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

作者&投稿:进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在明朝时徽商是安徽的而在清朝时徽商是江南的~

徽商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们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
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中国古代考试中的一个级别)就有2018人,而歙县一地,明、清既有43人列入诗林、文苑,出现过“连科三殿,十里四翰林”、父子同为“尚书”(一种朝廷里的官职)、兄弟两个一起为“丞相”(朝廷中的高官)的逸事,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徽商主要经营盐、典当、茶叶、木材四大行业,当时在江南流传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徽商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

安徽历史文化非常丰富和多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明源头: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大量的人类活动遗址和古代文化遗址。例如,安徽的毫州在商代曾是成汤之部,而古寿春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首都。
2. 儒释道文化:安徽的儒释道文化在其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其中淮河流域孕育了道家文化,佛教在安徽的九华山得到了重大发展,而儒家文化在徽州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3. 红色文化:安徽的历史文化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红色文化元素,如大别山精神、渡江精神和小岗精神等,这些创新精神在中国的民族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4. 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安徽也有着杰独特的贡献。例如古代的灌溉工程——芍陂的兴修,以及古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如《王桢农书》和《农桑辑要》的编撰等。
5. 医学领域:安徽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实干进取精神,如华佗医术的传承和新安医学的兴盛等。
总的来说,安徽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性。其各个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影响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于清康熙六(公元1667)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字安徽安徽历史古皖境内皖山、皖河简称"皖"
安徽省史前文明重要发祥繁昌县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前类遗址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前旧石器代"县猿"遗址表明远古期已类息繁衍安徽块土毫州商代曾汤部古寿春(今寿县)春秋战曾楚首都

徽商在经济的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位置。

徽商


为什么在明朝时徽商是安徽的而在清朝时徽商是江南的
徽商来自安徽南部的徽州府,包括歙、休宁、婺源、祁门、黟、绩溪六县,即古代的新安郡。六县之中,歙和休宁的商人特别著名。徽商在宋代开始活跃,全盛期则在明代后期到清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商帮,徽商皆处于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明代《安徽地志》所说的“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徽州府...

安徽省在哪里?
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 ...

安徽历史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 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安徽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东周出现了越国、...

安徽省黄山市历史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境内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区、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等著名景点。

徽州的“徽”,从何处来?
05 徽,中式美学的一个符号不管是经商还是做官,徽州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改变家乡面貌的同时,也改变着客居地的一切。清朝时扬州的繁荣,就得益于客居当地的徽州盐商。由于尊儒的传统,这些商人,并不是只知挥霍的暴发户,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中国人深厚的文化中留下独特的一种美。士农工商之中,最能给今天的我们...

清朝时期,安徽八府中有四个以「 ”州”为名,现仅一名州
安徽历史上曾分属数个行政区,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安徽省境大部分属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以南京周边及其老家凤阳等地设直隶(朱棣迁都北京后称南直隶),今安徽、江苏、上海两省一市属之。清初,由于江南省(明朝南直隶改设)经济、文化太过繁荣而「 ”其制过大”,康熙...

清朝的江南省在哪里?浙江省又是怎么回事?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清朝浙江省有11府(地区)、63县(州、厅)。江南省沿袭了明朝南直隶的地盘,清朝建立后,把明朝的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康熙六年分江南省自北向南一切为二,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的内部,并没有统一属于哪一类方言,都是横跨...

晋商与徽商产生历史地理背景有什么不同?
1. 徽商起源于宋朝,而晋商则在清朝逐渐兴起。2. 地理位置上,安徽属于南方,而山西则位于北方。3. 徽商主要从事文具、茶叶、纺织品等行业的商业活动。4. 晋商则以百货、票号、钱庄等业务为主。

徽商晋商发源地分别在哪
2. 徽商则是在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因政策变革而兴起。当时,明王朝废除了“开中法”,改为“折色”,商人可以用银两换取盐引进行盐的贩卖。由于徽商地理位置接近两淮盐场,他们得以在扬州等地区大显身手,从而在商界崭露头角。3. 晋商的衰败发生在清朝末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告终。而徽商的衰落...

有人知道清朝徽明是谁吗?
清朝徽明指的是清朝雍正帝的年号,雍正帝的名字是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统治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文化上的改革,被誉为清朝中期的明君。

郯城县15265529963: 为什么说安徽人在14 - 18世纪政治地位最高,经济地位最高 -
郜果芦笋: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所辖范围之和.无...

郯城县15265529963: 于大清 - "安徽"的由来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
郜果芦笋: 安徽省,因清初(1667年)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并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得名.由于清代省会安庆府古为皖国,境内有皖山、皖水,故安徽简称“皖”. 辖江扼淮控湖,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经济较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明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气候、植被同时具有南、北方的特征.

郯城县15265529963: 清朝的江南省 -
郜果芦笋: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但由于两省历史上的渊源极深,文化习惯相似,分离仅仅是政治上的分离,很难做到完全切割,因此分后的一直在习惯上仍合称这两省为江南省.在中央某些部门还是将两地合在一起,比如户部江南清吏司,军界的江南提督.

郯城县15265529963: 安徽为什么叫安徽 -
郜果芦笋: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

郯城县15265529963: 董小宛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 -
郜果芦笋: 董小宛只是秦淮河上的一个妓女,虽然很出名,但放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地位.她嫁给了冒辟疆做小妾,最后却被冒的正妻虐待,抑郁而终.

郯城县15265529963: “安徽”这个词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
郜果芦笋: 也没多少年,反正是从清朝时期开始的.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这么说到现在为止,已经三百多年了.

郯城县15265529963: “安徽”名字的由来?
郜果芦笋: 安徽是由安庆的安和徽州的徽组成的……

郯城县15265529963: 安徽省的由来?
郜果芦笋: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析分为安徽、江苏两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郯城县15265529963: 山西和河南历史 - 关于清朝总督清朝时,山东、河南、山西这些省分别归哪个总督管理?因
郜果芦笋: 清朝总共有九大总督.分别是: 直隶总督,辖直隶省,治保定;地位最高,为总督之首,后来直隶总督又兼北洋大臣,权势更重; 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