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饮食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作者&投稿:康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经济文化层面上看,士人有文化修养,大多衣食不愁,因此他们有精力和时间研究生活艺术,有条件讲究吃喝。古代士人的饮食方式多受其饮食观念的支配——

自先秦以来,人们就非常注意饮食与卫生、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形成了进步的饮食观。孔子对饮食就很有讲究。他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并主张十多个不食。其文曰:

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从孔子所说的“不食”看,大部分符合卫生标准,依然是今日应循的饮食原则。如,“”“”是指饭受热而变质、变臭,鱼腐烂变质为“馁”,肉腐变质为“败”,腐败变质的食品,对人体危害极大。

“失饪不食”,指不吃烹调不当的食品。“沽酒市脯不食”,是说街上买的散装食品和饮料,有的不洁净,不能随便吃。“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是说饮食要以五谷为主,肉类不宜过多。“不多食”,是说饮食要适量而止,不可暴饮暴食。

总之,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这么多不符合卫生标准而不食的主张,是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古代士人的饮食观中,非常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汉唐时期,人们便主张采用谷、果、菜、畜等混合食物,以保证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指出,每食“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这种以谷物为主肉类为辅的食物搭配原则,符合营养保健的要求。

古代士人还普遍认为应节制饮食,反对大量食用美味佳肴,这样做会增加胃的负担,影响消化。《吕氏春秋·本生》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孙思邈也认为,吃得过多会使人短命。他在《千金要方·养性》中说:“宿食不消,未逾期月,大小皆病……”

明末清初著名剧作家李渔,多才多艺,对饮食也很有讲究。在其《闲情偶寄》一书“颐养部·调饮啜”中对饮食之道作了专门评述。李渔的饮食观与传统的饮食养生理论不尽相同,比如他认为,“食色性也,欲藉饮食养生,则以不离乎性者近是”。即饮食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来安排。“性”,意为性情、习惯。由于“性”因人而异,故《食物本草》一类书上规定的`饮食忌讳未必适合每个人。

根据以“性”来安排饮食的原则,李渔提出了六条具体的饮食方法:

一是爱食者多食;李渔认为:“生平爱食之物,即可养身,不必再查《本草》。”二是怕食者少食;生性不喜吃之食物,如果勉强吃下去,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招致疾病。三是太饥勿饱;即要控制饮食,不要因饥饿而暴饮暴食。四是太饱勿饥;李渔说:“饥饮之度,不得过于七分是已。”五是怒时哀时勿食;因为“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六是倦时闷时勿食;因为倦时进食,“则食停于中,而不得下”,烦闷时进食,“非特不下,而呕逆随之”。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对饮食也很有讲究。《随园食单》便是他晚年撰写的一部烹饪专著,是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袁枚认为,烹调如同做学问,应“先知而后行”。在“戒单”中,袁枚就提出饮食应破除不良陋习。如他提出要“戒耳餐”。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他指责饮食一味炫耀,片面追求肴馔华贵者:“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袁枚还主张“戒目餐”,“目餐者,贪多之谓也”。袁枚说:

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百之中,所做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

袁枚对饮食时的“强让”也颇为反感。他说:

一肴既上,理宜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变,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尝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

吃饭强让之礼,不论从饮食卫生还是从个人饮食习惯看都是不科学甚至没有礼貌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活了80多岁,是一位高龄老人,到晚年依然耳聪目明,还能上山捡柴,这与他善于调节身体、饮食起居得当有直接关系。他有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病所由滋。”他晚年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第一条便是饮食有度:“朝晡食饮,丰约惟其力,少饱则止,不必尽器。”其次,饭后散步,“食罢,行五七十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在日常饮食上,陆游喜素,好喝粥吃米,野菜亦是其所好。

中国古代士人深知饮食的重要性,不少人精通饮食之道,他们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有许多合理之处,仍值得今人借鉴。


孔子的饮食观
又《论语・述而》云:“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因为服丧者不会饱食,办丧事者应有悲哀恻隐之心。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多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有趣...

孔子的饮食观
又《论语・述而》云:“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未尝饱也。”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 从来没有吃饱过。因为服丧者不会饱食 办丧事者应有悲哀恻隐之心。 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 涉牧童很同情小姑娘,最后他把小尖帽还给了她。小姑娘非常高兴,她友好地向男孩点了点头,然后就跑掉了。

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想联想到了论语雍也中的名言
1、跳蚤关可以让人联想到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而应该担心自己的道德不崇高;不要因为自己的俸禄不多而感到羞耻,而应该因为自己的智慧不够而感到羞耻。2、饮食关可以让人联想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论语》中的君子饮食应该是什么样的?
曾经有一个叫叶公的人,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想确立的人设是“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

孔孟食道概述
孔子的饮食理念以“二不厌、三适度”为核心,强调对食物的节制和对美食的欣赏应有所保留,不贪求过度。他的"二不厌"指的是对粗食和美味的均衡接纳,"三适度"则倡导饮食的分寸感,把握好饥饱的平衡。这些原则体现了孔子对于生活的智慧与节制。孟子的食道理论则以“食志”、“食功”和“食德”为...

食不二味的意思
成语名字:食不二味 成语发音:shí bù èr wèi 成语解释: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成语出处:《左传·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

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
认为:“酸伤筋,苦伤骨,甘不益肉,辛多坏气,咸促人寿。”说明了调和五味的利害关系。要做到饮食有节,调和五味,日常饮食宜定时定量,宜清淡。《饮膳正要》提倡:“暮食不若晨食。”“清晨一碗粥,晚饮莫教足。”《寿世保元》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蠢子医》曰:“纵然适...

论语名句原文与翻译,尽量详细,不少有100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6.<<诗>>三百,...

急求有关饮食文化问答的相关知识越多越好
我认为,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来廛,可以概括成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孔子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反映了先民对于...

谁能说哦下中国的饮食文化
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由于中国文化追求衫,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征。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

南通市13439056160: 孔子的"食不厌精"是什么意思呢希望有网友能帮助我,使我知道孔子这句话的意思. -
傅奋七厘:[答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

南通市13439056160: 孔子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谈谈你的看法 -
傅奋七厘:[答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第十》,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

南通市13439056160: 孔子对饮食生活的态度怎样?请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
傅奋七厘:[答案] 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南通市13439056160: 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什么意思 -
傅奋七厘: 这是孔子对他自己的饮食的要求,吃食越精致的越好(不讨厌精细),肉切的越细越好(脍就是肉,不讨厌细的)

南通市13439056160: 你如何理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傅奋七厘: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 说的是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个人理解,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完全可以理解为“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精,可以指一些区别于大众化的东西,即某种东西里比较高端的部分普通牛排也是牛澳洲牛排也是排……价钱差好多,区别在哪里?材料~精…… 细,可以指做法和加工工艺.红烧鱼也是鱼,松鼠鱼也是鱼,高汤红焖浇汁松鼠鱼也是鱼…… 厨子的回答,请采纳.

南通市13439056160: 孔子是如何看待饮食的?孔子是如何看待饮食的?
傅奋七厘: 孔子,其饮食理论同他的政治主张一样著名.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要求做得越精细越好,这是孔子著名的饮食理论之一...

南通市13439056160: 如何理解孔子的“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
傅奋七厘: 厌:此处为“满足”,另一种解释为“厌恶”、“讨厌”;脍:“细切的肉”.粮食舂(chōng)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食:此处做名词“食物”,后古文中“食”多做动词“吃饭”或者“吃某种东西” .

南通市13439056160: 孔子对我国饮食文化有什么贡献? -
傅奋七厘: 孔子有自己独到的饮食观: 1、主张饮食简朴 孔子曾经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他并不追求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恰恰相反,他追求饮食简朴而平凡.他说:“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南通市13439056160: 吃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是什么? -
傅奋七厘: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解释〗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