,所以西周文字与甲骨文在时代上最具有连续性。因此,识别甲骨文过程中,西周文字作为首要参考对象。

 

但是,即便如此,这种方法也不能完全将甲骨文辨别出来。




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 最早的甲骨文出现在哪个朝代
甲骨文是在商朝的时候出现的。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本身是商朝时代商王室用来占卜天下事的工具,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也称作“契文”或者“殷墟文字”。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现代汉字,才使...

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
为了一探究竟,他大量收购“龙骨”。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对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而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去的,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定这些刻在甲骨上的符号是一种文字,而且早于金文和篆书。并且王懿荣进一步追根溯源,最终发现这些...

什么是甲骨文?说一下甲骨文的发现过程
商代晚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或写)在其上,称甲骨文。因商代甲骨文不见于古代史书记载,所以学者命名不一,有龟卜文、契文、殷契、甲骨刻字、殷墟文字、贞卜文、殷墟卜辞等各种名称。商朝灭亡,“失国霾卜”,商代甲骨即不为世人所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人的甲骨人是什么意思
甲骨人是指在商代时期使用甲骨文字刻写的人物形象。这种写法主要出现在龟、骨等动物的背部或四肢,常常是被打上一些祈福、祭祀等文字。 甲骨人的出现是商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甲骨文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人文风貌的重要途径。甲骨人在拓片、碎片文献等方面为考古、历史学、语...

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除了卜吉凶之外,有部分甲骨文是用来记事的。

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
甲骨文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这有必要先从发生在一个名字叫李成的农民身上说起。这个愚昧的农民对甲骨文的发现有着一段典型的、可笑的、荒诞而又充满文化悲怆感的传说。他是河南省洹河畔安阳县小屯村人。李成是为了赚钱第一个把“甲骨文”作为药材运到城里、传送出去的人,但也是在他手里...

甲骨文的发现
面对甲骨上的刻写,有人认为那是多余的划痕,有人则认出了那是一种文字。“龟虽寿三千岁,永不朽在文字”,罗振玉的墨书意味深长。 甲骨文出土后,一代又一代知识人承前启后,不吝相传,以发现之功、推广之功、考释之功和提升之功成就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中国传奇。让人遗憾的是,一个世纪之后,曾经显赫一时...

为什么甲骨文在近代才有人发现。2000年前,时代又近,文化人也多。怎么...
只是古代没有系统的考古学,也缺乏很多科技手段,所以发现了,大多都不认为那是文字,反而觉得是“神迹”,如龟甲,上面有字的,大多数时候不被当做是甲骨文,而是当成了神物,用来占卜。还有一些古代的收藏家,就自己收藏研究,而且还当传家宝,不拿出来轻易示人,自己一个人闭门研究,基本没什么好发现的...

甲骨文是谁发现的。
甲骨文的最先发现者是王懿荣。王懿(yì)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省福山县(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爱国志士。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泛涉书史,尚经世之务,嗜金石,因见药店所售“龙骨”上的刻纹,发现甲骨文,为收藏殷墟甲骨的第一人...

甲骨文真的只在商代存在和使用吗?有没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
就像在安阳市建起来的文字博物馆,讲述的就是中国文字的由来,如果时候人伪造的,那么不就推翻了很多有理论依据存在的研究,仿佛再说我们的考古学家研究了这么久,这些都是虚无的。因为甲骨文被埋入地下3000多年,约19世纪80年代开端被河南小屯乡民发现,搜挖甲骨以为是“龙骨”卖给药店换钱。1899年,光绪...

环县17167386278: 如何辨别甲骨文? -
闫芝甲磺: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

环县17167386278: 现代人如何认识理解原始文字? -
闫芝甲磺:[答案] 办法之一: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查字典……什么字典呢?《说文解字》以及其他的字典,比如《说文解字》里就有一个汉字甲骨文、金文的图形办法之二:参考其他地方已经出土的文物上对于某个古文字的解释办法之三:根据古代典籍文献猜出来这...

环县17167386278: 汉字的发展 -
闫芝甲磺: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环县17167386278: 目前世界上个人识别甲骨文字最多的人是谁 -
闫芝甲磺: 目前,不知道有没有这种人,但发现甲骨文的是王懿荣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环县17167386278: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 -
闫芝甲磺:[答案]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

环县17167386278: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有哪些联系? -
闫芝甲磺: 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现代汉字,尽管在形体、读音、字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性质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现代的汉字和古代的汉字一脉相承,现代汉字是在古代汉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

环县17167386278: 甲骨文是否可以确定就是汉字的最早起源? -
闫芝甲磺: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汉字是由此发展而来的,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肯定不是最早的文字,因为它已经是比较成体系的文字了. 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大都是殷商时期的,据说中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甲骨文是山东桓台县田庄镇史家村出土的两块卜骨上的刻字,距今约3500至3700年

环县17167386278: 现代汉语上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这句话对不对 -
闫芝甲磺: 首先要明确: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出现后,比较系统的,可称之为“文字”的最早字体形态,早先适用于动物骨片上刻画,用来占卜的. 金文是最早刻录在器皿“鼎”上的碑文类记载文字. 再次要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

环县17167386278: 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它对历史和人类社会的价值意义如何? -
闫芝甲磺: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把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作为药材,卖给药店.19世纪末,著名的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归家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环县17167386278: 甲骨文是否可以确定就是汉字的最早起源?现在发现的最早甲骨文是有多久历史 -
闫芝甲磺:[答案]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以象形字为主,笔画匀称,字形美观,这说明,甲骨文的形成,已经经过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它为研究汉字的起源提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