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发展历程中,如何解决有效性这一目标的

作者&投稿:禹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中,主要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处理器管理
处理器管理作为计算机系统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功能是实现对中央处理器的管理,并且众所周知,其中重要的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决定了机器性能的管理。
2、存储器管理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的管理目的主要任务便是对存储器进行分配、保护及管理。在存储的管理中,内容分配有操作系统,并且其他系统软件及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程序,就如何分配程序、保障系统及各个用户确保用户执行程序无法破坏的系统程序。
3、设备的管理
对于现在的计算机系统来说,其配置设备的类型比较多,并且对于这些设备来说,大部分在操作上基本相同,设备管理在计算机中的作用重大,计算机设备管理是能够对于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组程序。用户在对外部设备进行使用时,应当根据一定的分配策略进行分配。
能够为用户提供较为简单方便的操作指令。根据用户提供的请求去控制外部设备进行实际的输入输出操作,还能够对出现的问题做善后处理。对于设备的文件管理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文件的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系统的软件进行管理,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其程序及数据作为计算机的软件资源,用多种文件的形式被存放在存储器中。
4、智能化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机。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

5、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
6、多媒体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将真正改善人机界面,使计算机朝着人类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发展。

一. 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二. 处理机管理具有哪些功能? 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a.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进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对诸进程的运行进行调节
---进程通信的任务是实现在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调度分为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作业调度的基本任务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个作业,为它们分配必要的资源;而进程调度的任务是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一新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为它设置运行现场,是进程投入运行

三. 程序并发执行为何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已失去了封闭性。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程序经过多次执行后,其计算机结果已与并发程序的执行速度有关,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失去了可再现性。

四. 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的概念,是为了实现多个程序的并发执行。传统的程序不能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只有在为之创建进程后,才能与其他程序(进程)并发执行。这是因为并发执行的程序(即进程)是“停停走走”地执行,只有在为它创建进程后,在它停下时,方能将其现场信息保存在它的 PCB 中,待下次被调度执行是,再从PCB 中恢复 CPU 现场并继续执行,而传统的程序却无法满足上述要求。

五. 什么是临界资源和临界区?
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成为临界资源
在每一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

六.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产生死锁的原因:(1)竞争资源。(2) 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2) 请求和保持条件;(3) 不剥夺条件;(4) 环路等待条件

七.为什么在系统中引入对换?
能将内存中暂时不运行的进程或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换到外存上,以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把已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或进程所需的程序和数据换入内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其主要功能为管理计算机设备,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简单的接口,便于用户使用。OS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操作系统的目标

在计算机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 方便性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难以直接使用,因为此时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需要使用机器语言来完成;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命令来操作计算机极大方便了用户,似的计算机系统易学易用;

  • 有效性

    操作系统的有效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在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中,处理机和IO设备经常处于空闲状态,系统资源利用率地下;

    第二层含义是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操作系统通过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加速程序的运行,缩短程序的运行周期以实现系统吞吐量的提高;

    可以说,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是推动OS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方便性和有效性是设计OS时最重要的两个目标。由于以前计算机系统比较昂贵,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现在随着硬件的高速发展,方便性越来越突出,比如微机操作系统中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为程序员提供的大量系统调用接口方便了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者和开发者;

  • 可扩充性

    为了适应计算机硬件、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应用程序的发展,操作系统需要有很好的可扩充性。而可扩充性主要受操作系统结构的影响,因此提高操作系统的可扩充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OS结构的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无结构到发展成模块化结构进而发展到层次化结构,现在OS广泛采用微内核结构。

    微内核结构可以方便地添加、修改相应的功能和模块,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 开放性

    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使得计算机软、硬件的兼容变得重要起来;随着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由单机环境转向网络环境,其开放性变得尤为重要;

    所谓的开放性是指,系统遵守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开放系统互联OSI国际标准,遵守国际标准开发软、硬件都可以彼此兼用,方便实现互联;

    开放性是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新系统能否被广泛应用的关键;

  • 操作系统的作用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以从用户、资源管理以及资源抽象等不同角度考虑;

  • OS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结构

    OS位于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使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操作计算机硬件以及运行自己的程序。用户有三种方式使用计算机:命令(直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来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调用(编写一段C程序,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来使用计算机)、图标-窗口(如在Windows系统中通过双击图标等方式使用计算机);

  • OS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多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总体来说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以及文件(包括程序和数据),OS的作用就是管理这些系统资源;

  • 处理机管理:分配和管理;

  •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和回收;

  • IO设备管理:分配与操作;

  • 文件管理:存取、共享、保护

    由于多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时,会发生系统中共享资源需求的冲突。操作系统需要对使用资源的请求作出授权以协调多用户的使用;

  •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OS是铺设在计算机硬件上的多层软件的集合;它们不但增强了系统的功能,还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多个层次的抽象模型;随着抽象层次的提高,抽象接口所提供的功能就越强,用户使用起来就越方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操作系统将具体的硬件抽象为一组数据结构来实现对硬件的隐藏,并向上提供一组针对这一数据结构的方法来隐藏对硬件的操作。

  •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 人工方式

    存在两方面缺点,一是用户独占全机;二是CPU等待用户操作;人工操作使得计算机效率低下,这也被称为人机矛盾,主要体现在CPU速度和IO设备速度的不匹配上面。

  •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用户首先将记录有程序和数据的纸带在外围机的控制下输入磁带上,然后当CPU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便直接从磁带上获取;当CPU输出时,也是先将数据从高速内存送到磁带,然后再通过另外的外围机将磁带上的结果通过相应输出设备进行输出;因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即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完成,这种方法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一是减少了CPU等待时间。因为装带、卸带、数据从低速IO设备到高速磁带(或者相反)的操作是在外围机上进行的,并不占用主机时间。但是,这是从一道作业执行的角度来看,当有多道作业需要处理时,作业切换时间仍旧存在,即磁带上还是只有一道作业的数据。

    二是提高了IO速度。CPU从磁带上获取数据的速度要高于从纸带上直接获取的速度。IO速度虽然提高,但和CPU的处理速度还是不匹配的。

  •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单道批处理系统

  • 为实现对作业的连续处理,将一批作业以脱机输入/输出的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为系统添加监控程序,计算机系统在监控程序的控制下,连续处理这一批作业;

    虽然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进行的,但是内存中始终还是只有一道作业,故称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旨在解决人机矛盾和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问题。这和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单道批处理系统仍然不能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最终被淘汰。

  •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主要体现在当程序发出IO请求后,CPU便处于等待状态,必须在IO处理结束后才能继续处理,而IO设备的速度又不是很高(和CPU的处理速度相比),所以CPU的空闲时间仍旧很多。

    从这里可以看出,单道批处理系统减小了作业切换时间,即减少了CPU在系统执行某一作业之前以及之后的空闲时间,但是并没有减少CPU在处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空闲时间。即磁带上存有多道作业,但是内存中仍然只有一道作业。

  •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多属于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多道批处理系统

  •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出现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将用户提交的作业视为一个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照一定的算法从该队列中选出若干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计算机系统资源。由于内存中存在多道作业,当一道作业发出IO请求时,CPU可以执行其他作业,从而减少了CPU空闲时间。

  •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 资源利用效率高:该方式减少了CPU在处理作业中产生的空闲时间,同时内存中存有多道作业,也提高了内存的利用效率,IO设备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

  • 系统吞吐量大:这是因为CPU等系统资源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并且只有当作业完成以及无法继续执行时才发生调度切换,系统的开销也相对较小。(即没有频繁的切换)

  • 平均的周转周期长,因为作业要排队被处理。

  • 作业和用户之间没有交互能力。一旦作业被送入系统,直到作业完成,用户都不能和作业进行交互,这为程序调试带来不便;

  •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处理的问题:

  • 处理机分配问题:既要满足各道作业的运行需求,又要提高处理机的利用率;

  • 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系统需要为每道作业分配必要的内存空间,同时要保证该空间不被其他作业打扰;

  • IO设备分配问题:同处理机有相同的要求;

  • 文件组织和管理问题:系统既要有效组织存放在系统中的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又要便于用户使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 作业管理问题:系统中存在各种作业,需要对它们进行管理;

  • 用户和系统的接口问题:用户和计算机系统的交互方式,计算机系统应该对用户友好。

  • 从这里可以看出,随着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提高,所涉及的管理管理越来越多:从没有管理程序到为系统添加监督程序,再到增加调度程序等。而这些软件正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时系统

  • 由于多道批处理系统中用户没有办法同作业进行交互,为满足用户同作业的交互,一种新型的操作系统出现了,即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人-机交互的需求,此时计算机系统不再单纯的执行计算任务,具有了人-机交互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功能上将更加丰富。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当时比较昂贵,一台计算机要同时供很多用户共享使用,用户希望共享的过程更加友好即共享状态下的使用就像是独占使用。

  • 分时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 作业直接入内存。

  • 采用轮转运行的方式,引入时间片的概念,每一个程序每次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的时间,从而避免一个作业长期占用处理机的现象;

  • 及时接受:为解决该问题,分时系统中配有多路卡。多路卡的作用就是分时多路复用,即主机以很快的速度周期性扫各个终端,接收数据。比如,有64个终端共享一台计算机主机,那么只需配置一个64多路卡。同时还需要为每一个终端分配相应的缓冲区进行暂存用户的命令。

  • 及时处理:人机-交互的关键是用户可以对其程序进行实时控制,这要求用户的程序需要在用户发出控制指令的时候位于内存当中并且频繁获得处理机进行运行;否则就无法实现用户控制;因此,分时系统彻底改变了批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

  • 分时系统的特点:

  • 多路性:多台终端(显示器和键盘,即输入和输出设备)同时连接到一台主机,按分时原则共享系统资源;

  • 独立性:各个终端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 及时性:用户的请求通常在很短时间里就能得到响应。

  • 交互性:用户通过终端可以同系统进行广泛的交互。即请求系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 促进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提高系统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而促进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则是用户关于人机交互以及共享主机的需求;

    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是这样的一个系统:系统的正确性不仅通过运算结果确定还取决于产生这些结果的时间,它必须对所接受的信号及时或者实时做出响应。即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统一地运行;实时任务可以分为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任务,它们都有一个Deadline,包括开始截止时间以及完成截止时间。也可以分为硬实时任务以及软实时任务。硬实时任务要求高实时性;软实时任务则要求比较松。

    实时系统常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多媒体系统、嵌入式系统;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的目标之一:有效性);

  • 方便用户,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操作系统的目标之一:方便性);

  • 计算机硬件的不断发展;

  •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 不断出现的新的应用需求;

  •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并发

    正是由于系统中的程序可以并发执行,才使得OS能有效提高系统中的资源利用率,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 并发与并行:并行和并发既相似又有区别。并行性是指额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是指两个或者多个时间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并发性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运行,但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某一时刻仅有一道程序在执行,即微观上是交替执行,宏观上并发执行。

    倘若在计算机系统中有多个处理机,那么并发执行的程序便可以被分配到多个处理机上,实现并行执行。

  • 引入进程: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它由指令、数据结构和堆栈等组成,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 共享

    OS环境下的资源共享或者称为资源复用是指系统中资源可以供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既限定了使用的时间(进程在内存期间)也限定了使用空间(内存)。因为系统内的资源远远小于各个进程的需求总和,所以操作系统需要对共享资源进行管理。由于资源的属性不同,对资源复用的方式也不同,总体上分为两种:互斥共享和同时访问。

  • 互斥共享

    在一定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这种资源也称为临界资源,对临界资源的访问称为互斥式访问。系统中的许多资源都属于临界资源。

  • 同时访问

    系统中有些资源允许在一段时间内有多个进程同时访问。这里所谓的同时是指,在单处理机环境下是宏观意义,即一段时间内多个进程访问了该资源(也许某个进程对该资源的使用尚未完毕,该资源就被其他进程夺取,这在互斥访问中是不行的),微观意义上来说各个进程对该资源的访问是交替进行的。

  • 共享和并发是多用户多任务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特征。没有并发,就谈不上共享;没有互斥,共享就的没有意义(对资源的访问可能出错);

    虚拟

    OS中,将一个物理实体映射为多个逻辑实体的技术成为虚拟。OS中常见的虚拟手段有时分复用技术和空分复用技术

  • 时分复用技术

    时分复用技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原因是,它利用设备为某一任务服务的空闲时间,转而为其他任务服务,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如虚拟处理机技术,利用进程,让多道程序并发执行,虽然只有一台处理机,但是却有多道程序在运行,逻辑上增加了处理机的数量,提高了处理机的利用率。分时系统就利用了时分复用技术来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性。除了虚拟处理机技术,还有虚拟设备的技术。比如虚拟存储器技术,通过分时使用内存空间,使得对内存空间有着较大需求的程序在较小的内存中即可运行。

  • 空分复用技术

    空分复用技术的例子就是在内存方面,利用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分区域存放和运行其他多道程序,以此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

  • 异步

    在多道程序环境中,由于进程的并发执行以及对资源的互斥访问等原因,进程的执行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进程何时能够获得处理机得以运行,何时因为访问的资源无法使用而停止都是未知的,即进程的推进方式是人们不可预知的,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这部分大体上和操作系统的作用这部分内容相同,但是细节上更为具体~

    处理机管理

  • 进程控制:进程的生(创建进程、分配需要的资源)和死(撤销进程、回收分配的资源)以及进程状态的转换。

  • 进程同步和互斥:为使多个进程有条不紊地执行,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协调各个进程的运行。常见的协调方式有:进程互斥,主要发生在对临界资源的访问时;进程同步,主要发生在需要控制进程的执行次序时。最简单的互斥机制就是为临界资源加锁;而实现同步则可以使用信号量机制。

  • 进程通信:进程通信常发生在需要多个进程相互合作去实现某一目标的时候,进程通信的本质是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当相互合作的进程在同一计算机系统时,发送进程可以使用发送命令直接将信息放入目标进程的消息队列中,当需要通信的进程不在同一计算机系统中时就需要另外一些策略。

  • 调度:包括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作业调度是通过一定的算法策略从外存上将作业放入内存,分别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资源,使之处于就绪状态;进程调度是从就绪状态的进程队列中选择一定的进程为之分配处理机,使它可以运行。

  • 存储器管理

  • 内存分配:为每道进程分配内存空间,需要考虑如何分配才能提高存储器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空间碎片,如何处理进程在运行时提出的内存申请的问题;分配策略上包括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指作业可使用的空间大小在作业装入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不允许运行时申请以及移动。动态分配则相反。

  • 内存保护:存在两种保护,一是各个用户进程只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不得使用其他非共享用户进程的内存空间;二是用户进程不得访问操作系统的程序和数据。常见的内存保护机制是设置两个界限寄存器,标志可使用空间的上界和下界,系统对每条指令所要访问的地址进行越界检查。

  • 地址映射:编译和链接所得到的可执行文件,其程序地址是从0开始的,需要操作系统将从0开始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需要硬件的支持。

  • 内存扩充:指通过虚拟存储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存储器的大小,使更多的用户进程可以并发执行。常见的机制包括:请求调入和置换功能。请求调入允许在仅装入部分程序和数据的情况下就启动该程序的执行,当所需要的指令或者数据不在内存空间的时候,通过向OS发出请求,由OS将所需要的部分调入内存。置换则是指,允许将内存中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移至硬盘,以腾出内存空间。

  • 设备管理

    总体来说,设备管理内容包括,响应进程的IO请求、为进程分配IO设备,完成IO操作;提高IO速度,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

  • 缓冲管理:通过在CPU和IO设备之间设置缓冲,有效解决IO设备和CPU的速度不匹配问题,提高CPU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常见策略包括单缓冲、双缓冲以及缓冲池等。

  • 设备分配:根据用户IO请求、系统现有资源状况以及设备分配策略来分配设备。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分配完后,系统是否安全等问题。

  • 设备处理:检查IO请求是否合理,了解设备状态,读取有关的参数和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然后项设备控制器发出IO命令,启动IO设备完成相应IO操作,响应中断请求并调用相应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 文件管理

  •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由文件系统统一管理文件以及文件的存储空间以提高外存的利用率和读取速度,为此系统需要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用于记录文件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

  • 目录管理: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目录项,以记录文件的详细情况。并通过对目录项的管理提供文件的共享以及快速的目录查询等功能,提高文件检索速度。

  • 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文件的读写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件读写指针的管理;文件的保护主要是防止未经核准的用户存取文件以及防止用户以错误方式使用文件。

  • 提供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用户接口包括三类:联机用户接口、脱口用户接口和程序用户接口;

  • 联机用户接口:由一组键盘操作命令及命令解释程序组成。通过在终端或者控制台输入一条命令然后通过命令解释程序解释执行来实现对用户作业的控制;

  • 脱机用户接口:为批处理作业用户提供,用户首先将对作业进行的控制和干预命令实现写到作业说明书上,然后将其同作业一起提交给系统,系统处理作业的时候会通过命令解释程序对作业控制说明书上的命令解释执行,以此实现用户对其作业的控制;

  • 图形用户接口:就是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用容易识别的各种图标来将系统的各项功能、各种应用程序和文件直观表现出来。以鼠标取代命令的键入等。

  • 程序接口:主要为用户的程序使用操作系统的服务提供、访问系统资源提供便利。它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是用户程序取得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







中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发展历程总体上来说,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起步阶段:金融监管的缺失(1949年—1978年)。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成立。此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随着职能的调整,几家银行经历了多次的合并与分立。这样的经济体制背景与金融...

83.舰载“宙斯盾”作战系统已经走过了___的发展历程。
30年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

拉维娜自动变速器是谁发明的?
拉维娜自动变速器原理是根据"拉威娜轮系"得来的.拉威娜(Rayigneaus)发明了"拉威娜轮系"从辛普森轮系和拉威娜轮系到莱佩莱捷轮系 在汽车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工程师,如:辛普森(Simpson)、拉威娜(Rayigneaus)、莱佩莱捷(Lepelletier),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辛普森轮系、拉威娜轮系、莱佩莱...

举一个案例说明什么是信息系统的阶段论
这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历程,其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则显示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前后之间的“转折区间”是在整合期中,由于办公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终端用户计算环境的进展而导致了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又称为“技术性断点”。诺兰强调,此六阶段是信息系统发展的...

什么是SCADA系统
各站场的站控系统作为管道自动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单元,除完成对所处站场的监控任务外,同时负责将有关信息传送给合肥调度控制中心并接受和执行其下达的命令,并将所有的数据记录储存。除此之外的基本功能,现在的SCADA管道系统还具备泄露检测,系统模拟,水击提前保护等新功能.二.SCADA系统发展历程SCADA(...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控制系统?
二、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历史的总体特点 1.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一条主线。纵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史,学前教育课程从无到有、从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到进行初步的中国化探索以及独立探索,都是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至今。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知识体系内容简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作为新兴且前景广阔的领域,其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作者倾力之作,旨在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其在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以及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制定、调研、培训等活动中的深度积累。本书的知识体系由五个关键维度构成:首先,涵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对象,即工程...

工厂的生产运作发展史?
在这时隔两百多年的历史中,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都为生产运作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段生产运作管理发展的历史从体制上的不同呗分为三个阶段,即放任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管理阶段,而根据时间的不同也可以将这三个阶段称为生产运作管理的初始阶段、系统化阶段和现代化阶段。 (一) 生产运作...

高速铁路信号技术论文
在设立了标准化欧洲铁路控制系统项目ETCS后,各国的铁路开始逐渐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并逐渐取代各国不同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和防护系统。ETCS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欧洲铁路的统一,提高各国铁路的互操作性,使铁路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设备更加规范。 1.3 日本TBS的发展情况 在日本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ATS、现行ATC...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中,如何解决有效性这一目标的 -
倪秆紫丹: 每个老师每节课的时间相同,但为什么优秀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学习习惯好,同时又学得轻松愉快,这就涉及到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发展史的手工操作(无操作系统) -
倪秆紫丹: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发展史的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
倪秆紫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飞跃发展,微处理机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大发展大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同时又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巨型计算机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操作系统有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是如何发展的? -
倪秆紫丹: 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回顾一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1945-1955):真空管和插件板 4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些人使用数万个真空管,构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第一章 操作系统 -
倪秆紫丹: 13 处理机管理具有哪些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a.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进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通信的任务是实现在相互合作进程之...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系统是什么 -
倪秆紫丹: 计算机软件与操作系统 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自从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就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能不说计算机软件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此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这么说,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
倪秆紫丹: 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它的每一代进化都以减少成本、缩小体积、降低功耗、增大容量和提高性能为目标,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操作系统(简称OS)的形成和发展. 早期的操作系统 最初的电脑并没有操作系统...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的历史介绍?
倪秆紫丹: 1946年—50年代末:第一代,电子管时代,无操作系统. 19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第二代,晶体管时代,批处理系统. 19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多道程序设计. 1970年代中期至今: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分时系统. 现代计算机正向着巨型、微型、并行、分布、网络化和智能化几个方面发展.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的问题2 -
倪秆紫丹: 一: 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1950年至今,操作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 手工操作阶段-------无操作系统; 2. 批处理系统---------早期批处理、执行系统; 3. 操作系统形成---------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

甘南藏族自治州18638194442: 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
倪秆紫丹: Windows发展历史 Windows起源可以追溯到Xerox公司进行的工作.1970年,美国Xerox公司成立了著名的研究机构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从事局域网、激光打印机、图形用户接口和面向对象技术的研究,并于1981年宣布推出世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