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过后为什么尽开颜

作者&投稿:厉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尽开颜的意思是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朝代】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与其他诗词相比,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该篇更为集中,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
而在该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

1,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这句诗出自主席毛泽东所作的现代诗《七律·长征》,原文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为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br>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br>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表达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喜悦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首先,“三军过后”是指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在长征中历经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胜利大会师的目标。
其次,“尽开颜”则是指红军战士们在经历了艰苦的行军作战后,心情变得开朗愉悦,个个笑逐颜开。这种喜悦和乐观情绪的背后,一方面是红军战士们在长征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勇气和信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对美好的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向往。
此外,“更喜岷山千里雪”的“更喜”二字,也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在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时,依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士们的行军作战中,也贯穿于整个长征过程,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话表达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终于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冰主意朗读重音
红军\/不怕\/远征\/难。(怕、难)重音 万水\/千山\/只等闲。(万、等)重音 五岭逶迤\/腾细浪。(腾、浪)重音 乌蒙磅礴\/走\/泥丸。(蒙、丸)重音 金沙\/水拍\/云崖暖。(水、暖)重音 大渡\/桥横\/铁索寒。(桥、寒)重音 更喜\/岷山\/千里雪。(更、雪)重音 三军过后\/尽\/开\/颜。(军、尽)...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
因为红三方面军已被消灭

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
《七律·长征》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哪三军?“尽”是什么意思?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今亦称海、陆、空军为三军。4.三围。《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陶鸿庆 《读诸子札记·...

七律长征的背景
一、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二、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

《七律·长征》一诗提到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出自:《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原文: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

【七律 长征】里面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过程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_百 ...
结果是:胜利大会师。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红军不怕长征中的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做平平常常的事。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就像河中细小的波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就像脚下滚动的...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朗诵停顿怎么改正?
诗句朗读停顿: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歌句子节奏的划分有一个标准,将主谓结构最好划在一起,如果语意紧凑的话。

红军过岷山的故事 简单的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进,遇到了第一座大雪山———岷山。这座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时段,到处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山很高很陡,鸟儿都飞不过去。雪山之高,连国民党的飞机也飞不上去。在夹金山顶上的红军战士就曾看到飞机在自己的脚下盘旋。山上...

...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怎么断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彭山县15765247457: 七律·长征里的三军过后为什么要尽开颜 -
弭芬乐舒: 因为他们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荒无人烟的岷山》

彭山县15765247457: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什么?为何"三军过后尽开颜 -
弭芬乐舒:[答案] “三军”是军队的通称,在这里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泛指红军队伍”.PS:以前有人将“三军”解释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毛伟人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大部(陕甘支队)越...

彭山县15765247457: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
弭芬乐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十几根高耸的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前一句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后一句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彭山县15765247457: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是什么 -
弭芬乐舒:[答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

彭山县15765247457: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怎么理解 -
弭芬乐舒:[答案] 译文: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

彭山县15765247457: 更喜岷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弭芬乐舒:[答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彭山县15765247457: 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而诗的尾联却写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
弭芬乐舒:[答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

彭山县15765247457: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什么 -
弭芬乐舒:[答案]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 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

彭山县15765247457: 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 -
弭芬乐舒:[答案] 当时红军北上的目的地还不是陕北.而是要到夹金山北去和川陕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回合.共同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当时红军... 当然就"尽开颜". 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察、应付小规么的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