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明治维新时期,影响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分析!!!300字~500字 写得好的加分!!!

作者&投稿:油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原因?和有关史实?~

(一)原因:明治维新这场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量。由于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日本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二)在日本第一次帝国议会的前十年,也就是1880年,备受欺凌的 清朝政府迫于国际环境的压力不得不着手加强军备,三县有朋抓住这一点开始鼓吹“清国威胁论”,把当时的清朝视为假想敌,以此来加强海军的建设。三县有朋派出数十名将校军官考察中国军事,最后三县有朋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强兵是富国的根本,增强军备优于一切。1882年,在三县有朋的操纵下《军人敕谕》以天皇的名义发布,并成为日本军队的行为准则和思想信条。实际上就是以天皇的名义,通过各级军官把士兵牢牢地控制住。对军人靠的是《军人敕谕》,对普通的老百姓或者说日本的年轻一代,靠的是《教育敕语》主要内容是大和民族又是最优秀的民族,那么就赋予这个子民一个使命,一个是无条件地服从天皇。在思想上入手控制民众。1887年,日本天皇就带头捐款,加速筹建日本海军,那么天皇带头以后日本的军官全部都实行捐款,而且最高的,每个月捐款都捐到15%。日本针对清军的“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专门研制了“松岛”、“严岛”和“桥立”所谓三景舰,1890年以后日本还将财政收入的60%用于军事扩张,为了准备这场战争日本几乎是举全国之力。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胜利后伊藤亲任“和谈”全权代表(除伊藤之外,日方代表还有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陆奥宗光外相)与到达日本马关的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等人对谈。 谈判结果是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全约11款,附《另约》3款、《议定专条》3款。最重要的内容有三:1.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后以3千万两白银“赎回”);2.日本获在华领事裁判权和诸多特权;3.中国向日本支付2亿3千万两中国国库标准银即“库平银”,此项赔款含清廷赎回辽东半岛赎金3千万辆,但不含每年必须支付给日本的50万两驻威海卫军费。且不说众所周知的日本对台湾的殖民掠夺所造成的历史恶果,这里,单说2亿3千万两白银赔款一项。1894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不足8千9百万两白银,即相当于清廷两年半国库收入,为此清廷不得不向列强大举借债。另外,2亿3千万两赔偿银折合当时日元3亿4千余万元,而日本每年国库收入仅为8千万元,即相当于日本4年零2个月的财政收入。日本得此“意外之财”举国惊喜,认为日本从此一跃而为富国。日本将所得赔款用于:1.陆海军备扩张1亿2千5百余万日元,使日军跻身列强,为即将到来的日本称雄于东亚和日俄战争准备了充分条件;2.进行币制改革,使日本货币由银本位改为金本位,财政上与西方列强并驾齐驱。清廷应日本强硬要求,把赔偿金由清朝库平银换算成英镑,由日本政府存款于伦敦英格兰银行,以便既有利于日本国内平抑物价,改善国民生活,更有利于大肆添购军舰、军品,并促进日本对外贸易;3.设立三项“基金”,促进国力增长。三项基金为:“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3千万日元,“灾害准备基金”1千万日元,“教育基金”1千万日元。三项基金以黄金形式存于日本银行或购买外国公债收取利息,首要目的服务于扩充军备,壮大军国实力。 从此,日本军国主义走上了一条欲罢不能的“不归路”,陷入战争“饥渴症”而不能自拔,终于在世界范围内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沆瀣一气,与整个进步人类为敌。

3.明治维新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孙友宁 江苏省南京市秣陵中学 张远龙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废除旧体制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发展新经济
币制改革
土地改革
殖产兴业
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分析图表
历史比较

倡导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
教育改革
生活西化
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情境再现
分析图表

建立新军队
改革军制
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本课引言引用了明治维新前夕天皇的“五条誓文”,这段誓词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一个条件: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后确立的明治政府的统治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建议教师设问:“倒幕运动成功最重要的意义何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废除封建旧体制,确立新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史称明治维新。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目“废除旧体制”

教材阐述了明治政府在政治上对日本封建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立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废藩置县”

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府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这样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建议本目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第一课的有关内容思考“封建幕府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有哪些阻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政治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再根据具体改革内容探究改革的影响,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注意比较改革前后日本武士和平民地位的变化。

第二目“发展新经济”

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关键又在于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同时也为了解决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明治政府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初期主要精力集中在土地改革上。

(1)土地改革

建议在此设问“为什么明治政府首先进行土地改革?”原因有二:一是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二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的情况下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不能不在土地上打主意。

改革进程:①1871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②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关于改革的影响,建议设问“土地制度的改革有何影响?”“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取代实物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2)“殖产兴业”政策

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引文,了解“殖产兴业”政策提出的背景。“殖产兴业”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年在考察欧美国家后提出的。其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建议投影日本近代第一列火车机车和近代纺织厂的投影片以加深认识。

第二,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①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②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在政府示范企业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在几乎所有的生产领域,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随着规模的扩大,财富的增加,这些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明治政府在初步实现富国强兵之后,作为日益崛起的东方强国,日本开始效仿欧美强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具体内容下一课时进行详细阐述。对国内市场,明治政府采取撤销国内各地关卡,禁止对商人任意抽税加捐等措施大力发展。到19世纪末日本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还开始出口海外。

建议本目教学时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进行比较,以加深对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过程及其特点的理解。

第三目“倡导‘文明开化’”

明治政府在推广“殖产兴业”政策时特别注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日本的生产力水平。但只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和掌握这些技术,因此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

建议投影1871年日本政府使节团出访的影像资料,加深对日本人迫切了解西方文明愿望的理解。

“文明开化”政策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西方文明。

(2)为提高日本国民的素质,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对于教育改革的评价,可利用【学思之窗】中的问题: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在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如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但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有的人甚至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关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中有关“鹿鸣馆”的文字图片资料,加深认识和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第四目“建立新军队”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国防力量。而为增强这个力量就必须取消旧的军制,建立新的军制。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为了确保这支常备军的实力,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并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以作保障;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②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本来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 “尚武”等精神。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建议设问“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在学生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完成本目教学。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一切来自于明治政府大刀阔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在教学最后,请学生做【本课测评】第一题“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作为本课总结。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导入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索的方法。设问“幕藩体制对日本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有何阻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废除旧体制的必要性。再设问“倒幕运动成功的意义何在?”得出推翻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创造了可能性。随后,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称“明治维新”,由此导入新课。

第一目“废除旧体制”的教学。首先结合导入中的设问让学生明确废除幕藩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必要性,然后由学生从教材中归纳出明治政府的具体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最后探讨“这些措施有何影响?”关于身份制度改革的影响是一难点:其一废除武士特权,用公债补偿的形式收回华族和士族俸禄和禄米,这样做有何意义?其二,平民获得更多自由又有何意义?

第二目“发展新经济”。教材展示了三张历史照片《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日本第一列火车机车》、《明治时期大阪纺织厂》,这三张照片反映日本经济改革的历史阶段:土地改革→国营示范工业→民间兴办工业。其中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改革,在此可以设问“土地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有何作用?”关于地税改革,特别注意启发学生注意:土地税以货币代替实物对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于“殖产兴业”政策,设问“明治政府如何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有何特点?”“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明治政府在兴办工业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目“倡导文明开化”。首先用实物投影或影像资料,再现以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的历史瞬间。引导学生观察:使节团的规模如此之大说明了什么?主要成员着装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得出结论:明治政府如此大张旗鼓,反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迫切愿望。除了学习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甚至生活方式也大力提倡“西化”。同时为了提高日本国民素质,明治政府如何大兴教育的?对于教育改革的评价可利用【学思之窗】的问题进行。

对于日本文明开化政策,我们要充分肯定其进步作用,但在这样过程出现的“全盘西化”、崇洋媚外等不良倾向一定要清醒认识。可以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现象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辨别分析能力。

第四目“建立新军队”。建议通过图片或影视资料,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探讨“明治政府创办新式军队与旧军队有何不同?与欧美军队又有何不同?”让学生明确新式军队的建立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但其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也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最后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作为本课小结。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这一问题时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首先投影《幕府时代的等级制度示意图》幻灯片,说明这一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利因素,然后比较身份制度改革后武士阶层和平民地位的变化,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由此加深对明治政府废旧立新的意图的认识。

案例二 在学习“发展新经济”时,用实物投影或幻灯片展示三幅图片:

图片1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地契:土地所有权的凭证。说明幕府时代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近代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所有权得到法律的承认,大大激发了他们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

图片2.《日本第一列火车机车》

明治政府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初期,充分利用国家的力量建设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图片3.《明治时期的大阪纺织厂》

这是19世纪80年代,由一些华族投资成立的日本最早的民营的采用蒸汽动力的机器纺织工厂,说明日本工业开始由国营示范向民间兴办转变。

案例三 介绍日本“文明开化”时用实物投影或播放影像资料《日本使节团出访欧美》。 时间:1871年12月,地点:横滨港。让学生注意观察了解以下几个细节:

①使节团主要成员在明治政府中的地位?②他们的着装。③送行人群的热烈场景。④港口外的大型蒸汽轮船。通过观察这些细节让学生理解当时明治政府了解学习西方文明的迫切愿望,以及对文明开化政策实质的理解。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为什么大久保利通坚持“诱导奖励”政策?

解题思路:大久保利通认为富国强兵的关键在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思路引领:日本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依赖于政府的诱导奖励。

答案提示:明治维新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关键又在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日本当时民智未开,经济落后,人民群众缺乏创办工业的勇气、信心、技术、资金等。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2.你对“和魂洋才”教育原则有何评价?

解题关键:对“和魂洋才”教育原则的理解。

思路引领:“和魂”指培养学生忠君、爱国思想;“洋才”是指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答案提示:“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对明治维新内容理解基础上的高度概括。

思路引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概括。

答案提示: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2.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解题关键:对日本工业发展的过程及英国工业革命过程的认识。

思路引领: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而英国工业革命是手工工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

答案提示: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而且,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等等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并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经验。

  明治维新发生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从1868年开始,到1889年结束,经历了大约二十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完成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弱小国家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明治维新为何能够迅速成功,令人深思。
  日本是中国的邻邦,一衣带水,交往频繁。中国在古代一直比日本先进,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哪个方面,日本都是落后于中国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国家,在西方列强东进的背景下,中国衰败了,日本却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蜕变成新的帝国主义国家,实在不可思议。当然,日本摆脱半殖民地的时间是一九一二年,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明治维新并没有让日本完全独立自主。但是明治维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没有明治维新,日本的独立不可达成,维新是日本独立的基础。
  明治维新的直接原因是黑船叩关,列强的侵略让日本感到再也不可闭关锁国,游离于文明世界之外了。没有改革就不能民族解放,没有改革就不能富国强兵。先进的日本人探索救国的道路,他们首先向西方学习。然而德川幕府仍旧愚昧颟顸,镇压维新志士,因此日本人民痛恨幕府的腐朽残暴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尊王攘夷派终于推翻了德川幕府,建立了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政府。这就是明治政府。明治天皇当时年轻,国政实际是操纵在藩阀手中。所谓藩阀,是倒幕运动中的领导人,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在推翻幕府后掌握了日本的权力,成为藩阀。他们是开国的领袖,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实行了大刀阔斧的资产阶级改革,引进西方文化科技,使日本走上先进文明的行列。但是日本的维新派是属于落后的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本质上还是专制的人。他们在外国侵略的情况下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的思想,但在日本强大后,却又存在着侵略弱小民族的军国主义思想。正是这种两面性,导致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强兵富国,穷兵黩武的道路。侵略的并非都叫军国主义,只有国民经济军事化,全民皆兵,以战养战,对内独裁的制度才是军国主义。西方列强除了德国,都不是军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是什么呢?军国主义最主要的思想支柱是武士道,武士道形成于平安时代,在镰仓幕府时代确立下来。武士道要武士廉洁奉公,绝对忠于主人,不成功便成仁。日本共有三个武士掌权的时代,镰仓、室町、德川,时间长达七百年。在这漫长的时间内,武士道是日本的官方思想,可想而知,日本人民被驯化的程度之深。武士阶级在明治维新中被取缔了,但人们无法忘记武士的精神,所以明治政府训练的新式军队仍然在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就是日后侵略各国的残忍的皇军。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当然不会只有内因,外因也很重要。从外因来说,日本学习的先进国家是欧美,欧美国家如英法德都是列强,侵略成性,通过二百年的殖民侵略,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装满了资本家的腰包。这个原始积累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不是侵略,自身缓慢的发展将超过二百年,很慢的。日本看见了西方列强的武力崛起,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于是把侵略之火燃遍东亚大地。
  从地理方面看,日本周边的国家都比它弱小,中国大但是弱,东南亚和朝鲜更是微不足道,于是日本有侵略的实力。日本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发展没有后进,没有潜力,所以日本要靠战争掠夺邻国的资源,发展自己的经济。

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打开日本大门,这个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外因之一。
在维新进行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亡。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和日本市场狭小让日本迫切地需要对外扩张掠夺原料获得市场,而且当时资本主义强国,比如英美法等都在向世界进行侵略扩张。
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军国主义就得以发展。

就是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的市场=殖民地。所以日本迫切想要吞并朝鲜、台湾。1870-1890年间国际环境并没什么重大事件能影响日本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最主要还是其内因:长州武士出身的山县有朋在首相任内通过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并使军部拥有了“帷幄上奏权”,这两个支柱给军部以无限权力,把在“西南战争”中彻底消灭的武士阶级在军部中复活,奠定了日本走军国主义道路的基础。

明治时代是日本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并走向军国主义的时代,由于历史 条件和民族传统等国情的不同,使日本在创立资产阶级军国主义时有着自己 固有的历史特性,亦使其军国主义在二战结束后虽遭到失败却难以从根本上 被清除。战后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思潮中表现明显,这 些右翼势力活跃在日本政界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威胁到亚洲和日本平民的 安宁生活,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 形成的历史特性,从本质上加深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了解这段历史看日本人拍的《坂上之云》,司马辽太郎的。


日本明治维新始于哪年
日本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改革、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大兴教育、军事改革、社会司法等。影响包括使日本迅速崛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中国处于的时期 日本明治维新中国处于清朝,同治七年至宣统三年。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

明治维新是什么时期?
2、明治维新经过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

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在文化 教育 方面,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向其他先进国家派出了许多 留学 生,待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用最先进的语言谈论最先进的事物,这也是日本“文明开化”之风盛行的原因,对原本日本当地的保守思想产生了重大冲击。但是日本为了加强皇权而使用中央集权制,也使得天皇权力过大,原先藩国的大名仍然在...

日本明治维新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 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如果是历史题,那就是1868年

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治维新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明治维新时间是什么时候 明治维新时间是什么时候?明治维新时间是发生在倒幕运动之后,具体时间是在1868年,在当时的日本天皇明治天皇完成倒幕运动,建立了新政府以后,明治天皇也开始了一场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制度的明治维新,并且模仿英国,将君主立宪制当作国家的政体。明治维新时期的东京街头 明治...

明治维新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日本明治维新之时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同一时期进行,两国都面临的都是外敌侵略,封建统治危机四伏情况。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同治维新,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

简述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

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呢?
社会动荡:明治时期发生的快速变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尤其是在下层阶级中。许多人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丧失感到不满。地方贵族和武士失去自治权:明治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地方贵族和日本武士失去自治,而日本以前是一个特权阶级。这在前特权阶层中引起了许多不满,并导致了社会动荡。总之,明治维新对...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对外政策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对外政策:①明治维新前,日本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②明治维新时,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努力发展教育。③明治维新后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有人主张日本传统的衣食住行应该全部废除,提倡全部西化;认为日语...

明治维新的起止时间
开始时间是1868年。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意味着明治维新已经结束。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

龙门县13037634892: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 -
地清迪汀: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取得了“一大变革”、“两项成果”并确立了“三大国策”,即:1.明治维新这项社会变革;2.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和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3.“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龙门县13037634892: 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和主要作用
地清迪汀: 明治维新的意义:①这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③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④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⑤日本强大起来了,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龙门县13037634892: 能简单介绍一下明治维新和它的影响吗?
地清迪汀: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

龙门县13037634892: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初年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起奋发图强,... -
地清迪汀:[答案] (1)由“并极力推进'西方化'进程.甚至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由“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教育模式与教育文化”可知,日本的教育改革又注重...

龙门县13037634892: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对于后来日本的发展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
地清迪汀: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龙门县13037634892: 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其外交政策产生了什么样影响和结果?这个影响对日本发展的利和弊在哪里?尽可能详细点,因为是写论文 这个地方不怎么懂 -
地清迪汀:[答案] 全民学习,仿效国外. 利:飞速发展,不断进步.扩充自己,学习先进经验. 弊:本土文化和手工业受到了一些打击.

龙门县13037634892: 明治维新改革为什么会成为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
地清迪汀: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原因如下: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龙门县1303763489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
地清迪汀: 变化:(1)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积极修建铁路,兴办工厂;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资本主义的人才. 影响: (2)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外交:摆脱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