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端午节写给爱妾的词,气氛浓烈欢快,里面的习俗至今还在延续

作者&投稿:福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许多非常灿烂的传统文化直到今天都依然在传承着。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然有着非常灿烂的瑰宝。
许多的传统节日也经过一代代的更迭,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的传承。
其中,端午节就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节日。
端午节最初是古时候一些部族举行祭祀的节日,后来因为在战国时期屈原跳进汨罗江自尽,人们就将这一天来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然是中国人们非常盛行的隆重节日。
在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习俗。
在古代,我们也能够从一些文人的文章中找到当时古人们过端午节的情形。
其中,就有苏轼非常著名的一首词《浣纱溪》,是写给自己的爱妾的。
一、苏轼的妻子
苏轼一生当中,有三个妻子,每一位妻子,都留给了苏轼非常美好的回忆。
虽然这三位妻子的秉性各异,但是苏轼对她们都是真心爱护的。
在自己十九岁的那年,苏轼娶了自己的妻子王弗。
王弗当时是苏轼的老师,也是乡贡进士王方的女儿。
王弗经常会听到自己的父亲夸赞苏轼才华横溢,对苏轼这个人也非常的好奇。
而苏轼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有一位贤惠温柔的女儿。
王方和苏轼的父亲苏洵是至交好友,两个家庭也非常想让苏轼和王弗两个人结为夫妻。
就这样,两个人怀着内心的憧憬喜结连理。
在婚后,王弗更是对苏轼照料有加。
而苏轼也发现,王弗不仅贤惠聪明,还饱读诗书,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惊喜。
于是在很多时候,苏轼和王弗都会一起谈论诗词,非常的快活。
但是好景不长,这段姻缘在十一年之后因为王弗突发疾病,最终撒手人寰。
后来,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成为了苏轼的第二任妻子。
王闰之虽然没有王弗那样学识不浅,但是在嫁给苏轼之后,王闰之性格非常的温和,不仅将苏轼和王弗的孩子视若己出,对苏轼的生活起居照料的也仅仅有条。
王闰之也陪伴了苏轼二十五年,跟随着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
陪苏轼度过非常艰难的一段岁月。
王弗在家中细心的照顾还每一件事情,这样让苏轼能够无忧无虑的创作诗词。
然而,王闰之也没有能陪苏轼走过这一辈子,在四十六岁的时候去世了。
苏轼还有一位小妾,是一个江南女子。
因为家庭贫寒,所以被迫成为一名歌女。
在十二岁的时候,遇见了苏轼,苏轼将她纳为侍女。
在十八岁之后,王朝云成为苏轼的侍妾。
苏轼被贬之后,许多曾经的朋友都离苏轼而去,但是只有王朝云坚定不移的陪在苏轼的旁边。
苏轼曾经在端午节送给侍妾王朝云一首诗,流传至今依然经典。
二、《浣溪沙·端午》
这首词的上篇描写端午节的各种准备,气氛非常的欢快。
不仅体现出了王朝云内心的春节和雅静,也反映出了当时的习俗非常的淳朴欢快。
参加节日的人非常的多,这正是古老节日发扬光大的表现。
而下篇也描写了自己和王朝云一起参加端午的许多习俗活动。
彩线缠绕在胳膊上,能够辟邪。
小符斜挂在衣服上,能够身体康健。
这些习俗和节日,都为的是自己能和王朝云天长地久,度过朝朝暮暮。
苏轼一生当中所创作的诗词都非常的经典,虽然自己的命运多舛,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但是他豁达的心性也让许多人都为之赞叹。
喜欢苏轼的朋友们可以看一看这套词传。
这套词传中不仅收录了苏轼生平所创作的经典诗词,还添加了词人一生当中起起伏伏的经历。
总共有六本书,每一本书中的词人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这套词传中用惟妙惟肖的语言介绍了词人的创作背景和内心世界,能够让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以及深远的意境。
读了这套词传,能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阅读能力,还能够体会到文人的大家风范。
苏轼是北宋时期非常优秀的一位词人。
他一生创作的诗词流传至今,仍然经典。
虽然在政治上一直郁郁不得志,但是在文学中的造诣是非常深厚的,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读古诗词,学习古人智慧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这6本词传囊括了大多数千古流传的佳篇。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氛围,提升文学修养,不如就从学习古诗词开始做起。



浣溪沙端午拼音北宋苏轼拼音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qīng hàn wēi wēi tòu bì wán ,míng cháo duān wǔ yù fāng lán 。liú xiāng zhǎng nì mǎn qíng chuān。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cǎi xiàn qīng chán hóng yù bì ,xiǎo fú xié gu...

北宋苏轼结发之妻王弗简介,苏轼和王弗在哪认识的?
这首词不仅不会是苏轼写给王弗的,也不会是他写给爱妾朝云的,不过它可能与朝云沾些边儿,就是“樽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可能是在朝云唱曲儿时,苏轼希望曲子最后那一拍不要到来,以便他能昏昏睡去,以待那位十六岁的愁眉少女能够入梦。是啊,从诗中的“春雨”、“温风”不难看出,这正是初春...

苏东坡和王润之,王弗的历史
苏东坡和王弗的:青神中岩寺陡峭的岩壁下,有一池清水,澄澈见底。一天,寺院的住持来到贡生王方的书院,请他给水池取个高雅的名字。王方自从出钱修起这座书院开馆教书以来,正想找个机会考考学生的才气,于是他就让每个学生都为这个水池取个名,写在纸上交上来。一个个学生提起笔,很快就写好交了上...

文言文信的开头家书
轼七,今则又望其真有,则亦足与乐乎此矣,几家能彀!想早励良规,又不能启口;将军松柏不翦,爱妾尚在,天灾可以死,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有小厅,嘤(yīng)嘤(yīng)\/甚箭,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不假仆一二谈也。 丘迟顿首,亦不可以徒贫贱,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吾尝语曰。 还有一首诗的信(卓文...

文言文版写给自己的信
感情真挚啊,感动 上梅直讲书 (苏轼写给梅尧臣的信)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

王弗怎么死的呢???
王弗(1039年~1065年)苏轼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十六岁即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君与轼琴瑟相和仅十年有一。轼于君亡次年悲痛作铭,题曰“亡妻王氏墓志铭”。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治...

王弗的介绍
王弗(1039年~1065年)苏轼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十六岁即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卒,年方27。所余一子苏迈,年仅6岁。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

立山区18312517087: 苏轼浣溪沙端午 -
苌蚂石龙: 诗歌赏析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

立山区18312517087: 关于苏轼的"浣溪沙 端午"
苌蚂石龙: 浣溪沙(端午) 苏轼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璧醉佳辰.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酒阑滋味似残春.

立山区18312517087: 端午节古诗 -
苌蚂石龙: 1、《浣溪沙·端午》作者:苏轼 (宋朝)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2、《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唐朝)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

立山区18312517087: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有什么?
苌蚂石龙: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

立山区18312517087: 六幺令·天中节 - 苏轼 ,每一句的对应解析! -
苌蚂石龙:苏轼作为“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的大家,“落笔皆超逸绝尘”,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然而,少见评析的《六幺令.天中节》,实乃有关“端午节”之佳作,(“天中节”...

立山区18312517087: 端午节的诗句和古诗有哪些? -
苌蚂石龙: 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

立山区18312517087: 端午节写粽子的诗歌都有哪些 -
苌蚂石龙: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立山区18312517087: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有什么?急需! -
苌蚂石龙: 端午佳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立山区18312517087: 形容端午节的诗句 -
苌蚂石龙: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