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最后一个齐王不抵抗却被骂?

作者&投稿:尧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战国时最后一个齐王不抵抗却被骂~


我们都知道,灭国大战的过程中,王翦和李信有过一次20万VS 60万兵力的争论,其实《太平御览》还记了另一个小插曲:灭燕之后,秦王政问李信,剩下的齐楚两国应该先进攻哪个?李信回答:“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明确主张先进攻齐国。这个论述有一点值得注意:齐国比楚国弱,灭齐难度小于楚国,显然是当时大家的共识。这也是灭齐显得顺理成章的首要理由:齐国实力弱。
别忘了,最后秦国还是先进攻的楚国,为什么要先难后易?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如果先灭齐国,搞不好会惊动楚国,或是趁机搞出一些动作让秦国首尾难顾,或是趁秦国对齐用兵的时间加紧备战,做好抗秦的一切准备。等到齐国灭亡,秦国最后对战楚国,肯定又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大决战,精彩是精彩,可也胜负难料,秦国恐怕得多花不知多少力气才能征服楚国。

反过来,如果秦国先攻楚国,齐国是肯定不会有动作的。从燕齐之战结束、齐襄王田单勉强复国之后,齐国对于天下已经没有实际影响力了;再加上秦国一直着意拉拢,灭国大战的十年间,秦国每灭一国,齐国都要派出使者祝贺,可以说,齐国是六国当中最软弱的国家,齐王建也很可能是那种孱弱没有主见的君王,一旦齐国孤立无援,极大可能会不战而降。事实也验证了这点,这就是第二点原因。
最后,燕齐之战后,齐国已经多年没有经历战争,乍看上去和平当然是好事,但在外面的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一派歌舞升平,只能说是自欺欺人。秦军攻入临淄后,“民莫敢格者”,完全成了待宰的羔羊,所幸秦国并没有屠城等各种暴行,如果换成侵华日军呢?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第三点原因。
所以,齐国的不战而降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齐王建的个人意志只起到一部分作用,既没必要对此大加抨击,甚至也不必过分在意。

齐国是个很奇葩的国家,齐国的国运本来到他爸爸田法章时代就完了,没想到,他爸爸是个小强,再加上田善的莫名开挂,让齐国又续命了几十年。在田法章和君王后的传奇爱情故事之后,实际上掌握齐国国政的就是君王后了。齐王建一直到君王后死后才逐渐的拿回君权,但是整个齐国的国政是有个惯性思维的。在君王后执政的三十五年间(包括田法章时代),对秦国一直都是很谨慎小心的,《史记》里说她是“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
齐王建也是一直延续了他母亲的政策。这个政策一直到齐国亡国,在齐国是主流思潮。齐国对于秦国的入侵和吞并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是,秦国很快就亡国了。只有一代人。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秦被贴上了暴秦的标签,后来起来反抗秦帝国的都是假借了旧六国的名义。这时候如果认为,齐王建投降称臣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情,那么这些反抗就失去了大义。

后世则更离谱,只要是文人写书的都以黑秦为政治正确,似乎不说上几句暴秦就是三观不正,所以降秦的齐王建自然也不是好东西。
反观宋朝就不一样了。北宋南宋统治了中国三百多年,并牢牢的控制了主流发声渠道,使得钱王的纳土归宋成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假如宋朝也像秦朝那么短命,那绝对是另一种画风了。看看隋朝和南陈,要是陈叔宝不抵抗而投降也一样会被骂个狗血淋头,假如后来唐朝没有崛起而隋朝一统中国数百年,而陈叔宝又是自动投降的,那肯定是史书上的一段佳话了!
秦国的间谍挺厉害的。其中最厉害的间谍竟然坐到齐国的丞相位置。另外,这跟当时齐国的社会心态有关,大家应该知道齐国最著名的稷下学宫吧?这是齐国的高等学府。当时的人以稷下学宫的学士为荣,李斯和荀卿也曾是稷下门徒。邹衍慎道等名士也都跟这所高等学府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当时的齐人最好空谈阔伦,号称饱学之士。他们一直自我陶醉在齐桓公的称霸诸侯的辉煌之中,不能自拔。要他们谈论政治,游艺讲学,天下间无人能及。但要说到带兵打仗,却谁也没有兴趣,也没有能耐。千百年来,齐国最负盛名的将帅也仅有田单一人耳。等到秦国大将王贲和李信领兵到来的时候,齐王田建只能抱着玉玺投降了。说实话,我并没看过有骂齐王投降的书籍或历史记载。最多也就是流露出几句不屑之言。

齐王田建的投降虽然不具气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他的直接投降却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使得多少齐国男人得以保全性命。君不见太子丹偷袭秦王,惹得秦王大开杀戒。赵国拼死抵抗,惹得秦王在邯郸屠城。虽然说是王族之争。可真正在战场上能死几个王族?死的不都是穷苦百姓吗?

在战国以前,“帝”这个称号是存在的。如你所说的,当时齐国和秦国相约同时称帝,齐国在东方,称“东帝”,秦国在西方,称“西帝”。但是在秦国统一后,秦始皇觉得只是“帝”不足彰显其尊贵,所以把另一个称号“皇”拿出来,和“帝”放在一起,称为“皇帝”,就是比“皇”和“帝”都尊贵的意思。自此,才有“皇帝”这个词。

感谢大家于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辛勤劳作,只为等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穿衣搭配,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有人骂齐王建,个人印象里似乎没怎么见过这样的言论。我倒是觉得,齐国的不战而降完全可以理解,也有着充分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灭国大战的过程中,王翦和李信有过一次20万VS 60万兵力的争论,其实《太平御览》还记了另一个小插曲:灭燕之后,秦王政问李信,剩下的齐楚两国应该先进攻哪个?李信回答:“楚地广,齐地狭。楚人勇,齐人怯。请先从事于易。”明确主张先进攻齐国。这个论述有一点值得注意:齐国比楚国弱,灭齐难度小于楚国,显然是当时大家的共识。这也是灭齐显得顺理成章的首要理由:齐国实力弱。

别忘了,最后秦国还是先进攻的楚国,为什么要先难后易?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如果先灭齐国,搞不好会惊动楚国,或是趁机搞出一些动作让秦国首尾难顾,或是趁秦国对齐用兵的时间加紧备战,做好抗秦的一切准备。等到齐国灭亡,秦国最后对战楚国,肯定又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大决战,精彩是精彩,可也胜负难料,秦国恐怕得多花不知多少力气才能征服楚国。

反过来,如果秦国先攻楚国,齐国是肯定不会有动作的。从燕齐之战结束、齐襄王田单勉强复国之后,齐国对于天下已经没有实际影响力了;再加上秦国一直着意拉拢,灭国大战的十年间,秦国每灭一国,齐国都要派出使者祝贺,可以说,齐国是六国当中最软弱的国家,齐王建也很可能是那种孱弱没有主见的君王,一旦齐国孤立无援,极大可能会不战而降。事实也验证了这点,这就是第二点原因。

最后,燕齐之战后,齐国已经多年没有经历战争,乍看上去和平当然是好事,但在外面的威胁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一派歌舞升平,只能说是自欺欺人。秦军攻入临淄后,“民莫敢格者”,完全成了待宰的羔羊,所幸秦国并没有屠城等各种暴行,如果换成侵华日军呢?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第三点原因。

所以,齐国的不战而降是有着多方面因素的,齐王建的个人意志只起到一部分作用,既没必要对此大加抨击,甚至也不必过分在意。

齐国是个很奇葩的国家,齐国的国运本来到他爸爸田法章时代就完了,没想到,他爸爸是个小强,再加上田善的莫名开挂,让齐国又续命了几十年。在田法章和君王后的传奇爱情故事之后,实际上掌握齐国国政的就是君王后了。齐王建一直到君王后死后才逐渐的拿回君权,但是整个齐国的国政是有个惯性思维的。在君王后执政的三十五年间(包括田法章时代),对秦国一直都是很谨慎小心的,《史记》里说她是“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

齐王建也是一直延续了他母亲的政策。这个政策一直到齐国亡国,在齐国是主流思潮。齐国对于秦国的入侵和吞并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是,秦国很快就亡国了。只有一代人。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秦被贴上了暴秦的标签,后来起来反抗秦帝国的都是假借了旧六国的名义。这时候如果认为,齐王建投降称臣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情,那么这些反抗就失去了大义。

后世则更离谱,只要是文人写书的都以黑秦为政治正确,似乎不说上几句暴秦就是三观不正,所以降秦的齐王建自然也不是好东西。

反观宋朝就不一样了。北宋南宋统治了中国三百多年,并牢牢的控制了主流发声渠道,使得钱王的纳土归宋成了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假如宋朝也像秦朝那么短命,那绝对是另一种画风了。看看隋朝和南陈,要是陈叔宝不抵抗而投降也一样会被骂个狗血淋头,假如后来唐朝没有崛起而隋朝一统中国数百年,而陈叔宝又是自动投降的,那肯定是史书上的一段佳话了!

秦国的间谍挺厉害的。其中最厉害的间谍竟然坐到齐国的丞相位置。另外,这跟当时齐国的社会心态有关,大家应该知道齐国最著名的稷下学宫吧?这是齐国的高等学府。当时的人以稷下学宫的学士为荣,李斯和荀卿也曾是稷下门徒。邹衍慎道等名士也都跟这所高等学府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当时的齐人最好空谈阔伦,号称饱学之士。他们一直自我陶醉在齐桓公的称霸诸侯的辉煌之中,不能自拔。要他们谈论政治,游艺讲学,天下间无人能及。但要说到带兵打仗,却谁也没有兴趣,也没有能耐。千百年来,齐国最负盛名的将帅也仅有田单一人耳。等到秦国大将王贲和李信领兵到来的时候,齐王田建只能抱着玉玺投降了。说实话,我并没看过有骂齐王投降的书籍或历史记载。最多也就是流露出几句不屑之言。

齐王田建的投降虽然不具气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的直接投降却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使得多少齐国男人得以保全性命。君不见太子丹偷袭秦王,惹得秦王大开杀戒。赵国拼死抵抗,惹得秦王在邯郸屠城。虽然说是王族之争。可真正在战场上能死几个王族?死的不都是穷苦百姓吗?战国七雄,同根同祖。大家都是华夏子孙,降了也就降了。至少我不会骂田建的。又不是跟外族的小日本打。不必那么较真。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
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

战国时期哪国事最后一个灭亡的
是卫国最后灭亡。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之一,立国前后共计838年,传35君。公元前254年,已被魏国覆亡,其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公元前241年秦取濮阳等地,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今沁阳),卫也就名存实亡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战国晚期,最后一个被灭的是哪个国家
齐国。齐国之所以最后一个被灭,一方面因为齐国离秦远,国力比较强,实在不方便最先吃掉;一方面,秦国继续发扬“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和齐交好。齐国也是个短视的,不仅不支援其他五国抗秦,末代君主齐王建还因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丞相后胜为...

战国的最后一个国家灭亡了吗
1、韩国 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了内史腾去率领大军,攻其不备,突然南下,然后快速地渡过了黄河,一下子攻破了韩国,韩国首都郑被占领,从此韩国彻底灭亡了。2、赵国 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赵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于是秦国乘机出动,秦国采用兵分两路的策略,从南方和北方两个方向去合击赵国的都...

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春秋战国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最后一个皇帝是周赧王。周赧王简介:周赧王,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东周的首都)...

战国七雄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是哪国?
齐国,国七雄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是除秦以外的齐 ,战国七雄的最后一个秦是被自己的暴政灭亡的(前206年)。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最后一个是齐国。

勾践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勾践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勾践变成主宰是因为什么?勾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越王勾践志向复仇,天天舔尝苦胆,乘夫差北进会盟,中国苦闷,发兵灭吴,变成秋春最后一个主宰。楚越的决战沙城已经是序幕,春秋战国时期宣布结束。改革创新政令.发展经济。并没有稳固的政令,并没有发达的经济发展,一个国家能立足于吗?谈何复仇。对策不...

春秋战国期间的诸侯国最后一个亡于秦国之手的是哪国?
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公元前221年,齐国国王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倒台,齐国是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死于秦的国家是齐国。在东晋春秋战国84-5年间,秦国和楚国是两个非常强大的附庸。在秦国和楚国之间,还有一个伟大的诸侯国——巴。至于巴基斯坦,周朝时位于西南部。

战国七雄最后一位王分别是谁
他是楚哀王的庶兄。 燕国:王喜 (?—?),姬姓,名喜,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四十三任君主,亦是末代君主 韩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 赵国:赵王迁,又称赵幽缪王,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最后一位国君 魏国:魏王假(前227-前225),被秦国大将王贲攻破灭亡。

战国后期,齐国为什么是最后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
战国后期大致的局面已经很明了,秦国一家独大,其兵力综合国力已经不是其它任何一个诸侯国可以抗衡的了。随后各诸侯国被相继灭国,为何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国的诸侯国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齐国地理位置特殊,齐国当时位于如今的山东半岛,东靠大海。按地理位置来说,秦国疆域远在西南,距离齐国甚远...

南海区17681872374: 为什么战国时,齐国不战而降? -
毕影小儿: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

南海区17681872374: 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国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
毕影小儿: 这里是战国时期的齐国.这里就是齐威王时期,齐威王后,齐国就不强了.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所灭,齐国是六国中被秦国最后一个灭的. 齐国的失败可以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齐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在战国七雄中遥遥领先,可齐国过于重视富国,不重视强兵,轻视军事.这是重要原因. 全国上下贪图苟安,不思进取.上至国王,下至平民,从未想过要对抗外敌.一直在吃祖宗的老本,被秦国的远交近攻战略所迷惑. 没有统一的战略眼光.也没有统一的国策. 国家政策摇摆不定.一朝国王、一朝大臣,大多废前人的政策. 比较排外.不肯重用外国人. 齐国还有点骄傲自大.这点也被秦国所利用了.

南海区17681872374: 战国后期秦国灭齐国的大将和经过? -
毕影小儿: 关于齐国灭亡的经过,史书记载不一.据《战国策·齐策六》载:“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先是,齐为之歌曰:'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是说为:齐王建被骗入秦,囚禁而死,齐因之亡国. 《史记·田齐世家》载:“齐王建四十年,秦灭魏,秦兵次于历下.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秦虏王建迁之共.遂灭齐为郡,天下一并于秦.”此说则以为秦兵压境,齐王不战而降,齐国遂灭. 《史记·秦始皇本纪》则记载:“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认为齐王建曾发兵西线抗秦,但秦将王贲从北方乘虚而入,将王建俘获.

南海区17681872374: 秦灭齐为什么这么顺利 -
毕影小儿: 因为齐国对潜在威胁没有足够的警惕性,秦灭五国的时候,齐不是看热闹就是默不作声,到最后秦国灭齐国时,己经没人帮齐国了,齐国就被秦国轻易灭掉了

南海区17681872374: 王贲南下伐齐,为什么没有遇到大型抵抗? -
毕影小儿: 因为当时的齐国逐渐衰弱国力各方面也是大不如前,所以即使被攻打也无力反抗.

南海区17681872374: 秦灭六国,同意全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毕影小儿: 嬴政的野心,秦国的强横(商鞅功不可没),策略的得当,策士(如张仪)的能干,当然最重要的是——嬴政他不昏庸.怪只怪六国国君轻率,随随便便就放弃了人家苏秦苦心促成的连横之...

南海区1768187237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六国遗族为了复国反抗秦朝,那他们为什么不反抗刘邦的汉朝? -
毕影小儿: 刘邦的汉国一开始并不是直接统一全国的.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他的地盘只有关中,也就是原来秦国的大部分地区,山东六国全部复国了,刘邦基本上是走了秦始皇一样的路子,通过灭了复国的六国统一天下的,等刘邦正式建立大一统的汉...

南海区17681872374: 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吞并的诸侯国 -
毕影小儿: 秦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秦国南下攻齐,结果齐王不战而降!所以说最后是齐国咯!望采纳!

南海区17681872374: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假如没有“乐毅伐齐”那齐国有没有实力和能力与其他五国共同抵抗秦国? -
毕影小儿: 没有,六国实力总和是秦国数倍,是六国不团结才会被其一个个灭掉.

南海区17681872374: 《列子》的成语寓言故事及寓意!! -
毕影小儿: 我5分钟就能写完,学霸在此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