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五十字

作者&投稿:淡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五十字?~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故事50字: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他决心把山平掉,一位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世代会坚持终会凿平,后感动天帝命大力神两个儿子背走两座山。
故事内容详细介绍:
在冀州(在今河北境内)的南边,黄河的北岸,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头,已经九十多岁了。由于大山挡在愚公家门前,所以每次出门和回家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移走这两座大山。家人都表示赞同,但他妻子提出了疑问:“凭你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得走那么大的山呢?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挖泥土、凿石头,其他人就用簸箕把泥土运到渤海边上。有的邻居看到这个情形,也赶来帮忙。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嘲笑愚公说:“愚公啊!你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年纪一大把了,还能再活几年呢?你还想移走大山,我看你想砍倒山上的一棵树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把山夷为平地了。”
听了智叟的话,愚公感叹地说:“你的思想真顽固!没错,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还有那么多儿子和孙子,他们将来也会有儿子、孙子。子孙的繁衍是不会停止的,因此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可是山却不会增高,我就不信不能把山铲平。”智叟摇了摇头,他虽然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也无法反驳。后来,天帝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情,被他的精神和诚心所感动,于是派了两个神仙将两座大山背走了。从此以后出行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扩展资料
愚公移山的故事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扩展资料

此文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过“智叟”与“愚公”的对话,展现出了“智叟”之愚与“愚公”之智,告诉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

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观意义。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故事,表达了“恒道”的理念,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借故事申道明义。“愚公移山”故事得到广泛流传,在文学、哲学、甚至在民间信仰中都得到新的解读。

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释义
已与权威书籍校验
[ yú gōng yí shān ]
传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名叫北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下决心要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河曲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回答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可不会再增高了,凿去一点就少一点,终有一天要凿平的。”(见于《列子·汤问》)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百度汉语 AI让学习更简单 立即下载
详细释义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49.8w 00:25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处
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愚公移山读后感议论文10篇
愚公移山读后感议论文5 今天我读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位年尽九十的老翁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愚公决心率领子孙们挖掉这两座山。有个很聪明的叫智叟的邻居老头讥笑愚公他们这样干太傻了,是自讨苦吃。愚公反驳说:“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移公移山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文学常识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课下注...

以愚公移山故事的作文
『贰』 写民间传说的作文450字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 “民间传说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 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 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 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 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 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 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

"愚公移山"是属于寓言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是中国古代汉族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愚公移山的故事(缩写)
《寓言故事》的故事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先来看看愚公移山吧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歧路亡羊、薛潭学讴、两小儿辩日、夸父逐日、疑邻盗斧等。《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列子》的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列子》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

愚公,为什么叫愚公
名字来源于《列子·天瑞》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愚公”这个名字来源于《列子·天瑞》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故事讲述了愚公和家人为了移山而奋斗的故事。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道路,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愚公决定挖掉这两座大山,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劳动。家...

愚公移山的故事90字
首先。愚公移山是一个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它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记载在《列子》中。《列子》是公元前四、五世纪一名叫列御寇的哲学家写的书。 故事说,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岁了。他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意思和造句?
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毛泽东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现代管理科学讲究效率,不是每样事情都用愚公移山的傻劲就值得赞赏。现代挖隧道还用鎯头慢慢敲?那不是和愚公移山没两样?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说的...

哪些成语是寓言故事 有寓言的成语故事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鹬蚌相争、黔驴技穷、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惊蛇、买椟还珠、叶公好龙、画龙点睛、伯乐相马、画蛇添足、滥竽充数、自相矛盾、惊弓之鸟等。2、鹬蚌相争的故事: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的民间故事50字左右 -
糜兴樟脑:[答案]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靠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的故事70字 -
糜兴樟脑: 《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有两座高山叫做太行和王屋,这两座山占地方圆七百哩,高有数万尺,北山住着一位叫做愚公的老翁,他年纪已经将近九十岁了,他就住在这两座高山的正对面.由于这两座高山阻挡了往北的...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的故事50字 -
糜兴樟脑: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主要内容.不要太长的. -
糜兴樟脑:[答案] 愚公移山,古代寓言: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

丛台区18392387956: 求两个寓言故事50字左右 -
糜兴樟脑:[答案]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意思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的故事20字左右 -
糜兴樟脑: 山挡住了愚公,愚公决心挖出路感动天帝.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险阻,带着子子孙孙坚持不懈、挖山不止的故事,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主要内容50字 -
糜兴樟脑: 主要讲述了: 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修路,最终感动上天把山移走的故事. 虽然被聪明的智叟笑太傻,但愚公用子子孙孙无穷尽来表达自己移山的决心,坚定的心让我们敬佩不已!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的故事100字概括 -
糜兴樟脑: 《愚公移山》是一则著名的中国民间传说,讲述了愚公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决心移走挡住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尽管面对困难和挫折,愚公坚持不懈地劳动,最终感动了上帝,使得两座大山被移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40字简介 -
糜兴樟脑: 愚公门前有山挡路,要移山,智叟说其不能.答曰:“子孙无穷尽,两山终会平.”遂感动天帝,令神搬走两山.

丛台区18392387956: 愚公移山的故事 -
糜兴樟脑: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