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溥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乾隆曾对不学习的皇子说:你若贪图享乐,不如做两淮盐商的儿子。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给16位盐商加官进爵,其中14位来自徽州府。虽为生计所迫,却也造就了徽商传奇。从为生计所迫少小离家,到成为一种风气,寄命于商,徽商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古徽州文风昌盛,一科同郡两元,兄弟九进士四尚书,一榜十九进士,十里四翰林。从宋代至清末,徽州文武进士两千余人,出了28位状元。随着历代移民不断涌入,耕地严重不足,平均一人不足一亩,粮食奇缺,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徽州人决定走出去,外出谋求生计。也不再执着于仅以科举为正途,这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

徽州男子年纪轻轻便要离家远行,谋求生计,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徽商。由此形成了经商的风气,但一开始还是从基层伙计干起,逐渐积累经验。也正因如此,古时徽州一带的人结婚较早,有“十三爹来,十四娘”的说法,因为成亲之后便要外出谋求生计了,自此很少能回家。一对夫妻一辈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年多。徽州男人外出经商,留守妇女非常多,这是当时徽州的一种普遍现象。鲍志道11岁的时候便离家外出谋求生计,临行前母亲将家中仅剩的一枚康熙通宝给他,希望能给他带来好运。鲍志道历经磨难,成为了名震一时的两淮总商。

徽商的崛起与两淮盐业密不可分。明初行开中法,招揽商人运粮送往边境,然后商人可获得盐引。真正让徽商抓住机会的是明中期实施的开中折色法,交银子便可获得盐引,无需再千里运粮。徽商抱团取暖,在这场盐业商战中逐渐取得了优势。《两淮盐法志》记载了80名盐商,徽商就占了60位。《两浙盐法志》中记载35名著名盐商,徽商占28位。徽商通过盐业赚取了巨大利益,从1671年到1804年,徽州籍盐商给朝廷捐了3930多万两白银,米21万石,谷33万石。乾隆六下江南时,江春等盐商筹划接待,输送白银一千多万两。这也是为什么乾隆对皇子说,你若贪图享乐,不如做两淮盐商的儿子。当时的两淮盐商确实富有。

徽商祖上文风昌盛,所以徽商在经商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因此徽商撰写了很多商业专述,将经商专业化。虽然在清末由于诸多因素,徽商逐渐走下坡路,但其所流传的精神财富却是不可磨灭的。


徽商是怎样炼成的?
因粮食不足,而木材、土特产、和山货资源丰富,人要活命,就要想办法能赚钱,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徽州人外出经商者众多,即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毗邻江浙,位居中国东南部的腹地。古徽州一府六县所处的位置正是在一个盆地的中间,交通极为不便,只有一条新安江...

关于古徽州诗句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儿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头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谣 6.魂牵梦萦新安江古诗词 魂牵梦萦新安江——长歌为《你好新安江》而作。 新安江水母亲河,养育儿女绿千畴。 千山竞秀花争艳,一水含情景色幽。 岸边山村炊烟袅,岭上古道足迹留。 沧桑巨变旧貌...

马头墙是哪里的建筑风格
作为传统的徽派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古雅、简洁、富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徽州所独有的粉壁黛瓦马头墙。他们没的仿佛不再是一些真实的村子。而是一张水墨画。它闪闪发光,艳丽夺目,向四周辐射。他以自然、古雅的徽派建筑风格,独树一帜。人们常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但...

安徽民风民俗资料
民谣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明人王世贞说:“太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州商人以理学为立身处世教条,因而称之为“贾而好儒”。正由于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中孕育着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即两淮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构成了锦绣安徽的历史画卷。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

徽韵中赞扬徽州的诗词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注释: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

徽杭古道徒步走共有多少公里
在徽杭古道上,每隔5里就设一个茶亭,供过往路人休息。过去与绩溪相毗邻的昌化人用自己纺织的棉织品沿古道到绩溪换回粮食与棉花,古道成为两地人的生命线。时至今日古道还是当地老百姓的一条重要交通渠道。穿越线路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皖南古称徽州,她北靠黄山,南依天目,...

安徽的民风民俗或吃的,作文,要450字以上哦!就当帮助别人做善事吧,对不...
“救驾贡饼” 制作技艺从此家喻户晓、闻名遐迩,逐渐在皖南徽州地区民间流传下来。屯溪烧饼不仅是徽州山区价廉物美的美食,更是当年徽商远赴天涯的一份干粮,一份亲情和思念。徽州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商当年背井离乡,外出做生意,一路跋山涉水,食无定时。他们素来节俭...

驴友团有哪些比较好的!
一、多帮户外的宗旨:\\x0d\\x0a 多帮户外互助团,以“走进户外,亲近自然,户外互助”为宗旨,提倡融入自然、追求健康、自助环保、团结友爱的互助理念,为热爱户外运动和旅游的驴友提供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 二、多帮户外的性质:\\x0d\\x0a1、多帮户外不是旅行社,不是俱乐部,而是一个相互帮助的...

不羞不羞呀身在其中是什么歌?
歌名:《不修》。不羞(修)不羞(修)出自歌曲《不修》。歌词如下: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不修不修身在徽州,来了以后又不愿回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不修不修身在徽州,来了以后又不愿回头。这里曾是小饭馆,常来朋友两三三。从前的巷子现在不宽,你我...

不休不休的正确歌词应该是什么?
不修不修呀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江里的小船在打转 水里的鱼儿在撒欢 从这座老桥往那看 浮云在晚霞里斑斓 车水马龙过桑田 绕不过这时代的弯 路的尽头回忆散 看哪只风筝飞得慢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不修不修 身在徽州 来了以后 又不愿回头 前世不修呀 生在...

米脂县15521141804: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何意?是说生在徽州好呢还是不好? -
诗竖润博: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一句在徽州流传很广的民谣,是当年走南创北的徽州商人的真实写照.就是这样的状况造就了徽商曾经的辉煌,也给当代徽州民间传奇提供了写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传奇.我们在陈金顺的《断肠草》、吴宏庆的《徽商的儿子》、黄庭宏的《乾隆赐宝》等故事中都看到了这句民谣.这些故事人笔下为我们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徽州商人形象,真实地重现了徽州商人的经营活动、生活状况,形象地描绘出了徽州商人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的形成过程.

米脂县15521141804: 出门一根绳,万事不求人 -
诗竖润博: 绩溪这个隶属于古徽州的小镇,清代时期人口就有十九万六千人,当时有民谣唱:“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出门带着三条绳,可以万事不求人.”出门带着绳子随时可以派上用场,即便混不下去了还可以用它来上吊. 人生在那里是命,丢在哪里是运.有句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其实人也常常相互拆台,带着绳子在身边保险,人总有靠不住的时候.

米脂县15521141804: 谚语(或民俗语)“一世夫妻三年半”是什么意思? -
诗竖润博: “一世夫妻三年半”,徽州女人的悲哀 徽商起于东晋,明清三百多年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徽商"贾而好儒",是真正意义上的儒商.徽州素有早婚的习俗,男子到十二三岁就要成家,成家之后即外出经商,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

米脂县15521141804: 徽州古城童谣最后一句怎么写 -
诗竖润博: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米脂县15521141804: 徽州俗语今世不幸,生在徽州,十六七岁,往外一丢 -
诗竖润博: 楼上也错了,是十三四岁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米脂县15521141804: 徽州的唯美句子 -
诗竖润博: 青山清水清泉,难得一方净土;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新安江水碧幽幽,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山有一...

米脂县15521141804: 地名的传说类型有哪些? -
诗竖润博: 徽州水口风俗“水口”是徽州村落中带有玄学色彩的历史文化的展现.水口大多是在村庄的要道口,选择什么狮象把门、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吉祥地形,或挖河、或开渠引水,然后垒石筑坝,坝上植树,溪上造桥,道路旁盖上小亭阁、社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