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序

作者&投稿:咸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帮忙把这些无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排序~

无脊椎动物从低等到高等排序为:
1.原生动物
2.扁形动物
3.腔肠动物
4.线形动物
5.环节动物
6.软体动物
7.节肢动物
8.棘皮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
①原生动物,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②扁形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
③腔肠动物,现称为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或两辐射对称,仅具二胚层,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其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内胚层围成身体的整个内腔称消化循环腔,腔肠一端为口,他端闭塞,无肛门。
④线形动物。体形与线虫动物相似,没有背线,腹线和侧线,前端钝圆,体细长呈线形,有的体长达36厘米,甚至更长,但体宽不超过1毫米。线形动物包括铁线虫纲和游线虫纲,前者生活于淡水水域和潮湿的土壤,后者分布于海洋。
⑤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约有9,000种。体外有由表皮细胞分泌的角质膜,体壁有一外环肌层和一内纵肌层。通常有几丁质的刚毛,按节排列。有头或口前叶,附肢有或无。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通常有呼吸色素。体腔按节由隔膜分成小室,裂体腔起源。世界性分布,见于各类生境,尤其在海洋、淡水或湿土中。
⑥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软体动物动物界的第二大门,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到处可见。各类软体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习性有别,但是基本特征十分相似,身体柔软而且大多数都不分节,一般都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
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⑧棘皮动物。棘皮动物是一类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自由生活的种类能够缓慢移动。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现存种类6000多种,但化石种类多达20000多种,从早寒武纪出现到整个古生代都很繁盛,其中有5个纲已完全灭绝。沿海常见的海星、海胆、海参、海蛇尾等都属于棘皮动物。

植物界
苔藓植物 裸子植物门 蕨类植物门 被子植物门
动物界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扁形动物们 软体动物们 脊索动物门 腺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真菌界
绝大部份是由丝状体(菌丝)所构成。这上丝状体组成菌丝体。菌丝多呈管状(直径在0.01毫米以下)。部份真菌的菌丝有横隔壁把菌丝分为类似细胞的单元,但每个「细胞」却有一至数个细胞核,且隔壁上有小孔,容许细胞质通过,所以与普通细胞有所分别。一些较低等的真菌则不具横隔壁。
真菌的菌丝具细胞壁,成份多为几丁质(chitin),而非如植物细胞是由纤维素构成。还有真菌的菌丝不含光合作用色素,所以真菌是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活。菌丝或由菌丝形成的 吸器 可以分泌消化液,将与其接触的食物分解,然後吸收。
真菌可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可透过菌丝体断裂,细胞分裂(像酵母菌的单细胞真菌)及孢子生殖(像霉菌)来进行。有性生殖则通过性细胞的结合来完成。高等真菌(像蕈菌)的有性生殖是在一个叫 子实体 的结构裏发生。例如,我们平常食用的草菇这种真菌的子实体。其他例子还有冬菇,竹荪,木耳,灵芝等。这些食用菌都是它们所属真菌的子实体。经过性细胞融合後,这些子实体裏会产生很多有性孢子,进一步增强这些真菌的繁殖及传播能力。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包括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多为单细胞生物,亦 有部份是多细胞的,但不具组织分化。这个界别是真核生物中最低等的。
单细胞的原生生物集多细胞生物功能於一个细胞,包括水份调节,营养,生 殖等。
营养的方式繁多,有些则似真菌,吸收外间营养;更有部份既行光合作用, 亦可进食有机食物,例如裸藻。
所有原生生物都生存於水中。

原核生物
本界别包括所有缺乏细胞核膜的生物,主要是细菌。但由於细菌的种类极之繁多,而且生物学家分类的原则还没有一致共识,所以本教材未有把这个界别的分类包括在内。

类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动物分类学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排列
你说的这5类都是纲这个单元
若说虫类很多如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生物都能成为虫
想说排列
你这5类低级到高级是没问题 按进化角度谁进化了谁 鸟纲和哺乳纲都是爬行纲进化而来的
哺乳纲比鸟纲分化的早 较古老的爬行动物演化出了哺乳动物后 另一端经过长时间出现了恐龙之后蜥臀目恐龙演化出鸟来
昆虫类就是昆虫纲 属于节肢动物门 同门有蜘蛛 蜈蚣都能被叫做虫 还有一般不叫虫的螃蟹龙虾
节肢动物门之前比他们低等的很多 动物界下42个门除了棘皮动物门和脊索半索动物其他都比节肢低等 昆虫纲是最成功的一个纲 数量和种类上超越其他动物
还有原生动物那就太太低等了 就是个单细胞啊
下面是上诉5类详细分类
动物界 节肢动物亚门 昆虫纲
后面4类是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椎动物亚门 (鱼纲 栖纲 爬行纲 哺乳纲)

原生动物,多空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圆口动物,鱼,两栖,爬行,鸟,哺乳

软体,环节(同律分节),节肢(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异律分节) 由低到高。

物种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物种 英文名称:species 其他名称:种 定义1:基本的分类单元。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种生殖隔离。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进化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能相互繁殖、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的一群个体,并和其他物种生殖隔离。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进化遗传学(二级学科) 定义3: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的繁殖、遗传和进化单元。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动物资源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物种(species),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 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Mayr1982年对物种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物种是由居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元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目录

定义
物种研究
分类学历史物种概念与物种标准
系统原理和分类方法
生物的界级分类
定义
物种研究
分类学历史 物种概念与物种标准
系统原理和分类方法
生物的界级分类
展开编辑本段定义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对于植物而言,二倍体小麦与四倍体小麦之间虽然不能得到可育的后代,但他们属于同一物种中的不同亚种。
编辑本段物种研究
  读音:wu zhong   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分类学曾被称为系统分类学,但它与系统学很易混淆,系统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异度(多样性)以及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类群和其他所有类群的各种关系的科学,曾称为分类系统学。三者的共同目的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阐明种类之间的关系(或亲缘关系),建立自然系统,确定各类群的命名和排序,总结其进化历史。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利用。分类系统是生物种类的查找系统,可借以认识和查取有关资料。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分类学在于阐明种类之间的历史渊源,使建立的分类系统反映进化历史。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染色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或染色体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 病毒
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编辑本段分类学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1758)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个纲(两栖纲和蠕虫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叶,英国植物学者J.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1682)是C.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J.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①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例如Panthera tigris是虎的学名,Bombyx mori是蚕的学名。②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并首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6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J.-B.de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但是,由于他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 物种起源
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C.R.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分类阶元、命名模本方法和鉴定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7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目、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林奈晚年承认种内有变种。通常种下分类,动物只设亚种单元;植物设亚种、变种、变型等单元;细菌设品系、菌株等单元。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表1是两个简化的例子。命名的单元——表上从家蚕到动物界,从马尾松到植物界,不再是抽象的单元,而是含有实际种类的物类单元taxa。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表上家蚕,蚕蛾属学名后的L.,是命名人林奈Linnaeus的缩写,马尾松学名后的Lamb.,是命名人兰伯特Lambert的缩写,通常除林奈等少数之 东北虎
华南虎
外,一般命名者姓名引用时不应缩写。亚种命名采取3名制,即在属名、种名后再加亚种名。例如华南虎和东北虎都是虎的亚种,前者的学名是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Hilz-heimer,后者是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mminck。变种学名亦来取3名制,只是在种名与变种之间加上拉丁文变种varietas的缩写var.,例如中华按蚊原先鉴定为赫坎按蚊的变种(现已分出为独立的种)学名曾是Anopheleshyrcanes var.sinensis Wedemann。   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时,便是“同物异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学名,摒弃较后的异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属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如Cystiphyllum既是褐藻又是古生代珊瑚的属名。“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法规的另一重要规定是模本方法。凡发表新种(包括新属和新亚种),必须指定一个标本作为命名的模式标本,叫做“正模”,简称模本。“副模”是原描述所根据的其他标本,特别是和正模同时同地采得的标本;“配模”是副模中选取的与正模异性的标本。在模本遗失或未定的情况下,可以选取合适标本作为“新模”,以代替正模,一般要从原产地和原层位采集。与模本产地相同而在以后采得的标本可立为“地模”。模式标本是鉴定的对照标本。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概念与物种标准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不同于模式标本),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对神创论者来讲,由各级模式所组成的物类阶元,正好说明了“造物主”的智慧设计。模式概念亦是形态学概念,所谓模式是指形态模式——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所组成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形态模式。这是物种的形态学定义,也是形态学标准。另一物种标准是杂交不育。早在林奈以前,J.雷就明确指出,物种是繁殖单元,同种个体可以交配繁殖,异种之间则杂交不育,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和模式概念一样,符合于物种不变的观点,因为它突出了种间间断,无视历史连续。   林奈时代的物种概念,包含两个基本内容:①不变,②客观存在。由于不变,而且是“上帝”所创造,物种当然是客观存在。种内形态同一,种间生殖隔离则是物种不变的两个标准。达尔文的物种概念与此相反,它的基本内容是:①变,②人为单元。进化论说明了物种是变的,变化中的物种否定了自身的存在。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内说:“可见‘物种’这名词,我认为是为了方便起见,任意地用来表示一群很相似的个体的,它在本质上和‘变种’没有区别”。达尔文不考虑物种定义,因为物种既是人为单元,便不可能有客观标准,更不需要定义。他的进化论证明了种间的历史连续,却忽视了种间的间断意义。   物种之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整个阶元系统内各级物类之间的特征关系,表现为祖征与新征的对立统一。界的特征,如细胞壁、叶绿体和光合作用之作为植物特征,对界下单元(门、纲、目、科、属、种)来讲,是祖征;而在界间对比,如植物界与动物界或真菌界对比,则又表现为各界的新征。界下的各级单元,从门到种,亦都如此。   林奈和达尔文的物种概念是个体概念——物种是一群相似的个体。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新系统学”的发展,强调了群体概念。物种不是毫不相干的个体,而是以个体集合为大大小小的种群单元而存在的,物种是“种群”集团,种群是种内的繁殖单元。分类学上当前流行的物种定义,就是以种群为单元的E.迈尔定义:“物种是由自然种群所组成的集团,种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繁殖(实际的或潜在的),而与其他这样的集团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定义沿用了生殖隔离的标准,它所突出的是群体概念。生殖隔离作为标准,只适用于有性物种,不适用于无性物种和化石物种。对于无性和化石物种,一般是从特征的间断程度,以判断种类划分。一个比较笼统的定义:“物种是生命系统线上的基本间断”,可以适用于一切物种。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含有两个或多个亚种的物种称多型种,不分亚种的物种称单型种。形态十分相似但生殖上隔离的物种称姐妹种,又称隐种。分布区域重叠的物种称同地种,分布不重叠的物种称异地种。地理亚种都是异地亚种,在交接区域常常有中间类型。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古生物种或化石种中的大多数是以形态特征为依据,甚至以硬组织,如外壳、骨骼等部分形态特征为依据而建立的,应归于形态种的范畴。植物的各个部分常单独保存为化石,某些不属于同一科的生物,由于单独保存的叶、根等,很难确立其系统关系,仅以形态相似而建立的属为形态属,如栉羊齿(Pecopteris)等;其单独保存的器官可构成器官属,如鳞木类的孢子叶化石叫鳞孢叶属(Lepidostrobophyllum),孢子叶穗化石称鳞孢穗属(Lepidostrobus),而根座常被称为Stigmaria。   另外,强调染色体数目(如二倍体、多倍体、无融合生殖种等)作为分种依据而将外部形态作为次要特征依据的称为生物学种。   植物分类有大种和小种之分:“归并派”主张大种概念,又称“林奈种”,把种的范围划得较大,有时甚至很大,包括近缘种在内;“细分派”主张小种概念,又称“约尔丹种”,常把亚种、变种、生态型等划分为种,种下不再分类。动物分类学亦有归并和细分两派,但不作大种和小种的区分。归并派和细分派的存在,说明了分类学家对物种标准还缺少一致的认识。作为动物种,不同种间不能繁殖,但作为植物种则可以杂交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如小麦。因此倾向于把二倍体作为种的代表。   这一切说明物种的概念及定义并未真正解决,同时,种上分类亦同样有归并与细分之争,例如细分派把猫科分为28个属,而极端的归并派只承认一个属。
系统原理和分类方法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3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系统分类的要求是:①共同起源。每一个物类都有一个起源的问题,要求同一系统内的物种或物类必须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的,这样才能反映自然系谱。这叫做建立单系系统,单系是指一个物类起源于一个祖种。复系则指起源于两个或多个祖种。分类学要求建立单系系统,不取复系系统。③分支发展。一个新物类的产生最初总是少数,在理论上该是一个物种。从这个最初的祖种,通过分支发展,从少到多,形成为许多不同支系(图1)。系统发展是分支发展的过程,分支关系反映亲缘关系。图1是简化的系统树,从A到H代表8个物种或物类,A和B的共同祖先在Ⅰ处,A和C的在Ⅱ处,A和F的在Ⅲ处。根据这种分支关系,W.亨尼希对亲缘关系下了一个定义:当物种A和B来源于某一个共同祖先,而这个祖先却不是物种C的祖先时,则A和B的关系要比A和C为近。因此,共同祖先的远近,决定亲缘关系的远近。他指出,所谓单系类群“是一些或大或小的类群,其群内的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比群外的任何物种为近”。例如,图1中AB、CD、FG、CDE、FGH、ABCDE都是这样的单系类群,而BCDE由于A的存在,DE由于C的存在,GH由于F的存在,都不是单系类群。这是亨尼希的、亦即分支系统学的严格的单系概念。③级进发展(或级序发展)。分支是横的分化,级进是纵的上升,是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分支与级进是相辅相成的。例如:硬骨鱼类在分支发展中有一支演进为两栖类,两栖类在分支中有一支演进为爬行类,另一支演进为哺乳类,而鸟类和哺乳类,又再各自分支发展。所以分支中有级进,级进后再分支,系统发育是分支与级进的统一发展过程(分支与级进是相对的,大分支中有大级进,小分支中有小级进)。   假定图1上的BCDE代表爬行动物的4个支系,A是由此分出的鸟类分支,按照阶段级进的观点,鸟类和爬行类的四支比较,代表进化的一个新的阶段,必须分列为独立的一个生物群,以与其他4支相区别。这就是一般所采取的鸟纲与爬行纲并立的传统分类,也就是所谓进化分类学的分类。进化分类学派认为这个分类并不违反单系系统的原则,因为鸟类(A)作为一个单元,源出于同一祖种,而爬行类的四个支(BCDE)作为另一单元,同样是出于一个祖种。   分支学派把系统图上从同一基点所分出的支系称为姊妹群,图1上如Ⅰ处分出的A和B两支,Ⅱ处分出的AB和CDE两支,以及Ⅲ处分出的ABCDE和FGH两支都是姊妹群。姊妹群在分类上应列为同等级别,如果图上A代表鸟类,BCDE代表爬行类4个支系,则A支应与B支同级,不能与BCDE四支同级。   这是当前系统分类学上的两个学派的分歧:分支系统学派以宗谱分支为衡量亲缘的唯一标准;进化分类学派则考虑两个标准,宗谱分支和进化水平(阶段改进)。分支与级进交错发展,因而在分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和两个标准的分歧,成为两个学派的争论交点。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差异性)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相似性)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亨尼希把同源特征分为祖征和裔征两类:祖征是来自较早祖先而在后代保持不变的特征;裔征是两个姊妹支系来自最近祖先的派生特征,不见于较早祖先。每一物种或物类都是祖征和裔征镶嵌,共同祖征是追溯历史渊源的根据,共同裔征是建立单系的根据。进化分类学派亦要求采用同源特征,但不作特征分类。他们从共同性探索共同祖先,又从差异性衡量进化水平。上面提到鸟类和爬行类的问题,已知鸟类和鳄类最近缘,按照分支学派的分析,两者具有共同的裔征(如内鼻孔具次生腭,其他爬行类内鼻孔无次生腭),在系谱上是一对姊妹支系,组成为一个单系群。但进化分类学派重视特征差距,他们根据鸟类具有羽毛、前肢特化为翼以及恒温等特征,认为两者差距很大,反映不同的进化阶段,主张鸟类应与鳄目分开,而与爬行类(包括鳄目)并立为纲。这是两个学派对特征衡量的分歧,也就是宗谱分支与进化水平的分歧。   分类特征反映进化历史,系统分类要求从历史观点衡量特征价值。但特征衡量常会出现分歧,重视这一或那一特征,会得出不同的分类。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同源和非同源不易区分,衡量又会陷入循环论,如:共同的特征反映共同祖先,共同的祖先产生共同特征。基于这些情况,为了促进分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数量分类学主张“总体相似性”的观点,其方法是:采用大量能以数值表示的特征,编成符号,运用电子计算机。求得相似性系数,作出分类。数量分类不先考虑亲缘,但得出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和传统分类近似。   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都可为分类提供特征,最常用的是形态,尤其是外部形态。但目前趋向愈来愈重视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特征,如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比较,蛋白质的成分分析,染色体的祖型分析,以及植物化学成分、动物交配行为等等。如以蟋蟀鸣声为特征,使原先单凭形态特征所未能区分的近缘种类得以鉴别。
生物的界级分类

软体动物


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主要阐述了“人猿同祖,人是由低等动物...
一直来达尔文“进化论”纲领:“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人类必须经历爬行阶段”。可是科学家从人类化石一些手部和腕部特征中发现,并非像原先认为的人类有爬行行为。《参考消息》转载【美国趣味科学网站8月10日报道】文章,科学家明白告诉人:“人类进化未经历爬行阶段”。只是受“猿变人”当“科学”100多年的渗透,现今又没...

食物链指的是什么
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C.S.Eiton)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因此食物链有...

在这个世界上,是先有的动物还是先有的植物呢?
根据生物书当中提到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说过,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在很早很早以前,地球上并没有生命迹象,只有一些最常见的生命元素,比如碳,氢,氧等。那么人们就疑惑,在这个世界上是先有动物还是先有植物呢?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来说,是先有植物,因为生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谁提出了进化论
克在其《动物哲学》一书中,最早提出进化论思想。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正式创立了生物进化的系统理论,简称进 化论,亦称“达尔文主义”。其主要内容有:主张物种可变,形形色色的生物 种类是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演化而 成;认为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的趋势
图2-4 在海洋环境快速游泳动物的趋同 图2-5 表型趋异与谱系趋异 (据张昀,1998)A—表型趋异;B—谱系趋异 总之,生物进化有如下趋势:1)生物的进化趋势表现为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2)生物进化可分为不同阶段,而且由许多中间过渡类型将不同阶段的生物联结起来。3)生物的...

脊椎动物 由高级到低级排列 急求
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其实,应该是由爬行类分别进化出鸟类和哺乳类,也就是鸟类和哺乳类不能说哪个更高级)http:\/\/baike.baidu.com\/view\/17224.htm

科学家关于生物进化的故事
主要著作:物种起源:1859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 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1871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1872 进化论(evolution)在19世纪后用于生物学,专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又称演化论。evolution一词来自拉丁文evolutio,表示展开或把一个卷紧的卷松开的意思。参见进化。

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如,著名学术权威亚里士多德说:“蛋能孵出鸟,然而鸟类不可能诞生自一枚最初的蛋,不然一定还得有一只最初的鸟去生下这枚蛋。先有蛋,蛋孵出来的鸡还是那只鸡,鸡生下的蛋却已不是那个蛋。所有的生命都连为一体,永不停歇地连续变化。因此,鸡的诞生,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

对于生物的科、目、属、种等关系是怎么分的?
在生物分类中从粗到细是: 门,纲,目,科,属,种 。比如人类在生物分类中是: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再如驴子在生物分类中是: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驴种。大概可以品味出里面的关系了吧?

进化论到底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进化论到达尔文手里才初告大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从理论上正确地阐明了生物进化的机理。 物种是演变的,这是事实,可演变的原因是什么?物种为什么会变异?为什么物种竟然呈现出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呢?在达尔文之前,已有一些进化论者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荥阳市17077803914: 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分类,在线等,快 -
胡富强阳: 一、无脊椎动物 1.原生动物门 草履虫,变形虫 2.多孔动物门 海绵 3.腔肠动物门 水螅,海蜇 4.扁形动物门 猪肉绦虫,涡虫,血吸虫 5.线形动物门 蛔虫 6.环节动物门 蚯蚓 7.软体动物门 各种蚌,螺,田螺,海螺 8.棘皮动物门 海参,海胆,海星 9.节肢动物门 分为重要的四个纲:甲壳纲(螃蟹、虾),蛛形纲(蜘蛛),昆虫纲(各种昆虫,苍蝇,蚊子),多足纲(蜈蚣)二、脊索动物门: 1.头索动物亚门 文昌鱼 2.尾索动物亚门 海鞘 3.脊椎动物亚门: (1)鱼纲 各种鱼,鲫鱼,鲤鱼 (2)两栖纲 青蛙,癞蛤蟆 (3)爬行纲 蛇,鳄鱼 (4)鸟纲 各种鸟,喜鹊,麻雀,鸡,鸭 (5)哺乳纲 人,蝙蝠

荥阳市17077803914: 求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的排序 -
胡富强阳: 类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 动物分类学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排列 你说的这5类都是纲这个单元 若说虫类很多如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的生物都能成为虫 想说排列 你这5类低级到高级是没问题 按进化角度谁进化了谁 鸟纲和哺乳纲都是爬行纲进化而...

荥阳市17077803914: 动物的等级排列.动物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由高级到低级的排列时这样的:1哺乳动物(最高级人类).2鸟类.3(两栖类和爬行类).4鱼类... -
胡富强阳:[答案] 我从最高到最低排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可以分开>

荥阳市17077803914: 把鲫鱼,扬子鳄,青蛙,大熊猫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 -
胡富强阳: 鲫鱼 青蛙 扬子鳄 大熊猫 动物的进化由低到高是 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鸭嘴兽这种卵生哺乳的逆天动物也算哺乳)

荥阳市17077803914: 把 蚯蚓、螃蟹、青蛙、蜥蜴、家鸽、家兔 按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排列 -
胡富强阳:[答案] 无脊椎动物:蚯蚓和螃蟹 有脊椎动物:青蛙、蜥蜴、家鸽、家兔 靠有无脊椎进行分类.顺序排列考虑到螃蟹是具有外骨骼的,很难排序. 无脊椎动物属最低等,两栖类属中等,哺乳类属高等.

荥阳市17077803914: 动物的等级排列. -
胡富强阳: 我从最高到最低排的: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可以分开>

荥阳市17077803914: 由低等到高等怎么排序下列动物:青蛙、鱼、蝙蝠、鲸、蚊子、企鹅 -
胡富强阳: 生物分类按门纲目科属种六个从高到低的层次进行分类.蚊子是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的昆虫纲;其余是高等的脊椎动物:鱼属于鱼纲;青蛙属于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纲,比鱼高级;企鹅属于鸟纲,已完全适应陆生;鲸鱼和蝙蝠属于最高等的哺乳纲,因为比起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鸟纲,哺乳纲由卵生转变为更高级的胎生,至于鲸鱼与蝙蝠如何排序,个人认为它俩均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特例,鲸鱼进化得较完善些. 因此总的排序是蚊子、蜘蛛、鱼、青蛙、企鹅、蝙蝠、鲸鱼.

荥阳市17077803914: 将以上动物由低到高排序a是蚯蚓b是螃蟹c是青蛙d是蜥蜴e是鸽子f是兔子 -
胡富强阳: ABCDEF

荥阳市17077803914: 哺乳类动物、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脊椎动物按从低到高等的顺序排列 怎么排啊 -
胡富强阳:[答案] 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动物 动物可分为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比较低等,脊椎动物比较高等. 所以实际上是六种类型动物排序.排序如下: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

荥阳市17077803914: 将下列无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________. ①腔肠动物②棘皮动物③原生动物④节肢动物⑤扁形动物 -
胡富强阳:[答案] 答案:③①⑤④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