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远和近(顾城远和近原文)

作者&投稿:都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顾城的诗《远和近》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鉴赏】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
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
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
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
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
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
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
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
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
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
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
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扩展资料
《远和近》是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诗作。这首诗看似平常,但耐人寻味。全诗只有短短的24个字,描写“你”、“我”、“云”是聚焦的变换,用“距离”阐述在视觉变换的不同感受。诗歌之中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人的思考。
该诗在朦胧美之外,是不尽的遐想空间,诗人对诗歌留白艺术的处理,恰到好处地赋予了诗歌更深远的意义,使得诗歌充满着更强烈的生命力。
中国作家协会副研究员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_远和近是相对的。世间的一切事物、情感和心理都是相对的。天边的云很远,然而却比站在你面前的我显得更近。这是一种心理的错位,一种心灵的隔膜。我在你跟前,你却视而不见,这是一种最远的距离。
《远和近》的解释和赏析
解释: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
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赏析:
《远和近》,是一首非常抽象的诗,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却一直看着“你”。“你”和“我”是什么关系,丝毫没有交代,只写了“我”对“你”的主观心理感受。在“我”的感觉中,“你看我时”。
你仿佛和我相距“很远”;“你看云时”,你仿佛和我离得“很近”。这是一种错觉。造成错觉的原因诗人隐去了,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诱读者去想象,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云”可能象征自然。“你”在看“云”时。
大约流露出象《日出》中陈白露看空玻璃上霜花时那种童稚的天真和热情,而当“你”回到现实中看“我”时,却换成另一种冷漠的表情。所以,“我”觉得,“看云”时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本来面目的“你”,显得很亲近,如近在咫尺。
而“看我”时的那个“你”,显得很陌生,有一种“隔”的感觉,如远在天涯。强烈的感情因素迫使客观物理距离变形,以适应和表达主观心理感受的真实。错觉是在审美的直觉思维中产生的。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诗不仅表达情感,也可传达经验,《远和近》传达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到的一种经验。诗似乎是纯理性的,十分冷静,但细细品味。其中暗暗催动着一股热流: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
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
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
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扩展资料:
《远和近》写作背景:
顾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贴于西单体育场外墙上的《今天》创刊号,他被上面的诗歌打动了。1980年的4月,顾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发表了几首小诗。同年10月,公刘在《星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的文章。
对顾城在《蒲公英》上发表的诗歌作品大加赞赏。自此,顾城在诗坛崭露头角,在各类文章中也被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提及。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远与近》。
作者介绍: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
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
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1988年,顾城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后来由于不喜欢城市的喧闹还有工作带来的繁琐事情,他职隐居激流岛,在激流岛上过着养鸡的自给自足的生活。1992年,顾城重访欧美并创作。
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创作年金。第二年也再次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这体现了国际组织对顾城的诗歌水平及文学贡献的认可。1993年10月8日,顾城于新西兰激流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用斧头砍妻子谢烨,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
顾城在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于树上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远和近
顾城唯美诗词《远和近》
《远和近》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下面是顾城唯美诗词《远和近》,希望对你有帮助。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赏析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诗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下面就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诗: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6行24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我”从你的动作和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展示的是“你”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世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而诗的基本功能是“主情”、“言志”,因而很明显,下节才是诗歌的重点。整体来看,“你”的举动是通过“我”的眼睛才得以展示出来的,是“我”的看赋予了“你”在这首诗里的所有举动。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你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在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尊重。试想如果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人,“我”能如此在乎吗?因而说这是一首表达恋情的诗,充斥于其中的感情既单纯又复杂。
二、两种距离的悖反:
在这首诗中,远与近既是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物理距离可以衡量,具有固定性,而心理距离确实模糊的,不可度量的,作者把这两种不同性质,也不可比较的两种距离放到一起做比较,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一种悖反。然而这也正是诗意的体现之处,因为诗意往往是从违背常理的地方开始。这种悖反的另一表现是,这远与近的对比对象“我”和“云”是异质的,不对等的,“我”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云”是飘渺的、虚幻的自然物。
按常理,“你”与“云”的距离当然要比与“我”的距离远,然而“你”却让“我”觉得“你”与“我”的距离更远,这是物理感觉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偷换。“你”面对“我”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我捉摸不透;而当面对“云”,面对自然时确实那么的坦露无疑,感觉“你”“我”间永远都有一道无形的隔膜,阻隔着我们心灵的交流。
全诗重复运用了两个副词,“一会”的重复使用表现出你眼神的飘忽不定,似躲闪,又似刻意;“很”包含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使用则使得距离的差异感更强烈,也更清晰,带给诗无穷的余韵。
三、灵与肉的永恒冲突
用意象抒情诗现代诗的一种传统,在这首诗中,“云”是中心意象,是诗眼,它象征着别处的、梦幻的生活;“我”象征着现实真切的生活。而人总会对现实心存不满,认为美好的永远都在远处。就像诗中的“我”和“云”,象征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歌德说过,每个人都有两种精神:一个沉溺在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面,另一个则猛烈地要离去尘面,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灵与肉的冲突时诗歌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因而在这首诗歌中,可以说“你”看“云”实际是在看自己内心的某种幻想,而“我”却是在看你的举动,所以“我”是在看“你”看云,所以事实上“你”就是我内心的某种幻想,“你”就像一个还没有受到任何世俗污染的纯人、真人,是我永远的梦幻和追求。
综上,这首诗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但又不单单是表现爱情,还蕴藏着作者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揭示出人世间一个永恒不变的矛盾冲突,即灵与肉的冲突和对立。
远和近的诗歌原文
“远和近”的诗歌原文如下: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诗中的“你”、“我”、“云”三个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你”、“我”都生活在客观现实中、同属于社会的组成人员,“云”则象征着美丽淳朴的大自然。“你看我时很远”,这是地近心远,“咫尺天涯”:“你看云时很近”,这是地远心近,“天涯若比邻”。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给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矫饰。



顾城的诗《远和近》
这首诗是朦胧诗里非常著名的诗篇,是被许多人传诵的诗歌。在诗歌中顾城表达了人对于远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一种辨证的距离、一种美和对爱的得失的痛苦。近处的爱人却是远在天边,天上的云却在心灵近处。爱人可近却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离在远方却在爱人的心旁。

顾城的远和近简介 远和近赏析
在顾城的《远和近》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性的距离感融入其中,通过“你”、“我”、“云”三个元素,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逐渐疏离的现象。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生活状态下人们内心孤独、迷茫的感受。诗中的“云”象...

顾城《远与近》内容与理解
总之,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读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已。有关距离——读顾城的《远与近》《远与近》是顾城的名篇,它像是块水晶,小巧精致,又包含了无限的光与影的内容。品读过后,满怀的感动,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远与近》只有一个...

顾城的<远和近>意思
诗人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感情方式已成为人审美理想的发展的方式,即“由客体的真实,趋向主体的真实,由被动的反映,趋向主观的创造。”

顾城的《远和近》中你、我、云各指的是什么?
回答:《远和近》可以说是朦胧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读后让人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确确实实具备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美。在这首诗中,“你”和“我”两个代词作为所指与其能指之间其实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而“远”和“近”两个用来描述人对距离感受的词同样也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正...

求顾城的现代诗<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读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已。

顾城好像有一首诗叫《远与近》全诗是怎么样的
远和近 顾城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远和近》赏析?
顾城的诗是一个矛盾,一方面取自童话世界的天真和单纯,另一方面是对现实世界的孤独感和感伤。本诗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化成为我、你、云三者的关系。我和你相对而坐或相对而立,距离感应该是很近的。然而却相对无言,你只是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两个“一会”,说明时间并不短,然而却无话可说。云在...

顾城的远和近简介
1、《远和近》是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诗作。这首诗看似平常,但耐人寻味。全诗只有短短的24个字,描写“你”、“我”、“云”是聚焦的变换,用“距离”阐述在视觉变换的不同感受。诗歌之中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一种关于人与人的思考。该诗在朦胧美之外,是不尽的遐想空间,...

顾城《远和近》诗歌及鉴赏
--顾 城 【鉴赏一】《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远和近的诗歌原文 -
蔽劳奈韦: “远和近”的诗歌原文如下: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赏析 《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顾城好像有一首诗叫《远与近》全诗是怎么样的 -
蔽劳奈韦: 远和近 顾城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诗歌《远和近》. -
蔽劳奈韦: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诗人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顾 城而这首诗同时还讲到了距离,讲到两种遥远,一个是距离的遥远,但是却是心心相印.例如云和人之间.还有一种,是心与心之间的遥远,虽然距离很近,但是心与心之间却是遥远的.这或许也表达了诗人对他触不可及的无奈吧.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远和近这首诗的出处是什么? -
蔽劳奈韦: 远和近创作年代:1980年作品出处:《黑眼睛》文学体裁:新诗作者:顾城作品原文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顾城的诗《远与近》写作的时间与背景? -
蔽劳奈韦: 1.《远与近》写作的时间是20世纪中后期. 2.写作背景:人和人之间有隔膜、猜疑和戒备,人与人之间有了隔膜和猜忌,就只能侧目不敢正视了. 3.原文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4.赏析点评: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远与近》只有一个画面;两个层次:看、想;三个意象:你、我、云.短短的二十七个字,阐述了一种美妙的、长存于我们生活中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哲理.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诗人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顾 城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如何欣赏诗歌——赏析《远和近》 -
蔽劳奈韦:[答案] 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第一次接触到这首诗是在好多年前,印象里应该是还在家乡念初中,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拿出了这首诗给我们讲解,花了整整半节课的时间还没讲明白.现在想想不觉莞尔,这首连搞文学的专家都有很...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顾城离别的诗句 -
蔽劳奈韦: 顾城别离顾城部分诗歌鉴赏《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顾城《远和近》 鉴赏 -
蔽劳奈韦: 2楼顾城的是一首极其简单的小诗,短短的六句话,却在朦胧诗里为人称颂,非常著名. 诗里创造了“我”、“你”和“云”三个意象,用“远”和“近”来描述三者的距离.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你一会看云,一会看我,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是很远》 这是哪首诗歌? -
蔽劳奈韦: 《远和近》顾城

西沙群岛17856456088: 解读朦胧诗《远和近》——顾城 -
蔽劳奈韦: 这也太朦胧了吧,我也会写,我,一会看日,一会看月.你觉得,看月时很远,看日时很近!楼下的请回答.1:我,日,月三个意象各自的象征意义.2:我的诗有何特点?答对有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