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如何实现自身繁荣并走向世界?

作者&投稿:桐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华文化如何实现自身繁荣,并走向世界?~

我堂堂中华儿女要先修身,并不断创新,赶上世界脚步,才可实现自身繁荣,并走向世界.

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正如恩格斯所总结的,“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这些文化都适应了各自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无优劣可言。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个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汉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时至今日,在世界多数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条件下,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而代之。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带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待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同类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已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期,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首先,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要了解们自己的文化;另外,我们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辨别;再则,希望多一些像于丹一样的人。
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本身必须具有相应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气,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价值要求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在世界上和平崛起的时代,正在成为现实,正在成为发展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而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则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本身必须具有相应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气。
要有自己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不是往古的回音,不是异国的投影,而是立足当代而又批判继承历史传统、扎根本国而又面向世界,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衷心认同并自觉实践的充满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价值系统。在当代中国,这个价值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光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要求。自觉坚持这些价值准则,以这些价值准则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会迷失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但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如何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共同理想的有机构成,则是我们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应当认真研究并努力完善的重大课题。
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没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与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的文化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在价值内涵和发展视野中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向世界彰显本民族的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人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真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给以批判性的总结,创造性的转化,使其活泼的生命力“日新又日新”,成为我们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成为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向世界展示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觉,昭示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自强。一个没有深厚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支撑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而没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与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的文化,是缺少底气的文化。因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以民为本的传统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协调精神,彰往察来的历史精神,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下,得到创造性地生发,成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典型而又生动的表现,进而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价值底蕴。
必须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便于创建外国人了解、接受中华文化的有效平台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应当具备良好的形象。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从而也影响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以便创建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的有效平台。长辫子、抽大烟、娶小妾,这些“传统”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形象,应当逐渐用文化的方式予以消解,要让外国人真切地看到当代中国人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看到当代中国改革创新精神的价值所在。同时,还要让外国人看到当代中国人是奋发有为、遵纪守法、和平友好、真诚互助、举止优雅的现代文明人士,而不是相反。要达到这些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大幅度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在国外,中国公民更应严于律己,尊重他国的法律道德风俗民情,谦虚豁达,行为优雅,避免出现语言粗俗、行为卑污的现象,避免给人暴发户的恶俗感觉。在国内,不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体现出高度文明,而且在网络上表达意见的时候,注意分寸,遵法守纪,既坚持爱国主义的立场,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盲目排外、莫名自卑或盲目自大。
要有融入并引领世界文明的能力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要有融入并引领世界文明的能力。近代以来屈辱的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已经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信念和能力,空前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从而为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融进世界文明体系奠定了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特别是国际文化事务,为中国树立新的世界形象创造了条件。国际上过去在被误导的情况下形成的不正确的中国文化形象和能力,逐渐得到矫正。中国在全球范围开办孔子学院,为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开辟了便捷而又正当的途径。但是,孔子学院往往只是给外国人讲汉语,从语言文字到建筑艺术,从四合院到黄包车,停留于表象描述的层面。质言之,就是只讲术,不讲道,缺乏精神气质的阐释,缺少中华文化先进价值理念的引领。而中华文化中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思想,是已经被西方有眼光的思想家和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肯定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这类中华优秀文化,值得我们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给以创造性的阐释,并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相结合,用中华智慧与外国文化进行对话,化解“文明冲突”的偏执。我们要通过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自然而又平和地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提升我们的宣传技巧和凝聚能力。如果能够这样,则我们就能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潮,在学习外国特别是学习西方的同时,挺立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自我,在文化领域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它必须是在对以往文化成果批判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文化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因为,正如全会所指出的:“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而文化的创新发展,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就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不仅是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还有其他特殊要求
文化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就其本源来说,来之于社会存在特别是社会经济基础。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然而,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它不仅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而且它还有自己相对独立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它必须是在对以往文化成果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创新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不仅要批判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还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还有其他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它是“真理”,我们积极吸收借鉴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有助于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二,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仍然是“现代化”,而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先发国家,在其先行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一系列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积极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不仅可以走“跨越型”的后发之路,更快更好地建设现代化,而且可以站在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肩膀上,更好地推进我们的文化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优秀”,不仅包括其内容上的优秀,而且还包括其形式上的优秀。我们对这些优秀形式的积极吸收借鉴,也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文化创新。
要做好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必须注意科学的方法。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是真理,是先进文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理性的结晶,反映了宇宙运动、社会发展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价值理性的结晶,反映了人类解放、文明进步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从而反映了世界发展的根本潮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保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正确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保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不仅有正确的价值立场,还有科学的方法。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决定了我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守“二为”方向。然而,在“淡化意识形态”、“去意识形态化”等口号下,一些文化单位和文化人,公然或偷偷地抛弃“二为”方向,使文化为一己私利服务,为金钱服务,为富豪服务,为官员服务,从而使相当一批精神文化产品庸俗化、下流化、空壳化、粗陋化、无聊化,造成了思想道德的混乱和下滑,对道德滑坡与社会风气的不良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双百方针”反映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只有顺应这一客观规律,才能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必须相结合,只有在坚持“二为”方向下的“双百方针”,才能真正做到百花满园,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今中国,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已是不争之事实,然而,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必定有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它反映着该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反映着该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它对于整合与引领整个社会力量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唯此,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也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健康科学发展。
岭南文化浓郁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点曾使广东引领现代中国的精神气质,岭南文化特色的拓展与提升必将继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鲜经验
弘扬岭南文化激发中华文化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没有文化的引领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激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今天,站在民族复兴征程的起点,更加应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挖掘、弘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潜力,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的活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并以其独有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点,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具有鲜明特色的岭南文化气质为民族复兴奠立了精神基础
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东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塑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岭南文化气质,深刻地、长远地影响了广东人乃至国人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人最早睁眼看世界,广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提供了一方大舞台。无论是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大革命均在此酝酿或启动。广东迅速实现了与近代西方的接轨,肩负起中华民族启蒙的历史重任。中国近代化大剧也在岭南大地拉开了序幕,并由此蹒跚起步走向远方。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不断的历史巨变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岭南人在不盲目排外的理性的爱国精神支配下,既不甘落后挨打,又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植入了西方现代人文的成分,培育了挑战传统、敢为人先、率先创新的现代气质。
近代广东人“放眼向洋”和融合中西的气质不仅给危难重重的近代中国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与强劲的动力,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立了精神基础。
岭南文化特色的拓展与提升继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鲜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以岭南文化为底蕴,不仅吹响了广东起步的号角,而且吹响了民族腾飞的号角。岭南文化浓郁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点曾经使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引领了现代中国的发展状态与精神气质。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岭南文化敢为人先的特质再次被激发。在改革开放中,广东“先行一步”启动了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引领了整个民族的现代走向;通过广东这个窗口,岭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特点再次发挥作用:岭南人通过吸收外来的观念和技术,结合我们的母体文化,使广东较快实现了与世界现代文化的接轨,迅速跻身于中国经济发展排头兵行列。正是以这种融海洋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引领时代的先导文化为底蕴,使广东形成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并引领全国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伟业。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继承、维护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已成人类进步的题中之义。岭南文化特色的拓展与提升,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的要求。在“继续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实践中,岭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创新性特点之于广东进一步改革开放,继续勇立潮头,激发广东人乃至全国人民放眼世界的胸怀与气度,继续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鲜有效的经验,意义深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就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充分发挥广东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弘扬岭南文化包容性、世界性的特点。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发展成果及经验,促进引领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不断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大力弘扬岭南文化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新性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旧思想、旧框框,以观念更新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民族文化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同时要善于和外来文化抢占文化市场,尤其是要在青少年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发挥独特的更大的作用。
文化强省离不开道德诚信建构
如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道德责任感,克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手段化、片面化、角色化、抽象化、冷漠化,这是中国现代化以至幸福广东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大难题。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道德责任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精神空虚、价值观念混乱的表现。但是,道德诚信和责任感问题只有放到一个更为长久、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从整个民族经历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中去思考,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找到治疗病症的根本途径。
反思五四以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吸收其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在“打倒孔家店”这一观念的支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以致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传统道德的文化基础,其结果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泛滥,成为当今人与人关系冷漠的重要因由。《决定》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何形成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儒家要求人们返省内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目的在于强调互相为对方承担责任和义务。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法家主张通过法律抑制人们的私心。道家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作为统治者一定要“少私寡欲”,为百姓着想,“以百姓心为心”。就是因为这些思想,中国成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古国,为世界各国所钦慕。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吸收其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观念,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建设幸福温暖的家庭,形成和谐和睦的社会风尚,必然是有益的。
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然而,长期以来,受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及苏联模式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简单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诠释为“斗争哲学”,社会形态演进中的单线论和直线论,革命实践中你死我活的专政策略。受这种理解方式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斗争状态,其结果导致政治极权主义泛滥,见风使舵、阳奉阴违、得过且过、明哲保身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哲学,“老实人吃亏”成为人们深刻的思想观念,严重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正本清源,提出了“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的口号,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次生态、再生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做了认真清理,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就。《决定》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具有主导性的意义。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市场经济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必须端正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市场经济是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对市场经济一直采取了抵制的态度,以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水火不能相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认识并确立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于狭隘的认识视野,一些人简单地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尔虞我诈、“一切向钱看”的经济,以致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实践告诉我们,成熟的市场经济不但强调经济效率,更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和爱护,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尔虞我诈、惟利是图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风尚,必须端正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同时把道德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舆论监督,为社会普遍的“诚实”和“信任”提供一个广阔的环境。

首先我们应该学习我们的文化,了解并爱护我们的文化,然后对外宣传时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学习更多的语言,把我国的文化对外开放!所以,我国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

传统文化命脉已断。为中国文化续命之人都已不在人世。所以中国文化想要复兴都很难,繁荣更是遥不可及。


中国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哪里?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文化领域自信的体现。但这种自信并非来源于反复强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是如何卓越和不变,而是源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学习。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讨论中国文化的自信,但这自信并非是无源之水。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深厚,包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

③国有企业如何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_百度知 ...
2、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企业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文化企业合作、投资文化项目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3、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表达”
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需要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和国际风格。提及文化“走出去”,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在路上”的中国文化怎样更好地实现“国际表达”。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的价值应用与传播路径”论坛就聚焦于“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 中国文化的真正表达...

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社会的期待,历史的必然。在当今的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委实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决条件和思想基础。 首先,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

从个人,国家,社会的角度说明怎么样做到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体认,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已有文化优缺点的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以及对传承和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确认、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对外来文化的开放胸襟以及对...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如何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因此,牢固树立敬廉崇洁的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是我们大学生报效国家、完善自我的必然要求。廉洁自律,修身育德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享誉世界的礼仪之邦。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底蕴始终成为中国前进的不可磨灭的精神动力。而其中,廉洁修身这一文化由古至今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其受关注程度有增不减。“...

如何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这个民族文化传统,时至今日仍未过时。我们承载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和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肩负着宣传我国主流价值观的重任,其所载之“道”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非但不能抛弃“文以载道”的传统,还要视此为自身极端重要之职责,...

为什么要树立文化自信,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将他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从而既顺应全球化得时代潮流,又保持...

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
若想从文字这方面来实现强国,那么就从口才,创新诗词,诗歌,画画,书法等竞赛,四字成语竞赛,这些也许不是强国,只有科技才能强国,生活的一切用品都机器化才能是造福人类与国家,发明与创新是强国必不可缺的,

请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文化传承?
我们应该注重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的发展和变化,避免片面性或虚假信息,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机构合作,共同打造跨文化交流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传承中华文明是传媒人的使命担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金山区17780144428: 中华文化如何实现自身繁荣并走向世界 -
易念枣仁: 文化弘扬很重要,如何去实现,要靠所有中华儿女去努力,网上流传得很多的,一个女孩儿穿汉服在伦敦街头吹竹笛,很感人,这就是中华文化弘扬的一种..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就不愁文化的自身繁荣和走向世界了.

金山区17780144428: 试论述在全球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
易念枣仁: 文化全球化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应该是在尊重和保 持文化个性基础L对人类文化共性的发扬和推广,是在 保持差异性前提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文化多样性和 统一性的双向互动.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 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

金山区17780144428: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易念枣仁: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

金山区17780144428: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最好是不要太雷同的 -
易念枣仁: 1.要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具备可欣赏性;2.不要太商业化,减少功利性;3.不能光靠影视作品或者官方传播渠道,要大力发展企业及民间的传播渠道;4.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文化将随着实力的扩大自然传播;

金山区17780144428: 高二政治如何主动推进文化走向世界 -
易念枣仁: (1)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为外国受众接受的文化产品和知名品牌. (2)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要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大...

金山区17780144428: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阅读答案 -
易念枣仁: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

金山区17780144428: 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
易念枣仁: 对于古典文化艺术可以加强炒作.中国古典艺术不乏美妙珍宝,炒得多了,炒得久了,就会伴随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慢慢走向世界的. 对于当代艺术当然也要靠炒作,不炒作别人怎么知道你优秀.但是光靠炒作还不行,还需...

金山区17780144428: 请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易念枣仁: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样才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通过商业活动、教育活动...

金山区17780144428: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
易念枣仁: (1)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除成见和顾虑,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续才能善于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

金山区17780144428: 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走稳走好 -
易念枣仁: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在中国文化日渐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应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