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建立了政权,富甲一方,为何有人说他犯了三个错误?

作者&投稿:郁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士诚自立为王,拥有苏、吴的富庶之地,为何失败?~

张士诚失败原因,朱元璋总结的最到位就是“器小”,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建国后总结自己的成功,对手的失败,曾经说道:“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简单地说张士诚失败就是:格局太小,目光短浅。《明史》中也有相类似的评论:“士诚为人,外持重寡言,似有气量,而实无远图。”张士诚的“器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身。张士诚生于江浙、起于江浙,早年家庭贫困,靠撑船卖盐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苦。过惯了被压迫的日子,他想要生活好一些。所以在他的思想深处,商人那种“小富即安”的思想,一直在他头脑里根深蒂固。他觉得能够守着财富安稳度日就好了,让自己手下的将士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他最满足的事情了。他的这种政治理念,让他赢得了属下的好口碑,但是也带来了政治上最大的隐患。

第二性格因素。当时朱元璋的主要对手除了张士诚,还有陈友谅,陈友谅是一个心狠手辣,能力很强,很有野心的人。如果当时朱元璋攻打张士诚,陈友谅肯定会从中插一脚,所以,朱元璋选择攻打陈友谅,而张士诚不会这样,他选择观望,选择坐山观虎斗。张士诚只是守着自己的巨额财富,安居一隅,但是乱世哪里有安枕无忧啊。

第三财富太多,令人眼红。正是因为张士诚财富过多,这也成了导致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拥有着最为富庶的土地,他拥有着莫大的财富,这让别人怎么会不眼红?
第四对手太强大。张士诚的对手有朱元璋和陈友谅,无论哪一个都很强势。而相比之下,张士诚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张士诚做梦都没想到,陈友谅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当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火速派兵攻打张士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他,后来张士诚兵败自杀。

所以,张士诚虽然占据着富庶之地,拥有大量的爱戴他的士兵将领,却因为种种原因,给他人做嫁衣裳,最终被朱元璋打败,将自己的成果拱手让人。明明是一手好牌,只是因为“器小”没有眼光,最终导致失败,张士诚实在可惜。

太多,列举十个著名的军事家
1、李世民: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兼备。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他是最早将参谋机构引入军队建设,他的天策府居功至伟,从16岁起战绩未败。
2、孙武: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我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鼻祖,被后世誉为“兵圣”。孙武助吴灭楚,威慑齐晋,使一个弱小的吴国在短期内跃升为军事强国。《孙子兵法》记载了其军事思想,是中国兵学的最高境界。

3、白起: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4、韩信: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兵灵活,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5、李靖: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6、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朱元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8、刘裕: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与很多历史人物不同的是,刘裕是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用二十年的时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所以更令人钦佩。刘裕的军事生涯,指挥了无数次作战,最大的特点是以少胜多,而且作战中常身先士卒。刘裕的北伐,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仅次于朱元璋北伐。此外,刘裕还长于水战。

9、岳飞: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数次北伐中原,特别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使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10. 努尔哈赤
创建了八旗军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产组织演变而来的。女真人的习惯,每逢出师打猎,全族的壮丁都要出动。
每人出一支箭,10个人组成一个小队,由牛录额真指挥。后来由于军队不断扩大,努尔哈赤就规定每300个人设一个牛录额真;每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设一个甲喇额真统辖;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设一个固山额真统领,并设两个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
每个固山为一旗,由亲王担任统帅,率领7500人,分别用红黄蓝白四色旗为标志,所以也称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红、镶黄、镶白、镶蓝四旗,一共八旗。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士兵平时狩猎耕种,战时上马出征。
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而努尔哈赤则是最高统帅。八旗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战斗力,入关前的八旗兵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极盛之时,张士诚所占之地:东至大海,南抵绍兴,西接豫皖交界,北达山东金沟,地阔二千多里,统兵十余万。当时,朱元璋地盘小、钱粮少。张士诚占尽天下富庶之地,却身死国灭,主要原因是他有三个错误:一、贪功自奉称王早;二、胸无大志气量小;三、赏罚不明良将少。

张士诚

元朝末年,三分天下者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也。众所周知,朱元璋得以鼎鼎天下,是接受了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三位元末豪杰,张士诚率先于1353年称王,国号大周,建元天佑。他称王比小明王韩林儿早了2年,比陈友谅早了6年,更是比朱元璋早15年。出头的椽子先烂,张士诚称王的第二年,元朝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征讨之,意在杀一儆百。若不是脱脱受党政影响,被地解职押往吐蕃,导致元军群龙无首,张士诚可能早就灭亡了。他称王早,地盘与元朝接壤,最先受到攻击,致使他长时间向元朝称臣供奉粮草,不能很好发展。

朱元璋

再说,张士诚胸无大志是出了名的。朱元璋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对于先打陈友谅还是先打张士诚,作了经典的总结:士诚量小友谅志骄,若攻士诚,友谅必救;反之,士诚定会作壁上观。事实确实如此,在生死存在的鄱阳湖大战中,张士诚不出兵援陈友谅使其被灭。随后,朱元璋整军出发,灭了张士诚。

陈友谅

最后再说,张士诚的赏罚不明,张士诚倚重的其弟弟张士信。他虽有勇武,确是一位贪图钱财的纨绔子弟,出征前必要赏赐,犯了错误不受处罚。上梁不正下梁歪,张士诚军队的风气被带坏了,大战之前经常有人逃跑。《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是受不了这种待遇,离开了张士诚。

元朝骑兵

在元末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张士诚有以上三个管理上的错误,想不被灭都难。他最后被朱元璋命人乱棍打死。



张士诚在起兵发迹之前曾是一个富甲一方的盐商,揭竿起义反元之后也雄霸一方成为和朱元璋、陈友谅三分天下的人物,但他犯得三个错误导致他被朱元璋打败,最终落得一个含冤自杀的结局。

一、 沉醉享乐,目光短浅

张士诚出身贫寒,早期做商人发家,拥有了一定财富势力就使他失去了奋斗的斗志,从最早经商时“小富即安”的思想就在他的心里扎根。身在乱世一个起义军统帅若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没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早早的注定了他最终失败的结局。

二、 不识贤能,庸人误事

相较于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手底下能人异士辈出,张士诚并没有可靠的军师、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处理朝廷琐碎,不得以将权力下放到了自己弟弟张士信手上,但是弟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管理朝政,又一次将权力下放到了三个只会口头功夫,纸上谈兵的军师手上,导致朝廷大小事务不得妥善处理,贪官污吏群出,由此也可见张士诚最终会输给朱元璋。

三、 性格孤骄,不识局势

朱元璋对于张、陈两大劲敌的性格都分析得十分准确,相较于陈友谅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张士诚就显得更加孤傲,倘若先行攻打张士诚,以陈友谅的性格必然会插手,导致腹背受敌,而如果先攻打陈友谅却不同,张士诚大概率会选择坐山观虎斗。事实证明,他赌对了,之后张士诚面对重整旗鼓的朱元璋,只有惨败的结局。



张士诚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远见,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而这也注定他必然会失败。

张士诚本是盐贩子出身,因为长期受到盐官压迫,与亲戚朋友一起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江北重镇,次年自立为王。

张士诚本身是个商人,非常懂经济,将域内治理得非常好,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友谅最桀(残暴),士诚最富”的说法。

但也正因为张士诚的商人出身,导致他喜欢贪图小利,没有远见,容易被一定的物质条件满足。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朱元璋在北定中原之前,在江南主要面对两股势力,一是陈友谅,一是张士诚,其中张士诚离朱元璋更近,当时有很多人建议朱元璋先攻打张士诚,因为张士诚比较好打,所谓先易后难嘛,但是朱元璋不这么想,他决定先攻打比较难打的陈友谅。

朱元璋的理由很简单:“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先攻友谅”。

后来事实果然如此,当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相持不下时,张士诚一直在徘徊观望,迟迟不下决定,导致朱元璋做大。陈友谅既灭,张士诚顿成累卵,不久便被朱元璋击败。

朱元璋后来回忆说,如果先打张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



张士诚所犯的三个错误,恰恰是朱元璋不具备的三个优点,所以,明初,江南士人对朱元璋“重典治国”的策略感到不满时,总是对元朝怀有故国之情,对张士诚怀有同情之心。江南士人对元朝怀有故国之情,是因为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正统王朝,对张士诚怀有同情之心,是因为张士诚保境安民、轻徭薄赋的治理方式,深得民心。为什么没有人对陈友谅怀有同情之心呢?因为陈友谅有点残暴,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暴君。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明初,江南士人怀念元朝,同情张士诚,所以,有很多人不愿意当明朝的官,朱元璋对此感到十分的厌恶,杀害了很多不愿意效忠明朝的文人。

张士诚到底犯了哪三个错误呢?其实,他的这三个错误恰恰是优点,但是在乱世就成为了缺点,因此,张士诚适合做太平盛世的皇帝,不适合做开国之君。

第一、保境安民与不思进取

张士诚在以苏州为中心的势力范围内,保境安民、轻徭薄税,深得江南老百姓的喜爱,江南地区因而能够在元末战乱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繁荣、富庶。但是,保境安民的背后,却是张士诚的不思进取。从地理环境上来讲,元末江南地区的形势,对朱元璋是最不利的,朱元璋处于中间,西边有陈友谅,东边有张士诚。但是,张士诚胸无大志,贪图享乐,在朱元璋攻打陈友谅之时,并没有从背后袭击朱元璋,从而使得朱元璋能够在鄱阳湖水战中大获全胜,转而进攻张士诚。

高产的水稻为江南的富庶奠定了基础

第二、轻徭薄赋与用人不当

张士诚在江南地区,轻徭薄税,深得民心,与此同时,对自己的属下也特别的宽厚,广招天下名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曾经当过张士诚的幕僚。但在广招天下名士的背后,却是用人不当,赏罚不明。

第三:无为而治与贪图享乐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自称“吴王”,在元末战乱的形势之下,本应有所作为,但是,处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张士诚很快就学会了贪图享乐,将政事交给丞相张士信,这种做法在太平盛世,就是无为而治,君逸臣劳,但是,在乱世,就是贪图享乐了。

明朝的皇帝和大臣上朝时的情景

总之,张士诚适合做太平盛世的皇帝,不适合在乱世当开国皇帝,明初,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人们希望朱元璋也能够轻徭薄赋、无为而治,但是,朱元璋是“重典治国”,所以江南士人对张士诚有怀念之情。朱元璋的一生是“重典治国”,手段严厉,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孙子建文帝能够施恩惠于百姓,回归到轻徭薄赋、无为而治,这从明朝的年号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朱允炆的年号是“建文”。所以,在中国古代,一个王朝需要文武并用,宽松得当的治国策略,在乱世,如果强调无为而治,容易造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这是张士诚犯的最大的错误。



张士诚作为元末的农民起义军的代表,当年的军队实力都比朱元璋要大的多,而是到最后却被朱元璋给打败了。究其原因,张士诚犯了几个错误,一是贪图享乐,胸无大志。二是用人失误。三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

第一贪图享乐,胸无大志。朱元璋曾经说道:“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简单地说张士诚就是:格局太小,目光短浅。张士诚出身贫困,生于江浙、起于江浙,早年家庭贫困,靠撑船卖盐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苦。所以在他的思想深处,商人那种“小富即安”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他觉得能够守着财富安稳度日就好了,让自己手下的将士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他最满足的事情了。一个统帅,没有远见,注定了他队伍的失败,注定了张士诚的悲剧。

第二用人失误。张士诚的对手有朱元璋和陈友谅,无论哪一个都很强势,特别是朱元璋手下能人辈出。而相比之下,张士诚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后来,他将朝廷的事情全部交给自己的弟弟,他弟弟张士信没有时间处理朝廷的事情,就将朝廷的权力交给了三个军师,这三个人是典型的读书人,光会动嘴,根本就没有本事,每天都在玩弄文字,导致整个朝廷上下都很腐败,所以最终张士诚败给朱元璋也是正常的。

第三错误估计了形势。当时朱元璋的主要对手除了张士诚,还有陈友谅,陈友谅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如果当时朱元璋攻打张士诚,陈友谅肯定会从中插一脚,所以,朱元璋选择攻打陈友谅,而张士诚不会这样,他选择观望,选择坐山观虎斗。张士诚做梦都没想到,当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火速派兵攻打张士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他,后来张士诚兵败自杀。

所以,张士诚失败原因很多,归结起来他的这三个问题最重要。一是贪图享乐,胸无大志。二是用人失误。三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所以,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张士诚最终失败了,自杀身亡,而朱元璋最终成为了皇帝,开创了大明江山。




张士诚起义从“十八杆子打不着”到红巾军之路
张士诚政权建立后,占领了江南富庶地区,而这一带长期没有战乱困扰,所以张士诚也变得骄奢淫逸。后期在朱元璋和张士诚的战争中,张士诚的弟弟被朱元璋打败,杭州的守军也向朱元璋投降,于是张士诚很快被朱元璋打败,被朱元璋囚禁。后来,张士诚认为朱元璋获胜只是因为上帝的保佑,这激怒了朱元璋,最终被...

沈万三背后的男人沈万三没有他就没有财富
张士诚建立政权后,千方百计扶持沈万三的生意,沈万三的财富越来越大。可以说,没有张士诚,就没有沈万三后来的富可敌国。有了张士诚的大腿,沈万三在生意上自然是所向披靡,但之后张士诚渐渐败给了朱元璋,沈万三投靠了朱元璋,倾其所有支持朱元璋,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直想除...

大丰古代优秀人物都有谁?
他出生于泰州兴化白驹场(今属江苏省盐城大丰市),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他建立的大周政权与朱元璋、陈友谅等势力分庭抗礼,最后亡...

为什么陈友谅地广,张士诚富有,最后却败给朱元璋
元朝末年,这个时期其实也挺热闹的,虽然比不了汉朝末年的三国逐鹿,但是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军反元。同时期的起义军还有陈友谅,张士诚,战至最后,这三家起义军开始争夺地盘,企图统一华夏,也是足够精彩。陈友谅(1320?1363),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

张士诚(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详细资料大全
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 张士诚起义地& 建立政权 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于是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攻下了泰州。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

张士诚率起义军攻陷泰州及兴化
早年的张士诚,毫无疑问是抗击元朝的盖世功臣。他领导的起义军在江浙一带建立了革命政权,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从经济上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统治者。那么,张士诚为什么要起义呢?张士诚又是如何攻陷泰州和兴化呢?

张士诚是怎么起家的?以及后来是怎么被朱元璋打败的?
九月,张士诚自称吴王,以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不再归顺元朝;次年,朱元璋也称“吴王”;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也在张士诚处任职。张士诚与朱元璋的势力不断交战,张部以渔盐近海交通便利,时有日本倭寇力量暗中支持,明朝建立后实施“海禁政策”与此不无...

得民心者得天下!那深得民心的张士诚为何败于朱元璋?
元朝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支实力非常强大的起义军,不仅建立了革命政权,还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与此同时,张士诚在机制的地盘威望非常高,他废除了元朝加在农民和盐民身上的苛捐杂税,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赐给贫民和老年人。从他的一系列政策来看...

朱元璋给了沈万三一文钱,为何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却破产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路上有一个十分强悍的对手,此人就是张士诚,朱元璋在北部建立起了政权,就对苏州的张士诚发动了攻势,可是苏州很难打,张士诚在此地固守了八个月之久。影视中的沈万三 这让朱元璋恨透了张士诚,连带着也恨苏州的富商,这是为何呢,因为没有这些富商的支持,张士诚早就支撑不住了...

深得民心的张士诚,最后为何还会惨败给了朱元璋?
其次,张士诚用人不当,当政后迅速腐化堕落。在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中,陈友谅最强,张士诚最富,朱元璋是谁也比不上。但张士诚也正是因为占据了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所以腐化得很快。他在成为统治者后,不想再过问政务,便将政务交给了弟弟张世信和女婿潘元绍等人。张士诚雕像 结果这二人却是贪财好色...

麻江县15029519328: 张士诚怎么有那么多钱? -
出询联环: 张士诚,小字九四,乃泰州人.他自年轻时代起,就做当地盐场的帮闲记账一类杂差,很能损公肥私,凭关系让三个弟弟干上操舟运盐的营生,顺便走私贩盐.这性质与现在派出所所长让亲戚开歌舞厅按脚房一样,不算什么大恶,却无职业“道...

麻江县15029519328: 张士诚自立为王,拥有苏、吴的富庶之地,为何失败? -
出询联环: 元朝末年的割据势力,有“友谅最桀,士诚最富”的说法,张士诚占据的地方,是经济富庶之区,但是,在中国古代,一个政权想要一统天下,富庶恰恰会成为不利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士诚于至正十四年正月(1354年)自称“诚王”,...

麻江县15029519328: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
出询联环:[答案] (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 (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

麻江县15029519328: 朱元璋与张士诚 张士诚为什么失败 -
出询联环: 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的性格是张士诚为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

麻江县15029519328: 重文轻武为什么元朝只有戏文学取得成就? -
出询联环: 元代末年,张士诚在南方建立政权,实际是封建割据.在张士诚的政权统治下,士人中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杨维桢和这个政权有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他的朋友和学生陈基、张宪则是张士诚兄弟的幕僚.昆山人顾瑛,尽散家财,削发为在家僧....

麻江县15029519328: 朱元璋是怎样建立明朝的 -
出询联环: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路:1328年,出生盱眙太平乡,童年贫苦,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当行童1352年,投靠濠州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升任副元帅,娶马氏1355年,郭子兴逝世,遥奉小明王龙风政权,被封为左都元帅 1356年,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奉行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略1363年,鄱阳湖水战大破陈有谅60万水军,陈有谅阵亡1364年,自立为吴王,陈有谅子陈理投降;进攻张士诚1367年,徐达攻克平江俘张士诚,一统江南;讨方国珍,开始北伐元朝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9月,徐达攻克大都

麻江县15029519328: 朱元璋靠什么建立明朝 -
出询联环: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喜勿喷. 1. 朱元璋作为一名贫苦农民出身的放牛郎,早年当过和尚,四处乞讨,尝遍明见疾苦,对日后的飞黄腾达越发珍惜,从而能够稳固政权,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权利极度的渴望.这也能应...

麻江县15029519328: 元末明初的名人有哪些? -
出询联环: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

麻江县15029519328: 朱元璋和沈万三之间是什么微妙关系 -
出询联环: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我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沈万三有一个本事 能知到金银财宝藏在哪 但要让人把他打得顶不住才知到 有次朱元璋要修筑城墙不够钱就捉他去打......

麻江县15029519328: 朱元璋为什么要和张士诚 陈友谅打仗····他们都是打着反抗元朝的旗号起义的 为什么不能联合对抗元朝 -
出询联环: 1、你也说是旗号了,谁把旗号当真了,旗号只是个借口.2、三个人的地盘是连接起来的,张士诚在东,陈友谅在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