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儒、墨并称战国两大显学?

作者&投稿:独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墨二学为何能成为战国时的显学~

墨家是先秦时期与儒家双峰并峙的学派,同被称为“显学”,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在反对儒家学说的过程中,墨子提出“兼爱”的思想。他认为,当时天下的种种纷争、世风日下,是“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要稳定社会秩序,就要使人们“兼相爱,交相利”,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与孔子“仁爱”的“差等之爱”不同,墨子主张“兼爱”应当是“爱无差等”,与孔子主张的“义以为上”不同,墨子认为“利”是“爱”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为了贯彻他的“兼爱”思想,墨子抬出了“天志 ”和鬼神,认为“天志”是一种“规矩”,是评判社会政治、判别是非的标准,按“天志”的要求,人们应当实行“兼爱”。但他在宣扬“天志”鬼神的同时,又赋以“非命”的内容,对当时盛行的命定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认为天下的治乱、人们的生死祸福、寿夭贫富在于人事本身,而不在于“命”,“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者之言也”,所以“不可不强非也”(《墨子.非命下》)。在认识论方面,他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上》),把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实际利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上,确实是一个贡献。墨家在战国时期一直保持着“显学”的地位,与儒家争雄一时,但随着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墨家就由“显学”而成为“绝学”了。

儒家的开山鼻祖是孔子,孔子儒学思想产生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天下无道 ”(《论语.季氏》),周礼已崩溃。为了恢复周礼,实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很多,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的恻隐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仁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还是一种效、忠的品质,能做到在家庭、家族内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生活中“忠君爱国”。“仁”在这里实际上是人的完美的品质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孔子企图用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来规范人们的修养,进而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而“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视听都合乎“礼”的要求,这样就达到“仁”了。这就涉及到“仁”与“礼”的关系。如果说“仁”是人的完美的品质修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那么礼”就是制度、规范。“ 仁”是内在的自觉性,“礼”就属于外在的强制力。通过外在“礼”的强制作用,可以促使人的内在品质修养和精神境界达到“仁”的高度,而内在的品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又会促使人们自觉按照“礼”的要求行事。两者相互作用,可以造就出完美的人格现象。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不仅为“仁”找到了人性的根据,即人天生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的萌芽,经过一番“修身”、“养性”的培养,就可以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德”,而且他进一步以这种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仁政”学说。“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这些“重民”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和孟子天人合一的思路不同,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其职分和规律,他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的人定胜天思想。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荀子认为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他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就是他所谓的“化性而其伪”(《荀子.性恶》)。同孔子和孟子不同,荀子不仅“隆礼”,而且“重法”,认为礼和法是同时产生,作用相同,密不可分,从这里荀子建立他的礼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政治观,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先秦儒家思想奠定了整个儒家学说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历史哲学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分别是墨家和杨朱。战国时期,礼仪崩坏,道德不显。各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强盛,不择手段。开始法家不显,儒道两家利于统治,不利强国,唯有墨家和杨朱可以使国家富裕和强大,所以又有非杨即墨的说法

“显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当时最受推崇,最显耀的学说。 儒家创造了社会基本伦理纲常和社会道德,塑造了中华文化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墨家把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实际利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上,确实是一个贡献。墨家在战国时期一直保持着“显学”的地位,与儒家争雄一时,但随着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墨家就由“显学”而成为“绝学”了。


求历史上海战~!(要详细)
正德末年,白沙巡检何儒在来华的西班牙船上看到了西洋火炮,其性能优于当时中国的火炮,于是便动员船上中国籍的枪炮匠上岸,为我国仿造了第一批西洋火饱,名之曰佛郎机。嘉靖二年(1523年),明朝在南京仿制佛郎机,称“大将军”。经过研制改造,制成大样、中样、小样三种,有铜铸,也有铁铸。大样佛郎机身长2尺8寸5分,...

纳雍县18343652199: 为何儒、墨并称战国两大显学? -
潜山珈力: “显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当时最受推崇,最显耀的学说. 儒家创造了社会基本伦理纲常和社会道德,塑造了中华文化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墨家把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实际利益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在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上,确实是一个贡献.墨家在战国时期一直保持着“显学”的地位,与儒家争雄一时,但随着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墨家就由“显学”而成为“绝学”了.

纳雍县18343652199: 请问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为什么?
潜山珈力:“显学”之名始见于《韩非子》.他不仅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是指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 韩非子《显学第五十》原文:“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纳雍县18343652199: 战国时期与儒家并成为两大显学的学派是 -
潜山珈力:[答案] 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

纳雍县18343652199: 中国思想史上,除了儒家还有哪几家学说是“显学”? -
潜山珈力: 显学指的是儒、墨二家.因为诸子思想首先出现的是儒...

纳雍县18343652199: 墨家在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显学,可见当时影响之大,但为何在后面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淹没了呢 -
潜山珈力:[答案] 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是不分等级的爱,墨子本身是下层手工劳动阶级的代表 他考虑到劳动阶级的利益 而且强调不以武力解决争端 他的这些思想明显与统治者利益相违背 儒家虽同样提倡仁 但孔子的爱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所有随时间的流逝墨子的兼...

纳雍县18343652199: 中国思想史上,除了儒家还有哪几家学说是“显学”? -
潜山珈力: 显学指的是儒、墨二家.因为诸子思想首先出现的是儒家,然后是墨家,所以最先是儒墨相对立,二家在当时都蔚为大宗.孔子虽然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他的门人弟子,多有在政界者,可见其影响力;况且孔子还号称有三千弟子,更遑论其再传弟子,可见儒者数量之庞大.而墨家在当时以功利主义的立场,提出俭约尚用的原则,并主张兼爱、非攻,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低层社会的穷苦百姓.况且墨家在当时还有严谨的组织系统,甚至具有战备武力,势力惊人.由於儒、墨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可说是势均力敌,所以在当时并称为「显学」.

纳雍县18343652199: 哪家学派是先秦时期与儒家抗衡的“显学”?
潜山珈力: 是墨家学派.《韩非子•显学篇》中:“世之显学,儒、墨也.”儒家、墨家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即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儒家之上.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原儒墨补》中说:“在先秦及汉初孔、墨并称,盖二人所代表之学派皆具有甚深的社会背景,及甚大的社会势力也.……与孔子抗衡之武圣人之称,实则惟墨子足以当之.”

纳雍县1834365219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什么? -
潜山珈力: 其实,先秦时代的显学有四家:儒、墨、道、法.只是它们的排名:是儒家第一,墨家第二,道家第三,法家第四.他们四家的书籍都很有读头啊.

纳雍县18343652199: 诸子百家中为什么只有儒、墨、道、法四家出名? -
潜山珈力: 应该是这几个学派流传久远,对后世影响大,被后世所尊崇;象儒家,道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的.墨家说实话,我不是非常了解墨家,只是知道墨家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比较有影响,汉代后几乎衰微,我想应该是墨家的思想 “兼爱” 、“非攻”比较适合普通人,并且这个学派的大多数人都来自社会下层,人数众多流传比较广.法家是因为韩非子和秦国而闻名的,其实法家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好的,社会是需要有法制来约束的,并且这些制约的形式自秦创建历代都有沿用,只不过秦的法律过于严厉,以至于法家后来的名声不是太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