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二卷语文选择题答案

作者&投稿:支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2高考全国卷语文选择题答案~

2012年全国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
选择题答案1-5BDACA 6-10CDADC 其他非选择题答案也已出炉。

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13. B
14. C
15. D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有真正详解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 颀长(qí)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蜚声中外(fēi)

【解析】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C

① 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式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候《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于汇六十里,州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贪》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

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犹豫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迁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犹豫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5、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背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谓语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解析:答案A说“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而原文是如此描绘“‘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显然李白的联想是由方位连带出来的,而非名气问题,更何况后面还进一步解释了“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是因为在当时扬子津已经成为“古董”,又何来同一时期两个都有名之说?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解析:看第6题的C答案,“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再看原文“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所以说瓜洲“成名”是因为新开的河道,和这个漕路还没直接联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礼拜《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礼拜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解析:上课的时候我说过看到“最”字、“肯定”、“可能”等字眼要非常小心,因为科技文阅读的“准确性”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而出题人常常在这一方面偷偷的换掉某些字,或强加些因果,使得选项答案看似正确,而实际是不严谨的说法,在科技文中此类选项就是错的。如此题的D选项,《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文章并没有明说,只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浩宇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迁彰武军承宣使。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解析】“浩冒阵而前”,冒有冲犯的意思,冒阵就是冲击敌阵。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D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浩与吴玠大破之
A. 1.2.3 B. 1.5.6
C. 2.4.5 D. 3.4.6

【解析】对照原文,不难发现第一、二两个事件发生在“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的情况下,而第五项主语为“饥民”,均与题干要求的“金人”不相符,舍去。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间,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收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解析】对照原文,可知郭浩先前是与吴璘联手破敌,及至金平才与吴玠有合作。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我在任上时已经听到了警报,想着夏人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进犯边境,希望选取将领设置防备工程。

【解析】“在任”,在职位上,在任职地;“趁间盗边”,趁这个机会进犯我国边境,“盗”意为抢劫,引申为进犯;“设备”,设是动词,设立、建造,备是名词,防备措施;“愿”,作者把它放在句首,结合上下文语义,可以翻译为希望,表示祈使语气,很大程度上可以移用“愿乞骸骨,以期终养”中“愿”的用法。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郭浩招抚、辑录流窜和逃亡的人,开垦营田,用这样的整顿方式来颁布告示其它地区。

【解析】“招辑”,招安辑录;“流亡”,漂泊无依和逃亡的人;“营田”,官田的一种,募人耕种,量收租利;“规置”,规范处置的方式;“诸路”,别的地区,其中“路”在宋朝是省级行政单位,如扬州路。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第二联拟人手法对比写出落叶矛盾的心理状态,第一联视觉描写,红字言简意深,第三联动态描写落叶飘零,无处着落的凄惨的处境。作用:呼应题目,为后文对比写松蓄势,营造凄凉的环境氛围。

【解析】要找到第二联的不同之处,其实要强调分析的还是其中的两组词“翻思”“肯信”,从中挖掘诗人的积极高昂的态度及立意。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借物抒怀,以物喻人。写松树的四季常青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入世俗的孤傲清高品质和追求自由、超凡脱俗的情感。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结合松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满地铺撒的情状,诗人当然是运用象征、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追求。


2011百题大过关高考语文古诗文鉴赏100题的目录
一、古诗词鉴赏100题解题指要001 次石湖书扇韵(2009年全国I卷高考题)002 寄远(2009年山东卷高考题)003 江行(2009年福建卷高考题)004 严郑公宅同咏竹(2009年天津卷高考题)005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2009年江苏卷高考题)006 鹧鸪天·代人赋(2009年宁夏、海南卷高考题)007 秋夜将晓出篱门...

本科自考的英语是什么教材,自考第二外语英语是什么水平?
2 08686 英语水平考试(二)(笔试)★ 笔试 水平考试(二)自学辅导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6年版 余志远 北京市指定教材 无 在用 2008-11-012 08687 英语水平考试(二)(听力)★ 非笔试 英语听力上、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版 何其莘 王敏 金利民 夏玉和 国家统编教材 无 在用 2008-11-012 08688 英语...

求:C语言程序设计试卷及答案一份
45.函数调用:strcat(strcpy(str1,str2),str3)的功能是()(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C A.将串str1复制到串str2中后再连接到串str3之后 B.将串str1连接到串str2之后再复制到串str3之后 C.将串str2复制到串str1中后再将串str3连接到串str1之后 D.将串str2连接到串str1之后再将串str1复制...

字谜语大全
百万雄兵卷白旗,天下无人去征西,秦王杀了余元帅,骂完一阵把马骑 ,猜四个字 答案是:一二三四 竹林矛舍农家地,春耕缺水无心惜,猜一个字 答案是:籍 老板,猜一字 答案是: 住 自大加一点,猜一个字 答案是:臭 自己话,猜一个字 答案是:语 自有一日出头天,猜一字 答案是: 春 自言自语,猜一字 答案是: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谁的名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名句。这句话出自:《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全诗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陈著人物简介 四年,除著作郎。以忤贾似道,出知嘉兴县。度宗咸淳三年(1267),知嵊县。七年,迁通判扬州,寻改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

歇后语有哪些
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

猜谜语大全及答案
话说长城 猜党史人名二 陈云、万里 昨日之日不可留 猜一国家名 乍得 可 猜一集邮名词 四联方 人生七十古来稀 猜一成语卷帘格 少年老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猜一成语 风平浪静 十有四五皆倒戈 猜一离合字(2\/1) 半反叛 江郎才尽 打一离合字 文思惫 牲 猜中药名二 牵牛.独活 频哭上苍何不应 ...

关于团结的谚语
1、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2、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3、一箭易断,十箭难折。4、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5、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6、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关于"时间"的名言和谚语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018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

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课外)
010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12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013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015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017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

余姚市13540578609: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
错勤骨通: 语文试题答案 一、(9 分) 1.C2.B3.D 二、(36 分) 4.D5.C6.A 7.(10 分) (I) 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 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 萧燧说:“ 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

余姚市13540578609: 2012年全国二卷语文答案
错勤骨通: 您好!请参考 http://edu.qq.com/zt2012/2012gkst/index.htm?qq=0&ADUIN=1060795713&ADSESSION=1339155260&ADTAG=CLIENT.QQ.4561_.0

余姚市13540578609: 跪求2012新课标全国卷语文答案解析! -
错勤骨通: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9分) 1.C2.B3.D 二、(36分) 4.D5.C6.A 7.(10分) (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

余姚市13540578609: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哪里可以看到?
错勤骨通:我是湖北地区的,我一般都上博奥论坛上面,会有第一手资讯公布,包括试题和答案解析等等,好像上面也有全国的

余姚市13540578609: 试题难度:一般试题类型:单选题试题内容:题文 - 2012年8月3?
错勤骨通: 试题答案:【答案】D 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可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AB是阐述的法律的其它两个特征,不符合题意.C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的是道德,而不是法律. 考点: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点评: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法律特征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对法律的特征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我们的法律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难度一般.

余姚市13540578609: 题文 - (2012年山东烟台,26题,8分)(8分)现有下列仪器?
错勤骨通: 试题答案:【答案】(8分)(1)锥形瓶 长颈漏斗 (2)AE BD (3)c b(4)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 试题解析:【解析】解:(1)要熟记常见仪器的...

余姚市13540578609: 求近5年高考全国二卷试题+答案 -
错勤骨通: http://app.edu.qq.com/cgi-bin/paper/paper_list?querytype=1&exam_type_id=1 这里可以下载到word版本的

余姚市13540578609: 2012年的第二季度一共有 - -----天,今年共有------天 -
错勤骨通: (1)第二季度有:4、5、6月,一共有:30*2+31=91天;(2)2012是4的倍数,2012年是闰年,所以今年有366天;故答案为:91,366.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