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白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1.徒木立信的启示是:诚信是立国之基2.“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3.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拓展资料:1.商鞅推出新法令,生怕百姓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敢动手去搬移,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信将疑的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告诉我们:信用是国家的重宝,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得到民众的信任。立木取信出自于《资治通鉴》,是指商鞅通过利用让百姓搬一块木杆从南门到北门,就给赏银50两黄金的方式取得百姓的信任,最后顺利颁布变法法令的历史典故。

“徙木立信”说的是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就兑现诺言的故事。“徙木立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说明的道理是需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因为当时卫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所以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并表明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不存在欺骗。

商鞅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说明的道理是需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因为当时卫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所以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并表明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不存在欺骗。



商鞅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说明的道理是需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因为当时卫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所以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并表明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不存在欺骗。


在《商鞅南门立木》中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

徙木为信的评论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

商鞅立木文言文注释
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商鞅南门立木主具体故事: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

徙木立信的读音
徙木立信的读音介绍如下:徙木立信读音xǐ mù lì xìn 商鞅徙木立信论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

商鞅轶事文言文
魏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5.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民有能徙⑹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

谁有关与诚信的作文素材
古代: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商鞅徙木立信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

卫鞅和商鞅是一个人吗
于是又称他为商鞅。轶事典故 商鞅在起草了新法、尚未颁布之际,害怕百姓不信,就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一个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将其搬到北门的民众,许诺赏十金。民众感到奇怪,没人敢应募,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一个人应募,商鞅果然给了他五十金,然后才颁布新法,是为徙木立信的典故。

请大家帮我查个资料
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商鞅是怎么死的
商鞅是在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商鞅变法的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卞扶谷正:[答案]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兖州市15240286513: 徒木立信的启示是什么? -
卞扶谷正:[答案] 1从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证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凡从政者必须牢记这一道理,切实做到“取信于民”. 2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国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变法前曾“立木赏金”,他的“立木赏金”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
卞扶谷正:[答案] 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用来...

兖州市15240286513: 史记商鞅立木取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卞扶谷正:[答案] 要想在大范围内实行某种措施,必须要先“取信于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人无信不立,为政者更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法律和政策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
卞扶谷正: 商鞅徙木立信是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卫鞅初入秦地,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因此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做到的.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给领导干部的启示 -
卞扶谷正: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立木取信对我么有什么启示?商鞅立木为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卞扶谷正:[答案] 要想在大范围内实行某种措施,必须要先“取信于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卞扶谷正:[答案] 做事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兖州市15240286513: “商鞅立木取信”讲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
卞扶谷正: 商鞅变法前,秦国政府在百姓心中的信誉较差,通过“徙木立信”事件,加强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为接下来颁布并执行变法条令提供了便利.

兖州市15240286513: 徙木立信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卞扶谷正: 作用:表明政府改革的决心,树立政府有信用的形象.从而减轻变法阻力. 这个典故又称作“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为了推行新的法令而设法取信于民的一则事例.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摘自《史记·卷六十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