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赵策一的介绍

作者&投稿:朝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国策 赵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赵惠文王三十年
  【提要】

  这是两位国家政要在探讨用兵策略。战争中用兵多好还是用兵少好,是他们争论的焦点。久经沙场、大破秦军的大将赵奢辞锋犀利、所向披靡,用形象的比喻和气势逼人的排比说服了田单。

  【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茧;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钩缳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缳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译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使用的兵员多,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这是不攻自破、坐以待毙的办法,我不会这样做。我听说过,帝王用兵不超过三万人,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您每次一定要凭借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大量兵员才能作战,这是我所不佩服的。”

  马服君赵奢说:“看来您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而且也不明了如今的军事形势。那吴国的干将之剑,加之于肉体可以砍断牛、马,加之于金属可以割断盘、匝。如果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就会折为三段;把它垫在石头上砸,就会碎为百片。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大国家的军队,这就像是把宝剑靠在柱子上、垫在石头上砸它一样。况且那吴国的干将之剑虽然锋利,更难得的是如果剑背不足够厚,剑尖就无法刺人;剑面不足够轻薄,剑刃就无法断物。如果同时具备了这样的剑背和剑面,但是没有剑环、剑刃、剑珥、佩带等辅助之物,那就只好手持剑刃去刺物了,这样的话,剑还没有入物,自己的手指就先被割断了。您如果不拥有十几、二十万的兵力作为像剑环、剑珥这样的配合部分,只想凭借三万名精英横行于天下,怎么能做到呢?何况,古时候天下分成很多个诸侯国。即使是大城邑,城墙也没有超过三百丈的;人口即使多,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如果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攻打这样的城邑,还有什么困难呢?如今,古代众多的诸侯国已经归并成为战国七雄,它们可以召集十万兵力,打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如果这样持续几个年头,就会出现你们齐国(被燕攻破)那样的状况。齐国动用二十万兵力攻楚,五年才结束战争;赵国出动二十万兵力灭中山,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假如说,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又相互围攻,有谁敢对我夸下海口,说他能用三万兵力去援救这两国呢?现在方圆千丈的大城、户口上万的大邑相互对峙,如果想用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的大城,恐怕连城的一角都围不住,至于进行野战就更加不够了,你能拿这点兵力去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确实比不上您的高明呀!”

  【评析】

  用干将之剑作比喻,形象生动而且易于让人理解。先比喻,调动人的感性思维,让人获得一个生动的、笼统的认识,然后就事论事,分析为什么打仗要众多兵员的具体原因,调动人的理性思维,让人从道理上获得一个心服口服的认识。如果光有类比比喻,没有理性说服,那么失之浅薄,而如果光有理性说服,没有类比比喻,那么就失之枯燥、呆板。赵奢虽为一武将,但是辩才上也出类拔萃,他最为出色之处,就在于将比喻类比与理性说服结合了起来。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赵国策·赵策一》为《战国策》第十八卷。关于《战国策·赵策》的全面介绍,请见赵策词条。




“前世之事,后事之师”是什么意思?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简介:《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赵国策·赵策一》为《战国策》第十八卷。原文:晋毕阳...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原作者是谁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是谁说的
1、原作者未详。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该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原作者是谁啊
原作者未详。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该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原作者是谁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是谁说的
1、原作者未详。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该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原作者是谁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是谁说的
1、原作者未详。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该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原作者是谁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是谁说的
1、原作者未详。因为女为悦己者容,该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中的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是什么意思?
赏析:这句话,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它反映了因为知音难得,人们为了报答知己,虽万死不辞的精神。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是洁身自好,"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是士为知己者死,如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向往、倾慕的典范。启示:它告诉我们,一个...

承德市19230609754: 战国策·赵策一 - 搜狗百科
钞才妥布: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典故: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

承德市19230609754: 关于战争的文艺作品简介、诗词、成语、格言 -
钞才妥布: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汉书·匈...

承德市19230609754: 文言文翻译《战国策·赵策一》急!“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于是襄子大意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
钞才妥布:[答案] 凭着你的才能,托身侍奉襄子,襄子一定能亲近宠爱你. 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忠义所感动,就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

承德市19230609754: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
钞才妥布:[答案]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典故: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

承德市1923060975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哪个历史典故 -
钞才妥布: 你好! 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2.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3. 师:借鉴. 4. 典故 晋出公年间,智伯是晋国的正卿,执掌晋国实际权力.因在晋定公年...

承德市19230609754: 前事不望,后事之师.是什么意思? -
钞才妥布: 师:借鉴.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

承德市1923060975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师”意思? -
钞才妥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师”意思是:借鉴. 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承德市19230609754: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是谁说的? -
钞才妥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承德市19230609754: 解释一下“士为知己者死”? -
钞才妥布: 士为知己者死 【拼音】: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解释】: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汉˙刘向《说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