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入周问礼碑是怎么回事

作者&投稿:木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适周问礼~

老子和孔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都被列入世界100位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馆长。老子和孔子基本同处一个时代,孔子又比老子稍晚。老子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礼乐制度,闻名当朝。用今天的说法,他是当时“天下第一”的大学问家。老子和孔子的缘分,在于孔子曾多次问礼于老子,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佳话。关于这个问题,《史记》等文献都有记载,我们通过综合文献资料与文物考古资料可以给予相互印证。(一)
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第一次有年代可考,是在孔子17岁时,即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据《水经注·渭水注》载:“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礼记·曾子问》曾四次记载孔子向老子求学问礼,其中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史记》有记载。《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目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态,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孔子世家》亦载:“南宫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洛阳东关通巷北口有老子故宅,清代建筑,现存配殿3间、厢房8间,均硬山灰瓦顶。门西侧有“廛东寺老子故宅”等字、清代碑刻1通。今洛阳廛河区东关大街有孔子入周问礼碑1通,碑高3.56米,宽0.92米,清雍正五年(1727)洛阳县令郭朝鼎立,碑额篆“重修文庙碑记”,刻“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大字,记载了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孔子自鲁至周观“先王之制”,考“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这件事。


第三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庄子·天运》:“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沛之地望在何处地,关系到孔子见老子的具体地点。《列子·黄帝》有杨朱到沛地寻拜老子的记载:“杨朱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之梁而遇老子。”梁,即今天的开封一带。从以上两处史料来看,可见古代确实有一个叫沛的地方,并且老子对该地是非常钟情的。这个地方应该是老子隐居之地。这个“沛”不是秦汉之“沛”,而是春秋之“沛”。此“沛”郦道元《水经注》有载:“阴沟水出河南阳武蒗荡渠,东南之沛为涡水。阴沟始乱蒗荡,终别于沙,而涡水出焉。涡水受沙水于扶沟县,许慎又曰:‘首受淮阳扶沟县蒗荡渠,不得至沛方为涡水也。’”“涡水首受沙于扶沟县,流经大扶城西而下,东流经阳夏(今太康)西。由鹿邑东入亳县半坡冢至城西北合黄流,至怀远入淮。”《汉书·地理志》载:“扶沟县涡水首受蒗荡渠,东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大清一统志》:“百子岗在县东二十里,即大扶城,岗东有涡河遗迹”。光绪《扶沟县志》:“今扶沟县百子岗,尚有涡河故道”。从上述文字来看,涡水是沙水的一条分流,在扶沟县大扶城(今百子岗)附近从沙水分出,东入太康西。“沛”就在沙水与涡水汇合处今扶沟县大扶城附近。此地应该就是孔子见老子的“沛”。此“沛”地处鹿邑通往洛邑、梁的必经之地,老子或奔洛邑或西游于秦,自鹿邑出发,途经沛、梁都是最便捷的路径。杨朱从沛出发在梁的城郊遇到老子,是符合常理的。
第四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1992年安徽亳州市文物部门在鹿邑太清宫镇东北方向5公里的该市安溜镇发现了问里宫石刻,所指即孔子问老子故里处,这说明老子曾到过老子的故里鹿邑。在鹿邑县城西街有明代“孔子问礼处”碑刻一通,圆首,高1米,宽0.46米。由此证明孔子曾由当时的鲁国出发途经今亳州安溜镇的地方到鹿邑问礼于老子这件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链条,当是可信的

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还有个老师是师襄。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其实孔子的理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所以就算一个小孩子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老子是他的一字之师


师襄,苌弘,老聃(老子)等
我相信还有很多,因为他一直在周游列国,而且他自己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过了一段时间后,师襄听了孔子的演奏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要继续练习这首,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再弹给老师听,师襄又说,你可以再学别的曲子了。可孔子仍然还要继续练习这首曲子,这样反复了数次。孔子认为只是弹出乐曲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它的内部逻辑,还要深刻理解曲意达乐曲的意境。师襄正是利用学生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让其发挥主动。

苌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492年,其事迹见于《左传》和《国语》等书。据《国语》载,苌弘是周景王、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的大夫,因保周抗敌,不幸死于国难。后来,神话传说,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鲜血化为碧玉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后人所说的“碧血丹心”便渊源于此。

苌弘不仅是周朝政治家,他还擅长于乐。孔子入周时曾访乐于苌弘,证明了苌弘与孔子同时代而年长于孔子。关于孔子访乐于苌弘,《大戴礼记》谓:“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这就是说,孔子不只是“访”而且是“学”乐于苌弘。

生于春秋末期的老子博学多闻,曾任周朝的征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掌管图书典籍。当时的孔子虽远在鲁国,但他醉心于周公所制之礼乐,对于老子,更是抱有深深的敬意。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千里迢迢来到洛阳,专程拜见老聃问礼乐之事。当时孔子33岁。面对这位年轻的学者,老子讲了这样一番话:“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也就是要孔子去掉骄气和奢望,审时度势,守拙归真,大智若愚。孔子临行前,老子又给了他这样的临别赠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如果遭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
  见过老子之后,孔子还向周王室的执数(“数”即历术)官苌弘请教过音乐之事,并游览了周天子召见诸侯和举行国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庙和祭天地的社坛等。这次入周问礼之行,使孔子大开了眼界,大长了见识,对其儒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走后不久,周王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连年战火,老子失去了职务,只好骑着一头青牛,离开周室去了秦国,从此漂泊云游。孔子回到鲁国,“弟子稍益进焉”,并终成一代大儒。
  尽管有些学者对于孔子入周问礼之事仍持怀疑态度,但这段佳话在洛阳却广为流传。至今,在洛阳老城东关大街的文庙旧址前,仍然保留着这样一块牌坊式的石碑,上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碑呈长方形,龟形座,中间是青石,四周青砖围砌。碑高3.56米,宽0.9米,是雍正五年(公元1772年)河南府尹张汉与洛阳县令郭朝鼎重修文庙时所立。这块迟立的石碑,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两千年前孔子入周问礼的史实,也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儒道两位大师惟一的一次会晤。
  如今,文庙早已不复存在。站在碑的对面,面对着窄小的院门,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的情景。这块本该成为洛阳人骄傲的石碑,曾有过何等的荣耀,如今也只能孤零零地站在嘈杂的大街上,与破旧的民房为伍,在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中默默耸立。驮碑的贔屃的头部已经不见了,暴露的青石截面,犹如一个碗大的伤口。青色的石碑上横七竖八地刻着许多杂乱的文字,下面堆满了垃圾。碑身上更是伤痕累累,并且还被一户居民做了屋中的后墙。
  时光流转,如白驹过隙,蓦然回首,人世间早已沧海桑田,来去之间,竟可以不留半点痕迹。就连两位先哲的那次见面,也莫名地成了文人笔下的公案。这样想着,便生出许多感慨。想唐代时洛阳才子刘禹锡站在乌衣巷口,面对着寻常巷陌,感叹繁华不再,物是人非时的情形,一如现在的自己。抬起头来,突然看见布满尘灰的碑顶长着一棵小小的椿树,夕阳残照之下,绿色的枝叶随风轻舞,似乎在替那无言的石碑诉说着曾经的骄傲与荣光……

孔子入周问礼碑是为孔子访周问礼乐而做的纪念碑。
以下是事情的经过:
洛阳市东关大街文庙前,有一座碑楼,悬山式顶,中间镶嵌碑一方,上书“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个大字。此碑是由清代雍正年间河南府尹张汉书写,由洛阳县令郭朝鼎为纪念孔子入周问礼事而刻立的。
孔子入周问礼一事,发生于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孔子家语·观周篇》和《史记·孔子世家》等有如下记载。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指老子,当时是东周王室守藏史)博古知今,通礼乐之源,以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对曰:“谨受命”。遂言于鲁(鲁昭公)曰:“请于孔子适周,观先生之遗制,考礼乐所之,……”公曰:“‘诺’。与之一乘车,两匹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


瀍河区景点
洛阳民俗博物馆、林校洛邑祭祀遗址、洛阳匾额博物馆、古唐寺、回洛仓城遗址、孔子入周问礼碑、北窑遗址等。1、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中国专题性博物馆,原为潞泽会馆,因祀关羽又名关帝庙,为清乾隆九年(1744)所建。是一组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古建筑群。2、林校洛邑祭祀遗址:该遗址位于洛阳市中州...

洛阳的千年国宝孔子问礼图,为何会流落到南京夫子庙?
原来,在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时候,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在建立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文庙、国子监、贡院等场所,并且将历代皇家收藏的石雕石刻安置在文庙,其中就包括《孔子问礼图》。这幅石刻图,是南朝齐永明二年的佳作,左上端刻有“永明二年,孔在鲁入周问礼周流”字样。虽然洛阳城后来...

周悼王姬猛,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哪些大事?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公元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走,被罢免守藏室史。老聃担任收藏史三十多年,学问日深,声名鹊起。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专程到洛邑拜访老子,问礼乐与老子。孔子入周问礼碑位...

老子和孔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哪里
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洛阳东关通巷北口有老子故宅,清代建筑,现存配殿3间、厢房8间,均硬山灰瓦顶。门西侧有“廛东寺老子故宅”等字、清代碑刻1通。今洛阳廛河区东关大街有孔子入周问礼碑1通,碑高3.56米,宽0.92米,清雍正五年(1727)...

河南洛阳景区老子故居景点介绍
老子故居,西傍瀍河,东临孔庙,由西向东,故宅与孔庙、三灵侯庙均坐北朝南一字排开,遗址位于今瀍河回族区瀍河东岸。老子故宅大门坐西向东,门上有两条石雕龙,大门南边临街墙上镶嵌有“老子故宅”石碑。大门北边临街墙上镶嵌有“孔子入周问礼停车处”石碑,碑高1米多,上雕“孔子入周问礼停车处...

瀍河回族区的历史沿革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八孔窑街。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前158年)清孔子入周问礼碑于老聃。周平王宜臼元年(前770年),平王迁都于洛邑,史称东周。辖区为京畿之地。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建三川郡,郡治荥阳,后迁洛阳。辖区属河南郡。东汉建武元...

道家始祖 老子是哪里的人,他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一、老君台;二、西太清宫(庙田七百二十亩);三、圣母碑;孔子°问礼处。乙:涡阳县部分(注:涡阳县是新县。百年前,大部分是从毫县划地而成。)一、无忧围;二、中太清宫;(县志载明有庙田三千亩,曾有道士两千余人。)三、老君炼丹处四、九龙井(老君生后,九龙从地下涌出,吐水为其沐浴);五、白林(...

老子的名与字由来?以及名与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在现在洛阳仍然有「孔子入周问礼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

庄子,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和观念是什么?介绍介绍
* 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在现在洛阳仍然有“孔子入周问礼碑”。 * 老子后西出函关,被关令尹喜求留,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倒骑青牛而去。 * 末年不知所终,据说到了今天的小亚细亚,同现在的基督教有一定的渊源。不过这是一种传说,缺乏历史考据。 * 庄子书中载有“老子死,秦佚哭之,三号而出”,有人认为这...

教师节的来历简介 50字左右
当时老子名声很大,孔子决定去拜见老子,向他请教礼的问题。于是孔子一路上想象老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风尘仆仆地从鲁国山东曲阜来到周王都。今天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有一座牌坊,内有古碑,上面写着“孔子入周问礼处”。自然是后人建造的。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也各有各的说法。 传说那天老子刚洗了头发,正在晾头发...

当阳市19848987763: 洛阳东关下园的“孔子入周问礼碑”是怎么回事 -
大叔骆七子: 孔子曾入周向老子问礼 洛阳 原是周都 孔子一心想向老子学习,于是便带着颜回、子路等几个弟子到了洛阳.他们等了好几天,终于见到了老子. 一早,老子便把孔子师徒几人引入大堂,待入座之后,孔子便迫不及待地表明来意:我久慕先生...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入周问礼碑 - 搜狗百科
大叔骆七子:[答案] 是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历代礼乐制度方面的问题孔子问礼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通过鲁国旧贵族南宫敬叔的关系,获得鲁昭公的准...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入周问礼碑怎么样 -
大叔骆七子: 孔子入周问礼是很著名的故事,这块碑上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几个大字.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学礼于谁?学什么于谁 -
大叔骆七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 山东嘉祥武氏祠有老子会见孔子的汉画像石,距今已有1800余年.画面上共有30人,左起第8人手扶曲木杖,以礼迎宾者为老子,左起第10人、与老子相向而立、双手捧雁者为孔子.据《仪礼·士相见礼》载:“士大夫相见以...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入周问礼碑是怎没回事?
大叔骆七子: 孔子入周问礼,这里比较全面. http://news.sohu.com/33/47/news212714733.shtml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人类有什么积极作用? -
大叔骆七子: 孔子宣扬的是崇古,古代的比现在好.看看老子对孔子的评价吧.孔子曾到周都,向老子请教礼制.公元前五世纪的某一天,孔子乘坐一辆破旧的牛车,颠簸着进入周都洛阳城.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观看“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学...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云是什么意思?如题 -
大叔骆七子:[答案]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暮矣,着记时也~.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入周问礼碑怎么样 -
大叔骆七子:[答案] 孔子入周问礼是很著名的故事,这块碑上刻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几个大字.

当阳市19848987763: 孔子问礼是怎么回事 孔子的学生有哪些 -
大叔骆七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南京夫子庙现有一方河南出土的南朝时期孔子问礼图碑,反映了这个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